- 年份
- 2024(8754)
- 2023(12734)
- 2022(10715)
- 2021(9985)
- 2020(8343)
- 2019(19201)
- 2018(19307)
- 2017(37393)
- 2016(20730)
- 2015(22932)
- 2014(22975)
- 2013(22483)
- 2012(20396)
- 2011(18104)
- 2010(17862)
- 2009(16051)
- 2008(15530)
- 2007(13533)
- 2006(11796)
- 2005(10378)
- 学科
- 济(79958)
- 经济(79874)
- 管理(55890)
- 业(53942)
- 企(44590)
- 企业(44590)
- 方法(36412)
- 数学(31430)
- 数学方法(31093)
- 农(22341)
- 中国(22276)
- 学(19656)
- 财(19598)
- 业经(18862)
- 地方(17112)
- 农业(14878)
- 制(14653)
- 理论(13357)
- 贸(13286)
- 贸易(13277)
- 易(12870)
- 和(12702)
- 务(12486)
- 财务(12418)
- 财务管理(12394)
- 技术(12263)
- 环境(12056)
- 企业财务(11795)
- 产业(11391)
- 银(11386)
- 机构
- 大学(287703)
- 学院(285575)
- 管理(111823)
- 济(108419)
- 经济(106007)
- 研究(98169)
- 理学(97518)
- 理学院(96418)
- 管理学(94544)
- 管理学院(94055)
- 中国(70060)
- 科学(65228)
- 京(62203)
- 农(52695)
- 所(50346)
- 财(47947)
- 业大(47939)
- 研究所(46573)
- 中心(43119)
- 农业(41553)
- 江(41094)
- 北京(39073)
- 财经(38999)
- 范(37819)
- 师范(37350)
- 院(35956)
- 经(35520)
- 州(33429)
- 经济学(32107)
- 技术(31290)
- 基金
- 项目(204314)
- 科学(158746)
- 基金(146801)
- 研究(144945)
- 家(130652)
- 国家(129609)
- 科学基金(109638)
- 社会(89078)
- 社会科(84297)
- 社会科学(84274)
- 省(80505)
- 基金项目(78687)
- 自然(73524)
- 自然科(71799)
- 自然科学(71777)
- 自然科学基金(70478)
- 划(68446)
- 教育(65801)
- 资助(60140)
- 编号(58497)
- 成果(47066)
- 重点(46441)
- 发(43905)
- 部(43795)
- 创(42224)
- 课题(40592)
- 科研(39593)
- 创新(39467)
- 计划(38859)
- 大学(37280)
- 期刊
- 济(116559)
- 经济(116559)
- 研究(81497)
- 学报(53695)
- 中国(51476)
- 农(48361)
- 科学(46643)
- 管理(40679)
- 大学(39600)
- 学学(37385)
- 财(35182)
- 农业(33600)
- 教育(31506)
- 技术(23932)
- 融(21258)
- 金融(21258)
- 业经(19582)
- 经济研究(18655)
- 财经(18476)
- 业(17492)
- 图书(15984)
- 问题(15856)
- 经(15695)
- 科技(15409)
- 版(14492)
- 业大(14352)
- 理论(13832)
- 技术经济(13316)
- 林业(13084)
- 现代(13061)
共检索到405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恒辉 高建恩 吴普特 杨世伟
【目的】研究不同结构对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抗压强度、吸水性和集流效率的影响,为土壤固化剂在雨水集蓄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在雨水集蓄工程示范的基础上,针对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不同施工工艺,采用抗压强度、吸水率和集流效率试验,对不同结构土壤固化剂集流面的力学与集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结构3(10cm 6%固化土基层+5cm土壤固化剂混凝土)集流面的吸水率和集流效率与结构8(15cm水泥混凝土)集流面的相近,但其抗压强度最高;结构1(15cm 12%干性固化土+固化剂浆液罩面)与结构2(15cm 18%塑性纤维固化土+固化剂浆液罩面)集流面的表面处理一样,故其集流效率也相近,但是前者的抗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世皎 樊恒辉 史祥 贺智强
【目的】确定BCS土壤固化剂的最佳掺量,分析BCS土壤固化剂对土壤的加固机理,探讨增强固化土耐久性的方法。【方法】选用陕西杨凌的黄土,按黄土质量加入12%的水泥及不同掺量的BCS核心材料,并按0.6%的BCS核心材料掺量,在黄土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水泥基BCS固化剂,通过抗压试验分析确定最佳的BCS核心材料掺量和最佳的BCS固化剂掺量。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渗透试验、水稳性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研究固化土的耐久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BCS固化土的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分析BCS固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BCS土壤固化剂核心材料的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6%;固化剂水化产物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恒辉 高建恩 吴普特
阐述了土壤固化剂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种类、特点和应用,分析了土壤固化剂的固化机理和固化性能,指出了土壤固化剂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研究方向,最后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土壤固化剂 固化机理 固化性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月梅 张兴昌
【目的】研究EN-1固化剂、N肥及土壤体积质量对黑麦草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提高黄土边坡植物生物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边坡常见植物黑麦草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试验,研究黄土地区典型土壤黄绵土不同土壤体积质量(1.2,1.3,1.4g/cm3)、EN-1固化剂用量((以干土质量计)0,0.05%,0.10%,0.15%,0.20%)、N肥(0,100,200,300mg/kg)处理对黑麦草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固化剂EN-1对黑麦草株高、根表面积和根径等影响显著,且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但与固化剂用量不成正比;随着N肥水平提高,黑麦草株高、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逐渐提高,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剑峰 陈奶荣 林巧佳 曾钦志 饶久平
在自制的酚醛树脂(PF树脂)中加入不同固化剂,考察固化剂对酚醛树脂固化时间的影响,筛选出固化速度最快的固化剂碳酸丙烯酯,同时研究了碳酸丙烯酯用量与树脂固化时间、适用期、胶合强度之间的关系,并优化出添加最佳用量的碳酸丙烯酯优化树脂的热压工艺.结果表明,当碳酸丙烯酯用量为树脂胶液量的2%时,酚醛树脂的固化时间缩短了64.4%,适用期240 min.利用添加2%碳酸丙烯酯的酚醛树脂,通过不同热压工艺生产胶合板,当热压时间为1.0 min·mm-1时,热压温度从105℃降到95℃;当热压温度为105℃时,热压时间从1.0 min·mm-1缩短至0.7 min·mm-1,两者均可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云峰
开展了崩解试验、扫描电镜测试和分形分析,以对比木质素固化剂和聚丙烯酰胺(PAM)固化剂对残积土抗崩解特性的影响.木质素固化剂土体的前期崩解稳定性较高,然而其较高的溶解性使试样的崩解量在试验后期呈指数型增长.PAM固化剂的弹性包裹固结特性使试样在试验前期局部迅速崩解破坏;其分子量大,不易迁移扩散,使试样在崩解中后期保持较高的完整性.最终,木质素固化剂试样和PAM固化剂试样的完全崩解时间较原状残积土延长了167%和500%.因此,PAM固化剂较木质素固化剂在提高残积土抗崩解性方面更具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卉 罗迎社 谢建军 陈胜铭
以不同用量的同种固化剂和环氧树脂合成的胶黏剂固化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动态力学性能测定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化剂用量不同的两组试样室温完全固化后模量较高,内耗较小。温度扫描测试表明,随固化剂用量增加,环氧树脂胶黏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交联度提高,活化能也相应提高。由两组试样的频率扫描测试结果得到:50℃下tanδ变化图形形状大致相同,可通过上下平移得到不同温度的tanδ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德彬 花铁果
聚氨酯固化剂中游离二异氰酸酯(TDI)含量是重要的环境评价指标。通过对TDI和TMP的摩尔比、反应温度、滴加反应时间和保温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游离TDI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用此模型对合成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摩尔比为0.25、滴加反应时间为5.6 h、反应温度为64℃、保温时间为2 h时,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反应物中游离TDI的含量为1.0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力峥 李建章 张世锋
该文针对低摩尔比脲醛树脂(UF)在传统氯化铵作为固化剂下固化速度较慢、胶接制品甲醛释放量高和耐水性较差的问题,使用磷酸铵(AP)/磷酸氢二铵(DP)与过硫酸铵(APS)7种单一与复合固化剂,研究了不同固化剂对脲醛树脂的固化时间、适用期、固化后胶层的酸性以及胶接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铵/磷酸氢二铵与过硫酸铵组成复合固化体系,脲醛树脂的固化速度与适用期可满足生产需要,固化后胶层的酸性弱于以氯化铵为固化剂时体系的酸性;且胶接胶合板呈现了较低的甲醛释放量和较高的胶合强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力峥 李建章 张世锋 白有秀
为了解决低摩尔比脲醛树脂固化速度慢、胶接制品胶合强度低的问题,该文采用甲酸铵、乙酸铵与过硫酸铵组成复合固化剂,与传统氯化铵固化剂作比较,研究了不同固化体系对5种摩尔比脲醛树脂的固化性能及胶合板的胶接强度与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甲酸铵或乙酸铵与过硫酸铵混合作为脲醛树脂的固化剂,固化时间和适用期可以调控以满足胶合板生产需要,固化后体系的pH值高于以氯化铵为固化剂时体系的pH值,胶合板甲醛释放量明显低于以氯化铵作为固化剂的甲醛释放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志刚 席雪冬 曹明 雷洪 吴志敏 杜官本
以高浓度甲醛制备摩尔比1.1∶1的脲醛树脂,选用三种不同固化剂(NH_4Cl,HCOOH,NH_4Cl+尿素)对树脂的胶接性能和耐热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借助13C-NMR和DMA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甲醛制备的脲醛树脂具有较高的黏度和固含量,游离甲醛含量很低,仅为0.075%。较普通脲醛树脂,其羟甲基含量、缩聚度和交联度分别提高了6.33%、5.87%和58.19%。以NH_4Cl、HCOOH作为固化剂时,树脂具有较高的胶合强度,较普通脲醛树脂分别提高了74%和78%。仅以甲酸作为固化剂时,树脂
关键词:
高浓度甲醛 UF 固化剂 耐热性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于红卫 刘志坤 方群 罗从军 沈哲红 鲍滨福
利用淀粉和碱木素改性酚醛树脂,讨论了各种因素对该胶黏剂所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甲醛释放量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探讨了淀粉-碱木素改性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运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其固化反应活化能,并通过Crane法得到了反应级数。结果表明:该胶所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达到国家一类胶标准要求,甲醛释放量达到国家E1级标准要求;当碱木素用量为质量分数18.00%、羟甲基化产物加入量为质量分数12.00%时,所压制的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最大(其值为1.22 MPa);而当碱木素用量为质量分数18.00%,羟甲基化产物加入量为质量分数9.00%时,胶合...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美玲 朱丽滨 张彦华 谭海彦 顾继友
[目的]当尿素/甲醛物质的量比降低时,合成的脲醛树脂甲醛释放量大幅度减少,但同时板材强度也大幅度下降;加入三聚氰胺改性后可克服低摩尔比树脂胶结性能较差的劣势,但是制备过程中尿素/甲醛摩尔比的降低以及三聚氰胺的加入都会导致树脂固化时间延长,添加固化剂的改善效果不明显。本研究探讨加入催化剂对树脂胶接固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加入不同种类的催化剂,比较添加催化剂前后树脂的物化性能,包括固含量、固化时间、游离甲醛含量和羟甲基含量,并对树脂进行DSC固化动力学分析计算树脂的固化反应活化能,DEA树脂固化特性分析研究树脂固化过程,以及对树脂FTIR红外谱图进行...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俞益武 孙建敏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 ,对浙江省湖州市 3种天然林和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 ,三者相比 ,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 ,针阔混交林其次 ,马尾松林地相对较弱。5种人工商品林地中 ,早竹和毛竹林土壤抗蚀能力最强 ,接近或超过马尾松林地 ;杉木和青梅林地土壤抗蚀能力最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茶园土壤抗侵蚀能力也不够理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 3表 2参 1 2
关键词:
林地 土壤 抗蚀性 水土保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旭 廖学品 石碧
以富含单宁的落叶松树皮为原料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水溶液中Au(Ⅲ)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以甲醛作为交联剂可以实现落叶松树皮中单宁的原位固化;当温度为303K,pH=4.0,Au(Ⅲ)的初始浓度为522.3mgL时,该吸附材料对Au(Ⅲ)的平衡吸附量达到Au(Ⅲ)1821.9mgg,而且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进一步增大.pH对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最佳pH为4.0.该吸附材料对Au(Ⅲ)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原料液的浓度为Au(Ⅲ)239.2mgL,流出液的体积约为117个床层体积时才达到穿透点.分析表明,原位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