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9)
- 2023(5958)
- 2022(5269)
- 2021(4844)
- 2020(4070)
- 2019(8816)
- 2018(8662)
- 2017(16746)
- 2016(9110)
- 2015(9391)
- 2014(8783)
- 2013(8339)
- 2012(7466)
- 2011(6635)
- 2010(6704)
- 2009(6198)
- 2008(5877)
- 2007(5052)
- 2006(4424)
- 2005(3932)
- 学科
- 济(32859)
- 经济(32835)
- 管理(21898)
- 业(21801)
- 企(18037)
- 企业(18037)
- 方法(13047)
- 数学(11175)
- 数学方法(11017)
- 农(10046)
- 财(8880)
- 中国(8722)
- 学(8082)
- 业经(7835)
- 制(7737)
- 地方(7532)
- 贸(6578)
- 贸易(6574)
- 农业(6450)
- 易(6337)
- 结构(5740)
- 体(5718)
- 产业(5682)
- 务(5597)
- 财务(5587)
- 财务管理(5580)
- 银(5550)
- 银行(5526)
- 融(5314)
- 金融(5312)
- 机构
- 学院(119818)
- 大学(117553)
- 济(46349)
- 经济(45332)
- 管理(42149)
- 研究(41565)
- 理学(36538)
- 理学院(36039)
- 管理学(35238)
- 管理学院(35027)
- 中国(29842)
- 科学(27286)
- 京(24603)
- 农(22925)
- 所(21426)
- 财(21205)
- 研究所(19713)
- 业大(19626)
- 中心(18557)
- 农业(18245)
- 江(18043)
- 财经(17140)
- 范(16508)
- 师范(16269)
- 经(15504)
- 院(15482)
- 北京(14983)
- 州(14677)
- 经济学(14616)
- 技术(13240)
- 基金
- 项目(83951)
- 科学(65743)
- 基金(60378)
- 研究(59039)
- 家(54352)
- 国家(53944)
- 科学基金(45533)
- 社会(37471)
- 社会科(35637)
- 社会科学(35631)
- 省(33933)
- 基金项目(32238)
- 自然(30183)
- 自然科(29526)
- 自然科学(29516)
- 自然科学基金(28971)
- 划(28655)
- 教育(27092)
- 资助(24190)
- 编号(23689)
- 重点(19683)
- 发(19027)
- 成果(18519)
- 创(17798)
- 部(17720)
- 课题(16747)
- 创新(16728)
- 科研(16425)
- 计划(16228)
- 国家社会(15609)
共检索到171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丽霞 袁位高 江波 朱锦茹 彭佳龙
对3种不同经营方式下杨梅Myrica rubra的混交度和角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胸径、生物量、冠幅和树高计测大小比数对不同经营方式下杨梅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约型杨梅林分的混交度为0,复合型的平均混交度大于粗放型的平均混交度;各样地的角尺度平均值为0.564~0.667,均属于集聚分布格局,但复合型的角尺度分布图基本上呈正态分布,所以复合型杨梅更接近于均匀分布;复合型经营方式下,杨梅林分的胸径大小比数、生物量大小比数、冠幅大小比数和树高大小比数较其他2种经营方式下分布均匀。复合型经营更有利于生态效益的发挥。在森林经营管理中,以杨梅为目的树种进行林分配置时,以树高优势较杨梅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安艳飞 周本智 温从辉 王刚
对不同经营方式的绿竹林根系结构和生物量分布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粗放经营的绿竹林内,竹根干质量总量为317.61 kg.hm-2,竹根长度总量为45 304.91 m.hm-2,竹根表面积总量为98.65 m2.hm-2,竹根体积总量为0.018 1 m3.hm-2;在集约经营的绿竹林内,竹根干质量总量为1 333.12 kg.hm-2,竹根长度总量为143 338.46 m.hm-2,竹根表面积总量为3 089.15 m2.hm-2,竹根体积总量为0.583 1 m3.hm-2。无论是粗放经营的绿竹林,还是集约经营的绿竹林,0~40 cm土层都是竹根干质量、长度、表面积、体积4项指标集中分...
关键词:
经营方式 绿竹 生物量 根系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国恒 王德强 谷建才 谭绪泉 陆贵巧
用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3个指标对塞罕坝地区不同林分类型内的样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林分分化方面,各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不影响林木的生长,其中2、3、5和7号样地所在林分的分化趋势较严重,应当考虑进行适当的营林抚育措施;9个样地所在林分的林分平均角尺度均为0.50~0.60,林木分布为聚集分布;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均不高,为弱度混交。可见,在资源经营中应根据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结果和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进行适当营林活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的经营方案的优化设计是目前国际上森林经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提出了利用已知的空间结构参数来指导森林经营的新方法,指出对现有林分的经营应尽量以原始林的空间结构为经营方向,调整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树种混交和相对大小等空间关系,促进森林的进展演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中华 袁士云 惠刚盈 王润喜
【目的】探讨不同改造模式和经营措施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等林分结构参数,对甘肃小陇山全面清理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1)、油松(模式2)和日本落叶松(模式3)以及带状割灌改造华山松(模式4)、油松(模式5)5种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模式1~5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59,0.431,0.388,0.514和0.472,抚育间伐对降低全面割灌造林林分林木个体分布的均匀性有一定作用,带状割灌造林能够减少均匀性而增加随机性,使林分更接近自然;模式1~5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347,0.291,0.291,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耿显胜 舒金平 孟海林
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D.chu et c.s.chao)别名早园竹(浙江德清),属禾本科(Gramin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刚竹组(sect.Phyllostachys),产于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等省[1-3]。早竹因其笋期早、产量高、笋味美,而成为我国南方的重要笋用竹种[1]。据统计,我国南方早竹的种植面积在6.7万hm2以上,年产值达10亿多元[4]。然而,随着早竹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和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推广应用,早竹遭受造瘿昆虫的严重危害。在部分严重危害的地块,有虫株率
关键词:
早竹虫瘿 空间分布型 冠层 三级分枝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盼 刘文桢 刘瑞红 王鹏 王宏翔 惠刚盈
【目的】研究结构化经营对栎松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一元、二元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结构化经营技术在栎松混交林中的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小陇山自然保护区百花林场大干子沟天然栎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2年设置1块50 m×50 m、2块30 m×30 m固定样地,实施结构化经营;同时设置3块20 m×20 m固定样地,不实施经营措施,作为对照; 2017年对所有样地进行复测。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对比经营样地和未经营样地林分空间结构5年前后的变化,并通过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评价林分稳定性。【结果】1)经营样地在经营前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接近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未经营样地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始终为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经营前增加10. 4%,未经营样地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5年前仅增加5. 5%。2)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经营前分别增加21. 63%和13. 84%;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5年前仅分别增加3. 75%和3. 35%。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经营前降低6. 79%;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木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5年前降低8. 10%。3)林分状态单位圆分析表明,林分状态评价值在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较经营前提高27. 09%,状态由较差到良好,林分稳定性增强;未经营样地林分状态评价值在自然生长5年中提高13. 24%,状态仍为较差。【结论】结构化经营可使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合理、混交度大幅度增加,优势微结构(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林木比例得到明显提高,林分稳定性增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立法
文章通过对中韩两国产业升级的空间结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政策条件的比较试图证明:中国存在产业升级的机会和可能性,且具有较强的新产品生产能力,但仍需借助经济发展战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以及私人部门融资支持等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
关键词:
产品空间结构 产业升级 中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匡一龙 谭骏珊 张怀清
通过研究了模拟林分的方法,发现存模拟林分方法中缺少一种共性的机制。没有通过利用林分结构作为模拟林分的规则,只是通过定性的模拟而不是将模拟指标量化,主要通过人为设定并且不能对于混交林进行模拟,缺乏合理性、真实性、广泛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结构的林分模拟方法,通过量化的林分结构指标模拟林分来模拟林分,为林业科研工作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可靠的模拟数据来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雪凡 张会儒 周超凡 张晓红
【目的】以长白山林区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目标树经营与传统经营的抚育间伐前后蒙古栎次生林空间结构主要指标及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变化,评价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吉林汪清设置9块面积均为1 hm~2的蒙古栎次生林样地,随机区组进行3种处理,分别为传统经营(T1)、目标树经营密度1(T2)和目标树经营密度2(T3)。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间伐前后目标树及林分的空间结构变化,并利用4个指标构建空间结构综合指数(CSSI)来综合评价蒙古栎次生林的空间结构对不同抚育间伐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从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的影响来看,目标树的混交度、大小比数和密集度3个指标的改善明显,角尺度改善不明显;从不同抚育间伐方式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来看,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内种间隔离程度、降低了密集程度,使林分空间分布格局趋向于随机分布,对林木大小分化度的影响不明显;根据CSSI综合评价得知:3种处理均提高了林分的空间结构综合指数,提高幅度为T3> T2> T1。【结论】干扰树间伐优化了目标树的空间结构,3种处理的抚育间伐均优化了林分的空间结构。基于目标树经营的抚育间伐对空间结构的改善程度优于传统的抚育间伐,T3处理,也即目标树选择密度为100株/hm~2时采取的抚育间伐最有利于目标树和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春全 雷静品 刘晓东 王富国 成桂珍
本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分的叶面积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集约经营林木叶面积的数值明显大于粗放经营林木的叶面积数值 ;林木个体间叶面积差异显著 ,且与林木个体的胸径大小成正比。整个生长季节内 ,集约经营林木冠层叶面积数值较大 ,林分生长季节较长 ;而粗放经营林木叶面积相对较小 ,生长季较短。叶面积较大 ,生长季较长是导致集约经营林分生产力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研究 ,建立了生长季不同时期内 ,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林木累积叶面积指数垂直分布的拟合模型 ,可用于对叶面积的估算。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杨树人工林冠层光分布、计算冠层光合产量奠定了基础 ,为我国杨树人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冀晓燕 范志平 刘大勇 余新晓
针对我国当前农田防护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精准结构经营理论这一新思想,将经营过程界定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并建立在时间尺度上的动态调控与空间尺度上的适应性管理基础上,拓展了以往仅对农田防护阶段性经营的局限,对整个生命周期内林带结构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精准结构经营理论 经营方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陆荣杰 王莺 吴家森 姜培坤
为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不同经营方式毛竹林径流养分流失的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毛竹园为试验区,在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区域,设置独立观察站。每次连续降雨后采集沉砂池水样,测定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磷酸根离子(PO43-)含量,同时在动态观测期中采集坡面土壤样品,测定pH、有机质及有效N、P含量。结果表明:(1)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年单位产流量分别为8086.52 m3/hm2、4850.95 m3/hm2。(2)毛竹林径流水氮流失以硝态氮为主。(3)毛竹林集约经营增加了氮磷流失风险,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毛竹林TN年单位流失量分别为45.26 kg/hm2、25.05 kg/hm2,TP年单位流失量分别为0.31 kg/hm2、0.21 kg/hm2,与粗放经营相比,集约经营氮磷流失分别增加了80.68%、47.62%。(4)毛竹林径流水中TN浓度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成极显著负相关,径流水中TP浓度与土壤有效磷成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赵中华 胡艳波 张弓乔 程世平 徐雪飞
[目的 ]构建基于相邻木关系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用以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指导林分结构优化。[方法 ]在诠释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角尺度、密集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均值意义的基础上,对林分角尺度、密集度和大小比数的均值重新赋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成为正向指标;林分平均混交度为正向指标,采用实测值,然后将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与单位圆法相结合,构建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FSS),并采用不同林分类型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运用构建的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对我国4个地区47块样地的评价结果表明:1)天然林中极端立地条件下的天然纯林空间结构最差;2)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3)人工林中人工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明显优于人工纯林;4)天然纯林空间结构优于人工纯林。[结论 ]构建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能够评价林分空间结构优劣,科学表达出“天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优于人工混交林、人工混交林优于人工纯林以及天然纯林优于人工纯林”的普遍认知,是一个良好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测度指数,对林分空间结构优化和效果评价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子卫 肖化顺 龙时胜 曾思齐 孙华 吴小群
【目的】划分栎类次生林自稀疏结构单元,是应用林分自稀疏发生规律开展栎类次生林经营的基础性工作。【方法】以湖南省2009年和2014年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中6块栎类次生林样地为数据源,使用3种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划分方法,分别得到若干个结构单元,计算各结构单元内林木的株数密度和平均胸径,建立Reineke密度指数模型,比较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检验效果。【结果】方法 1、方法 2和方法 3所得样本拟合的自稀疏边界线R~2分别为0.882、0.780、0.893;RMSE分别为0.180、0.229、0.169;方法 3的拟合效果最好。3种方法的检验结果中,方法 3对自稀疏判断的正确率为72%,检验效果较好;其余2种方法均低于50%。【结论】3种结构单元划分方法中,方法 1忽略了距离死亡木较远的样木;方法 2没有考虑位置不同的样木对死亡木影响的差异;方法 3(Voronoi图+样圆权重法)更为完整地统计了对自稀疏有影响的样木,并区分为Ⅰ类样木和Ⅱ类样木,分别计算权重,分析其对死亡木影响的差异。方法 3是一种考虑了林木空间分布差异,同时还依据对死亡木影响大小区分样木类别的林分空间结构单元划分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