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0)
- 2023(15076)
- 2022(12976)
- 2021(12171)
- 2020(10234)
- 2019(23714)
- 2018(23403)
- 2017(45074)
- 2016(24122)
- 2015(27318)
- 2014(27062)
- 2013(27236)
- 2012(25336)
- 2011(23295)
- 2010(23075)
- 2009(21307)
- 2008(20673)
- 2007(17819)
- 2006(15868)
- 2005(14358)
- 学科
- 济(117507)
- 经济(117396)
- 管理(65679)
- 业(59619)
- 企(48813)
- 企业(48813)
- 方法(48433)
- 数学(42566)
- 数学方法(42157)
- 中国(29829)
- 农(25625)
- 地方(24407)
- 学(23894)
- 财(23320)
- 业经(22336)
- 贸(20785)
- 贸易(20770)
- 易(20173)
- 制(18236)
- 农业(17023)
- 理论(16191)
- 和(16159)
- 融(16065)
- 金融(16064)
- 环境(15986)
- 银(15776)
- 银行(15729)
- 行(15156)
- 地方经济(15013)
- 技术(13532)
- 机构
- 大学(353733)
- 学院(347900)
- 济(154326)
- 经济(151384)
- 管理(134838)
- 研究(127779)
- 理学(116263)
- 理学院(114959)
- 管理学(113080)
- 管理学院(112456)
- 中国(96350)
- 京(76102)
- 科学(76032)
- 财(67546)
- 所(64973)
- 研究所(59199)
- 农(55764)
- 中心(55678)
- 财经(54289)
- 业大(50447)
- 经(49542)
- 江(49200)
- 北京(49016)
- 经济学(48348)
- 院(45655)
- 范(45125)
- 师范(44723)
- 农业(43660)
- 经济学院(43319)
- 财经大学(40498)
- 基金
- 项目(234918)
- 科学(184481)
- 基金(172756)
- 研究(170251)
- 家(151781)
- 国家(150635)
- 科学基金(127868)
- 社会(109518)
- 社会科(103966)
- 社会科学(103938)
- 基金项目(90662)
- 省(87628)
- 自然(82241)
- 自然科(80360)
- 自然科学(80339)
- 自然科学基金(78904)
- 教育(76856)
- 划(75111)
- 资助(72406)
- 编号(66767)
- 成果(54993)
- 部(53142)
- 重点(52830)
- 发(50519)
- 创(47926)
- 课题(46401)
- 国家社会(46189)
- 教育部(45744)
- 创新(44894)
- 科研(44857)
- 期刊
- 济(170225)
- 经济(170225)
- 研究(110729)
- 中国(66549)
- 学报(56243)
- 科学(52113)
- 管理(51232)
- 农(50423)
- 财(49377)
- 大学(42349)
- 学学(39779)
- 农业(34910)
- 教育(34196)
- 融(33528)
- 金融(33528)
- 技术(29268)
- 经济研究(29040)
- 财经(27703)
- 经(23888)
- 业经(23537)
- 问题(22033)
- 贸(19403)
- 业(19156)
- 技术经济(18410)
- 世界(17799)
- 国际(17401)
- 图书(17227)
- 理论(17016)
- 科技(15873)
- 统计(15759)
共检索到526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宇伟
本文借助资金流量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中各部门的货币需求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政府部门具有较大的货币需求,而居民部门的货币需求相对较低,这使得国家宏观政策的松紧变化对总量货币需求形成了一定冲击,货币流通速度也随部门支出结构的调整而出现明显波动。因此,分析不同经济部门的货币需求可以为我国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同时也能为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冰丹
货币需求是否稳定是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经常关注的重要问题,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是中央银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系统介绍1994年以来学者有关分析目前中国货币需求差异变动的测度方法、产生差异原因,以及制定中国宏观货币政策的思路等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货币需求 测度方法 宏观货币政策思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长生 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M2/GDP比率持续上升,现已高达2.0左右,居世界前列,这种中国特色的高货币化现象被称为"中国货币之谜"。我国货币化率的上升主要由准货币(定期存款)快速上升造成的,居民资产性货币需求的上升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不断上升的储蓄率提升了我国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金融抑制从融资约束和投资限制两个渠道加强了经济主体对资产性货币需求的偏好。正是由于资产性货币需求或准货币占GDP的比率不断上升,我国偏高的M2/GDP比率并未对通胀产生很大压力,但将对房价、股价等资产价格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可能引致资产泡沫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晓莉 霍德明 陈斌开
实行总量型货币调控的基本前提是货币需求稳定或可测,结合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越来越高的背景,本文侧重在开放条件下,首次利用对数据稳定性没有要求的BoundsTesting方法,系统地考察了我国货币需求在1987—2008年二十年间的特征。结果发现在考虑汇率(预期)和外部因素的条件下我国在长期里才有稳定的货币需求。进一步地,1996年以前,M1更适合做货币盯住目标,而M2在1996年以后更合适,尤其M2与汇率因素之间的联系紧密。虽然我国的资本账户还未完全放开,但是货币替代和资本流动效应表现明显。人民币贬值(升值)预期将显著减少(增加)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这意味着央行在对汇率进行控制的条件下要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兆泉
文章采用允许存在结构性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及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的货币需求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的货币需求量、实际国民收入、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实际货币需求依赖实际国民收入的变化,表明交易需求是实际货币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对实际货币需求的长期影响比较显著,但影响幅度较小;通货膨胀率对货币需求显著影响。
关键词:
货币需求 结构性突变 ARDL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勇 范从来
文章以1994-2004年为样本区间,通过构造货币需求函数和对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分析,考察了当人民银行调整政策操作以实现经济平稳运行时,公众由此所形成的经济稳定预期的变动对货币需求变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政策导向在1998年1季度政策操作从“紧”向“松”调整时所表现出的“不明确”和在2003年3季度从“松”向“紧”调整时表现出的“明确一致”,有可能使得公众对人民银行实现经济稳定形成了不同可信性的预期,并改变其资产组合行为,进而使得货币需求变量关系改变。这可能意味着,如果人民银行试图维持货币需求变量关系的稳定性,就应逐步使得公众对其实现经济稳定的预期稳定下来。
关键词:
货币需求 政策操作 经济稳定预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范从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由金融创新而导致的新型替代资产较少,金融资产结构较为单一,金融创新对经济的冲击效应往往不很显著。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当改革达到较高的程度后,制度因素虽然仍会起作用,但其效应有可能减弱,一般趋势性因素的冲击效应有可能增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推进,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和水平明显提高,金融创新作为一种趋势性因素将成为货币需求不稳定性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金融创新 货币需求 稳定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袁伟彦
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将资产价格纳入标准货币需求函数,利用最新发展的Bounds协整检验和Bai&Perron结构变化检验分析我国货币需求关系。结果发现,包含股票价格的M1需求函数在1992—2009年具有长期稳定特征,股价上涨将增加M1需求;而M2需求与资产价格、M1需求与住宅价格的关系均发生了结构变化。ECM估计结果则表明,包括资产价格在内的少数几个变量对货币需求短期变化的解释能力有限。这意味着,考虑股票市场影响后,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盯住M1仍是合适的,但货币短期调控难度加大了。
关键词:
货币需求 资产价格 结构变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元
本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基本状况和特征进行分析,借鉴经典理论方法分析了货币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以1992~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得到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货币需求除受收入影响外,还受通货膨胀率、风险资产价格影响。因此,要关注货币需求变化的长期趋势,提高货币政策预见性;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货币政策决策应关注资产价格及新的制度因素等。
关键词:
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贵
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目标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文章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货币需求与货币目标制的内在关联。其次,基于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96-2011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函数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的系数都缺乏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势必增加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难度,从而导致现行货币目标制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不断降低。最后提出为提高货币政策框架的有效性,中国应择机引入通胀目标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魏晓琴 杨涛 古小华
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的月度数据,分别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与Engle—Granger两步法,对传统货币需求模型、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模型以及引入制度因素的货币需求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及各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对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需求 长期稳定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在协整分析的框架内,首先使用年度数据检验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而后通过Andrews和Kim(2003)样本端点结构变化检验的自举分析,使用季度数据研究1993—1996年的高通胀和2007年新一轮通胀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M1和M2的需求函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发生了结构变化。与90年代高通胀不同,新一轮价格上涨没有影响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以期为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货币需求 通货膨胀 协整结构变化 自举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在一个包含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开放经济NK-DSGE模型中,考察了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基准货币政策下,贸易部门积极的技术冲击对于不同类型家庭消费和实际工资具有不同的动态冲击效应,并且引起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在此基础上,政策评价的结果显示;(1)最优货币政策倾向于降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2)严格盯住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在最大程度上导致了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恶化,盯住名义汇率的货币政策则次之;(3)盯住实际汇率的货币政策对于消费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与最优货币政策最为接近。因此,针对最小化货币政策分配效应所引致的不平等,货币政策应该对实际汇率做出反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国祥 郭建娜
未考虑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会忽视物价稳定下金融过度繁荣累积的潜在风险。文章在通货膨胀和产出两个目标变量的基础上,将金融稳定以指数的形式加入货币政策目标中,对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所具有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金融稳定和产出在货币政策中可以平稳地传导,通货膨胀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不平稳。(2)央行在高通胀时会增加对金融稳定目标的关注,高通胀时产出缺口的扩大对利率的影响比低通胀时要大,利率需对通货紧缩做出更大的反应。(3)如果参照未包含金融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则调控力度会被低估。(4)我国在货币政策调控中显著关注了金融稳定目标,逐渐趋于按照含有金融稳定目标的泰勒规则进行操作,因此将金融稳定目标加入货币政策规则中的研究内容和结论是有效的。
关键词:
金融稳定指数 货币政策 泰勒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