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
2023(1102)
2022(910)
2021(683)
2020(560)
2019(1112)
2018(1040)
2017(1936)
2016(983)
2015(1055)
2014(946)
2013(928)
2012(864)
2011(796)
2010(774)
2009(713)
2008(652)
2007(485)
2006(458)
2005(361)
作者
(3520)
(2992)
(2953)
(2717)
(1801)
(1424)
(1315)
(1218)
(1090)
(1051)
(1015)
(986)
(984)
(975)
(974)
(972)
(926)
(916)
(852)
(840)
(823)
(769)
(704)
(680)
(663)
(654)
(636)
(623)
(608)
(599)
学科
(6059)
经济(6055)
管理(2441)
方法(2157)
(2090)
数学(2046)
数学方法(2042)
(1581)
企业(1581)
地方(1554)
业经(1405)
地方经济(1194)
中国(1131)
产业(1128)
(1043)
贸易(1043)
信息(1008)
(990)
(970)
信息产业(966)
总论(966)
(948)
环境(919)
(858)
(763)
金融(763)
农业(714)
(660)
(647)
(585)
机构
学院(15458)
大学(15212)
(6830)
经济(6754)
研究(5785)
管理(5318)
理学(4820)
理学院(4768)
管理学(4685)
管理学院(4660)
(4179)
科学(3941)
中国(3719)
农业(3425)
业大(3225)
(3094)
研究所(2931)
(2806)
中心(2559)
(2554)
经济学(2349)
农业大学(2311)
财经(2192)
经济学院(2180)
科学院(2077)
(2021)
(1975)
(1960)
(1937)
(1851)
基金
项目(12120)
科学(9227)
基金(8830)
(8526)
国家(8471)
研究(7373)
科学基金(6876)
社会(5110)
(4897)
社会科(4885)
社会科学(4883)
基金项目(4808)
自然(4682)
自然科(4582)
自然科学(4578)
自然科学基金(4495)
(4201)
资助(3339)
教育(3027)
重点(2881)
计划(2846)
(2831)
(2679)
科技(2571)
创新(2543)
科研(2461)
(2412)
编号(2385)
国家社会(2338)
(2302)
期刊
(6631)
经济(6631)
学报(4073)
研究(3989)
(3666)
科学(2893)
大学(2542)
学学(2525)
农业(2447)
中国(1908)
管理(1724)
经济研究(1648)
(1647)
(1519)
业经(1326)
商业(1177)
(1135)
金融(1135)
财经(1077)
业大(1055)
农业大学(931)
(930)
问题(925)
科技(924)
商业经济(882)
技术(832)
(805)
统计(800)
(793)
中国农业(750)
共检索到19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不同经济背景下央行沟通对公众通胀预期的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2001-2014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并应用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经济背景下我国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并不显著,即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差,不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史焕平  李泽成  
构建理论模型以刻画不同经济背景下央行沟通对公众通胀预期的非对称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2001-2014年的季度经济数据并应用MS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经济背景下我国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在经济衰退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并不显著,即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差,不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央行沟通后经济主体通胀预期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表明央行沟通引导公众通胀预期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引导经济主体形成合理的通胀预期。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英俊  夏仕龙  
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2001~2014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强;在经济缓慢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弱。但央行沟通的非对称效应较小,而实际干预的非对称效应比较显著。在通胀预期的管理中,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强于央行沟通,价格型工具的引导效果优于数量型工具。实际通货膨胀率,公众通货膨胀预期自身对通胀预期有着显著的影响,是央行管理通胀预期时应关注的重要经济变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英俊  夏仕龙  
完善中央银行沟通机制,引导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采用20012014年的季度数据,利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在管理通胀预期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强;在经济缓慢增长区制下,央行沟通和实际干预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较弱。但央行沟通的非对称效应较小,而实际干预的非对称效应比较显著。在通胀预期的管理中,价格型工具和数量型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强于央行沟通,价格型工具的引导效果优于数量型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任琇卿  朱鸿粟  封思贤  
采用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下治理通胀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当预期通胀率低于2.1%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当预期通胀率在2.1%~4.2%之间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工具都能有效治理通胀;当预期通胀率大于4.2%时,利率工具治理通胀的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郑华  谢启超  
通过建立包含居民消费、收入以及资产价格的均衡模型,并纳入通胀预期变量,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不同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时变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房地产在短期具有较强的正向财富效应,但在长期正向财富效应具有减弱的趋势;股票资产在短期具有财富效应,但在长期财富效应消失;不同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要远远大于股票资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央行年内第6次加息彰显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与勇气。本次非对称加息有利于精准打压通胀预期,减少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调查表明。2007年的加息行为已经对境内公众预期产生影响。欧美国家一方面深陷"次贷危机",造成金融系统流动性不足;另一方面.又出现通胀苗头,降息可能性较小。国内外形势为我国继续加息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亚平  唐文层  张波  
沟通作为央行预期管理的途径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彰显。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措辞提取与LDA建模,构建我国央行沟通指数,并进一步基于信心预期渠道,利用TVP-SV-VAR模型重点分析央行沟通的预期引导效应。研究发现,信心作为央行沟通的一种预期传导渠道,能够显著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合我国实际发现:当央行发出宽松的沟通信号时,经济主体会形成对未来较好的预期,此时消费者信心和企业家信心提高,进而增加消费和投资,提高总需求水平;反之,则会抑制总需求水平。此外,通过对比两种信心渠道发现,企业家信心预期渠道的作用效果优于消费者信心预期渠道。因此,要推动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在提升央行沟通透明度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和提振信心,助力经济主体形成理性预期,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季明发  谢启超  
通过建立包含居民消费、收入以及资产价格的均衡模型,并纳入通胀预期变量,运用状态空间模型以及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对不同资产的边际消费倾向时变特征进行了刻画。结果发现(:1)房地产在短期具有较强的正向财富效应,但在长期具有减弱的趋势。股票资产在短期具有财富效应,但长期财富效应消失。(2)不同资产的财富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房地产的财富效应要远远大于股票资产。最后对增加城镇居民资产性收入,带动全社会消费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少林  丁杰  
未来政策不确定是公众通胀预期波动的重要源泉。基于此,建立具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TVP-SV-VAR),分析政策不确定性如何作用于公众通胀预期,然后界定央行沟通通过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公众通胀预期这一路径的解释力。结果表明:第一,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将提高公众通胀预期,这主要源自于在较高政策不确定性下政策制定者的宽松型政策偏好;第二,央行沟通上升1个点将最大降低政策不确定性10个点左右,而政策不确定性降低1个点将最大降低公众通胀预期0. 003个点左右;第三,央行沟通上升1点将最大降低公众通胀预期0. 1个点左右。央行沟通通过降低政策不确定性实现公众通胀预期管理这一途径的解释力明显不足。深化央行沟通与提高其他政策的透明度是进一步减少政策不确定性和稳定公众通胀预期的有益尝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少林  林建浩  
通过信息沟通进行预期管理是当代央行重要的政策实践,而能否获得公众信任则是央行沟通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条件。本文在Morris和Shin(2002)的博弈模型基础上,引入公众对于央行公布信息的信任程度,从理论上论证了公众信任对于央行沟通发挥引导预期作用的重要影响。进一步,本文建立了具有时变参数的VAR模型(TVP-SV-VAR),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央行沟通信息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准确性,这不断提高了公众对央行的信任,并使得央行沟通能够有效地引导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央行沟通是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管理的成功实践。提高央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靖泽  沈根祥  
通过合理政策有效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对当前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和EGARCH模型捕捉央行沟通对通胀预期及其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央行沟通传递的货币政策信息被市场有效捕捉和解读,实现了通胀预期管理目的,增加沟通频率能有效降低通胀预期波动;但央行的"言行偏离"加剧了短期通胀预期波动,降低了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通胀预期存在分布厚尾性和右偏斜,市场出现极端预期的概率较大,且更倾向于预期通胀上升,通胀预期波动的群聚特性表明其具有阶段性自我强化特征。研究结论为央行沟通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支撑,揭示出的通胀预期分布特征对提高央行预期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雅炯  
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过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本文通过考察通货膨胀预期和中央银行沟通及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央银行沟通能否有效引导市场通胀预期。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系统性,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仍不如其他经济变量,但国内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通胀预期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相对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目前较强的通胀预期背景下,系统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将对未来通胀预期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沈明高  
本文认为,与工业化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同,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仍相对健康,但2010年通胀风险依然存在。经济的较快增长、信贷超常增长加大了后续通胀的压力。进口通胀、农产品价格上涨、服务业价格上涨、工资上升可能是导致通胀的原因。但通胀能否成为现实,还要关注2010年上半年信贷增速等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端木和芸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渐行渐高,10月更达4.4%,同时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就普通居民而言,应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投资方式,积极应对货币购买力下降的负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