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0)
- 2023(15415)
- 2022(13335)
- 2021(12014)
- 2020(10018)
- 2019(22735)
- 2018(22359)
- 2017(42887)
- 2016(23521)
- 2015(25972)
- 2014(25884)
- 2013(25828)
- 2012(23811)
- 2011(21733)
- 2010(21558)
- 2009(19562)
- 2008(18592)
- 2007(16227)
- 2006(14346)
- 2005(12448)
- 学科
- 济(111607)
- 经济(111507)
- 管理(66349)
- 业(60120)
- 企(48609)
- 企业(48609)
- 方法(45282)
- 数学(39766)
- 数学方法(39401)
- 学(25786)
- 农(25670)
- 地方(25505)
- 中国(25091)
- 业经(22183)
- 财(21732)
- 环境(19347)
- 农业(17878)
- 贸(17280)
- 贸易(17270)
- 易(16674)
- 制(15698)
- 和(15683)
- 地方经济(15393)
- 理论(14706)
- 技术(14320)
- 划(14232)
- 融(13271)
- 金融(13269)
- 务(13191)
- 财务(13128)
- 机构
- 大学(342771)
- 学院(340621)
- 济(141808)
- 经济(139006)
- 管理(132385)
- 研究(120680)
- 理学(115789)
- 理学院(114425)
- 管理学(112379)
- 管理学院(111791)
- 中国(85412)
- 科学(78355)
- 京(72576)
- 农(64029)
- 所(62440)
- 财(58975)
- 研究所(57776)
- 业大(57537)
- 中心(52783)
- 农业(50722)
- 财经(48555)
- 江(48126)
- 北京(45419)
- 经(44152)
- 范(43788)
- 院(43390)
- 师范(43232)
- 经济学(43162)
- 州(38827)
- 经济学院(38765)
- 基金
- 项目(241501)
- 科学(188073)
- 基金(175236)
- 研究(168157)
- 家(156564)
- 国家(155343)
- 科学基金(131320)
- 社会(106823)
- 社会科(101285)
- 社会科学(101257)
- 省(94577)
- 基金项目(93913)
- 自然(87757)
- 自然科(85666)
- 自然科学(85642)
- 自然科学基金(84100)
- 划(80381)
- 教育(75732)
- 资助(71582)
- 编号(66118)
- 重点(54645)
- 发(52563)
- 部(51915)
- 成果(51861)
- 创(49910)
- 科研(46814)
- 创新(46700)
- 计划(46463)
- 课题(45637)
- 国家社会(44235)
- 期刊
- 济(154072)
- 经济(154072)
- 研究(98178)
- 学报(63383)
- 中国(59161)
- 农(57176)
- 科学(55636)
- 管理(47107)
- 大学(46397)
- 学学(44349)
- 财(42232)
- 农业(39404)
- 教育(30980)
- 技术(27669)
- 经济研究(25850)
- 融(24859)
- 金融(24859)
- 业经(23758)
- 财经(23749)
- 经(20425)
- 业(20111)
- 问题(19943)
- 科技(17854)
- 技术经济(17726)
- 业大(16954)
- 版(16551)
- 图书(15727)
- 资源(15601)
- 理论(15464)
- 商业(15070)
共检索到486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泳璇 张觉丹 丁哲 王宪恩
论文深入对比分析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提出相应的交通发展策略,以期为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制定针对性的交通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指导。选取我国不同经济水平的代表性区域,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不同地区的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交通碳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比可知,人口与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交通碳排放强度与城市化率对经济水平较低地区的交通碳排放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卞利花 吉敏全
科学考察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了2002—2016年青海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表示)、交通自身影响(客、货运周转量)、技术进步(以能源强度表示)、城市化率和私人汽车拥有量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通过岭回归模拟结果可知,各影响因素与交通碳排放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城市化率>能源强度>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人均GDP>私人汽车拥有量。在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基准情景和6种减排情景,预测了青海交通未来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青海交通碳减排的重点是提高技术水平,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碳排放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鲁万波 仇婷婷 杜磊
本文运用基于LMDI的"两层完全分解法"对中国1994—2008年的碳排放量进行分解,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探究了六大产业部门对碳排放的贡献,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总产值四大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据能源强度和总产值的变化特点,可将1994—2008年划分为五个经济增长阶段。(2)从各产业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除"高效率+低产值"阶段(1995—1998)外,工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为最大;综合来看,交通邮政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次之,其他产业部门对CO2排放量的助长贡献较小。(3)从各分解因素对各阶段CO2排放量的影响来看,总产值和产业结构为第一...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产业结构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宏钧 王利宁 陈文颖
为了探究公路与铁路交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该文建立了基于贡献率的残值分配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contribution-based residual distribution Laspeyres index,CRDLI),并选取了中国和其他6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公路与铁路CO_2排放的二次分解模型。研究发现:周转量是影响各国公路与铁路CO_2排放的重要因素,1991—2010年,中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印度、英国和美国换算周转量引起的CO_2排放量变化分别为4.02、0.6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胜龙 张莉 曾在森 黄炎和 林翔程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胜龙 张莉 曾在森 黄炎和 林翔程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想 李秉龙 张恒春
本文利用对北京、辽宁和河北三省市调查所获得的1033个农户样本,运用有序逻辑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收入、年龄、健康状况、对合作医疗满意度等因素对所有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显著影响;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住房面积和结构等因素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宗教信仰、家庭人口、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需要赡养的老人等因素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想 吉敏全
运用IPCC碳排放测算方法,通过"自下而上"的交通碳排放计算方式,测算2008—2017年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总量。采用LMDI法,从能源结构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对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进行因素分析,表明从平均贡献率来看经济产出效应最为显著,从变化趋势来看能源结构效应已逐渐替代人口规模效应成为影响三江源地区交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碳排放 三江源 LMDI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耀华 仲伟周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对中国西北能源富集地区2002~2011年间碳排放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并与东部6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高碳"特征;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然而产业结构呈现"重型化"趋势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加大,导致单位能源碳强度上升,对未来节能减排工作构成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菁
文章利用STIRPAT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1997~2010年工业化阶段投资、工业增长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认为投资是影响碳排放规模的最主要因素,中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受投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环境压力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最为明显,技术要素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通过政策支持来加强。
关键词:
STRPAT模型 国家工业化 碳排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分析碳排放情况,本文发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碳排放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群集效应。基于LMDI方法分解,发现人均产出起拉动作用,而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则主要是抑制作用。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发现人均总产出水平、单位产出的化石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费占比均对碳排放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建议:大力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减轻交通对大城市碳排放的压力;通过改变能源结构,通过电力能源生产外迁等方式降低排放密度超高的地区碳排放压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高排放能源消费占比;对高能耗产业逐步实施"产能总量控制——限制出口——进口替代"路径的产业优化措施,逐步减轻"输入性...
关键词:
因素分解 排放密度 排放强度 生态承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海燕 王楠
建立了基于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的LMDI I(Log-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 I)算法,将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划分为公路、铁路、国内水运、国内民航四种方式,利用我国2003-2015年相关数据,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间,运输强度Y和交通运输结构S为主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排放促进因素,交通运输能耗强度R为主要的抑制因素;R自2006年以来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排放有由抑制转为促进的趋势,而Y和S自2006年以来的情况则相反。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碳减排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碳排放 因素分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文越 曹小曙
减少交通出行碳排放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和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论文首先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对近20年来的全球交通出行碳排放研究现状与趋势进行梳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城市和社区3个尺度对国家交通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的驱动力因素、城市形态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与归纳凝练。研究发现:①国家尺度的研究早期大多基于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分解法探究交通能源消耗的主要驱动力;近年来,研究进一步根据能源消耗数据"自上而下"地测算交通碳排放,并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社会经济、城市形态和交通发展因素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②城市尺度的研究早期围绕紧凑城市是否一种低碳的城市形态而进行讨论,主要使用截面数据和相关分析方法;近年来,进一步拓展使用情景预测、GIS空间分析、空间回归、空间模拟等方法探究城市交通碳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与城市形态、城市中心分布形式之间的关系。③在社区尺度,研究多以截面、非集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主,采用定量的数学模型探究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混合度,与就业地、城市中心的距离,路网与交叉口密度、公共交通供给水平等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出行碳排放的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中国城市交通出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交通 出行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多尺度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大全 滕艳丽 张华 梁进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有长足而稳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经济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即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规模经济对中国城市经济的影响。考虑到经济增长各地区间的差异性,将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划分为6大经济区域及3个规模级别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城市整体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城市其规模弹性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之上,将产业结构、开放程度、与外界区域经济联系及科技水平4个具体反映广义技术进步的因素融入上述模型中,探究各因素对我国经济水平的作用,并得出了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是影响目前城市经济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树熙 陈璐
为了量化探究人口、经济和科技等因素对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影响,缓解交通业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客环运境量压、城力市,文化章率首、客先运选及用货能物源周终转端量消等费7测个算因法素计变算量了,通200过5构—2建01可6拓年展西的安随市机的性交环通境碳影排响放评量估,(然S后TIR引P入AT地)铁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对选取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交通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科技水平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且两者均为关键因素;人口规模的扩张效应影响较小;西安市交通碳排放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初步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