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65)
2023(16900)
2022(14685)
2021(13627)
2020(11281)
2019(26005)
2018(26038)
2017(49164)
2016(27008)
2015(30350)
2014(30354)
2013(30341)
2012(28616)
2011(26112)
2010(26217)
2009(24071)
2008(23145)
2007(20361)
2006(18402)
2005(16595)
作者
(82139)
(68497)
(67869)
(64433)
(43914)
(33185)
(30806)
(26945)
(26251)
(24677)
(23555)
(23454)
(22309)
(22032)
(21407)
(21177)
(20195)
(20174)
(19766)
(19764)
(17259)
(17225)
(16696)
(15883)
(15514)
(15345)
(15283)
(15103)
(14045)
(13572)
学科
(123365)
经济(123249)
管理(69823)
(66240)
(51968)
企业(51968)
方法(45369)
数学(38858)
数学方法(38425)
地方(33239)
中国(33046)
(32035)
(29693)
业经(26151)
(23825)
农业(22165)
(19790)
(19154)
贸易(19136)
环境(18669)
(18359)
地方经济(18154)
(17951)
理论(17592)
(17403)
金融(17399)
(17003)
银行(16931)
技术(16417)
(16335)
机构
大学(385664)
学院(384104)
(154415)
经济(150993)
研究(144619)
管理(143451)
理学(122419)
理学院(120840)
管理学(118603)
管理学院(117934)
中国(106568)
科学(93144)
(85661)
(76191)
(72906)
研究所(69634)
(68061)
中心(63693)
(61749)
业大(61667)
农业(57185)
北京(54638)
(53702)
财经(53316)
师范(53069)
(52720)
(49292)
(48157)
(46198)
经济学(45807)
基金
项目(260516)
科学(201749)
研究(185815)
基金(185505)
(165238)
国家(163847)
科学基金(137190)
社会(114186)
社会科(107815)
社会科学(107783)
(102846)
基金项目(98788)
自然(91132)
自然科(88866)
自然科学(88843)
(87603)
自然科学基金(87226)
教育(83777)
资助(76549)
编号(75438)
成果(61503)
(60121)
重点(59784)
(55891)
课题(53579)
(53165)
科研(49890)
创新(49715)
计划(49196)
发展(46869)
期刊
(183533)
经济(183533)
研究(118225)
中国(82580)
学报(68664)
(66580)
科学(62225)
管理(54252)
大学(49933)
(49931)
学学(46954)
农业(45840)
教育(44195)
(34710)
金融(34710)
技术(33472)
经济研究(29043)
业经(28969)
财经(26096)
(24407)
问题(23453)
(22410)
图书(21483)
资源(20344)
科技(19230)
技术经济(19168)
(18223)
理论(17564)
现代(17515)
业大(17480)
共检索到593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孟爱云  
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部分,其数量和质量变化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江州区和吴江市经济发展具有时序差异性,是进行区域对比研究较为理想的对象。利用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江州区经济发展伴随着耕地面积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3.8×104hm2增长到2003年的5.6×104hm2;吴江市则相反,耕地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1990年以来耕地面积持续下降,13年中共减少了1.6×104hm2。以耕地标准系数表征的耕地质量表明,吴江市耕地质量提升较快,但近年有降低趋势;江州区耕地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年际变化不大,1996年~2000年间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孟爱云  黄贤金  周寅康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广西江州区属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起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竞争为主,耕地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内容;建设用地低效、缓慢增长,农村居民点增长面积占较大比重;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逐渐增加。以1978—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增长,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引起农地快速非农化,江州区在土地利用中,必须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金前  邓南荣  韦素琼  陈健飞  
城市空间扩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论文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福州和台北为例,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城市统计资料,借助GIS技术提取城市空间扩展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速度、分维数、紧凑度等方法对福州和台北1988—2010年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2 a来,福州城市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速率为台北的4.03倍,福州城市用地快速扩展,与台北形成明显的差异;福州城市空间扩展类型前期以外延类型为主,后期转为外延扩展与内部填充并重,而台北城市空间扩展类型则是以内部填充为主;福州和台北都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健  陈逸  濮励杰  黄飞鸿  张继军  顾圣亮  
首先简介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及划分方法,并在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指标体系及具体划分方面,提出自己见解。通过计算1984—2004年间,我国西部地区广西崇左市、中部地区安徽滁州市、东部地区江苏南通市经济发展的变化轨迹,确定不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及我国中东西部地区实际,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相应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殷俊  陈爽  彭立华  
通过划分不同类型和尺度的作用区,利用吴江市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9个水质监测点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数据,分析不同作用区内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对水质有重要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与溶解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园林地同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所有尺度带状作用区和部分尺度的圆形作用区上存在显著负相关;耕地同溶解氧在圆形和带状部分尺度作用区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对吴江市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有负面影响,而耕地和园林地则会对水质起到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多用地类型与水质的偏相关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振华  濮励杰  彭补拙  刘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耕地资源却日益减少 ,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 ,强大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区位条件使土地资源得以高速地开发利用 ,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耕地数量变化上一个较典型的地区 ,在土地整理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以吴江市为例 ,定性和定量地对耕地数量变化的人文驱动力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本地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为 :工业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经济的发展 ,在这些驱动因素的影响下 ,必然会造成耕地数量的进一步减少。如何保护长江三角洲地区现有的有限的耕地资源 ,实现国家新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王玉娟  
运用灰色关联法建立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人口与经济耦合关联模型,以江苏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基于第五次及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评判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类型及特征,并将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研究耦合类型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年江苏省处于工业化初期,各县域大致划分为低水平(14个)、拮抗型(29个)、磨合型(20个)3种类型耦合区;2010年全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各县域分为拮抗型(40个)、磨合型(11个)和协调型(12个)3种类型耦合区;耦合类型空间分布以长江为界,苏南与苏北两极分化明显,长江以北耦合类型水平较低,长江两岸耦合类型中等,长江以南耦合类型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提高江苏新一轮经济发展平台对策研究”课题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必荣  施建军  李虎  
根据钱纳里等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结构"理论,运用增长速度方程,对江苏省及其13个地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际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及其各个地市的经济增长主要受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的驱动;相比较而言,科技进步对苏南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资本投入对苏北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超正   陈丹玲   靳亚亚   杨钢桥   张寒  
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及其转型过程划分入手,采用最小二乘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识别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存在“由初级产品生产阶段Ⅱ期向工业化中期转型,城镇化缓慢发展与人口严重外流期(2000~2010年)”和“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城镇化稳步发展与人口持续回流期(2010~2018年)”两大转型过程。(2)就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征而言,2000~2018年以耕地和生态用地面积显著缩减、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和未利用地面积相对稳定为主。就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特征而言,2000~2010年以耕地和林地相互转化,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水域转化,以及水域向湿地转化为主;2010~2018年以耕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林地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化,以及湿地向水域转化为主。(3)2000~2010年仅地形位指数是导致该时段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共性驱动因素,而2010~2018年地形位指数、人均GDP变化、总人口变化以及距主要公路距离是导致该时段5种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共性驱动因素。因此,应充分考虑各种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空间地域分异规律,让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转型过程相适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厚纯  王成军  
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人口、产业等向城市空间集聚速度和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性,这是否会导致城市化过程城中耕地变化速度的差异。为了回答此问题,本文从国际的视角,以1961—2011年多国的样本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对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耕地变化速度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初期阶段,耕地变化速度为正值,即耕地面积增加;当城市化进入中期阶段,多数国家耕地变化速度转变为负值,中期速度与初期速度之差为负,说明中期阶段耕地面积增速下降或者面积减少;城市化后期阶段,多数国家耕地变化速度又转为正值,说明城市化后期阶段耕地面积增加。这一结果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资源变化的库兹涅茨"倒U形假说"一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忱  黄贤金  
本文通过建立动态多元回归模型 ,对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投资增加与耕地资源之间动态变化弹性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了促进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贯成  
通过对江苏十三个市 (1978~ 1996年 )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 ,阐述了耕地面积变化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 ,并且根据耕地面积减少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关系分析 ,将江苏十三个市划分为三种具体类型 :(1)经济增长超前 ,耕地减少滞后 ;(2 )经济增长滞后 ,耕地减少超前 ;(3)经济增长与耕地减少同步变化。由上述分析发现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与经济过热增长阶段基本同步 ,江苏的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在江苏十三个市中 ,国内生产总值变化量与耕地面积变化量比值的差别较大 ,说明被挪作他用的那部分耕地的利用效益在各个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 ,提出了正确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胡业翠,郑宇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容许城市、生态建设的占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对无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态势。以及用地需求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分析,构建了区域容许耕地转换模型(MAC),并应用该模型测定了无锡市2030年以前容许"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量。据此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和调控指标,为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赩  李宝会  蔡颖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历经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同全国一样,江苏也处在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增长动力转换成为转型发展新阶段的主要特征。本文应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江苏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分析可知,"十三五"时期江苏经济增长动力将呈现以下特征: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得到加强,苏中、苏北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持续提升,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作用将充分发挥,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红利将不断释放。根据江苏经济发展阶段的新环境和新要求,应围绕内部需求、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区域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