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6)
2023(18460)
2022(15935)
2021(14795)
2020(12322)
2019(27999)
2018(27888)
2017(52757)
2016(28794)
2015(32051)
2014(31803)
2013(31527)
2012(29349)
2011(26734)
2010(26946)
2009(24900)
2008(23671)
2007(20834)
2006(18769)
2005(16812)
作者
(85192)
(70668)
(70261)
(66754)
(45367)
(34141)
(31863)
(27763)
(27082)
(25291)
(24120)
(24078)
(22839)
(22428)
(21961)
(21892)
(20950)
(20879)
(20353)
(20218)
(17724)
(17633)
(17174)
(16358)
(16087)
(15852)
(15700)
(15670)
(14430)
(14016)
学科
(127682)
经济(127556)
管理(75977)
(70037)
(55764)
企业(55764)
方法(47007)
数学(40156)
数学方法(39681)
中国(36478)
地方(33308)
(32498)
(28978)
业经(27540)
(25592)
农业(22290)
(20861)
(20568)
贸易(20548)
(19712)
理论(19365)
环境(19279)
(18514)
(18226)
金融(18222)
(18156)
银行(18086)
地方经济(18012)
(17421)
技术(17217)
机构
大学(404401)
学院(403707)
(161697)
经济(157968)
管理(150677)
研究(147776)
理学(128740)
理学院(127139)
管理学(124708)
管理学院(124005)
中国(108903)
科学(93931)
(88555)
(76436)
(72147)
(71608)
研究所(69572)
中心(65546)
业大(62242)
(61722)
财经(56636)
北京(56534)
(56484)
农业(56131)
师范(55832)
(54141)
(51527)
(51285)
经济学(48542)
(45672)
基金
项目(272809)
科学(212050)
研究(196701)
基金(194229)
(171464)
国家(170021)
科学基金(143739)
社会(122076)
社会科(115371)
社会科学(115339)
(108151)
基金项目(103091)
自然(94158)
自然科(91922)
自然科学(91897)
(91234)
自然科学基金(90217)
教育(89706)
编号(80196)
资助(79801)
成果(65472)
(62209)
重点(61945)
(58293)
课题(56898)
(56075)
创新(52352)
科研(51901)
计划(50155)
大学(49738)
期刊
(191323)
经济(191323)
研究(124417)
中国(84741)
学报(68482)
(65810)
科学(62260)
管理(57604)
(53332)
大学(50447)
教育(48175)
学学(47365)
农业(45466)
(36166)
金融(36166)
技术(35948)
经济研究(30824)
业经(30736)
财经(27394)
问题(25241)
(23946)
(23588)
图书(22731)
科技(19851)
技术经济(19813)
资源(18877)
(18812)
现代(18514)
理论(18319)
(17753)
共检索到619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金前  邓南荣  韦素琼  陈健飞  
城市空间扩展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征。论文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福州和台北为例,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城市统计资料,借助GIS技术提取城市空间扩展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扩展速度、分维数、紧凑度等方法对福州和台北1988—2010年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2 a来,福州城市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速率为台北的4.03倍,福州城市用地快速扩展,与台北形成明显的差异;福州城市空间扩展类型前期以外延类型为主,后期转为外延扩展与内部填充并重,而台北城市空间扩展类型则是以内部填充为主;福州和台北都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孟爱云  
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部分,其数量和质量变化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江州区和吴江市经济发展具有时序差异性,是进行区域对比研究较为理想的对象。利用统计资料分析表明,江州区经济发展伴随着耕地面积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3.8×104hm2增长到2003年的5.6×104hm2;吴江市则相反,耕地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1990年以来耕地面积持续下降,13年中共减少了1.6×104hm2。以耕地标准系数表征的耕地质量表明,吴江市耕地质量提升较快,但近年有降低趋势;江州区耕地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年际变化不大,1996年~2000年间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显明  焦华富  许吉黎  
通过追踪淮南、淮北城市空间扩展,对比分析了中兴期和枯竭衰退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过程、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都会经历"相对紧凑→分散布局→再度集聚"的演化过程、具有沿交通线轴向延伸的共性;都会经历飞地拓展、轴向延伸、内向填充、区位再造4个阶段,但无依托型煤炭资源城市初期还会经历缘矿建镇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总量、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方面又具有阶段性差异。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依靠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来推动,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从影响因素角度看,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梅艳  雍新琴  
以太仓市为例,采用扩张速度与强度指数、重心坐标、灰色关联度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从规模及空间角度分析了1989—2008年太仓市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动力及其作用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阶段太仓市区城镇用地扩张强度不同,扩张速度不断加快,且其重心由前两时段向东北东移动变为第三时段向北东北移动;②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增加值、二三产比重及二三产劳动力是研究区城镇用地规模扩张的主要动力,但主导动力从1995—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及二三产增加值变为了2001—2008年的二三产增加值及二三产劳动力,而耕地稀缺指数及粮食单产对城镇用地规模扩张影响较小;③除与主要河流的距离外,各潜在空间动力对城镇用地空间扩张均有影响,但不同阶段其动力组合、主导动力及各因素作用强度存在差异。为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张,应从规模及空间角度系统分析不同阶段城镇用地扩张动力,动态把握其作用机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可  徐唐奇  李平  张安录  
城市用地扩张与土地财政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存在耦合关系。利用中国大陆地区264个城市2002-2011年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财政收入呈递增趋势,组内差距扩大,两者具有相关性;城市用地扩张对土地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用地扩张都是土地财政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仅在全面工业化阶段存在反向关系。在现有制度设计下,城市用地扩张增加了土地供给,但仍满足不了城市因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产生的用地需求,是土地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财政的增长是城市用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翠薇  濮励杰  孟爱云  黄贤金  周寅康  
土地利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广西江州区属于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起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竞争为主,耕地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内容;建设用地低效、缓慢增长,农村居民点增长面积占较大比重;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逐渐增加。以1978—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土地管理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增长,收入和消费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引起农地快速非农化,江州区在土地利用中,必须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舒帮荣  朱建军  李永乐  曲艺  雍新琴  
研究目的:基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1987—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进行经济发展阶段划分,采用计量工具分析经济增长、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为城市用地扩张差别化调控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统计与计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城市用地扩张速度不断加快;在传统经济发展阶段,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用地扩张影响最大,而固定资产投资对其无显著影响;在工业化初期,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长成为主导因素,城市人口增长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力下降;在全面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成为城市用地扩张的首要驱动力,而固定资产投资则变为影响最小的负向作用因子。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鹏飞  王缉慈  林涛  
发达国家的理论观点认为,随着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人员流动和知识交流,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互动学习效应会得到增强。本文通过对临朐和大沥两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铝型材产业集群的对比分析,探讨集群中技术扩散过程。结果表明,与现有的集群理论观点相左,在集群发展尚处于早期的临朐,集群内部技术学习效应明显,但在相对成熟的大沥镇企业间的学习效应却并不显著。这是因为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主要不是为了实现技术突破,而更多的是对现有技术的模仿和追赶。正是这种企业行为特征决定了S型的扩散曲线在发展中国家集群中的适用性。由此,集群内部的技术扩散过程应成为理解集群形成的重要视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倪国华  徐丹丹  谢志华  
1978~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0.5倍,被称为"中国奇迹"。然而,有关国有企业在中国奇迹形成过程中的功能与效率仍存在很大争议。为了定量回答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构造了全新的变量指标体系,并基于国泰安数据库横跨31个省份的企业面板数据,采用WLS、分位数回归及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国有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对效率差异,进而模拟国有企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效率图谱。效率图谱表明:虽然处于起飞阶段的地区迅速实现技术模仿工业化,国有企业具有较强的宏观效率,但国有企业在微观效率方面的短板也将随相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显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海春  
实践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短期波动,而且中长期发展也不是一条直线上升的线性轨迹,而是存在拐点的曲线运动。当经济运行到中长期发展轨迹的拐点时,即意味着旧发展阶段的结束,新发展阶段的来临。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轨迹并利用实证分析寻找中国经济发展轨迹的拐点,以此判断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为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佰林  杨庆媛  鲁春阳  孙丕苓  宗会明  
运用重庆市40区县1998—2008年社会经济数据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将重庆市在空间上划分为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Ⅰ)、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Ⅲ)三大经济发展阶段区域,探讨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要素逐渐扩散,多数区县进入Ⅱ区域,Ⅲ区域逐渐缩小至渝东边远地区;②工业化由Ⅲ阶段向Ⅱ阶段演变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日趋强烈,当工业化进入Ⅰ阶段时,土地利用变化趋于缓和。土地产出率在Ⅱ阶段增长最快。区域土地产出率的演变规律与其土地利用变化相吻合,具有随工业化进程呈"倒U型"演变的特点。③承载性功能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高于生产性功能土地,且伴随经济的发展,贡献的差距逐渐拉大。研究认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使各类土地供给与区域所承载的经济要素相适应,以更好地满足区域的主体功能对土地供给的合理需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伟  郭俊华  陈世坤  
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研究生扩招、R&D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从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生扩招对人均GDP增长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也未引起R&D结构改善;第二,短期内所有样本中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R&D结构改善,正向作用明显;第三,在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样本中,R&D结构调整可以促进研究生扩招规模。但一味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外延式政策并不可取,国家应制定科研支持政策,改善科研环境与提升科研人员待遇;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学科资源优势加快专业化整合,为学生搭建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平台;鼓励和引导学生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机构和知识型、技术型行业流动,减少人力资源的错配,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宇  安晓庆  
汇率在各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选取92个经济体1997—2016年的样本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估计汇率变动对不同收入水平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经济体汇率升值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汇率变动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两大间接渠道的影响效果会因收入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利用变量替换和TSLS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后得出政策启示,即任何经济体使用汇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协调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