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00)
2023(5531)
2022(4618)
2021(4144)
2020(3412)
2019(7436)
2018(7062)
2017(12713)
2016(7338)
2015(7611)
2014(7145)
2013(6976)
2012(6330)
2011(5678)
2010(5429)
2009(4966)
2008(4793)
2007(4009)
2006(3297)
2005(2732)
作者
(26353)
(21993)
(21932)
(20382)
(13986)
(11106)
(9606)
(8923)
(8357)
(7649)
(7624)
(7475)
(7176)
(7138)
(7110)
(6745)
(6586)
(6578)
(6411)
(6223)
(6051)
(5552)
(5169)
(5082)
(4930)
(4892)
(4863)
(4840)
(4750)
(4578)
学科
(23830)
经济(23800)
(18987)
管理(18844)
(14451)
企业(14451)
方法(12173)
数学(11093)
数学方法(11028)
(8582)
(7614)
(6872)
(6588)
贸易(6588)
(6450)
中国(5789)
业经(5552)
农业(5326)
技术(4742)
环境(4654)
(4393)
财务(4392)
财务管理(4385)
企业财务(4191)
(4032)
产业(3802)
(3635)
(3587)
地方(3551)
(3480)
机构
大学(105068)
学院(104574)
研究(40076)
(37912)
经济(37261)
(36963)
管理(36201)
理学(32964)
理学院(32488)
管理学(31751)
科学(31673)
管理学院(31610)
农业(30201)
业大(28072)
中国(26513)
(23609)
研究所(22502)
(21643)
农业大学(20724)
中心(17146)
(16424)
实验(15840)
(15817)
(15566)
实验室(15233)
(14777)
(14588)
科学院(14451)
重点(14437)
(14005)
基金
项目(84243)
科学(63930)
基金(62239)
(60481)
国家(60021)
科学基金(48862)
研究(47339)
自然(36585)
自然科(35803)
自然科学(35779)
自然科学基金(35183)
(34210)
基金项目(33936)
社会(30480)
(29543)
社会科(28952)
社会科学(28943)
资助(24431)
计划(21183)
教育(20932)
科技(20136)
重点(19657)
(18101)
(17842)
科研(17679)
(17559)
创新(17070)
(16986)
(16862)
专项(16055)
期刊
学报(34962)
(33232)
经济(33232)
(32914)
科学(25963)
大学(23839)
学学(23561)
农业(22252)
研究(21212)
中国(17353)
业大(11903)
(11841)
管理(10810)
(10490)
农业大学(10488)
(8572)
科技(7471)
林业(7114)
中国农业(7081)
自然(6683)
经济研究(6462)
业经(6280)
财经(5943)
自然科(5908)
自然科学(5908)
(5870)
金融(5870)
技术(5158)
农林(5064)
(5064)
共检索到13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王媛媛  孙华  李进荣  
细菌是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成员,利用有益细菌菌株作为生防因子是解决土传微生物病害的重要途径。本试验对部分细菌菌株对大豆根腐病菌及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菌株对大豆根腐病原菌-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tum)抑制效果明显,但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抑制效果不明显;获得了7株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在田间筛选过程中,从1069株细菌中筛选获得14株菌株,这些菌株包衣处理大豆种子表现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有可能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子雯  陈婧  焦莉苹  李鹏飞  刘大伟  
【目的】分析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抗性不同的红小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探明根际细菌群落构成与红小豆品种抗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7月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取4个不同抗性红小豆的根际土壤,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不同抗性红小豆品种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的红小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4个不同抗性红小豆根际土壤样品中共获得1959个OTUs,鉴定到细菌的30个门,85个纲,192个目,296个科,481个属,893个种。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是5个优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norank_f__norank_o__Gaiellales、norank_f__norank_o__Acidobacteriale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芽球菌属(Blastococcus)是5个优势菌属。感病红小豆品种根际土壤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平均相对丰度均低于抗病品种,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在红小豆抗病品种辽红1号和免疫品种冀红9218的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高。【结论】不同抗性的红小豆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抗病品种根际土壤中拮抗性细菌种群相对丰度高,说明红小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可能与种质对胞囊线虫病的抗性具有相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范圣长  秦博  刘霆  王媛媛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另外,还对其他生防因子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类综述,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杰  王媛媛  朱晓峰  段玉玺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物防治是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各种生物防治方法的逐渐深入研究,生物防治这一措施将在大豆生产上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的发生与为害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研究室及部分国内外的线虫研究室在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讨过去生防措施的利弊,探索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的新方法,为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开辟新的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玉秋  许艳丽  李春杰  潘凤娟  张原  
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及形态与分子方法相结合的真菌鉴定技术,对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省的大豆田根际土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卵定殖真菌种类及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采自黑龙江、吉林和辽宁38个县市大豆田根际的122份土样中,共分离获得真菌菌株3 937株,鉴定出24个不同的属。Paecilomyces spp.,Verticil-lium spp.和Fusarium spp.的菌株数量最多,分别占总菌株数量的37.9%,14.2%和7.4%。黑龙江省的卵定殖真菌以Paecilomycesspp.和Fusarium spp.为优势种类,辽宁和吉林省以Verticillium spp.为优势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振华  时立波  吴海燕  刘静  李秀侠  
【目的】明确山东大豆胞囊线虫在大豆根系内的发育进程和动态分布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最佳防控区域和最佳防治时期,于2007年和2008年对大豆根内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进行发育进程及动态分布的监测。【方法】采用网袋法收集根系,酸性品红-次氯酸钠法对根染色,体视显微镜下统计根内各龄期线虫数量。【结果】两年大豆根内胞囊线虫密度呈相同趋势,均为"S"型变化。二龄幼虫(J2)、三龄幼虫(J3)和四龄幼虫(J4)的动态发育规律一致,出苗后4~5周出现峰值,各龄期幼虫在不同土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15cm土层根系内,均以J2为优势虫态。【结论】在山东省土壤平均温度为20~22.2℃的条件下,大豆胞囊线虫第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玲  胡正嘉  
VA菌根真菌Vesicular Glomusmosseae在蕃茄根部形成的菌根对南方根结线虫 (Meloidogyneincognita)幼虫的存活率、侵染率有一定的影响。在菌根化植株的根部 ,根结线虫形成的虫瘿少于未接种菌根菌的植株 ,线虫的侵染率也极显著地低很多。菌根化根的浸提物对线虫幼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d后约使半数的幼虫死亡。试验结果还表明 ,Glomusmosseae对蕃茄有促生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鲁海菊  卢宁强  杨梅  李香香  郑肖兰  
关键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玲  刘志明  陆秀红  刘纪霜  秦碧霞  乔丽娅  
通过盆栽试验,观察了土壤细菌9个菌株对番茄上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能够降低番茄线虫的根结指数,且对番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19号菌株处理30 d后,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57.75%;处理60 d后,平均防效达55.88%。333号菌株处理30 d后,番茄植株生长最好,株高达43.00 cm,株鲜质量达11.17 g,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25%和76.46%。对单个菌株防效比较好的菌株进行初步混用试验,结果表明:部分菌株混用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但对番茄的株高和鲜质量有促进作用,且与对照差异显著。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初步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艳丽  刘海龙  李春杰  潘凤娟  李淑娴  刘新晶  
为明确2株生防细菌的分类地位,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结合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了大豆根腐病的2株生防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021a与塔式弧菌相似度值为0.634,可能性是86%,遗传距离为4.00。菌株B04b与海藻巴斯德菌相似度值为0.610,可能性是75%,遗传距离为2.77。综合形态学和Biolog鉴定结果,认为菌株B021a是塔式弧菌,菌株B04b是海藻巴斯德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飞燕  肜磊  薛至勤  叶贤文  王志江  谢永辉  柯艳果  赵娅红  吴治兴  吕怡颖  余磊  潘义宏  
【目的】通过研究根结线虫病患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明确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根结线虫病患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根际土壤真菌OUTs数健康烟株与病株分别为2120个和1170个,健康烟株土壤真菌OUTs数是病株的1.81倍,特有OTUs数是病株的3.31倍;病株根际土壤的Shannon、ACE和Chao1等指数分别较健康烟株降低了12.16%、52.96%、50.40%。病株根际土壤中桑尼被孢霉(Mortierellasarnyensis)、未分类被孢霉菌属(unclassified_g__Mortierella)、未分类真菌界(unclassified_k__Fungi)和未分类青霉菌属(unclassified_g__Penicillium)的相对丰度较健康烟株分别增加了139.01%、134.83%、203.27%和361.94%,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PCoA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烟株与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土壤pH与土壤常见病原菌镰刀菌属(Fusarium)呈显著负相关,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与土壤有益微生物被孢霉属(Mortierella)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烟草根结线虫病发生明显降低了真菌OUT丰度,影响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分布和相对丰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土壤养分互作,共同影响根结线虫病的发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莹  李原平  赵卫红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平均在10个以下,其中10个品系根系胞囊在3以下,属高抗材料,并且表现直立不倒,百粒重比抗源亲本提高50%以上,产量大大提高,折合亩产125~150kg,均超过抗源亲本的10%~15%,接近或超过高产亲本的产量,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受4号小种侵染的重病区应用,也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阮九霄  马晓萌  傅露露  乔月娥  段素娟  孟娉  李成伟  
拟克隆大豆胞囊线虫肌钙蛋白(Hg-tnc)和酰胺样多肽(Hg-flp)基因的部分片段,构建胞囊线虫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体系(VIGS),以期为大豆抗胞囊线虫抗性品种的培育及胞囊线虫基因功能验证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利用RT-PCR方法从大豆胞囊线虫中克隆出目的基因,电泳检测表明,克隆的Hg-tnc基因和Hg-flp基因部分片段分别约为1 000 bp和700 bp。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烟草脆裂病毒载体pYY13上,转化大肠杆菌,利用PCR进行初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Hg-tnc基因和Hg-flp基因已插入到pYY13载体上,VIGS载体构建成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瑶  汪来发  朴春根  朱天辉  申相澈  郑荣镇  
采用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接种处理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研究5个菌株对伐桩的分解能力以及对伐桩内松材线虫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硫磺菌菌株6600对伐桩的分解能力以及对伐桩内松材线虫的抑杀作用都最强;对伐桩内松材线虫数量与伐桩样品质量的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该研究为今后在实际生产中利用木腐菌处理伐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瑶  汪来发  朴春根  朱天辉  申相澈  郑荣镇  
测试了木腐菌对松材线虫繁殖的影响以及对马尾松木块和松材线虫病病死树伐桩的分解能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除裂褶菌菌株外,其他菌株都能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其中松材线虫在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5452、6600,粗皮侧耳菌株6221,虎掌菌菌株6320,茯苓菌株6284,灵芝菌株6501菌落上完全不能存活。对马尾松木块的分解试验结果表明,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0、W11、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茯苓菌株6284对马尾松木块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田间接种硫磺菌菌株6600、杂色云芝菌株6923、松生拟层孔菌菌株W11、茯苓菌株6284和粗皮侧耳菌株6221处理松材线虫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