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9)
2023(7478)
2022(6329)
2021(5686)
2020(4741)
2019(10395)
2018(10181)
2017(18053)
2016(10548)
2015(11625)
2014(11061)
2013(10547)
2012(9611)
2011(8633)
2010(8483)
2009(7411)
2008(7405)
2007(6362)
2006(5454)
2005(4525)
作者
(34781)
(29037)
(29020)
(27234)
(18492)
(14425)
(12889)
(11633)
(11106)
(10238)
(10088)
(9731)
(9574)
(9399)
(9385)
(9068)
(8855)
(8656)
(8516)
(8459)
(7777)
(7277)
(7099)
(6754)
(6561)
(6483)
(6477)
(6446)
(6082)
(6002)
学科
(33907)
经济(33864)
(24962)
管理(24939)
(19091)
企业(19091)
方法(17587)
数学(15723)
数学方法(15413)
(12519)
(10511)
(9070)
中国(8947)
(7654)
贸易(7652)
(7413)
业经(7233)
农业(7233)
理论(7049)
技术(6680)
环境(5893)
(5753)
财务(5743)
财务管理(5734)
(5605)
企业财务(5473)
地方(5289)
教育(5282)
教学(5150)
(4996)
机构
学院(146433)
大学(146213)
研究(55279)
(51338)
管理(50584)
经济(50223)
理学(44848)
理学院(44221)
管理学(42959)
管理学院(42746)
科学(41366)
(40663)
中国(38205)
农业(32888)
业大(32768)
(31382)
(30948)
研究所(29236)
中心(24341)
农业大学(22104)
(21910)
(21443)
(20553)
(19666)
(19635)
技术(19362)
北京(19241)
(18767)
师范(18342)
实验(18332)
基金
项目(111900)
科学(85363)
基金(80226)
(76451)
国家(75869)
研究(69326)
科学基金(62133)
自然(45610)
(45265)
自然科(44606)
自然科学(44585)
自然科学基金(43796)
基金项目(43019)
社会(41802)
(39576)
社会科(39574)
社会科学(39560)
教育(33127)
资助(32751)
重点(26884)
计划(25899)
编号(25718)
科技(24136)
(23573)
(23190)
(23114)
科研(23035)
创新(22109)
(20845)
专项(19901)
期刊
(47344)
经济(47344)
学报(39420)
研究(35544)
(34973)
科学(31130)
中国(28810)
大学(27439)
学学(26641)
农业(23776)
教育(17157)
管理(16193)
(15150)
(13707)
业大(12175)
技术(11429)
农业大学(9936)
(9852)
林业(9480)
科技(9061)
经济研究(8638)
(8405)
金融(8405)
财经(8121)
业经(8101)
资源(8011)
统计(7561)
自然(7396)
(7083)
中国农业(7018)
共检索到201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绍龙  杨柳  韦莉萍  韦弟  李朝生  李小泉  黄素梅  覃柳燕  田丹丹  张进忠  周维  龙盛风  
以培养获得的第6代香蕉不定芽为试验材料,以两种组培方式(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TIBs、传统半固体培养基)培养香蕉组培苗,进行假植移栽后20、40、60 d,分别测定不同组培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两种组培方式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的光合生理的影响,分析TIBs系统培养的香蕉组培苗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两种香蕉组培苗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逐渐增加,而胞间CO2浓度逐渐下降,其中以TIBs培养的香蕉组培苗表现较高;两种香蕉组培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活性均随移栽天数的延长而上升,均以TIBs方式培养的组培苗较高;叶片MdA含量随移栽时间的延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娜娜  沈宗专  陶成圆  欧燕楠  王蓓蓓  阮云泽  李荣  沈其荣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抑病型与导病型蕉园土体、香蕉根际及不同组织内生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方法]在R2A培养基上分离、筛选,结合16S rDNA测序分析可培养细菌的组成及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结果]分离细菌766株,经鉴定分别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蕉园土壤、香蕉根际土壤及不同组织间细菌组成有明显差异,假单胞菌属在抑病型蕉园样品中的平均相对丰度高于导病型蕉园样品,是抑病型蕉园处理区别于导病型蕉园处理最为重要的生防菌。进一步从抑病型蕉园筛选到假单胞菌362株,其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导病型蕉园;但导病型蕉园样品中筛选的假单胞菌中具有拮抗尖孢镰刀菌能力的菌株比例高于抑病型蕉园样品。[结论]蕉园土壤及香蕉不同植株组织是决定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第一影响因素,土壤抑病能力对其影响不显著。抑病型及导病型蕉园土壤和香蕉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具有生防潜能的假单胞菌属的组成及功能差异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美利  孙程旭  刘立云  陈卫军  陈华  
为筛选出较适合培育组培香蕉苗的椰糠规格,本文研究了6种不同规格的椰糠基质对组培香蕉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规格椰糠基质对组培香蕉苗茎粗、株高、叶宽、叶片数、地上部鲜干重和地下部鲜干重影响显著;通过"壮苗指数"法对不同规格椰糠基质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以含椰丝量较少的椰糠基质(处理2)为最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峡  张锦恒  张绍升  
据调查,福建省漳州市香蕉组培假植苗普遍遭受肾形线虫侵染.通过观察形态特征,该病原线虫被鉴定为肾状肾形线虫,这是国内首次发现该线虫侵染香蕉组培假植苗.肾形线虫以未成熟雌虫侵染香蕉幼嫩的根组织,虫体前部插入皮层取食,后部在根组织外发育肥大;香蕉肾形线虫成熟雌虫通常为半内寄生,有时完全埋生于根组织内;受侵染的香蕉假植苗根系萎缩、变黑腐烂,地上部植株矮小、生长不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洁  王婉  饶雪琴  李华平  
以感染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不同基因型香蕉分化芽为研究对象,利用肉眼观察、rT-PCr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研究Cmv在不同感病香蕉分化芽中的症状及传递规律。结果表明,感染Cmv的‘粤优抗一号’、‘威廉斯’、‘大蕉’和‘皇帝蕉’在组培过程的第1代至第12代病害症状均不明显。随着组培继代数增加,不同品种的组培苗中Cmv含量变化虽然不同,但均在顶部第1~2叶中含量最高。因此,检测香蕉分化芽中Cmv最佳材料为顶部叶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超一  樊小林  
【目的】探究不同铵硝配比条件下香蕉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两种形态氮素的吸收特性以及两种氮源离子相互作用对香蕉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筛选最适于香蕉氮素吸收利用的铵硝配比,为香蕉氮素营养高效吸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养分吸收动力学原理,利用改进的耗竭法研究不同铵硝配比营养液中巴西品种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razil)幼苗对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总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设7个处理:100%铵态氮(100%A)、90%铵态氮+10%硝态氮(90%A+10%N)、70%铵态氮+30%硝态氮(70%A+30%N)、50%铵态氮+50%硝态氮(50%A+50%N)、...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灿伟  张源明  曾蕊  周而勋  
为研究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生理小种之间的差异,对该菌的细胞壁降解酶、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生理小种中均能检测到4种细胞壁降解酶(PG、PMG、Cx和FPA)。其中4号生理小种的PMG和Cx酶活性最高,且国外的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的Cx酶活性比国内同种生理小种菌株的高;国内1号生理小种的FPA酶活性最低,其他小种的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同一生理小种国内外菌株的PG酶活性差异不显著;4个生理小种的酯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电泳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珊珊  陶成圆  李春雨  沈宗专  李荣  沈其荣  
[目的]探究灌溉消毒水源对香蕉植株生长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首先通过灌溉水消毒试验获得最优的消毒剂及其使用浓度,再进一步采用盆栽试验,探究草地土壤和香蕉连作土壤上灌溉消毒水源对病原菌和其他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香蕉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相比于过氧化氢和氨水,次氯酸钠具有最优的病原菌消毒效果,原液稀释4 000倍后病原菌消毒效率仍为100%。灌溉消毒水源能有效改善香蕉植株的生长状况,与灌溉含病原菌水源相比,灌溉消毒水源处理中香蕉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质量和植株干质量在草地土中分别高出7.57%、15.96%、30.89%、21.36%和61.58%,在蕉园土中分别高出12.10%、29.58%、32.15%、51.18%和63.60%;灌溉含病原菌水源导致尖孢镰刀菌在土体、根际和根内显著富集,在草地土壤和连作蕉园土中的病原菌数量分别为灌溉消毒水源处理的2.32、3.26、3.13倍和1.68、2.53、1.62倍;同时,灌溉消毒水源提高了土体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比值(B/F),改变了土壤和香蕉根际可培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结论]灌溉含病原菌水源加快了病原菌在香蕉根际的传播和富集,通过灌溉水消毒能够有效减缓病原菌富集,控制病原菌的传播,研究结果为枯萎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桂华  梁坤南  周再知  杨伟  马华明  
以柚木无根组培瓶苗为扦插移植材料,选用了5种育苗基质,各设4个水平,按照正交实验设计L16(45),开展了不同基质配比对快速培育柚木无性系苗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轻基质+育苗穴盘进行柚木无根组培瓶苗移植,生根容易,成活率高达98.7%;各轻基质配比处理间,除了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外,苗高、地径、叶幅、苗鲜质量、苗干质量、根长和主根条数都达到极显著差异,各指标最佳处理分别是最低处理的2.19、1.73、2.20、9.10、7.19、1.82和2.38倍;蛭石不同水平对成活率有显著差异,泥炭土、蛭石、椰糠和黄心土不同水平对苗高有极显著差异;5种基质不同水平对鲜质量、干质量和主根条数都有极显著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宇佳  张文  符传良  郑道君  刘国彪  谢良商  
本文在营养液砂培养条件下,对16个香蕉基因型苗期进行了钾效率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之间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变幅为0.34~0.62。高效基因型与低效基因型相比,在低钾条件下,生长状况优势更明显,表现为出现缺钾的症状慢,叶片脱落晚,植株较大;施钾能明显促进香蕉的生长发育,提高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分配趋势是地上部大于根部;与干物质积累相似,在低钾处理时高效基因型的钾积累量较高,表明其在低钾时具有较高的钾吸收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德球  刘海  刘海林  杨勇贤  赵昆山  蒋跃明  
【目的】研究高氧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腺苷酸库、能荷的影响及探讨高氧对其成熟、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在100%、60%、40%和21%O24种不同氧浓度条件下,检测香蕉果实采后色泽、硬度、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细胞膜透性、腺苷酸库和能荷的变化。【结果】高氧促进了采后香蕉果皮的转黄、果实的软化、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提前出现、呼吸作用的增强和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大。另外,采后香蕉在贮藏过程中,ATP、ADP的含量和能荷出现最高峰值,而AMP含量则出现最低峰值。经100%、60%O2处理后果实的ATP含量和能荷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值(分别约25、15nmol·g-1FW和0.48、0.35),在第8天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红  吕顺  李春雨  魏岳荣  易干军  
为探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机理,以巴西香蕉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oc4对香蕉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和细菌数量(B)影响不大,但显著提高了真菌数量(F)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显著降低了放线菌数量(A)及其在整个微生物中的比例;B/F及A/F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显著升高;Foc4侵染改变了香蕉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导致其种群结构失衡,这可能是导致香蕉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Foc4侵染后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维春   刘小娥   苏世平   王昊   马彦东   唐庆童  
为明确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循环对温度响应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不同演替阶段(草地、灌丛林、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白桦林(Picea wilsonii-Betula platyphylla forest)、青杄林(Picea wilsonii forest))群落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不同温度(15℃、25℃、35℃)条件下土壤氨化、硝化特征。研究表明:1)土层深度分别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与累积硝化量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0~20 cm土层的最大;2)演替群落分别对氨化速率、硝化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除草地群落的0~2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其中草地的氨化速率最大;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青杄-白桦林的硝化速率最大;3)温度对氨化速率、累积氨化量、硝化速率、累积硝化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除灌丛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0~20 cm土层、青杄林、白桦林、青杄-白桦林群落的20~40 cm土层、草地群落的40~60 cm土层外,其余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氨化速率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累积氨化量随土壤温度的升高(15~35℃)而增大,其中35℃下最大(154.03 mg·kg-1),而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氮素硝化速率和累积硝化量均随温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25℃下最大(529.10 mg·kg-1);4)不同演替阶段群落土壤理化性质(TN、田间持水量、NH4+-N、土壤容重)在15℃、25℃下对土壤氮素氨化、硝化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为土壤供氮能力的动态变化和该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凡  曹鸣庆  
以常规大蒜栽培品种为试材 ,B5为基本培养基 ,研究了利用脱毒大蒜萌生幼苗的离体繁殖技术。提出经均等纵切的试管苗假茎基部切块 ,在含激素的培养基上 ,具有较高的芽增殖能力 ;且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 ,通过苗繁殖阶段与生长阶段的交替进行 ,外植体具备比较稳定的芽增殖率。研究表明 ,采用此技术 ,至少在 5个循环期 ,约 1年的时间内 ,幼苗的增殖率 2个月维持在 4~ 7芽/株。切片状态及培养基的激素种类及浓度均影响芽增殖。 8h短光照能有效降低试管苗基部鳞茎的形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瑞梅  肖文发  王晓荣  封晓辉  王瑞丽  
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三峡库区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正向演替,土壤pH值逐步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针叶林,水解性氮含量表现为针叶林>灌丛>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植被演替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相关分析表明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3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土层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演替进程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与水解性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