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8)
2023(6714)
2022(5656)
2021(5036)
2020(4328)
2019(9477)
2018(9088)
2017(16629)
2016(9709)
2015(10428)
2014(9930)
2013(9864)
2012(9186)
2011(8211)
2010(7910)
2009(7025)
2008(7087)
2007(6066)
2006(5076)
2005(4346)
作者
(33153)
(27919)
(27910)
(26100)
(17589)
(13703)
(12343)
(11207)
(10499)
(9653)
(9545)
(9177)
(9172)
(9053)
(9045)
(8650)
(8536)
(8347)
(8007)
(7926)
(7561)
(6826)
(6527)
(6477)
(6275)
(6263)
(6221)
(6054)
(6053)
(5879)
学科
(31358)
经济(31317)
(25391)
管理(25364)
(19556)
企业(19556)
方法(15801)
数学(14032)
数学方法(13894)
(10484)
(10098)
(9867)
(8464)
贸易(8462)
(8264)
中国(8177)
业经(7274)
农业(7040)
(6618)
财务(6612)
财务管理(6602)
企业财务(6327)
(5997)
技术(5800)
环境(5685)
地方(5152)
(5050)
银行(4991)
(4947)
(4656)
机构
大学(136668)
学院(136332)
研究(52127)
(49330)
经济(48309)
管理(47602)
(42774)
理学(42301)
理学院(41708)
管理学(40692)
管理学院(40490)
科学(39584)
中国(36239)
农业(34893)
业大(32008)
(30459)
(28848)
研究所(28651)
中心(22916)
农业大学(22878)
(20902)
(19962)
(19609)
(19516)
(19189)
实验(18497)
(18361)
科学院(18090)
实验室(17796)
北京(17443)
基金
项目(103719)
科学(79272)
基金(75720)
(72860)
国家(72250)
研究(62471)
科学基金(58592)
自然(43133)
自然科(42160)
自然科学(42143)
(41962)
自然科学基金(41419)
基金项目(40580)
社会(38605)
(36883)
社会科(36603)
社会科学(36593)
资助(30193)
教育(27915)
计划(25335)
重点(24377)
科技(23428)
(22211)
编号(22110)
(22061)
科研(21622)
(21489)
(21376)
创新(20756)
(20037)
期刊
(46438)
经济(46438)
学报(39675)
(37902)
研究(30745)
科学(30348)
大学(26497)
学学(25804)
中国(25519)
农业(25461)
(16035)
管理(15089)
(14469)
业大(12086)
农业大学(10414)
(9900)
(9413)
金融(9413)
教育(8578)
业经(8509)
科技(8494)
经济研究(8394)
中国农业(8161)
财经(8044)
技术(7949)
林业(7669)
自然(7000)
(6804)
问题(6500)
商业(6164)
共检索到186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岳光  刘广田  王建设  李保云  
本文研究了单交F2代、回交和三交F1代群体植株品质性状与亲本的相关性及杂种后代的分离与分布,结果表明:(1)在F2代,籽粒蛋白质、干、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与高亲值、低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在回交F1代,上述籽粒品质性状与轮回亲本也呈正相关。在三交F1代.上述各品质性状与第三亲本的正相关系数比较大,说明欲在后代中出现较多的品质性状比较好的个体,亲本的品质应比较好,在三交组合中,尤其应注意第三亲本的选择;(2)在回交F1代群体,各品质性状的分布偏向于回交系本,在三交群体中则偏向于第三亲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岳光  刘广田  王建设  李保云  
利用单交、回交及三交三种组合方式研究普通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S.D.S沉淀值在回交群体中的遗传变异与轮回亲本有关,在三交群体中的遗传变异与第三亲本有关。用高值系本回交和用品质比较好的亲本作第三亲本进行三交,后代可能分离出更多的品质好的个体,这对选择比较有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俊秀  尚勋武  杨文雄  王化俊  马小乐  
选用强、中筋10个春小麦品种(系)分四期播种,研究不同筋力类型、不同播期的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强筋小麦产量与面粉筋力可同步提高,中筋小麦则相反;强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延伸性间呈负相关,中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呈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呈极显著正相关。Ⅰ播期时,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呈正相关,其余播期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在四个播期均为负相关,与面团延伸性均为正相关。随灌浆期日均温的升高,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随灌浆期日照时数的增加,千粒重与面团变形功的相关系数逐步升高,但蛋白质含量与面团弹性的相关系数则先上升后下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德美  张亚红  成星奇  项晓冬  张磊  胡建军  
【目的】揭示青杨不同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叶片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为青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4个青杨种群为材料,采集1~2年生枝条在温室扦插繁殖,移植苗圃,第2年春季平茬幼化,同年7月采集茎尖以下第7、8、9片新生叶测定苗期叶片14个表型性状(叶片形态性状、叶色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青杨的14个叶片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种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5.771%,表明种群间变异是主要的变异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56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柄相对长,最小的是叶绿素SPAD值。各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852%,其中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变异最丰富,而河北龙泉(11号)种群变异最小,叶片表型性状稳定性最高。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仅叶色与其他叶片性状无明显相关,叶色遗传相对独立。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4个种群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长叶柄大叶类群、中等叶类群、短叶柄窄叶类群和小叶类群。结合类群分布和中国地形特点,中国青杨种群可划分为3个分布区,分别是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北缘地区(1区)、太行山和六盘山-秦岭之间的黄土高原地区(2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3区),其中1区以短叶柄窄叶类群为主(57.14%),2区中等叶类群占66.67%,而3区占比最大的为小叶类群(62.5%)。【结论】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河北蓝旗卡伦(17号)、内蒙古半截塔(30号)和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多样性丰富,是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的重点种群。叶片表型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强,青杨叶片呈现以海拔变化为主的地理变异模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飞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贾文珂  
通过了解目标性状在基因型中的遗传变异特性,可以对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a目标性状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调查了52个切花菊品种花器性状的遗传变异度、广义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等相关遗传特性。结果表明,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66%(花径)至82.63%(舌瓣数)。遗传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28.20%(花径)至82.10%(舌瓣数)。就单个性状而言,表型变异系数略大于遗传变异系数。5个花器性状遗传力均较高(>96%),其中舌瓣数和管瓣数的遗传力最大(分别为99.36%和99.07%),而且具有较高的遗传进度(分别为168.59%和149.42%),表明舌瓣数和管瓣数为加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永贵  刘新伦  何胜美  夏先春  何中虎  吉万全  
【目的】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籽粒特征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为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麦49/周麦16杂交后代的176个F5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于2008-2010年连续2年对籽粒性状进行分析,并结合SSR和STS标记对1BL.1RS染色体进行籽粒性状的QTL检测。【结果】小麦籽粒性状中粒长和密度因子主要受基因型影响,千粒质量、粒宽、周长、面积及形态因子等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的影响较大,1BL.1RS易位能显著提高千粒质量、粒长、粒宽、周长和面积,但对形态因子和密度因子影响不显著。千粒质量与粒长、粒宽和密度因子均呈极显著偏正相关;而粒长和粒宽呈极显著偏负相关。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柳柳  洪德林  
研究了自然条件及30℃、12 h光照控制条件下6个生态类型的95个粳稻品种芽鞘长度、不完全叶长度及7 d后苗高3个幼苗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株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5个品种中3个幼苗性状都存在真实的遗传变异;3个幼苗性状平均值的大小与生育期长短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控制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和苗高小于自然条件下的;在两种条件下,不完全叶长度在不同生态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与株高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完全叶长度可以作为鉴别株高差异大的亲本所配F1杂种种子纯度的幼苗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计萍  许钢垣  仇松英  
采用普通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八倍体小偃麦(AABBDDEE)为母本,与羊草(滨麦草属)杂交,获得三属杂种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2~3次,并对三属杂种以及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三属杂种F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回交可得到克服,并且随着回交次数的增加,结实率逐步提高;②回交后代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③天蓝偃麦草与羊草的抗病、大穗、多花多实等性状可直接传递给后代;④杂种后代变异类型十分丰富,为小麦杂交育种提供宝贵的原始材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骏培  盖钧镒  
以南方和黄淮地区的210个大豆地方品种为材料,研究豆腐产量、品质及有关加工性状的遗传变异。100g烘干大豆籽粒干豆腐产量的品种间平均数与标准差为50.0±5.2g,湿豆腐产量246.1±51.7g;豆腐蛋白量16.2±5.0g,豆腐脂肪量11.3±1.9g,豆腐蛋脂量27.5±6.1g;豆腐蛋白含量32.3%±8.4%,豆腐脂肪含量22.9%±3.1%,豆腐蛋脂含量55.2%±9.3%;脂肪利用率80.2%±11.7%,蛋白利用率35.5%±11.0%,蛋白抽提率65.6%±11.7%,蛋白凝固率55.0%±16.7%,残渣率37.2%±5.3%,渣蛋白含量28.5%±3.7%,渣脂肪含量1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霍清涛  吕德彬  崔党群  夏百根  张传梅  
以6个小麦品种及其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模型,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及沉淀值等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2)降落值的高值与隐性基因有关,低值与显性基因有关;子粒蛋白质含量、容重、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性状的高值与显性基因有关,低值与隐性基因有关。(3)除沉淀值的遗传表现为超显性外,其余各性状的遗传均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且平均显性度(H1/D)均小于1,表现为部分显性。(4)除沉淀值外,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表现较高,说明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智才  尚伦学  刘勇  玉永雄  
【目的】通过对苜蓿总皂甙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找出一个能快速标记总皂甙含量高低的性状,探索总皂甙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以耐湿热苜蓿新品种渝苜一号为材料,测定100个苜蓿单株,从中选出5个高皂甙植株和5个低皂甙植株。【结果】通过各单株后代系的试验确定了这10个植株的总皂甙遗传力在0.118到0.745之间变化,后代系的变异系数在15.54%到28.81%之间变化,高低皂甙群体的遗传力分别为0.636和0.208,高皂甙群体的遗传力明显高于低皂甙群体。苜蓿总皂甙含量与株高、叶色、虫害程度、干重和干物质率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叶色与总皂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莉  陈发棣  滕年军  陈素梅  崔娜欣  顾俊杰  
以晨光、友谊牡丹莲、瑰丽、红樱桃、厦门碗莲和素馨6个荷花品种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杂交组合26个,并对结实种子数超过10粒的13个杂交组合F1的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花色遗传上,白色的遗传潜能最低,黄色次之,红色遗传潜能最强;杂种一代的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F1代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22.4%和121.1%;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在F1代有衰弱的趋势,F1代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5.4%和84.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漆燕  吕茂应  廖俊华  毛金雄  敬呈霖  曾彦  夏友霖  
关键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富彪  王丽君  杨菁  陈玲  王洪亮  贺花  刘小林  
【目的】以秦川牛糖原磷酸化酶基因PYGM为候选基因,研究其在秦川牛生长和胴体性状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300头(24±2)月龄纯种秦川牛为试验材料,通过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研究PYGM基因的多态性对秦川牛个体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体高、体斜长和屠宰率共5个性状的影响;运用RT-PCR技术分析PYGM基因在秦川牛成体和4~5月龄胎牛2个阶段的肺脏、心脏、肝脏、舌、背最长肌及脾脏6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PYGM基因在秦川牛胎儿和成年时期的心脏、舌及背最长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并在该基因中筛查到了2个新的单核苷酸变异(SNP)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