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1)
- 2023(10854)
- 2022(8535)
- 2021(7631)
- 2020(6305)
- 2019(13999)
- 2018(13650)
- 2017(25395)
- 2016(14262)
- 2015(15749)
- 2014(15723)
- 2013(15029)
- 2012(13639)
- 2011(12291)
- 2010(12042)
- 2009(11327)
- 2008(11099)
- 2007(9779)
- 2006(8822)
- 2005(8058)
- 学科
- 济(55692)
- 经济(55589)
- 管理(39332)
- 业(38058)
- 企(29790)
- 企业(29790)
- 方法(22884)
- 数学(20159)
- 数学方法(19829)
- 农(17656)
- 中国(16993)
- 财(14497)
- 学(14304)
- 业经(13643)
- 制(12588)
- 农业(11758)
- 贸(10996)
- 贸易(10992)
- 易(10721)
- 地方(10431)
- 体(9168)
- 银(9134)
- 银行(9067)
- 融(8902)
- 金融(8900)
- 行(8637)
- 技术(8616)
- 务(8314)
- 财务(8290)
- 财务管理(8269)
- 机构
- 大学(207737)
- 学院(205194)
- 济(80804)
- 经济(79251)
- 研究(77396)
- 管理(72781)
- 理学(63421)
- 理学院(62633)
- 管理学(61243)
- 管理学院(60919)
- 中国(55973)
- 科学(52477)
- 农(51215)
- 京(45688)
- 所(42022)
- 农业(41068)
- 业大(40222)
- 研究所(38822)
- 财(36339)
- 中心(33859)
- 江(32088)
- 财经(28801)
- 院(27784)
- 北京(27444)
- 农业大学(27001)
- 省(26534)
- 经(26343)
- 范(25613)
- 经济学(25206)
- 师范(25125)
- 基金
- 项目(146443)
- 科学(113495)
- 基金(107486)
- 家(99686)
- 国家(98907)
- 研究(95611)
- 科学基金(81873)
- 社会(61804)
- 社会科(58423)
- 社会科学(58406)
- 省(57419)
- 基金项目(56745)
- 自然(56361)
- 自然科(55084)
- 自然科学(55060)
- 自然科学基金(54121)
- 划(49540)
- 资助(43059)
- 教育(42945)
- 编号(35277)
- 重点(34053)
- 部(31309)
- 发(31258)
- 计划(30916)
- 创(30336)
- 科研(29114)
- 创新(28568)
- 成果(27885)
- 科技(27476)
- 业(27143)
共检索到300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阳 张洪程 蒋达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以苏麦6号为材料,在江苏3个不同纬度点(31.3°N~33.4°N),设置了7个播期,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分析了纬度和播期对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和播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且纬度的影响比播期的影响大;随纬度的升高,峰值粘度和稀懈值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他指标值变化不一;随播期的推迟,峰值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终粘度和回复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增加趋势;不同纬度的小麦RVA特征值在播期间的变化强度不一。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纬度 淀粉糊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阳 张洪程 蒋达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选用强筋小麦9356、中筋小麦扬麦158和弱筋小麦宁麦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品种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均有极显著影响,最终黏度、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播期和品种的互作效应。3个供试品种的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回复值和峰值时间随播期推迟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但参数的变化幅度不同。强、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与弱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有明显的区别,强筋和中筋小麦的淀粉糊化特性受播期的影响较弱筋小麦大。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与播种至成熟期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降雨量均呈负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品种 淀粉糊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陆大雷 王德成 赵久然 王凤格 陆卫平
【目的】根据收获期对糯玉米籽粒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确定不同糯玉米品种的适宜收获期。【方法】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8个品种为主区、4个收获期为副区),研究了不同品种籽粒产量、淀粉含量和RVA特征值在不同收获期(花后30、35、40和45 d)下的变化。【结果】随着收获期延迟,籽粒产量逐渐增加,增加速率以花后35~40 d最快,日增重达5.2%,花后40 d增加缓慢。淀粉含量先升后降,在花后35~40 d达到峰值,后期略有下降。收获期对糊化温度没有影响,而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峰值时间均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呈先升后降趋势,这几项指标在花后40 d最高,回复值此时最低。RVA谱特征值...
关键词:
糯玉米 收获期 产量 淀粉 RVA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付国占 陈明灿 黄海霞
【目的】揭示水分和氮素形态对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调控效应,筛选出适合弱筋小麦豫麦50淀粉品质提高的水分和氮素形态组合,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置水分(3个水平)和氮素形态(3种形态)两种因素,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豫麦50籽粒淀粉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水和施用铵态氮能有效提高籽粒淀粉产量。淀粉糊化特性从灌水水平看,以灌1水处理好于灌2水和灌3水处理;从施氮形态看,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3>N1>N2,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施硝态氮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2>N1>N3;从水分和氮素形态互作效应看,W1N2处...
关键词:
水分 氮素形态 弱筋小麦 淀粉糊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晨阳 欧阳光 马冬云 郭天财 朱云集 崔金梅 张明霞
于2002-2003年度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豫麦18号、豫麦49号、百泉41和郑引1号,研究了播期对面粉粉质参数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基因型和播期对品质性状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基因型效应明显大于播期效应。面粉弱化度、糊化温度及糊化时间随播期推迟呈现递增趋势,而湿面筋含量、峰值粘度和反弹值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播期对某些品质性状的影响因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与其适宜播期不同有关。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淀粉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膨胀势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品质 基因型 粘度参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王化岑
选择不同生态麦区的有代表性的9个小麦品种,分别在9个小麦主产省份种植,收获后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对小麦子粒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小麦淀粉的糊化参数高于四川、江苏试点;不同品种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4个试点的表现较为一致,而在四川、江苏表现差异较大。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均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对多数糊化参数的效应远大于基因型和互作效应。
关键词:
小麦 淀粉 糊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学林 郭天财 朱云集 王晨阳 马冬云 王永华
大田条件下,选用2个有代表性的强、弱筋型冬小麦品种,研究追肥时期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糊化时间外,其他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而且两种筋型品种之间淀粉糊化特性的变异幅度有较大差异。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的淀粉糊化特性值均高于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随追肥时期变化,两种筋型品种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均以拔节期追肥表现较优,因此,拔节期是淀粉糊化特性的较佳施肥时期。
关键词:
追氮时期 小麦 筋型 淀粉糊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业伦 孟雅宁 李杏普 兰素缺
为了解析面粉糊化特性与籽粒品质和淀粉组分的相关关系,以70份农家种及高代为研究对象,分析糊化参数与籽粒品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千粒质量和容重)和淀粉组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除了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面粉糊化参数与籽粒品质和淀粉组分的其他性状、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直链淀粉含量与稀澥值和反弹值相关度较高(r=-0.67和0.62),而与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相关度较低(r=-0.48和0.45);籽粒硬度与糊化温度高度负相关(r=-0.84),与峰值粘度、反弹值和糊化时间也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分别为-0.28,0.33和0.36;千粒质量与稀澥值和糊化温度低度相关...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品质 淀粉组分 糊化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颖 晁桂梅 杨秋歌 高金锋 高小丽 王鹏科 冯佰利
【目的】分析水提和碱提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的糊化特性,为糜子淀粉提取工艺的选择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水提法、碱提法提取糜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测定糜子淀粉的理化指标和糊化特性,并对2种方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品质和糊化特性进行比较。【结果】糜子淀粉水提法的最佳工艺为: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24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71.59±0.21)%;碱提法的最佳工艺为:碱液质量分数0.30%,浸泡温度35℃,浸泡时间20h,固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淀粉提取率为(82.40±0.13)%。与水提法相比,碱提法提取的糜子淀粉含量(845.1g/k...
关键词:
糜子 淀粉 提取工艺 理化指标 糊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新华 李晓方 肖昕 刘志霞
采用Brabender黏度仪,测定糯米淀粉糊在不同浓度的碱面、明矾、食盐和蔗糖条件下的黏度曲线,研究了这些因素对糯米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碱面、明矾、食盐和蔗糖提高了糯米淀粉的糊化温度、热稳定性,减弱了老化程度。碱面、明矾、食盐对糯米淀粉糊化特性影响较大,而蔗糖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糯米淀粉 黏度 糊化性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迎新 白雪莹 张传忠 靳海洋 郭天财 王晨阳
为了解决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土壤耕层过浅、土壤质地变差、小麦根系发育不良以及小麦产量品质降低等问题,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Agri-star松土促根剂对土壤质地及小麦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松土促根剂和土壤深耕处理均可起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单位体积小麦根系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此外,施用松土促根剂能够提高冬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起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的效果,其中以1号松土促根剂+配方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平均达7 925 kg/hm2,较单施配方肥处理增产12.9%。研究还发现,施用配方肥、添加松土促根剂或者进行土壤深耕处理能够改善小麦籽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丽松 张柏林 林顺顺 王贵禧
以中国不同板栗产区16个品种板栗为试材,研究淀粉表面结合脂对板栗淀粉糊化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在升温过程中逐渐升高并达到峰值,随后黏度降低并在整个温度保持阶段持续降低并降到谷值;在冷却过程中,淀粉糊黏度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整个糊化过程结束。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曲线按形状可分为4种类型,脱脂处理虽不改变淀粉糊化黏度特征曲线的形状,但对板栗淀粉RVA糊化黏度特征值产生影响,使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升高,糊化温度降低,峰值时间影响不大,对稀懈值和回冷值有显著影响。当板栗淀粉表面结合脂含量为0.96%~4.50%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和稀懈值受到显著影响,从而影响...
关键词:
板栗 淀粉 淀粉表面结合脂 糊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希伟 张敏 张玉春 杨敏 宋霄君 蔡瑞国
【目的】揭示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差异,探讨籽粒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内在联系。【方法】大田条件下,选用非糯小麦品种轮选987和糯小麦品种农大糯50222,分别于灌浆前期(花后1—10 d)、灌浆中期(花后11—20 d)和灌浆后期(花后21—30 d)遮去60%的光合有效辐射处理,以大田自然光强为对照(CK),研究灌浆期遮光对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遮光显著降低小麦籽粒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其中灌浆前期遮光降低幅度最大,而灌浆后期最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淀粉 遮光 淀粉组分 理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晨阳 张艳菲 卢红芳 赵君霞 马耕 马冬云 朱云集 郭天财 马英 姜玉梅
【目的】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渍水(WL)、高温(HT)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探明小麦在逆境及其复合胁迫下籽粒淀粉组成和品质的变化。【方法】2011—2013年度以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小麦花后土壤渍水(WL,花后5—14 d全天进行)、高温(HT,花后5—14 d,每天10:00—16:00处理)及渍水+高温复合胁迫(WL+HT)对小麦产量、淀粉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WL、HT及WL+HT胁迫均导致小麦淀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2011—2012年分别下降28%、46%和52%,2012—2013年分别下...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高温 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建省 邓志英 吴澎 田纪春 谢全刚
【目的】研究添加面筋蛋白对淀粉糊化特性影响的规律,为活性面筋蛋白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PH1391普通小麦淀粉为试验材料,添加3种类型的面筋蛋白(强筋、中筋和弱筋),5个添加量处理,分析其糊化特性并对形成的网络结构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随着面筋蛋白添加量的增加,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黏度面积、反弹值和峰值时间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每增加2%的面筋蛋白,以上糊化特性指标平均值分别下降了纯淀粉相应指标的3.6%、4.8%、3.4%、3.8%、4.0%和1.18%,除峰值时间外,下降率都超过了纯淀粉的2%;面筋蛋白添加量对稀懈值、糊化温度和糊化起始时间没有显著影...
关键词:
小麦 面筋蛋白 淀粉 糊化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