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6)
- 2023(10058)
- 2022(8446)
- 2021(7905)
- 2020(6704)
- 2019(15182)
- 2018(15199)
- 2017(29854)
- 2016(15863)
- 2015(17842)
- 2014(17324)
- 2013(16843)
- 2012(14988)
- 2011(13565)
- 2010(13737)
- 2009(13145)
- 2008(12629)
- 2007(10916)
- 2006(9447)
- 2005(8244)
- 学科
- 济(68247)
- 经济(68179)
- 管理(48315)
- 业(47561)
- 企(41184)
- 企业(41184)
- 方法(38881)
- 数学(34788)
- 数学方法(34205)
- 农(17166)
- 财(16990)
- 中国(15181)
- 业经(14063)
- 理论(13167)
- 贸(12791)
- 贸易(12786)
- 制(12503)
- 易(12391)
- 学(12355)
- 农业(11036)
- 务(10967)
- 财务(10921)
- 财务管理(10894)
- 企业财务(10328)
- 地方(10083)
- 技术(9383)
- 体(9377)
- 和(9357)
- 融(8977)
- 金融(8975)
- 机构
- 学院(226379)
- 大学(223062)
- 济(91202)
- 管理(90296)
- 经济(89484)
- 理学(79371)
- 理学院(78656)
- 管理学(76973)
- 管理学院(76604)
- 研究(67009)
- 中国(51410)
- 京(44997)
- 财(42049)
- 科学(41168)
- 农(36848)
- 财经(34415)
- 业大(33970)
- 所(32840)
- 江(32119)
- 中心(31505)
- 经(31412)
- 研究所(29898)
- 农业(29236)
- 经济学(28607)
- 北京(27618)
- 范(27203)
- 师范(26898)
- 州(26069)
- 经济学院(25908)
- 财经大学(25781)
- 基金
- 项目(153813)
- 科学(121809)
- 基金(112705)
- 研究(110301)
- 家(98464)
- 国家(97711)
- 科学基金(84939)
- 社会(70498)
- 社会科(67005)
- 社会科学(66990)
- 省(60862)
- 基金项目(58514)
- 自然(56213)
- 自然科(55024)
- 自然科学(55014)
- 自然科学基金(54034)
- 教育(53221)
- 划(51078)
- 资助(48039)
- 编号(45024)
- 成果(35002)
- 重点(34860)
- 部(34019)
- 创(32622)
- 发(31883)
- 课题(30940)
- 创新(30334)
- 科研(29859)
- 教育部(29759)
- 大学(29346)
共检索到314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红波 袁愿 孙慧宁
粮食购销模式是建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基础,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应该与粮食购销模式相适应。文章从我国粮食购销模式的转变入手,分析了粮食统购统销模式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缺陷,提出了粮食经济获取能力概念,并以此构建粮食市场化配置模式下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1981—2014年间两种粮食购销模式下我国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翔 张路 朱媛媛
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对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关注。本文研究发现,2000~2010年期间,中国耕地压力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处于安全压力区;在全国层面,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影响不显著,而一旦具体到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的累计滞后效应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剔除粮食产量波动的周期性成份后,这种差别依然存在。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认为,当前中国不存在严重的粮食安全风险。
关键词:
耕地压力指数 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丽霞
通过研究杭州市1990-2010年间耕地、粮食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在生存型粮食需求、营养型粮食需求、享受型粮食需求下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三点滑动平均法对杭州市2011-2030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在三种粮食需求下,营养型需求最符合杭州市的粮食安全现状,在营养型粮食需求中,1990年杭州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为0.041hm2,到20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增长至0.069 hm2,而1990-2001年,耕地压力指数K>1;2002-2022年,K>2;2023-2030年,K>3。由此可见,杭州市的粮食安全处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正雨 何鹏 李晓 唐莎
文章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分析了四川省耕地面积和粮食数量安全变化态势,并采用Gm(1,1)模型对未来6年的粮食数量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2年,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依赖于粮食单产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以及耕地供给小幅增加,使得耕地压力指数K并未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粮食数量处于可控的安全态势,实现了"总量平衡,基本自给"的政策要求。2015~2020年,无论按低方案(252.64 KG/人)、中方案(322.07 KG/人)和高方案(386.6 KG/人)粮食消费水平计算,城镇化、工业化和粮食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治国 张竟竟 郭志富
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河南省总体与17地市耕地压力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虽然河南省的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量持续增加,但由于科技进步、农资投入加大使得产量增加从而全省总体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降低趋势。1998,2005和2012年,郑州、平顶山、三门峡、洛阳和济源耕地压力指数过大,主要原因:(1)复种指数低于全省平均值;(2)受耕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科技水平限制导致单产水平过低;(3)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值。2003年还有粮食因灾致单产低的因素影响。通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单产与复种指数、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政策制度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童彦 潘玉君 施玉
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在分析1 949-2008年云南省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别按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对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对未来云南粮食产能安全态势进行评估。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但总体有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K也呈波动变化,变幅在1.03-1.1 1之间。根据预测结果,在未来25年内,无论按何类粮食消费水平计算,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耕地所提供的粮食能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和小康型的粮食消费水平,但要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的压力较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华盛 张旭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春华 李宁 史培军
根据耕地利用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面临的压力状况,以指标构建原则为基础,设计一套压力大小量化的指标体系,引入具有较强的聚类和容错能力的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模型,在说明SOM网络模型和算法的基础上,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聚类功能,以MATLAB语言构建SOM网络模型,对我国的31省(市、自治区)耕地利用压力大小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我国耕地压力的区域差显著且与经济地域差异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经济发展是耕地压力的主要来源。选取大样本的神经网络训练得到的结果和现实的一致也表明,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是一种适用的耕地压力区域分类新方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袁宁 刘小川
本文基于对495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耕地规模对农户粮食生产、销售和储备等经营行为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农户耕地规模对其种粮的积极性、种粮手段、农业生产投入、粮食储备与销售情况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总的看来,耕地规模较小的农户种粮积极性普遍不高,更倾向于放弃耕地经营权,对于农业技术的关注程度也较低,粮食商品率偏低,不太注重粮食储备。因此,适度扩大农户耕地规模,有利于农户提高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迈
实行“保量保价”的双轨制——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卢迈1996年我国粮食大丰收,总产量达到9600亿斤以上。市场粮价下降,国家粮食库存增加。这一成绩不仅使人们对依靠自己力量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增强了信心,而且也使粮食购销体制改革重新成为热门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赖国元
作者通过对我国粮食购销“双轨制”的产生、运转及其利弊的综合分析,指出,现行的粮食购销“双轨制”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必然产生的粮食购销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形式。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越来越要求加速对粮食购销“双轨制”本身的改革、并轨,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购销体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含琳
粮价低于粮值是我国工业化资金积累战略的必然结果,是长期的经济现象。我国粮食价格的扭曲机制大约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就形成了,一直延续到现在。对此可从两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从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来分析。粮食计划收购价格的突出特征是不等价交换。虽然近年来多次提高粮食统购价格,超购加价的幅度也从30%提高50%,同时又减少了粮食征购任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聪 邓正苗 谢永宏 陈心胜 李峰
通过收集1984-2013年湖南省人口总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等数据,基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模型及分析预测,研究了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和粮食生产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984年以来,湖南省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粮食总产量呈现波动增长态势;Smin和K值在1984-1999年波动下降,2000年之后波动上升,耕地压力逐渐增大;从各区域的耕地压力指数(K)来看,长沙市、张家界市、娄底市、郴州市、怀化市和湘西州耕地压力较大(K>1),粮食供需紧张;株洲市、邵阳市和衡阳市耕地压力处于临界点附近(0.8≤K≤1),粮食生产基本能自给;湘潭市、益阳市、永州市、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何志文 周静逸
文章基于耕地压力模型对我国粮食主产区2001—2017年耕地压力指数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分异及驱动因子进行了动态演化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粮食主产区耕地压力总体呈下降态势,耕地压力指数由2001年的0.98下降至2017年的0.79,2017年13个粮食主产区中有8个处于或高于临界压力区。研究期内耕地压力的空间分异程度逐渐扩大,出现耕地压力状态的马太效应,呈现南高北低格局。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强—弱—强”的“V”型动态趋势。粮食主产区中虚拟耕地贸易、耕地质量、种植结构、农民收入均与耕地压力显著负相关,城镇化与耕地压力显著正相关,其中种植结构、农民收入是耕地压力的主要驱动因子,但不同地区引起耕地压力的变化原因不一,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秋梅 蔡运龙
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模型对辽宁省1997—2007年间耕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对未来15年耕地压力变化进行了预测,据此提出了耕地利用和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工业大发展以来,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占用了一些耕地,但耕地压力指数不仅没有加剧,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耕地生产力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以及生态建设的完善是未来减轻耕地压力、保障耕地、人口和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