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23)
2023(13649)
2022(11983)
2021(11200)
2020(9375)
2019(21543)
2018(21408)
2017(41333)
2016(22791)
2015(25257)
2014(25338)
2013(25075)
2012(22918)
2011(20714)
2010(20568)
2009(18992)
2008(18577)
2007(16240)
2006(14113)
2005(12571)
作者
(66978)
(55845)
(55238)
(52669)
(35393)
(26920)
(25117)
(21805)
(21087)
(19982)
(19053)
(18875)
(17791)
(17689)
(17518)
(17153)
(16816)
(16462)
(15906)
(15897)
(13959)
(13674)
(13413)
(12662)
(12465)
(12422)
(12355)
(12323)
(11273)
(11059)
学科
(83789)
经济(83659)
管理(69779)
(63840)
(54174)
企业(54174)
方法(39040)
数学(33528)
数学方法(33110)
(25198)
(23266)
中国(21160)
(20834)
(20464)
业经(19642)
(16154)
财务(16085)
财务管理(16050)
地方(15652)
企业财务(15298)
农业(15085)
(14612)
贸易(14606)
理论(14604)
环境(14558)
技术(14526)
(14213)
(14129)
(14044)
(14016)
机构
大学(324088)
学院(321421)
管理(126387)
(123617)
经济(120816)
理学(109814)
研究(108997)
理学院(108565)
管理学(106637)
管理学院(106052)
中国(79644)
科学(69748)
(69121)
(59536)
(58071)
(55707)
业大(52140)
研究所(50930)
中心(48716)
财经(47449)
(46886)
农业(45793)
北京(43253)
(43184)
(41287)
师范(40829)
(39561)
(37602)
经济学(36756)
财经大学(35527)
基金
项目(224932)
科学(175881)
基金(163401)
研究(161142)
(144301)
国家(143159)
科学基金(121743)
社会(100452)
社会科(95154)
社会科学(95131)
(87615)
基金项目(87199)
自然(81074)
自然科(79084)
自然科学(79061)
自然科学基金(77620)
(74336)
教育(73292)
资助(67077)
编号(64844)
成果(52937)
重点(50405)
(49562)
(46804)
(46708)
课题(44675)
创新(43695)
科研(43454)
(43001)
教育部(41969)
期刊
(134000)
经济(134000)
研究(92867)
中国(61605)
学报(56843)
(52843)
科学(50357)
(46033)
管理(45820)
大学(42196)
学学(39971)
农业(36553)
教育(33880)
(26522)
金融(26522)
技术(25759)
财经(23240)
业经(21811)
经济研究(20435)
(19714)
(18859)
问题(17650)
科技(16497)
(16171)
理论(15941)
图书(15688)
业大(14890)
实践(14642)
(14642)
技术经济(14453)
共检索到463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新华  曲福田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安定,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补偿是协调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外部性出发,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将耕地保护的外部性补偿界定在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的经济补偿,旨在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补偿途径机制,实现粮食产销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①粮食主销区的土地产出效率高于粮食主产区,因而具有对主产区进行经济补偿的现实条件和意愿;②通过GDP增长提成、机会成本税及市场调节的途径,可能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主产区所接受,从而实现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有效补偿;③在补偿机制运作上,要合理界定税费收交主体与额度,制定可行的征收办法。由于粮食主产区在补偿博奕中的弱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柳清  王越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合理确定国家征地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假设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法,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模型,测算耕地发展权价值大小,进而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结果:(1)巴彦县耕地总面积约1/5可以满足该区域的自身粮食需求,其余约4/5为耕地盈余面积,耕地发展权总价值最高为303.72亿元;(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限制区域耕地转为他用,国家应给予失去发展权的权利主体相应补偿;(3)对无法完成耕地"占一补一",委托区域代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地区,应购买区域耕地发展权;(4)对确需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占用区域耕地,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利花  杨永福  李全新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已有的耕地,平衡好耕地与其他行业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地方政府、农户与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区域,测算出湖南省耕地盈余、耕地赤字的市域均为7个。耕地赤字的市域将耕地保护的任务转嫁给了耕地盈余市域,需要对耕地盈余市域支付补偿。采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7.1万元/公顷。其中,耕地赤字最严重的为长沙市,耕地标准面积赤字量为108.56×103公顷,需要支付的补偿额度为77.08亿元。耕地盈余最大的为常德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利花  杨永福  李全新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已有的耕地,平衡好耕地与其他行业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地方政府、农户与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区域,测算出湖南省耕地盈余、耕地赤字的市域均为7个。耕地赤字的市域将耕地保护的任务转嫁给了耕地盈余市域,需要对耕地盈余市域支付补偿。采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7.1万元/公顷。其中,耕地赤字最严重的为长沙市,耕地标准面积赤字量为108.56×103公顷,需要支付的补偿额度为77.08亿元。耕地盈余最大的为常德市,耕地标准面积盈余量为162.72×103公顷,需要接受的补偿额度为115.53亿元。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采用当量因子法、替代法等方法,测算出湖南省耕地资源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分别为19.18万元/公顷和107.51万元/公顷,并引入政府支付能力指数和区域社会发展阶段系数进行动态修正,以该值为依据,测算出湖南省农户和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28.87万元/公顷。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利花  杨永福  李全新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保护已有的耕地,平衡好耕地与其他行业发展对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激发地方政府、农户与农村集体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湖南省作为研究区域,测算出湖南省耕地盈余、耕地赤字的市域均为7个。耕地赤字的市域将耕地保护的任务转嫁给了耕地盈余市域,需要对耕地盈余市域支付补偿。采用机会成本法,测算出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为7.1万元/公顷。其中,耕地赤字最严重的为长沙市,耕地标准面积赤字量为108.56×103公顷,需要支付的补偿额度为77.08亿元。耕地盈余最大的为常德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靳亚亚  赵凯  肖桂春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理论框架,并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综合确定出陕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方法:粮食供需平衡法,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研究结果:(1)2013年陕西省粮食耕地赤字25.972×104 hm2,人均赤字0.007 hm2;耕地生态赤字49.162×104 hm2,人均赤字0.013 hm2。(2)在同时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情况下,将陕西省划分为6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给付区(西安、杨凌、铜川、汉中、安康、商洛)、4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榆林、延安、渭南、宝鸡)和1个平衡区(咸阳)。研究结论:应增强公众对于耕地资源非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迪  聂锐  王胜洲  
耕地保护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现实中的生态治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既有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和理论基础。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耕地价值核算、耕地保护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的研究不足与未来的研究取向。研究发现:①国内对耕地价值核算的研究多沿袭国外的理论框架,且对于耕地非市场价值的划分缺少一个明晰的分类体系;②耕地资源外部效益的估算方法应区别对待,且缺少不同方法与途径的比较研究;③耕地外部性的经济补偿标准在时空分配方面的研究有待强化;④缺乏对耕地保护的补偿模式与执行效率的研究。进而提出: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中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雍新琴  张安录  
基于耕地保护的粮食安全目标与机会成本,分析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提出补偿标准及额度测算的技术思路与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的最低价值标准;区域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出让的纯收益;区域内农户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等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出让纯收益,扣除耕地粮食生产纯收益的余额;2008年,区域补偿平均价值标准为1.31万元/hm2,全国耕地赤字的省份17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2567.67亿元人民币;江苏省65个县(市)中,耕地赤字的县(市)14个,需要支付补偿金的额度共计为157.01亿元;江苏省小张家村农户补偿标准为:水田0.72万...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胡海波   唐敏   唐洋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为此很有必要开展耕地保护审计。本文通过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分析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审计情况,并引入审计监督体系中的三大审计主体与其他监督主体的协同机理,最后提出进行制度保障机制、国家审计主导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成果共享机制以及信息技术支撑机制五大机制建设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格  盛业旭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是对长期以来耕地保护制度侧重约束机制的弥补。健全的制度环境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保障耕地补偿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界定明晰的农地产权边界、建立科学的耕地价值体系以及耕地保护补偿立法等营造其运行的内部制度环境;从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责任观、改革财税体系、完善政绩考核以及改革征地制度等营造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平  宋丽洁  柴铎  刘颖梅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必然不同。依据外部性理论,采用人均耕地阈值方法,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确定了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国耕地赤字区12个省份,耕地平衡区8个省份,耕地盈余区11个省份,并将补偿分区与我国传统粮食分区进行比较,显示出了我国耕地资源的恶化趋势及补偿的迫切性。分区结果为耕地保护区域横向补偿额度及其流向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名豪  王坤鹏  郭杰  
作为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粮食安全的重要纽带,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逐渐成为国际生态学、地理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建立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保障耕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持续供给,是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多元化、市场化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作为最终目标,通过厘定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利益主体、补偿标准、区域协调内在机制等进行了系统梳理。耕地生态系统具有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4个方面的服务功能,功能决定价值。然而,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要存在有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体系尚未完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方法较传统,缺乏模型创新;区域补偿协调度较低等问题。基于此,今后研究中应注重构建"功能识别—供需分析—区域调剂—区内补偿—长效政策"理论分析框架;加强对耕地保护生态补偿的研究方法及其模型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省—市—县"三个层级的耕地保护生态补偿区域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雍新琴  舒帮荣  陈龙高  渠立权  梅艳  
基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与政策、行政与财政体制,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27个县级市和25个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县级政府多重角色选择与责任规避的机理,揭示了县级政府规避耕地保护的责任,导致耕地过度损失的原因,以及实施耕地保护县域补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构建补偿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县级政府具有独立经济人的特性,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存在巨大收益差距,且地方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建设用地出让收入,是其热衷于推动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原因;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补偿地方政府因保护耕地所导致的财政损失,缩小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边际收益差值;在省与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设立耕地保护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凯  张瑞  曹慧  
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我国切实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实现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良性循环是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核心。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归纳法,对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保护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耕地保护补偿财政专项资金、新增占用耕地的组织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城镇居民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和社会各界缴纳的耕地保护补偿捐助资金等;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应按照国家级、省级和县级三级筹集和运行,并将其账户设立在相应级别的财政部门下,实行专户缴纳、专款专用;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监督机制包括法律制度约束机制、区域间监督机制、区域内部监督机制、动态监测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