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9)
- 2023(7353)
- 2022(6394)
- 2021(5794)
- 2020(5120)
- 2019(11807)
- 2018(11484)
- 2017(22288)
- 2016(12640)
- 2015(14373)
- 2014(14700)
- 2013(14686)
- 2012(13956)
- 2011(12797)
- 2010(12648)
- 2009(11936)
- 2008(12024)
- 2007(10956)
- 2006(9358)
- 2005(8326)
- 学科
- 济(58137)
- 经济(58093)
- 管理(31620)
- 业(30449)
- 方法(27867)
- 数学(25149)
- 数学方法(24946)
- 企(22601)
- 企业(22601)
- 农(16576)
- 地方(15197)
- 学(14064)
- 中国(12865)
- 财(12430)
- 农业(11015)
- 业经(10080)
- 贸(10071)
- 贸易(10071)
- 易(9718)
- 地方经济(9175)
- 环境(8733)
- 和(8539)
- 制(8490)
- 融(7485)
- 金融(7483)
- 务(7296)
- 财务(7281)
- 财务管理(7259)
- 银(7115)
- 银行(7080)
- 机构
- 学院(189622)
- 大学(189583)
- 济(77007)
- 经济(75373)
- 管理(69823)
- 研究(68587)
- 理学(60552)
- 理学院(59775)
- 管理学(58660)
- 管理学院(58316)
- 中国(50317)
- 科学(46598)
- 农(43742)
- 京(40533)
- 所(37302)
- 农业(35168)
- 业大(34752)
- 研究所(34540)
- 财(32598)
- 中心(31514)
- 江(29220)
- 财经(26501)
- 范(25423)
- 师范(25124)
- 北京(25008)
- 院(24256)
- 经(24003)
- 经济学(23971)
- 农业大学(22859)
- 州(22742)
- 基金
- 项目(131239)
- 科学(101648)
- 基金(94356)
- 研究(90104)
- 家(85416)
- 国家(84782)
- 科学基金(69935)
- 社会(56034)
- 社会科(53038)
- 社会科学(53019)
- 省(52304)
- 基金项目(50783)
- 自然(47054)
- 自然科(45849)
- 自然科学(45832)
- 自然科学基金(44978)
- 划(44909)
- 教育(40968)
- 资助(38620)
- 编号(36196)
- 重点(30826)
- 发(29567)
- 部(29010)
- 成果(28489)
- 计划(26724)
- 创(26630)
- 科研(26082)
- 课题(25204)
- 创新(25160)
- 科技(24190)
共检索到268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曲福田 朱新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中国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1996年至2005年耕地占用状况及土地产出效率,为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量化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粮食分区耕地都呈减少的趋势,但各区耕地减少速度不一,粮食主产区耕地非农化速度慢于产销平衡区,产销平衡区慢于主销区;(2)经济增长与耕地占用呈极显著的相关性,不同的粮食分区经济增长对耕地占用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3)粮食主销区耕地占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率、单位土地面积的GDP产出效率都明显高于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研究结论:根据不同粮食分区耕地占用的区域差异,在协调经济发展与占...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粮食分区 差异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鲍超 方创琳
选取反映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10个总量和均量指标,通过1978-2004年各指标在长江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变化过程的动态分析,发现人口增加、国家宏观政策、粮食价格以及经济非农化和城市化过程是影响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变化的主导因素;长江流域粮食生产在全国的主体地位逐渐下降,而且自2000年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不断下降,耕地压力指数不断加大。基于此种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分析,从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保持系统动态平衡以及协调好耕地、粮食、人口三者之间关系等方面入手,站在保障流域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提出长江流域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调控战略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耀华 赵先贵 张素娟 梁娜 关帅朋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内蒙古1978年以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规律,并结合SPSS软件,对其未来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978-2006年,内蒙古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但未来近十年内,耕地压力指数会增大,到2017年,耕地压力指数将达到1,之后耕地压力指数进一步增大,遭遇耕地危机,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发展。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耕地面积 粮食 耕地压力指数 内蒙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舒琪 马铃
基于广东省20个城市2001—202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FA模型测算广东省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一步借助Tobit模型分析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1—2020年,广东省平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呈稳步缓慢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0.15%,在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区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和时序变化趋同性。2)耕地非粮化水平提升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产生“倒逼效应”,但存在功能区差异,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受非粮化的“倒逼效应”明显,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北部生态区影响相对不显著。3)不同水平的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倒逼效应”存在差异,相对而言,高度非粮化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强。鉴于此,应注重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通过加强耕地非粮化治理,实行功能区差异化提升策略,与社会经济手段相互协调,稳定和提升主销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落实“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辉
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及耦合协调性方法,分析了广东21地市耕地占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云浮外,广东20个地市耕地占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广东四个经济区域耕地占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差异,其大小依次是西翼地区、东翼地区、珠三角地区及北部山区五市。耦合协调性分析表明:广东四个经济区域的耦合协调度基本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中度协调逐步演变到目前的全面严重失调状态。该研究对广东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区域差别化的耕地管理、加快"金科产"相融合步伐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邹亚锋 刘耀林 孔雪松
在详细分析2000—2008年广西耕地变化趋势及造成耕地减少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等方法,对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详细分析了工业化发展所处阶段及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变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广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测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预测了2020年耕地保有量。结果表明,广西2000-2008年粮食生产处于供不足需的状态,且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其工业化发展及城镇化的提高是建立在耕地资源的占用之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流
本文基于最小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对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2015年数据进行精度测算,最后运用该模型预测美国2016—2020年数据,实证结果表明,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水稻、大豆等农产品呈波动上升趋势。BP神经网络具有误差小、精度高的特征,因此,本文运用该模型预测未来5年美国耕地及农产品产量状况,2016—2020年美国耕地面积呈下降态势,农产品产量呈小幅度持续上升态势。
关键词:
耕地面积 粮食产量 BP神经网络 美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吴迪 王洪玉
虚拟耕地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耕地资源的数量。国家或区域间的粮食贸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虚拟耕地的形式进口或出口耕地资源。本文选取大米、玉米、小麦和大豆四种主要粮食类产品,核算其虚拟耕地贸易量,并定量地测算粮食国际贸易对耕地可持续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2007年间,中国年均净进口虚拟耕地近440万公顷;虚拟耕地净进口,即粮食净进口对耕地可持续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虚拟耕地净进口对缓解中国耕地资源紧张、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杨瑞珍
【目的】分析未来中国耕地数量和粮食增产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1980/1996—2013年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系列数据为样本,应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基于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预测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并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品种区试单产水平"、趋势单产等多视角分析未来全国粮食增产潜力。【结果】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32×10~8 hm~2,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面积占比为66﹕3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2×10~8 hm~2;从"高产示范区单产水平"看全国粮食总产有68.9%的增产潜力,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傅泽强 蔡运龙 杨友孝 戴尔阜
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基本条件是保证粮食基本自给 ,而耕地资源是粮食自给能力的基础。21世纪中国人口将继续增长 ,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将有所提高 ,粮食需求压力日益增大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将使原本稀缺的耕地资源不可逆转地部分流向非农化利用 ,人地矛盾将更趋尖锐。论文分析了耕地数量变化及质量状况与粮食生产的相关关系 ,结论表明 ,中国21世纪粮食安全战略中必须高度重视耕地的数量保持和质量改善。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相关关系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聂英
粮食生产是资源约束型生产,本质的约束资源是耕地,粮食安全的核心是耕地安全。面对我国刚性增长的巨量人口,通过降低消费和扩大贸易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从战略上看,我国粮食安全的治本之策是提高粮食产出能力,两个因素制约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而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又最终成为约束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先决条件。因此,有必要分析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变化与粮食生产的相关关系,揭示耕地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贡献作用,维护耕地质量,推进农地开发,确保耕地安全,从资源层面保障粮食安全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易小燕 方琳娜 李倩倩
论文对全国耕地面积、耕地复种指数、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比例关系、粮食作物单产等变化态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到2020年全国耕地面积有望保住1.2亿hm2红线,但难度很大;粮食作物面积比重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粮食安全,全国粮食作物面积比重宜保持在66%~69%,到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7亿~6.5亿t。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贺振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其稳定的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南省29年耕地资源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粮食生产和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河南省人口的不断增长,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其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下降;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单产极不稳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最后,建立GM(1,1)预测模型,对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粮食产量、人均耕地等分别进行了预测。针对预测结果,提出了稳定、提高耕地资源和粮食生产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河南省 粮食生产 耕地资源 预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流
本文基于最小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对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数据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2014—2015年数据进行精度测算,最后运用该模型预测美国2016—2020年数据,实证结果表明,2000—2013年美国耕地面积呈波动下降趋势,水稻、大豆等农产品呈波动上升趋势。BP神经网络具有误差小、精度高的特征,因此,本文运用该模型预测未来5年美国耕地及农产品产量状况,2016—2020年美国耕地面积呈下降态势,农产品产量呈小幅度持续上升态势。
关键词:
耕地面积 粮食产量 BP神经网络 美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金花 郑新奇
文章收集1949~2000年山东省耕地、人口、粮食等资料,定量定性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用SPSS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总产量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粮食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同时耕地质量的逐年下降是粮食增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
耕地 粮食 人口 回归分析 山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