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0)
2023(9216)
2022(8347)
2021(7991)
2020(6723)
2019(15666)
2018(15668)
2017(30351)
2016(16759)
2015(18890)
2014(18880)
2013(18714)
2012(17145)
2011(15356)
2010(15099)
2009(13515)
2008(12961)
2007(10967)
2006(9387)
2005(7954)
作者
(50088)
(41425)
(41182)
(39034)
(26292)
(20130)
(18682)
(16564)
(15723)
(14694)
(14318)
(13836)
(13118)
(13047)
(12766)
(12744)
(12656)
(12420)
(11800)
(11727)
(10586)
(10025)
(10018)
(9352)
(9275)
(9248)
(9233)
(9072)
(8393)
(8335)
学科
(61605)
经济(61539)
管理(46100)
(42900)
(36139)
企业(36139)
方法(30743)
数学(26558)
数学方法(26259)
(16392)
(15998)
中国(14757)
(14664)
业经(13673)
地方(12479)
理论(10906)
(10872)
农业(10825)
(10771)
贸易(10766)
(10440)
环境(10403)
技术(10039)
(9740)
(9712)
财务(9655)
财务管理(9640)
企业财务(9075)
教育(8896)
(8827)
机构
大学(234978)
学院(233203)
管理(93113)
(83533)
理学(81704)
经济(81563)
理学院(80750)
管理学(79234)
管理学院(78833)
研究(78716)
中国(55490)
科学(54118)
(50631)
(42736)
(41041)
业大(40055)
研究所(38100)
(36484)
中心(34679)
农业(33979)
(32129)
北京(31874)
(30923)
师范(30566)
财经(30311)
(28880)
(27633)
(26790)
技术(25770)
师范大学(24892)
基金
项目(170310)
科学(131433)
基金(121972)
研究(119825)
(108600)
国家(107727)
科学基金(90856)
社会(71669)
社会科(67707)
社会科学(67686)
(67026)
基金项目(66149)
自然(62550)
自然科(61034)
自然科学(61019)
自然科学基金(59897)
(57342)
教育(54064)
资助(50293)
编号(49035)
成果(39003)
重点(38307)
(36315)
(35785)
(35217)
课题(33447)
科研(33342)
计划(33132)
创新(32834)
大学(30977)
期刊
(87383)
经济(87383)
研究(63742)
学报(44600)
中国(39352)
科学(38967)
(38337)
管理(32350)
大学(31903)
学学(30220)
农业(27175)
(25807)
教育(24810)
技术(18713)
(15554)
金融(15554)
业经(14775)
(13992)
财经(13752)
图书(13512)
经济研究(13342)
科技(13112)
理论(12174)
业大(11917)
资源(11756)
林业(11573)
实践(11524)
(11524)
(11484)
(11463)
共检索到320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近羽  罗峰  谢晓东  裴忠有  丁博  包曙光  孙守钧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粱茎秆蜡粉含量变化规律,根据物理学的色差原理,首次采用色差法,对高粱蜡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粱之间茎秆的蜡粉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同一类型不同基因型间也不同;饲草高粱茎秆自上而下各节段的蜡粉含量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中间茎节的蜡粉含量与全株混合蜡粉含量总平均值最接近,可代表全株的蜡粉含量;不同类型高粱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和持续天数不同,同一生育期内蜡粉累积量也不同,饲草高粱为抽穗期>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甜高粱为乳熟期>抽穗期>开花期>蜡熟期>完熟期,开花期与整个生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秋  邹剑秋  张志鹏  朱凯  
以辽甜1号和辽甜3号为试材,在灌浆期、乳熟期和成熟期进行锤度测定,分析了各期茎秆节间锤度的变化规律、各节间锤度与全茎秆锤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锤度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延续而逐渐提高,成熟期达到高峰,高锤度的节间数也相应增多。灌浆期、乳熟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茎秆节间的锤度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节间糖分分布呈抛物线状,茎秆中上部糖分变化活跃且含量较高;辽甜1号和辽甜3号茎秆锤度均以第6节为最高;不同节间锤度与全茎秆锤度标准差变幅呈"W"型曲线变化趋势;辽甜1号和辽甜3号可分别以节间锤度平均值第(3+9)节间/2和第(4+10)节间/2代表全茎秆锤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莲  张华文  杨延兵  秦岭  管延安  
利用锤度不同的6个高粱品种,研究了离心和储藏温度对高粱茎秆汁液锤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榨汁后离心与未离心的品种锤度差异不显著。在常温下放置6 d后,未离心的品种糖度下降到最低,而离心后的品种在常温下放置到9 d糖度下降到最低。在常温,4℃和-20℃的储藏条件下放置30 d后,与最初的糖度相比,每种储藏条件下的品种糖锤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常温下储藏的品种糖锤度下降最快,4℃和-20℃的储藏条件下糖锤度差异不大。因此,高粱茎秆汁液榨出后的前一周是糖分降解最快的时期,而低温储藏可以降低汁液中糖分的降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友军  熊瑛  吕强  陈明灿  骆炳山  
比较了3种类型专用小麦(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在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倒一茎节、倒二三茎节、倒四五节茎节、叶鞘中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及籽粒中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中筋小麦温麦4号和弱筋小麦豫麦50旗叶中可溶性总糖、蔗糖、SS和SPS活性均高于强筋小麦郑麦9023,温麦4号略高于豫麦50。SS和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早于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在花后12d至成熟期间,豫麦50籽粒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温麦4号次之,郑麦9023最低;豫麦50淀粉含量显著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灌浆后期的ADPP活性也高于温麦4号和郑麦9023。相关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华文  秦岭  王海莲  杨延兵  管延安  
通过对2个甜高粱品种茎秆的糖分含量分析可知:茎秆糖分含量在开花期急剧增长,而后逐渐缓慢增长,在乳熟期出现糖分含量不增长和负增长,接近成熟的时候又快速增长的一个过程;锤度最高值在开花期出现在茎秆中部,随后逐渐向上推进,最后最高值又回到茎秆中部的一个规律;茎秆的榨汁率随着甜高粱的生长一直下降;根据每个品种不同的生物特性来决定收获时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曰汤  马开华  何璐  张德  瞿文林  沙毓沧  袁理春  
以云南省农科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及其它地区引进的25个木薯品种(材料)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试种,每个品种(材料)试种0.1 hm2,2007年1月种植,在木薯主收获期2007年12月、2008年1月、2008年2月分别对木薯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进行测定,探索不同品种干物质及淀粉变化规律,确定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期,科学指导农户和企业生产,使之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振祥  赵博  王唯先  仝骁鹏  郑剑波  李艳红  高建明  罗峰  孙守钧  裴忠有  
茎秆含糖量是甜高粱(Sorghum dochna)重要的农艺性状,其可溶性糖的组分与含量的测定,是甜高粱QTL定位和性状改良的前提。本研究以粒用高粱的‘忻粱52’与甜高粱‘W452’重组自交系F8代255个群体为材料,采用改良蒽酮比色法来测定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结果表明:可溶性总糖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0 min,显色温度为100℃;测定蔗糖的最佳处理条件为1 mol·L~(-1)的KOH溶液处理10 min;果糖测定的最佳显色温度为50℃,显色时间为3 min。优化过后的蒽酮比色法能测得较稳定的数值,精密度和稳定性较好,可用于测定甜高粱汁液的糖含量。重组自交系后代糖锤度与可溶性糖总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籍贵苏  杜瑞恒  侯升林  王新玉  赵秀萍  
采用77个粒用高粱和21个甜高粱作为研究材料,对甜高粱的含糖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量是粒用高粱的2~5倍,而且茎秆秆芯蜡质,汁液含量高。甜高粱茎秆不同茎节的含糖量有差异,其含糖量随节位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有4种类型,并以低-高-低的变化占多数,因此利用中间节段第4,7,9节的含糖量平均值可表示植株含糖量。收获后,随着茎秆水分的丧失,其含糖量逐渐上升,但是25 d后开始急剧下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咏玲  程水源  许锋  王燕  
为研究不同叶位银杏叶萜内酯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雌树长枝不同叶位叶萜内酯含量的年周期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叶位银杏叶的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银杏内酯C(GC)、白果内酯B(BB)和总萜内酯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为先上升到达最高峰后迅速下降;对BB而言,在最高峰(8月18日)时,顶部叶含量显著高于中部叶和基部叶;对GA、GB、GC和总萜而言,在含量最高峰(9月18日)时基部叶含量高于中部叶和顶部叶。说明不同叶位对银杏叶萜内酯含量有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萍  刘立云  董志国  陈思婷  李艳  韦琼  
本文根据椰子叶片在树冠轮生的规律,对不同成熟度的叶片进行排序,测定不同叶序N、K、Ca、Na、Mg 5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对其变化规律作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椰子树体5种矿质元素含量有所差异;②从整体看,3至37叶,Ca含量呈上升趋势,K、N含量呈下降趋势,Na、Mg各叶序间无明显变化趋势;③5种矿质元素中,N含量最高,其次为K、Ca、Mg、Na;④成龄树不同叶序5种矿质元素含量范围,N 0.92%~1.83%,K 0.24%~1.69%,Ca 0.072%~1.16%,Na 0.017%~0.047%,Mg 0.11%~0.25%。⑤叶片数量差异较大的株2(37叶)和株3(25叶)的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永勤  李建华  赵猛  冯津  王春生  
鲜枣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先下降 ,后略上升又下降 ;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不同采后处理方法 ,对贮藏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不同 ,速冻和热处理对VC 有破坏作用。脆果率高、贮藏效果好的处理维生素C含量也高 ,因此鲜枣贮藏过程中脆果率的高低可作为维生素C保存效果的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林颖  高飞虎  杨娟  张莹  邬秀宏  邓敏  范守城  罗红玉  
茶氨酸是茶叶的特征氨基酸,是绿茶的呈味物质。本文从针形绿名茶的加工过程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对比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嫩度,鲜叶摊放过程、不同杀青方式、不同揉捻方式、理条温度、干燥温度对其茶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茶氨酸含量是有明显差异的,茶氨酸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鲜叶适度摊放有利于茶氨酸的形成;蒸汽杀青+热风脱水组合式杀青更有利于茶氨酸含量的提高;揉捻对茶氨酸的形成或保留不利;茶氨酸含量以理条叶温(55±2)℃、干燥温度90℃左右最高;针形绿名茶加工过程中茶氨酸含量是呈先增加,中间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总的情况是从鲜叶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邱宗波  李春喜  姜丽娜  常青  张霞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 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灌浆成熟过程中戊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在开花后 15d达到较高的数值 (5 7 7~6 8 4 g/kg) ,之后逐渐下降 ,至开花后 30d左右降至最小值 (45 0~ 5 1 3g/kg) ,其后又缓慢上升。6个不同小麦品种子粒戊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表现较为一致 ,但在具体数值和变化速度上 ,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顾采琴  赖雅平  朱冬雪  刘鹏  曾庆祝  
【目的】研究不同石灰化程度板栗中淀粉代谢及蔗糖含量的变化,探讨板栗石灰化发生与上述指标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揭示板栗石灰化发生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鲜板栗为试材,进行常温贮藏,相对湿度60%—70%。贮藏一定时间后,将板栗石灰化程度分成5个等级0、30%、60%、90%、100%,测定不同石灰化程度板栗中水分含量、淀粉酶活性、淀粉含量和蔗糖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板栗石灰化程度的加深,板栗的水分含量和淀粉逐渐减少,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6和r=-0.950;而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随着板栗石灰化程度的加深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蔗糖含量则逐渐增加。【结论】板栗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水源  顾曼如  束怀瑞  
经作者研究归纳 ,报道了银杏叶黄酮的种类、银杏叶黄酮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银杏叶黄酮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及其生理生化机制、银杏叶黄酮的体外合成等 ,并对今后银杏叶黄酮的调控研究提出了 4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