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3)
2023(1435)
2022(1286)
2021(1189)
2020(1092)
2019(2418)
2018(2391)
2017(4663)
2016(2736)
2015(2968)
2014(2941)
2013(2940)
2012(2969)
2011(2646)
2010(2626)
2009(2395)
2008(2300)
2007(1956)
2006(1667)
2005(1339)
作者
(9566)
(8188)
(7962)
(7719)
(4994)
(4102)
(3645)
(3304)
(3041)
(2901)
(2888)
(2762)
(2685)
(2610)
(2609)
(2526)
(2513)
(2442)
(2297)
(2279)
(2244)
(2050)
(2041)
(1928)
(1922)
(1851)
(1839)
(1819)
(1730)
(1723)
学科
(14261)
经济(14252)
方法(7780)
数学(7438)
数学方法(7410)
(4825)
管理(4742)
地方(4117)
(3850)
地方经济(3253)
(3121)
企业(3121)
中国(3058)
(2516)
(2389)
农业(1996)
(1719)
贸易(1716)
(1665)
环境(1658)
(1508)
金融(1507)
业经(1476)
收入(1403)
经济学(1399)
(1383)
(1258)
(1242)
银行(1236)
(1202)
机构
大学(39937)
学院(39559)
研究(16833)
(16762)
经济(16543)
(12688)
科学(12545)
管理(11998)
理学(10761)
中国(10622)
理学院(10612)
管理学(10336)
农业(10303)
管理学院(10279)
(9692)
业大(9233)
研究所(9213)
(8081)
中心(7142)
农业大学(6889)
(6506)
(6053)
经济学(5945)
(5929)
科学院(5813)
(5783)
(5690)
实验(5631)
财经(5520)
(5494)
基金
项目(30704)
科学(22804)
基金(22218)
(21800)
国家(21657)
研究(17195)
科学基金(17021)
(12450)
自然(12228)
自然科(11983)
自然科学(11980)
基金项目(11863)
自然科学基金(11752)
社会(11343)
社会科(10787)
社会科学(10783)
(10674)
资助(9753)
教育(7999)
计划(7707)
重点(7670)
科技(7576)
(6978)
(6577)
科研(6413)
(6066)
(5956)
专项(5901)
创新(5834)
(5714)
期刊
(15583)
经济(15583)
学报(12593)
(11145)
科学(9539)
研究(9495)
大学(8388)
学学(8276)
农业(7544)
中国(6372)
(4539)
(4514)
管理(4128)
业大(3630)
经济研究(3177)
农业大学(3126)
财经(2876)
(2841)
林业(2728)
(2546)
科技(2487)
统计(2482)
技术(2397)
中国农业(2380)
问题(2276)
自然(2268)
(2166)
决策(2037)
(2018)
金融(2018)
共检索到53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英才  苏伟东  曹金霞  柴雅红  
为分析大果型、枣刺退化型、早熟型和普通型4种不同类型灵武长枣完熟期果实多糖中单糖成分的差异,经水提醇沉法提取、采用DEAE-cellulose52和HW-55S分离纯化,利用GC-MS等分别对果实进行多糖的单糖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果实粗多糖得率分别为:普通型1.795%,大果型1.504%,早熟型0.999%,枣刺退化型0.956%,粗多糖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普通型>早熟型>大果型>枣刺退化型。2)不同类型果实粗多糖经DEAE-52柱层析,均得到1个中性级分(Ju-0)和3个酸性级分(Ju-1、Ju-2、Ju-3),其中Ju-2含量均为最高,表明果实多糖的主要形式为酸性多糖,但4个多糖级分的质量和得率差异显著。3)不同类型果实精制多糖含量因级分不同而差异较大,Ju-0和Ju-3级分均为普通型中最高,Ju-1级分在大果型中最高,Ju-2级分在早熟型中最高。4)不同类型果实精制多糖均以阿拉伯糖、半乳糖和鼠李糖含量较高,葡萄糖含量次之,甘露糖和木糖含量较低,均不含有果糖;NIST谱库显示,果实精制多糖中还含有核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因此,不同类型灵武长枣果实多糖中单糖成分相似,但其成分和含量因级分不同而差异较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荣   刘佳嘉   李雪旎   禹瑞丽   马圆  
【目的】研究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果实品质差异的内在机理,为提高其果实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灵武长枣根蘖繁殖与嫁接繁殖白熟期(NB)、着色期(NZ)、成熟期(NC)和嫁接繁殖白熟期(JB)、着色期(JZ)、成熟期(JC)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果实转录组测序,筛选与根蘖和嫁接繁殖的灵武长枣果实品质差异相关的基因,初步探究根蘖和嫁接繁殖灵武长枣果实不同时期基因表达差异情况。【结果】18个灵武长枣样品经过转录组测序,得到质控数据138.26 GB,将其比对到参考基因组冬枣上,18个样品的Cleans reads与参考基因组比对效率在93.77%以上。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次生物学重复样品聚集程度较高且组间存在分离现象,说明其基因表达量存在差异。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果实发育各时期组间分析对比中,果实白熟期(JB-vs-NB)、着色期(JZ-vs-NZ)和成熟期(JC-vs-NC)各组间分别筛选出65、4 509和1 534个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到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中的50个亚类中,KEGG通路注释将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等通路中,成熟期差异基因富集在糖酸相关通路的显著性较高。【结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半乳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丁酸代谢5条与果实可溶性糖和总酸含量相关的代谢途径中筛选出了ncbi_107424266、ncbi_107414286、ncbi_107425230、ncbi_107429837等31个差异基因,分别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糖酸代谢途径中差异表达,调控各时期果实中可溶性糖及总酸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钊  孙龙  冯颖  陈晓鸣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资源昆虫——白蜡虫中水溶性多糖组分进行提取,测定了提取物的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为柱前衍生化试剂,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对其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率进行分析,对电泳缓冲液的浓度和pH值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白蜡虫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为2.1%,多糖含量为256 mg.g-1,蛋白含量为242 mg.g-1;白蜡虫多糖由葡萄糖、甘露糖及半乳糖3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85∶0.9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弘璇  吕兆林  潘月  雷美玲  张柏林  
对‘北陆’‘蓝丰’‘爱国者’‘杜克’4个品种的蓝莓果中多糖和单糖的构成进行系统研究。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蓝莓鲜果中的游离单糖,纯水提取渣子中的蓝莓多糖,利用分光光度法与气相色谱柱前衍生化法相结合研究上述4个品种蓝莓果中多糖及单糖构成。结果表明:4个品种蓝莓果中游离单糖总量(以鲜果计)为24.18~33.18mg/g,其中‘蓝丰’果中游离单糖总量最高,且4个品种蓝莓果中游离单糖均以果糖、葡萄糖、半乳糖为主,果糖的含量占所有游离单糖总量的93%以上;4个品种蓝莓果中多糖总量为3.54~5.87 mg/g(以鲜果计),‘爱国者’蓝莓果中多糖总量最高。研究结果还显示,4个品种的蓝莓多糖均由赤藓糖、阿拉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君琛  翁敏劼  赖谱富  李怡彬  周学划  沈恒胜  
【目的】从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中提取多糖,并对其分子质量及组成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大球盖菇多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球盖菇多糖分子质量分布及提取过程中多糖分子质量的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法对其组成糖进行研究。【结果】大球盖菇多糖水溶性多糖类物质的分子质量分布于22 kD附近;大球盖菇多糖同时存在α和β糖苷键,以吡喃糖为主,由5种单糖构成,其中有D-果糖、D-葡萄糖和D-木糖。【结论】以稀盐溶液为流动相的检测手段更能真实地反映大球盖菇多糖的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大球盖菇多糖是由5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洁  姚宝花  宋宇琴  李六林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不同的枣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不同部位糖积累特征及其与糖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枣果实糖积累理论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枣品种壶瓶枣、婆婆枣、婆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不同发育时期枣果实果肩与果顶部位的蔗糖、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3个枣品种果肩部位糖积累均早于果顶,且果肩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果顶(P<0.05)。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果糖和葡萄糖,壶瓶枣果实最早开始积累蔗糖,成熟时其含量为果糖和葡萄糖的34倍;其次是婆婆枣,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葛智超  郎蒙  李燕  
以裸藻为原料,将粗提后的裸藻多糖(EGPS)经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主要组分EGPS1-A、EGPS1-B、EGPS3-A,并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和抗氧化活性分析,将纯化后抗氧化活性较好的裸藻多糖进行分子量测定、单糖组成分析。纯度鉴定结果表明柱层析后得到的3个多糖组分纯度较高,红外光谱表明其均具有典型的糖类特征吸收峰。抗氧化实验表明3个多糖组分中EGPS1-A的综合抗氧化活性最高,EGPS1-A的分子量为136.8ku,单糖组成包括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单糖组分间物质的量比值是0.072:0.43:0.049:0.01:0.26:0.62:0.53:0.18:1.0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齐红岩  刘勇  衣宁宁  谢伟  张建红  
对五大类群薄皮甜瓜代表品种"玉美人"、"龙甜三号"、"高甜黄金道"、"日本甜宝"和"香沙蜜"等成熟果实品质和蔗糖代谢酶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美人"的水分、氨基酸、苹果酸、酒石酸、总的有机酸和蔗糖的含量较高,"高甜黄金道"的果糖含量较高,"日本甜宝"果实的蛋白质、Vc、葡萄糖和总糖含量较高;"日本甜宝"果实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最强,"龙甜三号"果实的中性转化酶(NI)活性最强,"玉美人"果实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P)活性最强。不同类群薄皮甜瓜的营养品质各具特点,口味各有特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严亮亮  岳坤  宋丽华  
【目的】研究土壤、叶片、果实养分与灵武长枣Zizyphus jujuba ‘Lingwuchangzao’品质的关系,用于建立灵武长枣的科学施肥体系。【方法】以宁夏灵武市5个灵武长枣栽植基地的果实、果树叶片及土壤为试材,通过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灵武长枣果实品质与土壤肥力、叶片养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栽植基地土壤肥力差异较大,栽植基地普遍缺锰;灵武长枣果实纵径与土壤全钾、果实硬度与果实氮呈负相关;果实滴定酸与土壤速效钾、叶片磷、果实氮呈正相关,与果实铁呈负相关;果实氮与土壤有机质、叶片铁、果实锌呈正相关,与土壤硒呈负相关;果实钾与土壤有效铁呈负相关,与土壤全磷呈正相关;果实锌与土壤速效钾、叶片锌、果实氮呈正相关。【结论】灵武长枣栽植基地应增加有机肥和微量元素的施用量,特别是锰,而应减少铁的施用量。表11参2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登超  姜远茂  彭福田  何乃波  张序  隋静  
大田条件下,以6年生冬枣/金丝小枣为试材,研究了冬枣果实发育后期不同类型枝条叶施15N_尿素7 d后15N的吸收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处理叶片中的Ndff%均高于其他器官,且果实膨大期处理叶片高于果实硬核期。不同类型枝条对叶施15N_尿素的分配运转特性不同,坐果枣吊叶片主要供给果实生长;顶部营养枝叶片吸收15N在其附近器官中的分配势较高;中部营养枝叶片的下部器官15N分配势高于其上部相同的器官,果实膨大期顶部营养枝叶片处理15N最远可运输到根系。不同施15N时期营养枝叶片对15N分配利用不同,果实硬核期吸收15N在营养器官(叶片和枣吊)中的分配势较高,而果实膨大期15N在贮藏器官(枝干)中的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潘一展  
测定池栽条件下小麦强筋品种藁城8901、中筋品种豫麦49号和弱筋品种洛麦1号灌浆期旗叶、旗叶鞘、穗茎、籽粒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3种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旗叶鞘、穗茎、籽粒中SPS和SS活性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49号旗叶、旗叶鞘和籽粒中SPS酶活性较高,而洛麦1号穗茎中SPS酶活性较高。豫麦49号的旗叶、旗叶鞘、穗茎和籽粒中SS活性高于其他两品种,表明豫麦49号和洛麦1号营养器官和籽粒中蔗糖合成和降解代谢比较活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秋  吴本宏  赵剑波  姜全  李绍华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糖/果糖(glucose/fructose,G/F)类型桃果实内G/F差异的部位和时期。【方法】以不同G/F类型的6个桃品种(G/F≈1品种:‘冈山白’、‘山一白桃’和‘燕红’;高G/F品种:‘张黄7号’、‘龙246’和‘临白7号’)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发育期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在盛花后74d或101d测定了‘冈山白’、‘山一白桃’、‘张黄7号’和‘龙246’新梢韧皮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两类不同G/F桃果实中均以蔗糖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积累形式,花后43~85d蔗糖含量很低,随后持续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花后43~85d山梨醇有升高趋势,在果实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亚美  戴国礼  冉林武  罗青  李晓莺  秦垦  巫鹏举  曾晓雄  曹有龙  
目的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其果实在传统中药中被用来治疗心脏病、月经异常及停经等疾病。近年来,发现多酚特别是花色苷类物质是其主要的功效成分。测定并评价不同产地野生黑果枸杞果实中花色苷等多酚的组成情况,为黑果枸杞的品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采用HPLC-MS方法分析鉴定黑果枸杞酚类物质组成及结构;并根据总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花色苷含量及多酚共有峰峰面积分别对26个不同产地黑果枸杞的多酚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6个不同产地的黑果枸杞资源果实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总花色苷含量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李静  吴志新  
不同方法提取两种鱼类病原菌脂多糖的化学成分分析陈昌福李静吴志新(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ANANALYSISONCHEMICALCOMPOSITIONOFEdwardsielafujianensisANDCytophagacolu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宗亦臣  王贵禧  冯双庆  
对冬枣和梨枣果实的多酚氧化酶 (PPO)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分别就酚类物质、PPO的底物专一性、pH值与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2个枣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均有一个最适pH值 ,为7 0 ;冬枣PPO的最适天然底物是没食子酸 ,梨枣则是阿魏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