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4)
2023(8114)
2022(6517)
2021(5813)
2020(5161)
2019(11701)
2018(11772)
2017(22797)
2016(13128)
2015(15062)
2014(15520)
2013(15306)
2012(14221)
2011(12794)
2010(12893)
2009(12128)
2008(12346)
2007(11377)
2006(9788)
2005(8923)
作者
(42391)
(35609)
(35575)
(34025)
(22455)
(17128)
(16303)
(14144)
(13397)
(12723)
(12058)
(11723)
(11517)
(11378)
(11322)
(11318)
(11155)
(10637)
(10367)
(10234)
(9261)
(9010)
(8896)
(8274)
(8231)
(8026)
(8000)
(7986)
(7373)
(7283)
学科
(55028)
经济(54981)
(33147)
管理(32718)
方法(25501)
(25276)
企业(25276)
数学(22610)
数学方法(22413)
(17351)
中国(15445)
(13513)
(13044)
业经(12131)
地方(11406)
农业(11346)
(9983)
贸易(9980)
(9830)
(9669)
(8219)
(8006)
(7994)
财务(7970)
银行(7964)
财务管理(7946)
理论(7774)
(7581)
金融(7575)
(7534)
机构
大学(195670)
学院(195330)
(75948)
经济(74264)
研究(70343)
管理(68279)
理学(58743)
理学院(58026)
管理学(56705)
管理学院(56363)
中国(50739)
科学(48110)
(46590)
(42066)
(38690)
农业(37342)
业大(36409)
研究所(35657)
(33823)
中心(31910)
(30824)
财经(27126)
北京(26087)
(25485)
师范(25104)
(24539)
(24470)
农业大学(24363)
(24146)
经济学(23749)
基金
项目(131233)
科学(99637)
基金(92348)
研究(89591)
(83678)
国家(83009)
科学基金(67865)
社会(54272)
(53215)
社会科(51250)
社会科学(51227)
基金项目(49000)
自然(45446)
(44932)
自然科(44375)
自然科学(44356)
自然科学基金(43533)
教育(41312)
资助(38022)
编号(36523)
重点(30687)
成果(30040)
(29129)
(28127)
计划(26992)
(26588)
科研(25945)
课题(25838)
创新(25059)
科技(24976)
期刊
(82686)
经济(82686)
研究(52271)
(43241)
学报(41889)
中国(37270)
科学(33743)
大学(29543)
农业(28739)
学学(28159)
(27036)
管理(22687)
教育(18836)
技术(16237)
(15948)
(15857)
金融(15857)
业经(14131)
财经(13518)
经济研究(13301)
(12060)
问题(12015)
(11603)
业大(11142)
技术经济(9717)
科技(9705)
农业大学(9502)
图书(9262)
(9025)
商业(8924)
共检索到283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娟芳  刘盛雨  芦旺  席万鹏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桃果肉中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桃的品质育种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蜜桃、蟠桃和油桃3种类型共15个品种的桃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品种中的酚类物质,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洁   李东方   郭金丽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红皮浅红肉b*最低。在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类型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花青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采后贮藏过程中,3种类型欧李果实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不同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基本表现为红皮黄肉果实最高,红皮深红肉次之,红皮浅红肉最低;花青素含量则表现为红皮深红肉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3种类型欧李硬熟期和完熟期果实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均表现为总酚最高,其次为总黄酮和原花青素,花青素最低;不同类型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不一。3种类型欧李果实的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的相关性均较高,与·OH清除率的相关性较低。【结论】在发育及采后贮藏过程中,不同类型欧李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变化一致,花青素含量与之不同;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红皮黄肉果实酚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总体较高,其次为红皮深红肉,红皮浅红肉最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丽红  张瑞芬  肖娟  邓媛元  张雁  刘磊  黄菲  魏振承  张名位  
【目的】比较荔枝果肉不同酚类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单体酚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差异,明确荔枝果肉中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有效酚类成分,为揭示荔枝果肉发挥健康效应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18硅胶层析柱将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分离成F1、F2、F3和F4共4个不同的酚类成分群,分析各成分群的总酚、总黄酮和缩合单宁含量及单体酚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1,1-二苯基-2-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桂伟  张秋云  江东  席万鹏  周志钦  
【目的】对不同品种葡萄柚(Citrus paradis Macfad.)的酚类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为柑橘育种及葡萄柚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主栽的9个葡萄柚品种为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分析各品种果肉酚类物质的组成、含量与分布情况,用自由基清除(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radicals,DPPH)、铁离子还原(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自由基抗氧化(2,2'-azino-bis(3-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龙  邓媛元  张名位  张雁  魏振承  张瑞芬  唐小俊  
【目的】比较不同苦瓜品种果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差异。【方法】选用14个代表性的苦瓜品种,分析其果肉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含量及其单体酚类的组成,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DPPH(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和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自由基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华  曹婧  翟丽娟  薛照辉  
以猕猴桃果肉为原料,利用闪式提取法制备猕猴桃丙酮提取物,在化学模拟体系下,采用清除·OH法、DP-PH·法、O2-法以及FRAP法4种方法对猕猴桃丙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总酚以及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猕猴桃丙酮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为(3.19±0.53)mg/g,总黄酮含量为(0.26±0.07)mg/g,在试验所选取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清除·OH、DPPH·、O2-的作用,以及较强的还原能力,且呈现剂量效应关系。2g/mL猕猴桃丙酮提取物对·OH和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4.5%和82.2%,当浓度为1 g/mL时,对O2-的清除率高达90.7%。猕猴桃丙酮提取物的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赖婷  刘磊  张名位  张瑞芬  张雁  魏振承  邓媛元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英  薛梅  樊汶樵  罗洁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蓝莓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叶为试验材料,设置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处理,分别采用福林酚和亚硝酸盐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各样品的总酚、总黄酮、绿原酸和芦丁含量,采用亚铁还原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样品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多酚类组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总酚(55.7 mg GAE·g~(-1) DW)、总黄酮(104.8 mg RE·g~(-1) DW)两者含量为微波干燥方式的1.2倍左右,真空和热风干燥方式的3倍左右;多酚单体绿原酸(38.3 mg·g~(-1))、芦丁(10.2 mg·g~(-1))两者含量是微波干燥方式的1.5倍左右,热风和真空干燥方式的2—6倍。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蓝莓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且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微波干燥的效果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生产上可根据样品处理量的大小和具体情况选择干燥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牡康  贾栩超  张瑞芬  刘磊  董丽红  池建伟  白亚娟  张名位  
【目的】探讨杨桃果实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含量、生物可及性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杨桃的鲜食消费和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红杨桃(GZ)、香蜜杨桃(XM)、台湾蜜丝杨桃(TW)3个品种的果实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杨桃果实中主要的酚类物质,选用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两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采取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法分析各杨桃品种果实在消化过程中消化液总酚、总黄酮、单体酚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并计算其酚类物质生物可及性。【结果】从杨桃果实提取物中检测到了3种酚酸(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阿魏酸)和3种黄酮类物质(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异槲皮苷),其中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是含量最高的单体酚。供试杨桃品种的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34.41—293.30 mg GAE/100g FW和165.75—278.97 mg CE/100g FW。模拟胃消化后,杨桃消化液中生物可及性多酚和黄酮的总含量分别为151.57—180.45 mg GAE/100 g FW和113.06—164.45 mg CE/100 g FW,总酚和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54.05%—76.98%和47.58%—93.88%。进一步经肠消化后,释放入消化液中的生物可及性酚类成分有所减少,生物可及性多酚和黄酮的总含量分别为116.64—155.76 mg GAE/100 g FW和78.47—148.44 mg CE/100 g FW,总酚和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分别为46.57%—66.45%和40.12%—84.75%。胃消化释放入消化液的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分别达到56.60%—87.54%和65.33%—85.92%,而胃肠消化液中检测到的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含量分别为杨桃果实提取物的51.90%—80.94%和32.81%—37.50%。杨桃胃消化液的ABTS和ORAC抗氧化值分别为杨桃果实提取物的97.56%、102.42%、92.36%和122.73%、118.50%、107.14%,而经进一步肠消化后消化液的ABTS和ORAC值分别降低12.33%—26.60%和37.95%—43.28%。【结论】杨桃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包括原儿茶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原花青素B2、表儿茶素和异槲皮苷,其中原花青素B2和表儿茶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酚类物质。杨桃果实经模拟胃液消化后消化液中有较高的酚类物质含量,而肠消化过程使生物可及性的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谢丽源  赵树海  吴振亚  张言  吴志鹏  王国英  刘如县  邓静  彭卫红  
本项研究对不同产地的银耳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并利用多种抗氧化测定方法,测定不同银耳抗氧化能力,分析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银耳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F5的多糖得率、总酚含量和黄酮含量最高,TF1蛋白质含量最高;对不同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大小依次为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其中TF1对(·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大,TF2的还原力最大,TF3对(O-2)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大;对不同抗氧化测定方法之间的相关性评价,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R=0.95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慧慧  李红卫  韩涛  王宗义  陈璧州  
以白熟期冬枣为试材,对其冷藏期间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并采用HPLC-MS定性定量检测果皮中4种形态酚(游离酚、酯化酚、苷化酚和结合酚)含量的变化,分析果皮和果肉抗氧化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及其主要形态酚酸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期的延长,果肉的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均先升后降;而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则持续下降;贮藏期间果皮中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相关分析表明:果皮中除花青素外的活性成分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均显著相关,其抗氧化能力也极显著高于果肉(P<0.01)。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仇农学  王宏  李艳  郝少莉  
通过研究苹果渣多酚(APPs)的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对苹果渣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苹果渣中多酚还原能力高于BHT和TBHQ;对.OH和DPPH.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522.4和15.8 mg.L-1;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小于BHT和TBHQ,IC50为126.4 mg.L-1;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宏  陈敏  孙恬  杜健  王军  
探究不同加工方式处理香椿其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对香椿叶进行腌渍、热烫、烘干和冷冻干燥处理,使用Folin-Ciocaileu法测定总酚含量,铁离子还原法和DPPH(二苯代苦味酰肼基)自由基清除率法评价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腌渍47 d,总酚损失约94%,腌渍期间抗氧化性呈先减弱后增强再减弱的波动趋势。热烫7 min后,总酚损失率约为60%,热烫过程中抗氧化活性变化幅度均<10%。经冻干和烘干处理的样品,总酚损失率约为60%和70%,抗氧化活性分别增强约3和2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宝  张振文  张小转  童平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地区2个不同海拔条件下赤霞珠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不同立地条件下酿酒葡萄的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海拔(1 280 m)坡地和低海拔(909 m)谷地种植的赤霞珠果实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酚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法、铜离子还原能力和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10种单体酚(没食子酸、安息香酸、丁香酸、咖啡酸、阿魏酸、香豆酸、水杨酸、儿茶素、槲皮素、芦丁)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海拔对赤霞珠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坡地和谷地赤霞珠果实糖酸比分别为18.7和20.3,与坡地赤霞珠相比,谷地赤霞珠的成熟度较好;坡地和谷地赤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晓雨  王凤娟  符群  张娜  郭庆启  
探究果汁饮料加工过程中几种常见的单元操作对蓝莓果汁饮料品质的影响,了解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蓝莓果汁饮料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蓝莓果汁饮料加工工艺及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选取果汁饮料加工工艺中常见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真空浓缩、均质及杀菌4种典型单元操作,对蓝莓果汁饮料经单元操作处理前后的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总还原能力及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果汁饮料经过一定条件的超声波处理(180 W、30 min)后,总酚含量提高11.49%,抗氧化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P <0.05),蓝莓果汁饮料的抗氧化能力与酚类物质的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