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45)
- 2023(4654)
- 2022(3925)
- 2021(3603)
- 2020(3115)
- 2019(6862)
- 2018(6665)
- 2017(12072)
- 2016(6784)
- 2015(7659)
- 2014(7689)
- 2013(7668)
- 2012(7295)
- 2011(6627)
- 2010(6756)
- 2009(5982)
- 2008(6133)
- 2007(5450)
- 2006(4760)
- 2005(4175)
- 学科
- 济(27879)
- 经济(27856)
- 业(25742)
- 管理(25221)
- 企(22271)
- 企业(22271)
- 方法(14122)
- 技术(12846)
- 数学(12154)
- 数学方法(12005)
- 学(9167)
- 技术管理(7476)
- 农(7286)
- 财(6989)
- 业经(5995)
- 环境(5818)
- 划(5733)
- 中国(5694)
- 农业(5466)
- 制(4540)
- 务(4456)
- 财务(4443)
- 财务管理(4437)
- 和(4418)
- 理论(4397)
- 贸(4391)
- 贸易(4389)
- 易(4271)
- 企业财务(4243)
- 策(4051)
- 机构
- 大学(108162)
- 学院(106892)
- 研究(40932)
- 济(40789)
- 管理(40331)
- 经济(39986)
- 理学(35481)
- 理学院(35005)
- 管理学(34282)
- 管理学院(34087)
- 科学(29421)
- 中国(28035)
- 农(25122)
- 京(23711)
- 所(23141)
- 研究所(21721)
- 业大(20862)
- 农业(20296)
- 中心(17457)
- 财(17121)
- 江(16430)
- 院(14732)
- 北京(14561)
- 范(14191)
- 师范(13960)
- 财经(13902)
- 技术(13461)
- 省(13453)
- 科学院(13408)
- 农业大学(13179)
- 基金
- 项目(78757)
- 科学(61722)
- 基金(57964)
- 家(54516)
- 国家(54160)
- 研究(50683)
- 科学基金(44635)
- 自然(31859)
- 社会(31681)
- 自然科(31164)
- 自然科学(31154)
- 基金项目(31148)
- 省(30924)
- 自然科学基金(30596)
- 社会科(30076)
- 社会科学(30064)
- 划(27255)
- 资助(23373)
- 教育(23192)
- 重点(18943)
- 编号(18346)
- 创(17600)
- 计划(17530)
- 部(17313)
- 发(16874)
- 创新(16653)
- 科技(16507)
- 科研(15615)
- 业(14775)
- 教育部(13929)
共检索到151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节能降耗 CO_2减排 碳排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节能降耗 CO_2减排 碳排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运用非参数SML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1994—2014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并采用面板模型对按能耗与碳排放分组的行业分别进行能耗强度和CO_2排放强度回归。结果表明:生产前沿的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动力,前沿科技创新的节能降耗绩效最高,纯技术效率的CO_2减排绩效最高;技术进步的节能降耗效应与CO_2减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技术进步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CO_2减排绩效大于其节能降耗绩效。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节能降耗 CO_2减排 碳排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石峻驿 周妮文 练泽锷
现有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一般选择单一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或核算视角三个视角之一来构建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比较分析三种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接着,本文以"综合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级截面数据,测度了全国1992—2013年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和2012年分地区节能减排综合指数。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综合指数的发展周期与中央政府的五年规划周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各省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呈现出右偏分布,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的节能减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综合视角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石峻驿 周妮文 练泽锷
现有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一般选择单一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或核算视角三个视角之一来构建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比较分析三种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接着,本文以"综合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级截面数据,测度了全国1992—2013年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和2012年分地区节能减排综合指数。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综合指数的发展周期与中央政府的五年规划周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各省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呈现出右偏分布,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上要好于边远地区经济落后的省份。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综合视角 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在阐述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机理基础上,通过构建多要素CES生产函数,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对中国工业及35个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性进行判别,并进一步考察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能否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及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995~2015年中国工业技术进步整体上偏向能源、资本使用和劳动节约型;能源节约偏向型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耗、CO2排放之间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边际效用弹性加剧了"能源回弹效应"和"碳排放效应";能源价格对能源消耗、CO2排放影响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对CO2排放影响明显比对能源消耗影响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建安 钟帅 沈镭
在中国能源消费规模不断增长背景下,实现2030年中国对世界的节能减排承诺,只有两个基本路径:(1)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静态节能减排;(2)通过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降低单位能源消费碳排放因子,实现动态节能减排。动态节能减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通过全面系统化工程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增加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各类低碳能源供给;(2)主要耗能产业部门技术装备革新,进一步提高化石能源氧化因子,提升能源消费转换效率;(3)通过新材料开发和工艺技术进步,增加低碳原材料替代和消费规模。本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超 胡浩然
本文从节能减排与产业发展的困境出发,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影响节能减排的内在机制并探究其融合路径。研究发现,技术进步能够促进整体行业的节能减排,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然而,这一影响机制存在行业异质性: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并没有显示积极的规制效果,其交互作用显著存在;轻污染行业则相反,环境规制得以有效发挥,但其交互作用并不存在。笔者建议应根据行业特征调整规制政策,从规制工具类型转变、独立规制环境等方面创造条件推动环境规制与技术进步共同发挥节能减排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永喜 张叶 宋世雄
科学预测技术进步推动下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变化趋势,分析其节能减排潜力,对于农业“双碳”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构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碳排放系统模拟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设计模拟情景方案,系统性模拟2022—2035年粮食作物生产的能耗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节能减排潜力。研究发现:(1)如果缺乏足够有效技术进步,粮食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在较长时期将处于较高水平;(2)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粮食生产节能减排潜力优于产出增进型技术进步,而协同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3)技术进步推动下各种作物生产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玉米等三大主粮的节能减排潜力较大。未来要协同推进多种类型技术进步,尤其重视能源增进型技术的研发推广,并基于作物种类制定针对性粮食生产节能减排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玮 周晓博
地区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思路和政策制定者的政策选择,与技术进步方向紧密联系。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方向,以及不同主体面对节能压力和技术约束的最优行为选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构建三要素CES生产函数来拟合不同省份的工业生产过程,并运用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发现:1(KE)L形式的CES生产函数更符合省际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但不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KEL形式;2北京、上海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增强型和资本偏向型,适合非能源要素替代的节能思路,天津、河北等省份的技术进步表现为能源增强型和资本偏向型,适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节能思路;3吉林、安徽等省份的技术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小钢 张耀辉
本文在考虑能源与排放因素的基础上,测算并分解中国36个工业行业基于绿色增长的技术进步,分析了工业节能减排的转型特征。以此为基础,采用面板技术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工业能耗与排放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高能耗与高排放强度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科技进步的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次之;能源消费结构对减排具有重要影响,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节能减排 低碳发展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伟 李涛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电力行业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基于方向距离函数和ML指数,运用2000~201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基于环境波特假说,运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方法实证检验了"十一五"节能减排政策对电力行业绿色技术的影响。结论证实,相对于"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显著促进了电力行业的绿色技术进步。
关键词:
电力 节能减排 绿色技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科
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各省节能减排潜力及其驱动因素现实意义重大。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30个省份1997-2010年的节能减排效率,并分析了其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我国各省间节能减排的效率值具有明显差异,且受结构调整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节能减排效率的增长主要是受技术进步的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有限。因此,政府应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扶持投入和鼓励省际间的技术溢出,完善西部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碳减排约束政策,以更有效地促进全国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袁礼 王林辉
现有文献关注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作用,却忽视了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效应。利用我国1978-2012年三次产业数据和标准化供给面系统,估算我国三次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测算中性技术进步和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并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变迁的非对称性作用。结果显示,我国三次产业的资本与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均小于1,技术进步大体上表现为相对劳动增进形态。中性技术进步通过直接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影响产业增加值,进而改变产业结构;要素增进型技术进步则通过影响要素报酬,诱使要素重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岳立 韩亮
目前对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并不清晰,为从技术进步方向找到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关键动力,基于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视角,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super-SBM模型测算区域碳排放效率,同时通过区分能源富集区和能源贫乏区,利用全局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对区域碳排放效率动态变化及其构成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识别不同类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研究发现:(1)大多数地区碳排放效率较低,只有北京、上海、广东和新疆处于有效水平,均值最低的是宁夏、波动程度最强的是山东、表现最稳定的是甘肃;(2)总体上碳排放效率呈下降趋势,能源富集区变化趋势与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能源贫乏区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碳排放效率变化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变化引起的,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均显著抑制总体和能源富集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但均显著促进能源贫乏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由此,从发挥资本效应、优化人力资本配置、完善产业链和投资政策等五方面提出通过ICT资本和人力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促进碳排放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