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2)
- 2023(15799)
- 2022(12868)
- 2021(11440)
- 2020(9797)
- 2019(22030)
- 2018(21607)
- 2017(41433)
- 2016(22602)
- 2015(25444)
- 2014(25276)
- 2013(25162)
- 2012(23454)
- 2011(21346)
- 2010(21272)
- 2009(19883)
- 2008(19596)
- 2007(17638)
- 2006(15724)
- 2005(14162)
- 学科
- 济(119506)
- 经济(119396)
- 管理(65074)
- 业(60384)
- 企(47836)
- 企业(47836)
- 方法(46668)
- 数学(41871)
- 数学方法(41578)
- 农(27723)
- 中国(27634)
- 地方(26386)
- 财(24853)
- 学(23158)
- 业经(22371)
- 贸(18837)
- 贸易(18831)
- 农业(18683)
- 易(18196)
- 制(17986)
- 环境(15456)
- 地方经济(15428)
- 融(15132)
- 金融(15129)
- 务(15060)
- 财务(15030)
- 财务管理(14992)
- 银(14639)
- 银行(14574)
- 企业财务(14306)
- 机构
- 大学(336534)
- 学院(335427)
- 济(147462)
- 经济(144738)
- 管理(125157)
- 研究(119546)
- 理学(108211)
- 理学院(106964)
- 管理学(105233)
- 管理学院(104624)
- 中国(88385)
- 科学(74462)
- 京(70034)
- 农(65157)
- 财(64871)
- 所(62403)
- 研究所(56939)
- 江(54739)
- 业大(54257)
- 中心(53942)
- 财经(52451)
- 农业(51595)
- 经(47683)
- 经济学(47015)
- 北京(42978)
- 院(42422)
- 经济学院(42388)
- 范(41914)
- 师范(41329)
- 州(39890)
- 基金
- 项目(226731)
- 科学(177681)
- 基金(166153)
- 研究(157192)
- 家(148063)
- 国家(146903)
- 科学基金(124277)
- 社会(103049)
- 社会科(97820)
- 社会科学(97788)
- 省(89005)
- 基金项目(88031)
- 自然(81561)
- 自然科(79711)
- 自然科学(79684)
- 自然科学基金(78303)
- 划(74994)
- 教育(71163)
- 资助(67945)
- 编号(60337)
- 重点(51959)
- 发(50023)
- 部(49916)
- 成果(48112)
- 创(46651)
- 科研(44233)
- 创新(43893)
- 国家社会(43511)
- 计划(43057)
- 课题(42652)
共检索到496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高立 王雪琪 邹伟 李发志
基于长江经济带12个省份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动态修正的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并通过构建商品房价格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空间动态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商品房价格对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2001—2005和2006—2015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发展呈阶段性特征;住宅价格和商业营业用房价格的提升均会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办公用房价格的上涨会阻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不同类型房价对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存在时段差异。因此,对房价的调控应采取差异化政策。
关键词:
房价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凯 冯献 郭静利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3年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项指标,构建了城镇化协调度和差异性测度模型。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分析揭示了经济带城镇化协调水平和各项指标上、中、下游区域差异性间的关系,构建了相互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城镇化协调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长江上中下游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组内差异两项差异指标对于经济带整体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协调度的重点在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政策的制定要有选择、有重点地缩小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协调度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永乐 刘建生 吴群 舒帮荣
研究目的:建立房价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析框架,探讨不同类型房价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利用2001—2012年中国28个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为2001—2005年和2005—2012年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从整个时间跨度来说,住宅价格提高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且后一阶段影响更为显著;商业用房价格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显著性不高,自东向西呈梯度增大趋势;工业用房价格对城镇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前后阶段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是由于后一阶段工业用地市场化和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研究结论:为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马静
近10年来,城镇化进程中暴露的很多问题可以归结为城镇化的协调性问题,本文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从城乡、产城、城镇化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来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spatial Durbin panel data model,SDPDM)从经验上考察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俱乐部与条件趋同现象,发现制约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因素并不一致:东部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同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区域间的协同发展;中部城市应改变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模式,着重发展服务业和增强城市间的合作;西部城市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开放进程,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城市建设中的攀比,发展服务业和促进本地经济增长。同时,限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政策对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不存在显著影响,而放开户籍管制,则会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无论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产城融合或是城乡协调发展,均会对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起到正向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帆; 邓宏兵;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发元 郑军 裴潇 叶云
文章采用与经济发展相关数据S,ta在ta不12同.0软件与空间权重Ma矩tla阵b2下01建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1结1省市果显1示99,3—长江20经16年市场潜能、城镇化济带经济发展相邻省市之间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市场潜能及其空间效应、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在反距离权重矩阵模型和经济权重矩阵模型中人口城镇化表现为负向效果,空间城镇化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市场潜能 城镇化 经济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延 张静
本文对城镇化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理论分析认为城镇化率的提高将推动房价的上涨,在城镇化加速阶段,房价的上涨速度也将加快。实证部分使用中国30个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IV-2SLS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率与房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成交价款与房价显著正相关,房屋空置面积与房价显著负相关,积极推进房产税和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以及稳妥地"去库存"有利于房价的稳定。中国的房价具有一定的区位差别,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房价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北地区商品房的房价收入弹性显著低于东部地区的房价收入弹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晓芳
[目的]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方法]运用由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权值法构成的综合确权法,基于耦合度、协调发展度模型探讨2006~2014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并进行时空上的分析与评价,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协调发展类型由研究基期的低度协调型逐步优化为末期的中高度协调型。武汉都市圈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集聚区;协调发展度高值点主要集中在武汉与长沙,协调发展度低值点由基期的益阳、娄底等城市转变为末期的宜昌、咸宁、鹰潭等地。2006~2012年Moran's I值均为负,协调发展度集聚特征由相异属性集聚向随机状态转变,2014年Moran's I值正,协调发展度呈相似属性集聚状态。[结论]长江中游地区协调发展度空间集聚特征呈现由相异属性集聚向相似属性集聚状态转化,协调聚集区空间格局趋于稳定,发展态势良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晓芳
[目的]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方法]运用由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权值法构成的综合确权法,基于耦合度、协调发展度模型探讨20062014年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并进行时空上的分析与评价,借助空间自相关模型探讨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结果]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协调发展类型由研究基期的低度协调型逐步优化为末期的中高度协调型。武汉都市圈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集聚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雷 潘建林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0-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流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流通现代化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流通现代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呈现“U”型作用特征。因此,各省(直辖市)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流通现代化,以推动区域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文乐 彭代彦
研究目的:从土地供给入手,识别房价上涨对人口半城镇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研究结果:(1)土地供给错配导致房价上涨,进而推升半城镇化率;(2)不管来自省外还是来自省内的农业转移人口均受到房价上涨的负面冲击,但是省外农业转移人口受到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房价上涨过快不利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土地供给错配是造成房价上涨的重要根源。因此,为了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必要调整限制大城市而鼓励中小城镇发展的政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杨 仲崇文
住房作为居民持有的重资产,对城市就业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8年我国60个大中城市数据,对造成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就业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重点关注房价与工资变量,并将城市分为四类,考察回归结果在区域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城市房价升高会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入、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出;但令人意外的是,房价升高反而引起科技从业人数和低门槛行业从业人数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高于前者,这种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即一线城市对于科技人才的吸纳程度反而不及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城市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会造成对高低技能就业人口的挤出。因此,应"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对住房制度进行设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以吸引和留住就业人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顺飞 谢圣远 汪发元
基于长江经济带1997-2016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科技投入、公共支持影响城镇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区域科技投入、公共支持与城镇化之间,大部分时间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科技投入、公共支持显著推动城镇化发展,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科技投入与公共支持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发展有轻微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消费水平显著促进城镇化发展。最后,提出加速推进长江经济带协作机制建设、促进空间溢出效应发挥、强化科技投入和公共支持的正向影响、防止逆城镇化倾向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民众受教育水平、促进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腾飞 邓宏兵
文章立足于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创新能力水平视角,构建了城镇化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分,将其得分引入Argis分析软件,结合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差异性,并从时间、空间层面分析其发展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个别城市出现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空间差异较大,出现较为显著的空间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质量 空间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