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6)
2023(2304)
2022(1986)
2021(1791)
2020(1558)
2019(3352)
2018(3253)
2017(5798)
2016(3488)
2015(3833)
2014(3607)
2013(3672)
2012(3457)
2011(3132)
2010(3095)
2009(2730)
2008(2801)
2007(2377)
2006(2164)
2005(1908)
作者
(13371)
(11405)
(11271)
(10642)
(6915)
(5905)
(4872)
(4531)
(4276)
(4039)
(3994)
(3863)
(3834)
(3824)
(3760)
(3613)
(3509)
(3401)
(3245)
(3241)
(3180)
(2941)
(2933)
(2642)
(2586)
(2565)
(2532)
(2507)
(2427)
(2426)
学科
(8657)
经济(8641)
(8557)
税收(8047)
(8010)
(6707)
(6085)
管理(6000)
(4973)
企业(4973)
(4922)
(3826)
土壤(3812)
方法(3666)
收入(3624)
数学(3216)
(3207)
数学方法(3165)
农业(2333)
中国(2208)
(1905)
(1880)
森林(1880)
(1864)
(1857)
业经(1829)
国民(1773)
财政(1712)
国民收入(1707)
(1705)
机构
学院(49148)
大学(49081)
研究(22759)
科学(18830)
(18231)
中国(15369)
农业(14933)
(14107)
(13950)
经济(13562)
研究所(13344)
管理(13054)
业大(13026)
理学(11187)
理学院(10978)
(10952)
管理学(10552)
管理学院(10489)
(10463)
(9777)
农业大学(9652)
实验(9485)
中心(9398)
实验室(9105)
(8911)
重点(8659)
(8389)
科学院(8368)
(8200)
(7970)
基金
项目(38686)
(28117)
科学(28024)
国家(27962)
基金(27190)
科学基金(21106)
研究(20558)
自然(16624)
自然科(16221)
自然科学(16211)
自然科学基金(15893)
(15299)
基金项目(14571)
(14231)
社会(11232)
资助(11183)
科技(11050)
计划(10870)
社会科(10542)
社会科学(10537)
重点(9977)
教育(8704)
(8338)
专项(8308)
科研(8206)
(7654)
(7499)
(7350)
创新(7338)
(7116)
期刊
学报(18809)
(16690)
(14394)
经济(14394)
研究(13288)
科学(13267)
大学(11951)
学学(11783)
农业(11218)
中国(8916)
(6661)
(6234)
(5895)
业大(5749)
(5740)
税务(5485)
林业(4710)
农业大学(4665)
管理(4143)
(4118)
自然(3949)
科技(3658)
资源(3557)
中国农业(3435)
自然科(3101)
自然科学(3101)
财经(2853)
科技大(2852)
科技大学(2852)
农林(2698)
共检索到71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成江  王树会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烟株对铅的吸收及其体内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铅添加水平在0.5g/kg以下时对烤烟生长影响较小,小于0.5g/kg时有促进作用,但大于等于0.5g/kg有一定抑制作用.烟株能大量积累铅,主要积累于根部.未添加铅时,烤烟铅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红壤、紫色土、水稻土,红壤富集铅能力最强;在铅添加水平为0.2~0.5g/kg时,烤烟铅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水稻土、红壤、紫色土.随着铅添加量的增大,烟株各器官铅含量逐渐升高,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铅在烟叶和烟花的分配率不断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群  张学林  李全忠  薛帅  李潮海  
【目的】明确不同土壤类型玉米植株养分累积、分配和产量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方法】采用微区桶栽,设计了土壤类型和紧实度两因素试验,研究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分配和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紧实胁迫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紧实胁迫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玉米的根干重、根长度、养分累积量和分配量以及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参数变化顺序均表现为: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紧实胁迫下叶片中的养分分配比例高于茎鞘,养分转移率表现为黄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降低土壤紧实度促进了玉米根干重和根长度的增加,增加了各类土壤上玉米单株和各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和玉米产量,其中黄褐土和砂姜黑土增加幅度较大,潮土较小;玉米叶片和茎鞘中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天顺  范业赓  牙禹  杨玉霞  何洁  廖洁  朱俊杰  莫磊兴  
利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果蔗地土壤中的镉和铅含量,验证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与精密度,分析果蔗地土壤中重金属Cd和Pb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果蔗地土壤中Cd和Pb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果蔗地土壤中Cd的含量范围为0.154~1.48 mg·kg-1,平均值为0.81 mg·kg-1;Pb的含量范围为11.5~51.8 mg·kg-1,平均值为30.4 mg·kg-1。Cd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大,而Pb元素在土壤中变异系数较小。频数分布图显示,土壤中Cd元素含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0.36~1.25 mg·kg-1之间,土壤中Pb元素含量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含量大多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锡洲  阳显斌  李廷轩  郑子成  林玲  杨顺平  
【目的】研究不同磷效率小麦根际土壤磷组分特征及磷高效小麦对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素的活化利用特征,以探明磷高效小麦高效吸收利用磷素机理。【方法】在土培盆栽条件下,以小麦磷高效品种CD1158-7、省A3宜03-4和低效品种渝02321为材料,研究每kg土中施磷0、10、20和30 mg(表示为0、10、20、30 mg.kg-1)条件下其生物量、磷素积累量、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无机磷组分、有机磷组分的浓度差异。【结果】不同磷效率小麦生物量、磷素积累量随着施磷量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高效品种显著高于低效品种。不同施磷处理,根际土壤水溶性磷浓度均低于非根际土壤。在低磷处理(不施磷、施磷10、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轲  周兴涛  曹利强  张洪程  郭保卫  陈厚存  吴中华  朱聪聪  杨岩  
【目的】比较研究3种类型钵苗不同摆栽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并分别设置5种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钵苗摆栽不同基本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随移栽基本苗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类型钵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在较低基本苗条件下(36×104—54×104·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北星  满秀玲  宋浩  刘家霖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特征以及与土壤温度、湿度两个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阐明我国寒温带地区碳释放及其对地区气候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LI-6400对大兴安岭北部5种主要类型兴安落叶松林(落叶松纯林、兴安杜鹃-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白桦-落叶松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林)的土壤呼吸、呼吸组分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种类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总呼吸(RS)、异养呼吸(Rh)和根呼吸(Rr)都具有明显的单峰曲线季节动态,且峰值均出现在8月;平均RS波动在4.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亚鸽  赵威  郭帅  王馨  李琳  
在河南省暖温性灌草丛类草地中,酸枣(Ziziphus jujuba)+草本是最典型的植被型之一。以酸枣为研究对象,探讨3种土壤类型对酸枣生物量构成和碳氮含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壤土的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碳氮比与黄绵土和褐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更有利于酸枣的物质积累,尤其是老枝生物量达到显著水平(P<0.05)。酸枣叶片的固碳能力最低,新枝最高。此外,酸枣叶片的固氮能力最强,是其它组织的23倍。其中棕壤土酸枣叶片的全碳含量与全氮含量显著高于黄绵土和褐土的(P0.05)。因此,就物质积累、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潮海  梅沛沛  王群  郝四平  
【目的】研究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N、P、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实际存在状况,将池土分为3个层次,各处理上层(0~20cm)土壤容重保持一致,播前按照处理要求调整各个处理20~40cm、40~60cm两个土层的土壤容重。【结果】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很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为K>P>N,这种影响在吐丝期表现尤为明显。N、P、K的积累量均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处理间差异显著。N、P、K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转移率大小也受下层土壤容重的影响,特别是各个时期N、P、K在玉米生长中心中分配的比例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朝阳  吕世海  高吉喜  刘尚华  林栋  
为准确揭示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该文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06年6—8月测定并分析了太行山北段百花山区域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夏季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农田和退耕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最低值以及日变化幅度都比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和刺槐林的高;在全天CO2释放量方面,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退耕地和农田分别是5.44、6.28、6.27、7.71和10.92 g/(m2.d);各样地的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5 cm处温度、近地面大气气压、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对土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娟娟  田永超  朱艳  姚霞  曹卫星  
【目的】构建适合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的高光谱参数及定量反演模型。【方法】系统分析中国中、东部地区5种不同类型土壤风干样本有机质含量与350~2500nm波段范围高光谱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利用特征光谱参数和BP神经网络建立土壤有机质的定量估测模型。【结果】光谱一阶导数构成的两波段光谱参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原始光谱,尤其采用Norris平滑滤波后导数光谱效果更好。光谱参数构成形式以差值指数最好,其次为比值和归一化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程度最高的光谱参数是由可见光区554nm和近红外区1398nm两个波段的一阶导数组合而成的差值指数DI(D554,D1398),两者呈显著指数曲线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祁海玉   付振杰   赵昌宏   张玉海   刘桂英   王得祥  
【目的】探讨青海大通河流域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林区不同青杄林分质量评价、养分管理和混交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以中龄(平均林龄57 a)为主的青杄纯林、青杄×山杨林、青杄×白桦林、青杄×红桦林和青杄×油松林,在不同类型林地内各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块样地以“S”形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率、体积质量、p H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土壤C/N、C/P和N/P,比较不同林型间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间的相关性。【结果】(1)青杄针阔混交林(青杄×山杨林、青杄×白桦林、青杄×红桦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青杄×油松林),其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体积质量表现为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高于青杄针阔混交林;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p H值介于7.88~8.41,青杄×红桦林和青杄×白桦林的土壤p H值显著小于其他类型青杄林(P<0.05);5种类型青杄林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及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但20~4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高于0~20 cm土层土壤。(2)青杄针阔混交林的C/N、C/P和N/P均显著高于青杄纯林;2个土层均以青杄纯林土壤C/N和C/P最小,青杄×油松林的土壤N/P最小。(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 H与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体积质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C/P、有机碳含量与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青海大通河流域,与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相比,青杄针阔混交林明显提高了林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军  蒋斌  胡伟  次仁央金  赵玉娟  李晓芳  陈兵  
随降水量趋势性减少和粮食产量不断提高,黄土高原旱作粮田深层土壤干燥化现象日益显现。在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测定了32类旱作粮田0~600 cm土层土壤湿度,分析和比较了各类粮田深层土壤贮水量、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和土壤干燥化强度。结果表明:①32类旱作粮田0~600 cm土层土壤湿度、土壤贮水量和土壤有效贮水量分别为13.90%、1084.4 mm和573.7 mm,其中有16类粮田发生了土壤干燥化现象,土壤水分过耗量平均值85.1 mm;②有28类旱作粮田100~400 cm土层为土壤干层,其中夏粮田土壤干层厚度大于秋粮田,最大耗水深度接近或超过600 cm;③32类旱作粮田和16类干燥化粮田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杰文  张发明  李海平  肖志新  段志超  周冀衡  范伟  张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  王广恩  李义红  史建硕  王丽英  李东晓  蒋龙刚  
为明确氮素供应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差异的影响。在上茬冬小麦施氮量240 kg/hm~2的大田条件下,夏玉米季设置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90 kg/hm~2;N2:195 kg/hm~2;N3:300 kg/hm~2),以仓玉76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地上部茎秆、叶片、穗轴干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测定与计算,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性状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施氮0~195 kg/hm~2,茎、叶、穗轴干质量随氮量增加而上升;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0~20 cm, 20~40 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同土层速效磷、钾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施氮量下,茎、叶、穗轴和籽粒的氮含量、植株氮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籽粒氮累积量占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的59.4%~63.5%;施氮量对茎、叶、穗轴和籽粒的磷钾含量影响较小,植株磷钾累积量受干质量的正调控;氮素投入超过195 kg/hm~2,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采用直线加平台模型模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表明,施氮量高于189 kg/hm~2,籽粒产量不再增加。因此,兼顾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结合试验和模型模拟结果,最优氮素投入量控制在189~195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雪  沈方科  张增裕  潘柳疏  程浩  顾明华  阳继辉  韦燕燕  
【目的】研究硒肥和土壤类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硒在稻株中分布的影响,为富硒稻米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3种类型土壤(紫色土、青紫泥、小粉土)上,开展施用不同水平亚硒酸钠(0.50和1.00 mg/kg)的水稻盆栽试验,并以不施亚硒酸钠作对照处理,分析土壤硒形态、水稻各部位中硒积累特征的差异。【结果】不同土壤类型和施硒量均显著影响水稻土壤硒形态及水稻各部分硒的含量(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