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4)
2023(5454)
2022(4758)
2021(4521)
2020(3766)
2019(8644)
2018(8526)
2017(15758)
2016(8708)
2015(9561)
2014(9553)
2013(9047)
2012(8782)
2011(7933)
2010(8331)
2009(7699)
2008(7993)
2007(7039)
2006(6457)
2005(5842)
作者
(25299)
(21255)
(20891)
(19978)
(13888)
(10244)
(9605)
(8190)
(8026)
(7749)
(7206)
(7022)
(6994)
(6990)
(6896)
(6493)
(6445)
(6388)
(6110)
(6090)
(5351)
(5347)
(5163)
(4896)
(4877)
(4785)
(4770)
(4763)
(4342)
(4295)
学科
(31541)
经济(31493)
(24057)
管理(23216)
(18853)
企业(18853)
(10845)
方法(10788)
中国(9822)
数学(9276)
(9125)
数学方法(9091)
(8455)
贸易(8450)
(8299)
(8246)
(7000)
(6983)
农业(6810)
地方(6682)
业经(6492)
(6303)
金融(6302)
(6278)
银行(6258)
及其(6183)
(6052)
政策(5561)
关系(5286)
(5213)
机构
大学(122979)
学院(122474)
(53227)
经济(52095)
研究(47350)
管理(45277)
理学(38055)
理学院(37618)
管理学(37048)
管理学院(36795)
中国(34647)
科学(27515)
(26037)
(26017)
(24432)
(22259)
研究所(22098)
中心(21073)
(19688)
财经(19668)
(17849)
业大(17601)
农业(17438)
(17202)
北京(16915)
(16733)
师范(16556)
经济学(16149)
(15250)
经济学院(14469)
基金
项目(79140)
科学(61724)
研究(59267)
基金(56557)
(51118)
国家(50225)
科学基金(41132)
社会(36701)
社会科(34738)
社会科学(34728)
(29964)
基金项目(28350)
教育(26929)
(26326)
自然(25985)
自然科(25353)
自然科学(25344)
自然科学基金(24896)
编号(24224)
资助(24133)
成果(21501)
重点(18184)
(18010)
(17941)
课题(17458)
(16410)
(15758)
创新(15324)
国家社会(15165)
教育部(15162)
期刊
(61678)
经济(61678)
研究(40360)
中国(25221)
(20804)
学报(19519)
(18703)
管理(17469)
科学(17400)
教育(15588)
(14664)
金融(14664)
大学(14507)
农业(14081)
学学(13568)
经济研究(10060)
业经(9452)
财经(9391)
技术(9304)
(8878)
国际(8828)
(8133)
问题(8082)
(7887)
世界(7238)
(6045)
论坛(6045)
图书(5883)
科技(5864)
现代(5662)
共检索到19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茂清  
不管是老牌工业化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 ,其工业化过程一般是和经济对外开放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由于这些国家在规模、自然资源以及科技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从而使其所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着很大区别。比较这些差异和区别 ,分析其对工业化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对于正确制定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从而促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婧  范国睿  
借助国家角色观念理论,分析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变迁,进而展望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国家角色观念变迁是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角色观念呈现突变式与渐进式两种变化模式,历经了内部发展者、崛起者和引领者三个阶段。相应地,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则采取了"引进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三大战略,实现了历史的重大超越。在引领者角色观念的统领下,未来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将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着力点,迈进深度影响世界教育体制的新时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长锁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与对外开放前景展望宋长锁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与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个会议上,党中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尽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领导全中国人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关志雄  
中国经济迄今的高速增长得益于积极的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这是技术力量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其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由于中国过分优惠外资,导致国内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主导型增长模式正引起贸易条件恶化和贸易摩擦。中国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发展民间企业和扩大内需势在必行。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金德钧  
中国建筑市场的对外开放始于八十年代初,从世界银行贷款的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实施国际招标开始。十几年后的今天,中国对外开放的建筑市场已发展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国际承包市场。中国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中国建筑市场对外开放的范围广阔,主要包括:(...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河  
对外开放政策与涉外经济立法,都是管理经济的工具。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质的区别。我国实行开放政策以来,外商来我国投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产生了复杂、特殊的涉外经济关系。如仍用传统的行政手段来处理,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和完善涉外经济立法,规定人们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规则,把特殊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国家强制性。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外商投资放心;处理违法行为,有法可依。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虞关涛  
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政策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虞关涛1994年美国经济学家林顿.拉鲁旭(LyhdonLaRouche)著文指出了国际金融和货币系统正在开始整体的分崩离析,当时曾受到众多的经济学家的责难和抨击。一年多来涌现的事实不断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钊  张卓韧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吸引外资这个话题备受关注。从数据上看,中国在吸引外资上仍有良好表现,但对于中国经济的这种韧性表现,缺乏最新的实证解释。本文利用企业层面的外资数据,试图对中国近期的引资表现从市场条件与政策环境两个角度提供实证解答,并为稳外资提供政策思路。本文发现:第一,上游产业配套近年来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第二,“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调整也显著促进了吸引外资;第三,市场条件与政策环境具有互补性,较好的上游产业配套能加强政策环境改善带来的引资效果。本文的政策涵义是,吸引外资需要良好的内部市场条件与宽松的政策环境共同发挥作用,这也体现了“内循环”对“外循环”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夏轩  袁源  
本文基于我国2001-2017年进出口数据量化处理对外开放政策,并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实证检验跨境电商发展与对外开放政策的非对称效应,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北群  樊成  祝成林  
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以政策工具类型为横向维度、以政策主题为纵向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采用文本计量的方法分析了建国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237项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的运用呈现结构失衡与领域固化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影响表现为政策工具的选择配置失范,割裂了工具的协同效应;强制性政策工具使用过溢,抑制了对外开放的活力;自愿性政策工具被忽视,消减了社会力量的作用;诱因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削弱了内在驱动的力度。建议通过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提高政策执行的实际效能、拓展市场化工具适用范围、构建多元的政策参与主体等措施优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继桥  刘宝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经历了探索奠基、初创发展、确立形成、拓展规范与完善提升五个阶段。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呈现出从规模到质量、从集权到简政放权、从单一到全方位以及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价值逻辑,形成了必须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内涵建设以及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四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颂东  
作为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的中高收入国家,我国的企业“总税率”高于以间接税为主和以直接税为主的OECD国家,且不但高于高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也高于中低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企业“总税率”偏高,原因在于“劳动税税率”和“其他税税率”较高。我国税制结构由以间接税为主向以直接税为主转变,不应通过增加企业的直接税来实现;要有效降低我国企业的“总税率”,必须切实降低企业的“劳动税税率”和“其他税税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