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9)
- 2023(6314)
- 2022(5335)
- 2021(5155)
- 2020(4200)
- 2019(9845)
- 2018(9824)
- 2017(18948)
- 2016(10376)
- 2015(11372)
- 2014(11132)
- 2013(11094)
- 2012(10442)
- 2011(9483)
- 2010(9350)
- 2009(8453)
- 2008(8068)
- 2007(7295)
- 2006(6646)
- 2005(5794)
- 学科
- 农(45642)
- 济(42941)
- 经济(42903)
- 业(32160)
- 农业(30418)
- 管理(18613)
- 业经(13692)
- 贸(13310)
- 贸易(13305)
- 地方(13102)
- 易(13092)
- 方法(12720)
- 数学(11776)
- 数学方法(11698)
- 出(11143)
- 企(10933)
- 企业(10933)
- 中国(10368)
- 农业经济(10361)
- 村(9135)
- 农村(9126)
- 制(8986)
- 发(8631)
- 土地(8356)
- 财(8319)
- 口(8086)
- 出口(8083)
- 出口贸易(8083)
- 学(7300)
- 收入(7174)
- 机构
- 学院(139647)
- 大学(133129)
- 济(58340)
- 经济(57165)
- 管理(51880)
- 农(50278)
- 研究(49009)
- 理学(44985)
- 理学院(44502)
- 管理学(43773)
- 管理学院(43535)
- 中国(38896)
- 农业(38362)
- 科学(31703)
- 业大(30999)
- 京(27896)
- 所(25170)
- 中心(24479)
- 农业大学(23800)
- 财(23119)
- 江(23013)
- 研究所(22906)
- 省(19943)
- 范(18589)
- 业(18494)
- 师范(18418)
- 财经(17940)
- 经济管理(17830)
- 州(17411)
- 科学院(17140)
- 基金
- 项目(97951)
- 科学(75965)
- 研究(72939)
- 基金(69692)
- 家(61829)
- 国家(61195)
- 科学基金(51207)
- 社会(45938)
- 社会科(42989)
- 社会科学(42977)
- 省(40528)
- 基金项目(38252)
- 划(32586)
- 自然(32350)
- 编号(31869)
- 自然科(31521)
- 自然科学(31513)
- 自然科学基金(30930)
- 教育(30434)
- 农(29625)
- 资助(26568)
- 成果(24336)
- 发(23295)
- 重点(21489)
- 部(21300)
- 创(20292)
- 课题(20184)
- 业(19702)
- 国家社会(19103)
- 创新(18973)
共检索到213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贻芳 钟涨宝
利用重庆市梁平县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现有退地补偿政策下农户意愿普遍偏低,不同类型农户退地意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2)影响纯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户主年龄、家庭拥有的房屋数量、对政策的支持度和退地收益;影响Ⅰ兼业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家庭宅基地面积大小、对政策的支持度和退地收益;影响Ⅱ兼业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家庭小孩数、对政策的支持度和退地收益;影响非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因素有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宅基地面积和退地收益;其中,退地收益是影响各类农户退地决策最显著的因素,对政策的支持度是农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兆林 王敏
宅基地退出是解决当前宅基地低效利用问题的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感知价值理论,利用重庆市503份农户问卷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机制。结果表明:(1)技术接受模型(TAM)整合感知风险(PR)的研究模型适用于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农户退地决策主要受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的正向影响和感知风险的负向影响;(2)影响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决策各因素中,感知有用性的影响最强,感知易用性次之,感知风险最弱,其影响路径系数分别为0.35、0.29和-0.18;(3)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宅基地环境通过影响农户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风险间接影响农户的退出行为决策,是推进宅基地政策有效实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的制定应契合农户的生产生活实际,体现易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措施,并确保退地补偿按时到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婧 杨庆媛 张蔚 王宁 张凌华 杨逢渤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普遍偏低,且从纯农业户到非农业户意愿逐渐减弱;(2)兼业程度由低到高,宅基地流转决策因子沿生存—经济—社会方向转移,纯农业型为生存理性,农业主导型为生存与经济理性,农工兼具型为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以社会理性为主导;(3)农户普遍倾向"以房换房"的置换流转方式,其次是"以房换钱"为入股的流转方式,出售、抵押、出租等方式较少。研究结论:宅基地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农户对生...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楝子 陈悦
宅基地确权政策以及二元化的城乡土地市场价格,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不一,配套激励机制缺失,是影响重庆市转户农民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构建系统合理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调动转户农民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应建立以实有面积为准的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实物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和完善宅基地退出的配套激励机制。
关键词:
转户农民宅基地 土地政策 “三农”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宏龄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琳 刘新平 田童 王晶 郭茹
[目的]为研究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的特殊性。[方法]文章通过对新疆玛纳斯县农户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选取玛纳斯县两镇四乡作为样本区,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资源禀赋与政策认知程度方面提出3个假设,采用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验证假设并分析其缘由。[结果]族别、家庭职业类型、宅基地拥有的数量和多余宅基地处置方式与农民退出宅基地发生概率成正向变动关系,受教育程度、宅基地使用年限、有无证书、无证书的原因、宅基地预期估算价值和交通便利情况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的作用,宅基地资源禀赋和政策认知程度较农户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农户退出意愿有显著影响。[结论]对于偏远地区宅基地退出实施前需先进行政策宣讲与流程介绍,消除不同产权主体对政策的认知偏差;宅基地退出前后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工作衔接,保障宅基地退出资金来源并建立多元化退出补偿方式,落实宅基地退出后各方面保障等策略,从而驱动宅基地科学、合理、有序退出政策的谨慎推广实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欢 张安录
本文以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德清为研究对象,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原理,采用模糊评价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不同时期、不同安置模式下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福利水平,分析农户福利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政府主导下整体推进的"村改居"宅基地退出,使农户综合福利水平上升,但农民身份的转换并未提高其经济福利,反而增加了融入城市的成本;(2)在不同的退出安置模式中,"住宅+货币"模式农户福利最高;(3)不同时期退出宅基地的农户福利水平不同,宅基地退出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纵向时间上的不公平性问题;(4)主动参与退出、家庭收入越高的农户对政策理解程度越高,抗风险能力越强,退出后福利越好;人均宅基地和家庭规模越大,退出后对补偿需求越高,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退出后福利越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伯华 刘艳 张安录 窦银娣
利用衡阳市酃湖乡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探讨了城市边缘区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整体上,调查区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偏低,影响不同类型农户决策的因子呈现整体一致、局部差异的特征;②不同类型农户的共同影响因子是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出租和出售是主要的流转方式。流转政策认知程度低、乡土情结重与就业压力大是农户流转决策的主要障碍因子;③纯农业型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受到年龄、劳动力投入量与自然灾害频率的影响。但该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最高,以出售为主要流转方式;一兼农业型与农工兼具型农户的影响因子一致,以出租为主要流转方式;二兼农业型农户影响因素最少,流转意愿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娜娜 孙博睿 赵启然 孙小龙
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是缓解城乡用地供需矛盾、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基于宅基地退出试点地区农户调研数据,通过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考察农户未来预期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积极的预期使农户具有更高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并对农户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户分化在"未来预期—宅基地退出意愿—退出行为"影响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对退出行为的正向影响越强,农户将积极的预期转化为退出行为的概率越大。故此,可从稳定农户预期和创造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能力及条件入手,稳定农户预期,关注农户就业,鼓励和引导有积极预期、有条件的农户参与宅基地退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新华 陆思璇
农村宅基地退出对于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户作为宅基地退出主体,其风险认知与抗险能力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宅基地退出实践。基于江苏和安徽的109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差异性的多重实证检验,考察农户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特征群体的农户在抗险能力方面是否存在个体的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的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农户抗险能力与退出意愿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倒U形特征,即一旦抗险能力的财富效应大于宅基地退出改革成本效应,抗险能力便从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另外,宅基地区位、宅基地利用类型、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差异会导致农户抗险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故此,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政策须关注不同特征农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风险认知的能力,同时健全农户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提高农户的抗险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宅基地的区位类型和利用类型,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诸如差别化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实施步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鹏飞 张仁慧 赵凯 周升强
基于安徽金寨县和四川邛崃市1047户农户微观数据,运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截面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作用路径、异质性及门槛效应。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运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可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强农户维权意识和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认知三条路径促使农户退出宅基地;人力资本对不同区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近郊农村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正向影响最强,其次是远郊农村,对偏远农村影响最弱;运用截面门槛模型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下存在动态转换特征,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本文为0.258)后,其对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增强。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注重农村人力资本积累、采用多元化和多组合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子坤 邹伟 王雪琪
研究目的:探寻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悖离原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Logistic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分化通过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作用于理性行为人的意愿和行为;农户分化、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是造成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与意愿悖离的主要原因;农户意愿向行为转换的过程中,会弱化邻居的行为态度,强化村干部的组织号召作用,并且会重点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而忽视其经济条件。研究结论:在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强村干部培养、完善退出方案制定和促进非农就业等切实扭转农户行为与意愿悖离局面,进一步推动有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农户退出宅基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安宁 冯健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安徽阜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公式,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灵活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农户个体偏好和家庭特征不一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较大的差异。(2)农户对城镇生活不确定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对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和生活成本的顾虑,使得农户不敢轻易放弃宅基地。(3)农户对宅基地的乡土情结、宅基地资产性价值日益凸显和农户心理预期偏高也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户的个体偏好并分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祁伟彦 王玉庭 李哲敏
[目的]通过分析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生计资本的影响,为构建和完善积极有效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减少宅基地退出引发的社会矛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构建了农户家庭生计资本指标评价体系,基于江苏省徐州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生计资本水平和生计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1)从总体样本来看,宅基地退出提高了农户生计资本水平,且主要体现为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改善了生计资本结构;(2)宅基地退出对不同收入类型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宅基地退出提高了低收入农户和中收入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改善了中收入农户的生计资本结构,但对高收入农户生计资本水平及生计资本结构均未有显著影响。[结论]总体上看,研究区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生计资本水平的提高和生计资本结构的改善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农户退出宅基地后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压力仍然较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霄
本文利用对重庆市"两翼"地区101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状况、家庭需赡养的老人数量、宅基地退出补偿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家庭成员务工工作变换频率、家庭需抚养的子女数量、现有住房面积、宅基地面积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有负向影响;同时,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活动、宅基地退出后以低价租住廉租房、公租房以及将宅基地用于出租等非自住用途的农民,更可能不具有宅基地退出意愿;而家庭外出务工人数、在城镇购房情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对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