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7)
2023(5243)
2022(4400)
2021(4250)
2020(3560)
2019(7987)
2018(8044)
2017(15643)
2016(8798)
2015(9646)
2014(9657)
2013(9647)
2012(9239)
2011(8646)
2010(8876)
2009(8279)
2008(8322)
2007(7637)
2006(7046)
2005(6150)
作者
(28099)
(24418)
(23659)
(22462)
(14855)
(11824)
(10509)
(9489)
(9133)
(8587)
(8509)
(8170)
(7788)
(7581)
(7537)
(7269)
(7090)
(6953)
(6797)
(6703)
(6312)
(6124)
(5968)
(5822)
(5543)
(5510)
(5406)
(5335)
(5053)
(5024)
学科
(44528)
(38111)
经济(38070)
(30799)
农业(29629)
管理(15927)
业经(12970)
方法(11986)
数学(10598)
数学方法(10463)
(10285)
企业(10285)
农业经济(9930)
(9564)
(8974)
农村(8964)
中国(8931)
(8783)
土地(8662)
(8539)
地方(8520)
发展(7014)
(7005)
(6872)
劳动(6870)
收入(6851)
及其(6835)
(6757)
人口(6589)
(6535)
机构
学院(133102)
大学(128814)
(53731)
(53692)
经济(52705)
研究(50655)
管理(48392)
理学(42220)
理学院(41702)
农业(41359)
管理学(40869)
管理学院(40654)
中国(38644)
科学(34638)
业大(31957)
(28159)
(27408)
研究所(25993)
农业大学(25416)
中心(23646)
(21652)
(21123)
(20478)
(19497)
(18498)
师范(18288)
科学院(18254)
财经(16826)
经济管理(16679)
(16587)
基金
项目(92234)
科学(71575)
基金(66728)
研究(64931)
(61006)
国家(60416)
科学基金(49430)
社会(40973)
社会科(38214)
社会科学(38200)
(37259)
基金项目(36324)
自然(32595)
自然科(31773)
自然科学(31762)
自然科学基金(31179)
(31022)
(30723)
教育(27424)
编号(27419)
资助(26029)
成果(21740)
(21393)
重点(20915)
(20502)
(19098)
(18596)
计划(18512)
课题(17783)
科研(17707)
期刊
(66725)
经济(66725)
(59446)
农业(40135)
研究(34106)
中国(28933)
学报(28816)
科学(25882)
大学(21179)
学学(20542)
(18892)
业经(17937)
(14468)
金融(14468)
农业经济(13331)
农村(13330)
(13330)
(13052)
管理(11307)
(10504)
问题(10292)
业大(9920)
教育(9636)
世界(9249)
资源(9056)
农村经济(8938)
农业大学(8796)
技术(8683)
经济问题(8089)
社会(7544)
共检索到198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文雄  刘志强  
权属调整作为农地整治工作的核心环节,在降低土地细碎化、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及化解农地权属纠纷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户作为农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提高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是促进其参与权属调整,从而推进农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本文基于湖北省11个县(市、区)农地整治项目区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不同类型农户的认知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行为态度的认知普遍较高,对主观规范的认知普遍不高,而对感知行为控制普遍较低;不同类型农户对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态度、主观规范及感知行为控制3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其认知的影响因素也不相同。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加强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差别化入户宣传工作,发挥各类农村社会经济组织的利益协调作用,加强权属调整的相关培训,充分发挥认知态度较高农户的带头示范作用等,以促使农户转变观念并形成科学认知,进而促进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工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思瑾  汪文雄  余利红  
农户有效参与作为确保农地整治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受到高度重视,厘清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本文以湖北省农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引入农地整治项目农户有效参与的概念模型,测度了不同类型农户的有效参与度差异,并运用有序Logistic模型探究了不同类型农户有效参与差异的成因。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梅  汪文雄  
农户关于农地权属调整的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关系不仅是农地权属调整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为了探索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认知与行为的内在联系,本文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通过对湖北省7个市(县)644个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法检验农户认知与行为的相关性,并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受访者个体和家庭特征、耕地资源特征、村集体特征等因子对农户认知和行为影响的偏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农户的认知状况在认知机制内部表现出不均衡性,农户行为的积极性缺乏;在一致性检验中,相关性分析和模型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文雄  杨海霞  
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以湖北省咸宁市、鄂州市、安陆市、天门市、大冶市、嘉鱼县、沙洋县等市(县)14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644个农户为调查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1)农户在农地整治中参与权属调整的行动逻辑遵循"认知→意愿→行为"这一路径形式,农地整治权属调整中农户的行为意愿在其认知与行为响应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行为意愿是农户农地整治权属调整行动逻辑中必不可少的一环;(2)农户关于农地整治权属调整的认知对行为响应仅仅存在微弱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叶艳妹  张超正  索烨  文高辉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探求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权属管理新路径。研究方法:采用熵权改进TOPSIS法量化评估农户生计资本指数,运用双重差分计量法分析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实施权属调整后,农户生计资本指标的双重差分值提高了0.056;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有显著正向影响,能显著提升农户的自然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且平原地区实施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提升效果高于山地地区。研究结论:应以完善权属调整法制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保障,建立权属调整与适度规模经营的联结机制,依据自然禀赋特征实施精准化、差别化的权属调整模式,为农田集中连片、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从而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藕香  姜长云  
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不同类型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户转入农地的"非粮化"程度不同,并且存在地区差异。家庭农场的"非粮化"程度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普通农户的"非粮化"程度除了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外,还与农业生产条件有关;中部地区各类农户粮食种植率普遍较高,尤以"以农为主"的普通农户为甚。在对农户转入农地种粮选择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大多不利于选择种粮,更多地倾向于"非粮化";相对而言,制约家庭农场种粮选择的因素远多于普通农户。年龄、文化程度对不同类型的农户种粮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差异;种粮补贴的政策效应取决于经营规模,经营规模越大,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高辉  杨钢桥  
权属调整是农地整治项目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农地整治治理细碎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试图改变农户承包地零散的现状,可使农户分散的承包地集中于一处,便于经营管理。利用湖北省江夏区等区县农地整治项目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耕地细碎化对农地整治中农户权属调整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块数量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均承包地面积、农户对权属调整后果的担心程度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对农业现代化的态度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农地整治中,应充分重视耕地数量对农户权属调整意愿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其他农户置换土地,进而归并平整,减少地块数量,同时达到增加地块面积和减小地块间的距离的效果,最终减轻耕地细碎化程度;并高度重视农地整治权属调整政策的宣传以及权属调整方案的制定,广泛征求农户意见,打消农户对权属调整的顾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玉婷  杨钢桥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投入的微观主体,其农地投入行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本文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6个县(市、区)的473个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构建逐步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近年来,农户耕地的投入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国家实施的惠农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②相对于消费型农户而言,利润型农户的总投入水平较高;③目前农户农地投入主要是流动资本投入,固定资本投入较少,农业污染较为严重,农业机械化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④农户农业生产目标决定其农地投入行为:消费型农户与市场联系不太紧密,依据家庭消费需求进行生产投入决策;利润型农户与市场联系非常紧密,追求利润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郜亮亮  黄季焜  
中国农地流转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近1/5,包括从亲属转入和非亲属转入的农地,而从非亲属转入的农地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农户对这两种类型转入农地的长期投资行为的差异,这对判断未来农业生产力的变动趋势有重要价值。本文利用2000年和2008年全国6省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建立并估计了农户有机肥投入的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在从非亲属转入的农地上的有机肥施用概率和施用量显著低于从亲属转入的农地,这可能是由不同流转类型的农地使用权稳定性的差异导致的。因此,进一步促进流转农地使用权的稳定性,能够激励农户对转入农地的长期投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诗嫚  李祎琛  卢新海  匡兵  赵微  
研究目的:研究利益均衡下农地整治权属关系调整的发展动态,以探求适应新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权属管理的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发达国家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通过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能、强化农民的有效参与、合理评定土地价值、开展权属登记工作等权属管理手段,有效治理农地细碎化并促进农业现代化。然而,中国农地整治仍囿于以工程技术手段改造土地物理属性,对协调土地资源重配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变化重视不够,坚持以农民为核心、统筹兼顾利益主体的多元需求,是权属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研究结论:权属管理要以"人地协调"为研究理念,以实现农地整治绩效最大化为研究目标,以农民利益保护为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钢桥  李岩  马广超  文高辉  
在构建农地整治过程中农户权益诉求衡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湖北省和湖南省部分粮食主产县区的农户调查数据,测算农地整治过程中不同类型农户的权益诉求强度。研究表明:各类农户对经济权益的诉求强度最大,其次是政治权益诉求,再次是社会文化权益诉求,最后是生态环境权益诉求;随着非农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例的上升,农户经济权益诉求的主导地位有所下降,政治权益诉求、社会文化权益诉求和生态环境权益诉求的地位有所上升。提出在今后的农地整治实施中,不仅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尊重并保护农户的政治权益、社会文化权益和生态环境权益,要根据农户各方面的权益诉求及其差异,因时因地确定农地整治的方向、内容及重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许芳  
笔者以博弈论分析工具,对农地经营权流转中不同类型农户决策意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存在满足农地转入方与转出方经营效益最大的劳动力、资金和土地投入因素时,流转双方认可的价格即为双方达成博弈的均衡解。因此,农地经营权流转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博弈双方因素,以达到促进农地流转的目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兰兰  蔡银莺  
论文以湖北武汉、孝感为实证,构建农户家庭生计禀赋衡量体系,运用Logit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功能区农户生计禀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表明:1)重点开发区农户已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48.38%)及未来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61.99%)相对较高,且流转程序较规范;农产品主产区农户农地流转参与率(46.72%)相对较高,但农户农地依赖程度高,未来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比例(38.61%)相对最低;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农地流转实际比例较低(31.82%),但受农业种植低利益及非农产业高回报的诱导,受访农民未来流转意愿(45.87%)较强烈。2)自然资产及物质资产对农户参与农地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诗嫚  卢新海  祝浩  
构建“权属调整—农地细碎化—农业生产效率”的逻辑框架,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武陵山区的483份种植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双重差分模型揭示不同整治模式下权属调整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探求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结果表明:权属调整通过治理农地细碎化,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政府主导模式相比,新农主导模式下权属调整治理农地细碎化更为有效,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也更为明显;与丘陵山地相比,平原地区更有利于大规模实施权属调整,实现农地集中连片经营,更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应充分发挥权属调整在治理农地细碎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中的重要作用;在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模式的同时,不断加大新农主导模式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发展;并结合自然禀赋特征,因地制宜开展权属调整工作,全面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英  王成  王利平  李晓庆  蒋福霞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户调查法获取了重庆市4个农村居民点集聚区的578户农户数据,基于农户共生理论,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认知及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农户非农化程度的增强,影响集聚区农户的共生因素沿"生存—经济发展—社会心理"这一方向转移;②集聚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意愿普遍较高,其中,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农户的居民点共生意愿最高;③"同类农户资源共享,异类农户资源互补"的农村居民集聚理念已成为共识,体现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居住需求和未来发展诉求,总体上表现为空间、物质和信息的共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