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3)
- 2023(1191)
- 2022(1033)
- 2021(979)
- 2020(860)
- 2019(1829)
- 2018(1716)
- 2017(2762)
- 2016(1813)
- 2015(1904)
- 2014(1923)
- 2013(1854)
- 2012(1885)
- 2011(1782)
- 2010(1703)
- 2009(1509)
- 2008(1500)
- 2007(1270)
- 2006(1070)
- 2005(953)
- 学科
- 学(4685)
- 壤(3763)
- 土壤(3750)
- 济(3677)
- 经济(3673)
- 业(2304)
- 管理(2257)
- 森(2000)
- 森林(2000)
- 林(1977)
- 方法(1664)
- 企(1578)
- 企业(1578)
- 数学(1455)
- 数学方法(1430)
- 生态(1393)
- 农(1324)
- 环境(1085)
- 森林土壤(1068)
- 生态学(1047)
- 生物(1015)
- 农业(958)
- 及其(957)
- 中国(948)
- 业经(898)
- 和(850)
- 水产(835)
- 物(829)
- 防(799)
- 财(798)
- 机构
- 学院(27304)
- 大学(26923)
- 研究(15674)
- 科学(14284)
- 农(13585)
- 农业(11122)
- 所(10749)
- 研究所(10404)
- 中国(10268)
- 业大(9544)
- 室(7939)
- 实验(7858)
- 实验室(7517)
- 京(7172)
- 重点(7144)
- 农业大学(7064)
- 省(6950)
- 科学院(6701)
- 资源(6641)
- 环境(6417)
- 业(6286)
- 院(5937)
- 中心(5782)
- 济(5594)
- 管理(5429)
- 经济(5403)
- 林业(4832)
- 研究院(4823)
- 北京(4680)
- 理学(4678)
共检索到37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家顺 雷开敏 兰龙焱 牛德奎 郭晓敏 刘晓君
【目的】土壤斥水性是普遍存在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人工林下的土壤,探究土壤斥水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为人工林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栽培时间为10年的竹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并将草地作为对照组,利用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各混交林以及草地的土壤斥水性。比较不同类型人工林以及草地下的土壤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土壤斥水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除了针阔混交林下的土壤,各个样地内不同土层土壤的WDPT值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都具有一个显著峰值,草地、竹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的上层和下层土壤分别在含水率为200、210、190、120、170和140 g·kg-1时达到峰值,草地和竹阔混交林上层和下层以及乔灌混交林的上层土壤表现出斥水性的含水率范围分别为70~220、180~220、120~200、90~140和160~180 g·kg-1。土壤斥水性与土壤p H值、砂粒、粉粒、容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黏粒、郁闭度、物种丰富度、土壤持水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斥水性与林分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林分结构越复杂,土壤级配越良好,持水能力越强,土壤斥水性越弱。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逐渐增大,斥水性的变化曲线呈单峰状。土壤的持水能力越强,表现出斥水性的含水率范围越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顺安 常庆瑞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关键词:
林龄 油松 刺槐 培肥效应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淑仪 蓝佩玲 廖新荣 徐胜光 王尚明 杨国清
应用不同活化剂处理不同性质的磷肥 ,对其在玄武岩母质的桉树人工林土壤中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在玄武岩桉树人工林土壤上 ,施活化剂处理磷肥均能显著地提高桉树生长量 ,其中经有机 2号活化剂处理后的磷矿粉增加生长量最大 ;有机活化剂的最适使用农度为 5 %。 (2 )玄武岩桉树人工林土壤中的Fe、Mn与P素有效性关系密切 ,且在还原条件下的土壤Mn对磷的固定作用更大 ;Si有利于土壤中P的释放 ;适量的Ca也有利于提高P的活性 ;(3)供试活化剂不仅可促进难溶P的释放 ,还可控释水溶性P ,使土壤供磷性能平稳。 (4)在玄武岩砖红壤—桉树体系中 ,活化剂对P的促释和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宇星 王志超 竹万宽 杜阿朋
为探讨雷州半岛3种常见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林,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林及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inus caribaea林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在雷州半岛内,选取8年生尾巨桉林、8年生赤桉林和15年生湿加松林,分别在各林分内设置3块样地,采用5点法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并计算不同元素之间的计量比。结果显示:3种人工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知渊 舒清态 杜阿朋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整个持水过程中,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和持水速率一直大于未分解层;随着林下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持水量也随之减小,其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层深度基本呈反比;由于人工林内抚育经营活动较频繁,使枯落物分解迅速,而同时生物圈的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枯落物 土壤 持水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如珍 杨承栋 屠星南 盛炜彤 焦如珍
土壤微生物总数及细菌、真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特别是蛋白酶、磷酸酶和蔗糖酶)及土壤养分状况(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从杉木幼龄林到中龄林随着林冠的郁闭,林下植被盖度急剧下降,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蛋白酶,磷酸酶,蔗糖酶以及土壤有机质从中龄林到成熟林随着林木密度及郁闭度下降,林下植被盖度逐步得到恢复,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有可能导致中龄林土壤中多酚类有毒物质的积累,这或许是杉木连栽产量下降或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忠旭 赵允格 王一贺
【目的】分析黄土丘陵区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发育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以明确生物结皮形成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黄土丘陵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少量藓结皮、藓+少量藻结皮及藓结皮5类生物结皮的发育特征,并测定生物结皮层及结皮下02cm土层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化学性质,最后分析了不同生物结皮发育特征和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区浅色藻结皮、深色藻结皮、藻+少量藓结皮、藓+少量藻结皮及藓结皮的结皮厚度分别为1.13,3.26,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笑 李际平 赵春燕 曹小玉 石乐
为了研究不同林分类型闽楠人工林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以及其随土壤层次分布的变化规律。以湖南省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混交林、14年生闽楠纯林、杉木林下补植4年生闽楠-木荷混交林,4年生闽楠纯林为研究对象,对4层深度(020、2030、3045、4560 cm)土壤的氮、磷、钾等养分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氮、全钾元素含量在整个土层(060 cm)中、速效磷元素含量在2060 cm土层中14年生闽楠—木荷混交林较14年生闽楠纯林多28.15%、23.82%、11.49%,全磷及速效钾元素含量14年
关键词:
闽楠 土壤养分 近自然经营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琦 王新杰
林下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并且增强土壤养分的归还。比较杉木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的土壤结构及林下灌草生物量,探究两者间的相关性和土壤结构恢复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混交林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纯林,其中毛杉林最高;(2)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优于纯林,毛杉混交林最优;(3)分析相关性发现土壤物理性质与灌木生物量有显著相关性,灌木层相关性高于草本层。所以林下植被与土壤结构关系密切,重视林下植被发育程度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地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利 吴秦展 兰文明 陈晓龙 柯琴 王政烨 韦中绵 陈利军 吴立潮 曹继钊
【目的】林下植被抚育是桉树人工林的重要经营措施之一,研究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渗透性能等物理性状的变化为科学管理林下植被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枯枝落叶现存量、土壤容重、渗透性能等指标,分析了林下植被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1)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种植前期对林下植被丰富度有促进作用,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连栽导致林下植被种间的个体差异变大;2)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林地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渗透性能和土壤蓄水量大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容重变化趋势则相反,表明种植前期土壤物理性能不断得到改善,第4代是生产经营者需注重改善土壤物理状况的关键阶段;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部分孔隙度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枯枝落叶现存量与总孔隙度、渗透性能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孔隙状况和持水性能受林下植被的影响更大,土壤渗透性能则主要受枯枝落叶现存量的影响;4)第3代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分别达到4.98和8.84 t/hm2,最有利于土壤结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的改善。【结论】保留恢复林下植被与保留枯枝落叶是提高桉树人工林地力恢复能力、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
桉树 连栽 林下植被 物理性状 相关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启越 张卫强 赵连清 迟明峰 罗桂生 郑晓敏 贾忠奎 王清春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皆伐 植物多样性 土壤水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字洪标 阿的鲁骥 马力 胡雷 陈焱 杨有芳 王长庭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了解高寒草甸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生态过程的差异性,本研究对海北站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humilis)草甸、藏嵩草(K.tibetica)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根土比、土壤容重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高寒草甸根土比均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且藏嵩草沼泽化草甸根土比最高(P<0.05);土壤容重随着土层深度而增加,其中藏嵩草草甸显著低于其他草甸(P<0.05);土壤养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根土比 植被类型 土壤养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