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5)
- 2023(9204)
- 2022(7790)
- 2021(7045)
- 2020(5562)
- 2019(11964)
- 2018(11357)
- 2017(21480)
- 2016(11719)
- 2015(12263)
- 2014(11831)
- 2013(11435)
- 2012(10526)
- 2011(9497)
- 2010(9229)
- 2009(8368)
- 2008(7984)
- 2007(6756)
- 2006(5787)
- 2005(5070)
- 学科
- 济(50738)
- 经济(50699)
- 管理(29477)
- 业(26322)
- 企(19000)
- 企业(19000)
- 方法(18300)
- 数学(16601)
- 数学方法(16472)
- 农(14137)
- 学(13883)
- 地方(13768)
- 中国(12038)
- 财(10202)
- 农业(9999)
- 业经(9835)
- 贸(9269)
- 贸易(9269)
- 易(8991)
- 土地(8746)
- 环境(8710)
- 地方经济(8264)
- 制(6921)
- 融(6542)
- 金融(6541)
- 技术(6527)
- 发(6350)
- 划(6206)
- 和(6106)
- 银(6091)
- 机构
- 学院(163502)
- 大学(161819)
- 济(64430)
- 经济(63196)
- 研究(61306)
- 管理(58781)
- 理学(51827)
- 理学院(51094)
- 管理学(50038)
- 管理学院(49768)
- 中国(44138)
- 科学(42926)
- 农(38979)
- 京(34161)
- 所(32742)
- 业大(32041)
- 农业(31451)
- 研究所(30694)
- 中心(27315)
- 财(26091)
- 江(23252)
- 院(22802)
- 范(22233)
- 师范(21849)
- 财经(21643)
- 农业大学(21463)
- 北京(20633)
- 省(20526)
- 科学院(20507)
- 经济学(19891)
- 基金
- 项目(123605)
- 科学(96881)
- 基金(90276)
- 家(83821)
- 国家(83157)
- 研究(81236)
- 科学基金(69389)
- 社会(53222)
- 社会科(50482)
- 社会科学(50466)
- 省(49546)
- 基金项目(48907)
- 自然(47597)
- 自然科(46486)
- 自然科学(46470)
- 自然科学基金(45610)
- 划(42437)
- 教育(35497)
- 资助(34681)
- 编号(30459)
- 重点(28851)
- 发(28010)
- 计划(26164)
- 创(25662)
- 部(25630)
- 科研(24397)
- 创新(24153)
- 科技(23582)
- 国家社会(22832)
- 成果(21821)
共检索到227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涛 包安明 刘铁 郭浩 郑国雄 陈桃
为揭示不同等级道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的作用过程与机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取1976年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等级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1976年和2015年两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利用缓冲区分析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景观指数,分析近40年间各等级道路缓冲区及缓冲区梯度上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玛纳斯河流域各等级道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显著且存在梯度效应,即距离道路越远,受各等级道路的扰动就越小;(2)各等级道路对周边整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3)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缓冲区范围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最大;(4)近40年来各等级道路不同缓冲区范围内景观破碎度和异质性均有所增加,而景观蔓延度却有所降低;(5)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与专用道路、县道与乡道分别对其两侧3600 m、600 m和300 m范围内景观的切割作用最为强烈,且距离道路越远景观形状受道路的干扰越小,景观形状越趋于规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柳梅英 包安明 陈曦 刘海隆 张红利 陈晓娜
天然植被退化,部分转变为人工植被和人类聚居区是干旱区绿洲过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植被碳储量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论文尝试采用CASA模型及1976—2007年4期9月份Landsat卫星影像估算玛纳斯河流域9种植被类型的净初级生产力,并通过植物枯损模型估算了流域内植被碳密度,进而估算出流域内各类型植被碳储量,最后分析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间的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76—2007年间,受农作物种植结构及品种变化影响,绿洲农田植被碳密度变化较大;同期流域植被碳储量共增加了50.50×104t C,其中林地被乱砍乱伐,灌木林地、天然牧草地退化为荒草地使得流域植被碳储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渊刚 罗格平 冯异星 韩其飞 范彬彬 陈耀亮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影响尚不清楚。论文以西北干旱区流域绿洲水土开发的典范——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Bookkeeping模型,利用多期土地覆被类型图、植被和土壤碳密度历史文献及实地调查资料,开展玛纳斯河流域近50 a荒漠转变为绿洲农田和农田弃耕两种主要土地覆被变化对碳收支的影响研究。玛纳斯河流域的垦殖活动有利于碳储量的增加,在1962—2008年的46 a间,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流域植被碳储量增加6.34×105t,土壤碳储量增加3.14×106t,总碳储量增加3.77×106t。受土地覆被变化面积和转...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宋风娇
基于玛纳斯河流域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遥感影像,运用ArcGIS10.7空间统计分析工具,结合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价值当量因子法等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0—2019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共损失了63.51亿元,林地和水体面积的减少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土壤保持、水文调节、生物多样性为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京 常庆瑞 陈涛
【目的】查清延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格局,为该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ENVI 4.0软件对2006年延河流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结合野外考察,在ArcGis 9.0平台下获得延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从景观格局的角度,根据国标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划分为住宅用地(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耕地(水浇地、旱地)、园地(果园)、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天然牧草地、其他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内陆滩地、湖泊水面、水库水面、河流水面)和其他土地(裸地、沙地、沼泽地、设施农用地)共7个大类17个二级类,分析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异星 罗格平 尹昌应 周德成 鲁蕾 许文强 戴丽
以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例,在遥感与GIS支持下揭示了流域1989—2002年间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状况,并进一步对流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稳定上升,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时期;②1989—2002年,流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有所好转,但局部生态环境出现恶化趋势;③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在18~100间的区域生态安全等级有所提高,由1989年主体属于中警状态提高到2002年的预警状态;④不同土地利用程度下流域在较安全和预警状态面积之和有以下顺序:Ⅴ>Ⅳ>Ⅰ>Ⅵ>Ⅲ>Ⅱ,表明Ⅴ级土地利用程度区即林草地是流域生态恢复和重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祥 徐丽萍 陈月娇 李鹏辉 张茹倩
[目的]立足西北干旱区土地开垦与弃耕频繁的土地利用现象,揭示西北干旱区耕地后备资源与不稳定耕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玛纳斯河流域为案例区进行研究,为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因子得分法与限制性因子结合法进行土地宜耕性评价,并分别给出空间利用对策。[结果]玛纳斯河流域生态敏感性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数量结构,敏感区面积较大,极敏感及一般敏感区面积都较小;玛纳斯河流域耕地后备资源综合本底条件多为“较好”及“一般”,但开发受生态敏感性影响较大;玛纳斯河流域混合型不稳定耕地及生态型不稳定耕地面积较大,分别为856.85km~(2)、820.12km~(2),可优先退耕。[结论]玛纳斯河流域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受生态约束较大,其宜耕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不稳定耕地的生态退耕,对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珺 李豪 马青 冯永忠 杨改河 周琳慧 田昱辉
【目的】分析汾河流域临汾段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特征,掌握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旨在为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汾河流域中游临汾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2020年遥感、气象、社会经济等数据,计算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类型级别和景观级别),探讨近30年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从土地利用结构来看,临汾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草地和林地次之。从土地面积变化来看,1990-2020年,各土地类型的面积变化量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其中建设用地、林地及水域面积均增长,其余土地类型面积均减少;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以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和草地以及草地转为耕地和林地为主。景观类型级别方面,耕地、林地和草地的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斑块平均大小(AREA_MN)和斑块结合度(COHESION)均较高;景观级别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和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总体均增加,边缘面积分维指数(PAFRAC)和蔓延度指数(CONTAG)均减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自然因素是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结论】1990-2020年,临汾市的土地利用面积与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探明了影响临汾市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和耕地受各驱动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建军 罗格平 丁建丽 许文强 郑拴丽
分析绿洲人工灌排技术发展和耕地格局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干旱区灌溉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选取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RS和GIS技术,对玛纳斯河流域1960年地形图,1976、1989、1997、2006、2013年LandSat遥感影像和历史水利工程建设分布图等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5期人工灌排渠系矢量图和6期土地利用分类矢量图,并计算人工灌排渠系长度指数和表征耕地格局的绿洲垦殖率、净耕地系数、周长面积比;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干旱区绿洲人工灌排技术对耕地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技术应用前,玛纳斯河流域耕地分布格局由灌排渠系的空间分布决定,尤其是农渠的分布格局和长度,其与耕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玉义 柳红东 张凤华 陈阜 赖先齐
评价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区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程度。以石河子垦区为例,着重分析不同阶段灌溉技术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根据土壤盐渍化与灌溉技术水平的关系,用类比法对灌区盐渍化耕地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结果表明:在无排水条件下漫灌、畦灌等传统灌溉技术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土层出现严重积盐。井灌井排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土壤明显脱盐,作物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大力推广的膜下滴灌由于其良好的节水和压盐效果,土壤中盐分含量逐年下降,随着滴灌年限的增加,土壤平均脱盐率逐渐提高;预计2010年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达到合理利用后,灌区次生盐渍化耕地比例将下降到35%~40%,2020年区域水资源实现高效利用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静 程广斌
玛纳斯河流域大规模开发引发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林木超量采伐、草场过度放牧,水源涵养功能退化;上游水资源利用率低,中游地下水超负荷运行;社会经济发展加重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草场退化、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几个方面。文章分析了流域内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举措,并提出当前玛纳斯河流域综合治理应解决好加强组织管理与加大财政投入两个问题。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水资源 生态环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万明 谭周令
通过对玛纳斯流域水权交易的分析,并借鉴交易的外部性理论,对玛纳斯流域水权交易的正负外部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通过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水权交易中外部性的存在性,并在结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玛纳斯流域 水权 交易 外部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民
水作为绿洲环境和经济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 ,直接决定着经济建设的规模、方向和水平。对水资源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和生态意义的分析研究 ,对整个流域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布署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干旱区典型的内陆河 ,上、中、下游及山地、绿洲、荒漠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均取决于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 生态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亦秋 鲁春霞 邓欧 焦有权
通过1973—2010年4期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水电梯级开发背景下以流域主要干支流为轴线的不同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异动态。结果表明:各缓冲区内不同时期的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在0.13~0.39之间变动,由内向外综合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有增大的趋势;各缓冲区内各时间段的土地利用均达到理论可利用程度的60%以上,内圈开发利用更加活跃,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时期的时间也更长;内圈受到的人为干扰最大,形状指数最小,斑块的几何形状最简单,外圈相反;各圈层的景观破碎度指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内外圈分别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景观本身的复杂性而使得景观多样性指数偏大;外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