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1)
- 2023(6842)
- 2022(6045)
- 2021(5562)
- 2020(5022)
- 2019(11743)
- 2018(11554)
- 2017(22638)
- 2016(12769)
- 2015(14242)
- 2014(14570)
- 2013(14652)
- 2012(13968)
- 2011(12670)
- 2010(12779)
- 2009(11803)
- 2008(12051)
- 2007(11129)
- 2006(9296)
- 2005(8333)
- 学科
- 济(52040)
- 经济(51990)
- 业(33819)
- 管理(32721)
- 方法(27780)
- 企(26508)
- 企业(26508)
- 数学(24944)
- 数学方法(24712)
- 学(14513)
- 农(14276)
- 财(14146)
- 中国(12054)
- 贸(9942)
- 贸易(9942)
- 制(9681)
- 易(9658)
- 地方(9525)
- 农业(9412)
- 业经(9371)
- 务(9211)
- 财务(9194)
- 财务管理(9168)
- 企业财务(8728)
- 银(8188)
- 和(8170)
- 银行(8146)
- 融(7813)
- 金融(7810)
- 行(7698)
- 机构
- 大学(190554)
- 学院(189120)
- 济(74385)
- 经济(72730)
- 管理(68067)
- 研究(67691)
- 理学(58907)
- 理学院(58170)
- 管理学(56985)
- 管理学院(56642)
- 中国(48919)
- 科学(46263)
- 农(43475)
- 京(40690)
- 所(37233)
- 业大(35156)
- 农业(34767)
- 研究所(34391)
- 财(33929)
- 中心(30835)
- 江(28763)
- 财经(27501)
- 北京(25420)
- 经(24970)
- 范(23983)
- 院(23910)
- 师范(23637)
- 经济学(23365)
- 农业大学(22728)
- 州(22701)
- 基金
- 项目(129522)
- 科学(99161)
- 基金(93060)
- 研究(86650)
- 家(84849)
- 国家(84215)
- 科学基金(69066)
- 社会(52804)
- 省(51115)
- 社会科(49996)
- 社会科学(49976)
- 基金项目(49631)
- 自然(47664)
- 自然科(46538)
- 自然科学(46517)
- 自然科学基金(45700)
- 划(44005)
- 教育(40036)
- 资助(39047)
- 编号(33843)
- 重点(30315)
- 部(28448)
- 发(27655)
- 成果(27636)
- 计划(26969)
- 创(26303)
- 科研(25972)
- 创新(24758)
- 科技(24543)
- 课题(23970)
共检索到267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郑柳 赵春燕 袁晓红
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和物种差异性,对桃源县内三种不同等级廊道两侧的杉木林和阔叶林的灌木和草本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木和草本的数量有随廊道等级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第三级廊道的生态优势度明显高于前两级廊道,第一级和第二级廊道生态优势度变化趋势不明显;灌木和草本的物种多样性随廊道等级增加而减少;灌木的物种差异性在不同等级廊道表现不同,第一级廊道物种差异性最小,其次为第三级廊道,第二级廊道物种差异性最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际平 赵春燕 袁晓红 郑柳 蒋琼星
为了分析杉木类与阔叶类景观斑块间边缘效应,运用频度和盖度分析杉-阔间林下植物种类,运用植物种类数目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杉-阔林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杉木类与阔叶类景观斑块间存在边缘效应,在杉-阔边缘区出现林下植物种类、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大于杉木类与阔叶类核心区,且边缘效应与龄组有关,幼龄组表现不明显,中龄组表现较强的正效应,成熟龄组景观斑块趋于稳定,边缘效应强度小于中龄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蔡道雄 卢立华 贾宏炎 何日明
通过对杉木纯林进行密度调控,并采取封育和非封育管理6 a,结果显示:短期的封山育林对杉木林分的整体状况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其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及植被的生长产生了较显著的影响,在封育区林下植物有60科、101属、116种,植被的总盖度达85%,而非封育区林下植物只有49科、78属、88种,植被的总盖度仅达60%;封育区与非封育区比,封育区林下植物种数增加了28种,增量为31.82%,植被总盖度增加了25%,且多了1层高度>2 m的木本植被层。主要植物特征值分析显示:封育区林下植物的相对密度、相对盖度及重要值等特征值较高的种数都比非封育区多,所占的比例也高;在封育区,对叶榕的重要值最高,达1...
关键词:
封山育林 杉木人工林 林下植被 特征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昊楠 李伟坡 李智华 王义贵 杨小周
【目的】为了研究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以青羊湖林场的5种不同混交比例的杉木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按照群落中杉木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50%、60%、70%、80%、90%),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5种类型,分别监测各类型群落林下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林下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混交比例的针阔混交林林下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存在差异。在杉木比例5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的优势种为胡枝子和楤木,草本层优势种为狗脊蕨等阴生性植被;在杉木比例90%的混交林中,灌木层优势种为山苍子等阳生性植物,草本层优势种为瓜蒌等阳生性植被。灌草的物种多样性在杉木比例50%与60%的混交林中达到最大值。2)不同土层间各种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混交比例间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不同。除了pH、全钾、速效磷外,其他土壤养分受混交比例的影响相似,均随杉木比例的增加而减小。更多的土壤养分在杉木比例50%下达到最大。3)土壤容重、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与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杉木比例在50%~70%之间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累积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在与本研究区立地条件相似地区营造杉阔混交林时,可将杉木比例营造为50%~70%,本研究结果可对杉阔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尤龙辉 叶功富 陈增鸿 白永会 朱美琴
在福建省晋江市,采用样线法垂直晋江沿海大通道西侧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林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及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分析沿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因子、木麻黄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距公路100 m处是光照强度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距公路50 m处是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②栽植于路基附近的木麻黄的生长比未受路基建设干扰的木麻黄差,其中树高、胸径和冠幅在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姣 赵运林 徐正刚 段酬苍 张梅清 任小军
针对一些油茶次生林的经济价值日益降低的现状,以油茶林物种多样性为手段,量化油茶次生林生态价值。研究以常德市鼎城区2片油茶次生林为固定样地,采用样方调查法对油茶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油茶林林下植物隶属于35科50属51种。其中灌木层23科33属34种,占66.67%;草本层13科17属17种,占33.33%。本研究中油茶次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有较多经济物种。建议在油茶人工林栽植过程中,维护油茶林林下物种多样性,兼顾复合生态经营,以获取次生林最大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油茶次生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指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哲 刘创民 张理宏
应用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sw)、Simpson指数(Hs)和种间相遇机率(PIE),以及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C)等指标,测定了北京九龙山18个天然次生灌丛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Hsw为1.55~3.44,Hs为2.22~8.98,PIE为0.53~0.88,J为0.54~0.89,C为0.12~0.41.用这些指标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类型、组织特征、生境、演替等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指标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生态优势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创民 李昌哲 苏云良 张满屯 焦桐林 金铃
应用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J)、生态优势度(C)等指标,测定了北京九龙山18个天然次生灌丛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结果是:H为1.55~3.44,J为0.54~0.89,C为0.12~0.41。物种多样性随生境条件渐好、海拔的递增以及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而递增。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有密切关系,它随均匀度增大而增加,与生态优势度的增加而递减。这项研究有助于对水土保持天然灌木林结构模式的研究水平的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世雷 贺康宁 刘可暄 曹广月
【目的】分析青海大通县不同人工林配置林下植被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和样地植被调查,分析了不同人工林(白桦纯林、青海云杉纯林、华北落叶松纯林、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林下植被群落的多样性状况,同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人工林下植被的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变化趋势均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生态位宽度广的物种,如问荆、珠芽蓼、东方草莓等,往往构成人工林林下植被群落的优势种;混交林草本群落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05和0.612,相对于阔叶林和针叶林...
关键词:
青海 人工林 多样性 生态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钰淮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李雪惠 胡佳怡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探究最适间伐强度和间伐间隔期。【方法】以8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间伐株数强度设置4个处理(CK:对照、T1:20%、T2:30%、T3:40%),连续6年观测不同处理下柳杉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结果】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T3> CK,差异显著(P T2> T1> 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T2> T1> CK,T3、T2与CK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随间伐强度增大柳杉林分较大径阶株数比例增加;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但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间伐能够丰富柳杉林下植被多样性,间伐后前3年和后3年,4种处理样地林下植物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均为T3> T2> T1> CK;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柳杉胸径和单株材积年生长量、乔木层平均生产力、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川西柳杉人工林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关键词:
柳杉 抚育间伐 生物量 生产力 林下植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俊 刘宪钊 贾宏炎 明安刚 陈贝贝 陆元昌
【目的】研究近自然化改造下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探究改造后林下植被—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评估人工经营措施对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影响,为该区未来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3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近自然改造林分和未经改造的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分析林下灌木和草本群落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改造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纯林。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变化特征不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受采伐影响明显(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钰淮 王瑞辉 刘凯利 张斌 李雪惠 胡佳怡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为柳杉人工林提质增效探究最适间伐强度和间伐间隔期。【方法】以8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间伐株数强度设置4个处理(CK:对照、T1:20%、T2:30%、T3:40%),连续6年观测不同处理下柳杉林木生长、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结果】间伐后第3年和第6年,柳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T3> CK,差异显著(P T2> T1> CK,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T2> T1> CK,T3、T2与CK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树高年生长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 0.05);随间伐强度增大柳杉林分较大径阶株数比例增加;间伐能提高柳杉乔木层的平均生产力,但降低了乔木层的平均生物量;间伐能够丰富柳杉林下植被多样性,间伐后前3年和后3年,4种处理样地林下植物Margalef、Simpson、Shannon-wiener和Pielou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量均为T3> T2> T1> CK;间伐后的后3年与前3年相比,柳杉胸径和单株材积年生长量、乔木层平均生产力、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减缓。【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川西柳杉人工林的生长,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能够提高乔木层的生产力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这些作用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关键词:
柳杉 抚育间伐 生物量 生产力 林下植被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贾引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生物遗传资源丰富,但随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威胁,为此双方酝酿建设中国—东盟生物多样性廊道。当前廊道内遗传资源面临盗掘滥用、外来生物入侵、孤立保护、利益归属不清晰等问题。必须把廊道内遗传资源保护同知识产权制度结合起来,加强跨国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完善廊道内各国遗传资源的立法和管理体制,并加快廊道内遗传资源的普查、登记、注册等基础工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南国卫 王静慧 秦淑莹 韩磊 何馨雨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恢复年限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林下草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指标,探讨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植被恢复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以陕西省子长市不同恢复年限(7、12、22、45 a)的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林下草本层的物种组成进行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恢复年限刺槐的草本植物共有55种,分属18科,优势种主要为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Graminae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整体表现为多数优势种属于少数科,而少数弱势种属于多数科的特征。北艾Artemisia vulgaris、青蒿A. caruifolia、铁杆蒿A. gmehinii等蒿类植物具有较高的重要值。(2)刺槐林林下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随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恢复年限显著增加了刺槐林林下草本层的地上生产力(P<0.05)。(3)土壤铵态氮、土壤有机碳、土壤水分和土壤全磷是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地上生物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铵态氮、土壤粉粒则是影响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的主要因素。【结论】刺槐林林下草本层在不同恢复年限表现出不同的物种多样性特征。蒿类植物在各个恢复年限均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物种多样性指标和生物量均受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影响。因此,在黄土高原地区未来的造林实践中要注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平衡,增强人工林生态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图2表2参3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余树全 姜春前 李翠环 周国模
研究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导致了雷竹林群落层次结构简化,灌木层消失,草木层不明显。(2)不同干扰的雷竹林下植物变异大,群落相似系数低,优势种不同。(3)人为干扰强度增大,雷竹林下植物的丰富度,Shannon 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之减少。(4)同样的干扰强度对差的立地条件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持续稳定雷竹林的经营措施。
关键词:
人为干扰 雷竹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