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3)
2023(4955)
2022(4509)
2021(4131)
2020(3882)
2019(9209)
2018(9142)
2017(18028)
2016(10354)
2015(11908)
2014(12336)
2013(12486)
2012(11939)
2011(10891)
2010(11046)
2009(10371)
2008(10709)
2007(9906)
2006(8330)
2005(7455)
作者
(33440)
(28147)
(27957)
(26743)
(17784)
(13734)
(13006)
(11260)
(10403)
(9988)
(9505)
(9428)
(9213)
(9014)
(8969)
(8921)
(8897)
(8379)
(8142)
(8130)
(7303)
(7016)
(6950)
(6508)
(6401)
(6342)
(6325)
(6293)
(5851)
(5770)
学科
(44520)
经济(44476)
(26217)
管理(25852)
方法(23912)
数学(21461)
数学方法(21275)
(20237)
企业(20237)
(12203)
(11337)
(11335)
中国(10028)
(9066)
贸易(9066)
(8793)
地方(8628)
农业(7965)
业经(7703)
(7589)
(7086)
(6845)
财务(6832)
财务管理(6809)
企业财务(6387)
(6352)
(6352)
金融(6349)
银行(6317)
理论(6033)
机构
大学(159030)
学院(156817)
(63008)
经济(61628)
管理(56952)
研究(55532)
理学(49087)
理学院(48478)
管理学(47550)
管理学院(47254)
中国(40063)
科学(37164)
(35006)
(33735)
(30636)
农业(28344)
(28289)
研究所(28229)
业大(28160)
中心(25468)
(24282)
财经(22821)
北京(21325)
(20565)
(20541)
师范(20241)
经济学(19799)
(19098)
(19064)
农业大学(18438)
基金
项目(103787)
科学(78581)
基金(73064)
研究(71401)
(65736)
国家(65213)
科学基金(53110)
社会(42845)
(41253)
社会科(40469)
社会科学(40450)
基金项目(38943)
自然(35642)
(35477)
自然科(34775)
自然科学(34760)
自然科学基金(34130)
教育(33165)
资助(31081)
编号(29273)
成果(24416)
重点(24125)
(23172)
(22740)
计划(21285)
(21027)
科研(20792)
课题(20353)
创新(19782)
科技(19494)
期刊
(66095)
经济(66095)
研究(42350)
学报(31300)
(30763)
中国(27415)
科学(25426)
(22603)
大学(21756)
学学(20655)
农业(20444)
管理(17512)
教育(14368)
技术(12647)
(12409)
金融(12409)
(11760)
财经(11204)
业经(10585)
经济研究(10561)
问题(9619)
(9560)
(8816)
技术经济(8248)
统计(8192)
(7728)
理论(7693)
业大(7582)
商业(7453)
科技(7275)
共检索到224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邵洋  余达威  杨方  高沛  许艳顺  姜启兴  夏文水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等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A级: 200 g; B级: 150 g; C级: 125 g)滋味物质的差异,利用电子舌比较分析其滋味轮廓,并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检测其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有机酸、无机离子的含量,计算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值(EUC)。研究表明,在游离氨基酸(FAA)方面,A级蟹的呈甜味FAA含量最大,C级蟹的呈鲜味FAA含量最大;在呈味核苷酸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高;在有机酸方面,只检测到乳酸和柠檬酸且A级蟹> B级蟹> C级蟹;在无机离子方面,C级蟹的含量最大,其PO_(4)~(3–)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A级和B级蟹;在TAV方面,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K~(+)、Cl~(–)、PO_(4)~(3–)的TAV值均大于1,对蟹肉滋味有贡献作用;在EUC方面,C级蟹的EUC值最大。由鲜味FAA、鲜味核苷酸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EUC值可得,C级蟹鲜味更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郭宏慧  杨方  高沛  余达威  许艳顺  姜启兴  夏文水  
本研究分析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又名大闸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率和滋味差异,以期为挖掘消费者不同偏好性的内在原因提供参考。选取阳澄湖、固城湖、太湖、兴化大闸蟹为研究对象,测定可食率、整体滋味轮廓、滋味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太湖蟹可食率最高,雄蟹中为(33.08±0.31)%,雌蟹中为(37.65±1.09)%;整体滋味轮廓上,阳澄湖、固城湖蟹相似,甜味强度较高,而太湖、兴化蟹相似,鲜味强度更高,但苦涩味强度也较高;在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上,阳澄湖蟹可食部位、雄蟹蟹肉、雌蟹蟹肉、蟹黄中的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76.65±1.30)、(899.00±2.88)、(950.34±4.78)和(309.86±0.73) mg/100 g,太湖蟹可食部位、雄蟹蟹肉的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98.06±4.07)和(123.76±6.72) mg/100 g,且太湖蟹可食部位、雄蟹蟹肉味精当量值(EUC)也最高(11.62±0.66)和(15.29±2.58) g MSG/100 g);总游离脂肪酸中,湖泊养殖阳澄湖蟹、固城湖蟹、太湖蟹要高于池塘养殖兴化蟹。研究表明,不同养殖水域的大闸蟹可食率和滋味存在一定差异,太湖蟹可食率最高;阳澄湖蟹整体甜味属性最强,而太湖蟹整体上更加鲜美却伴有一定的苦涩味;鲜味特征在阳澄湖和固城湖雌蟹的蟹肉和蟹黄、太湖蟹和兴化蟹雄蟹的蟹肉、蟹膏中强度也较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冼才凝  范立成  郭学骞  尹明雨  王锡昌  
比较渔光一体(PM)与普通池塘养殖模式(CM)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在基本营养成分、感官评价、滋味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测定了体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计算滋味活度值TAV及味精当量EUC,并与人工感官、智能感官的评测结果关联,对滋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M组雌蟹体肉中粗蛋白、粗脂肪显著高于CM组 (P<0.05),雄蟹则无差异;PM组雌蟹体肉具有较强的鲜味、甜味强度,CM组雄蟹体肉具有较强的咸味、鲜味强度;PM组的总游离氨基酸、甜味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M组 (P<0.05);PM组中华绒螯蟹体肉中味精当量均大于CM组。渔光一体养殖模式能使中华绒螯蟹体肉具有更好的营养及鲜甜滋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从娇娇  韩昕苑  于立志  王红丽  吴旭干  王锡昌  
为研究饲料中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滋味品质的影响,采用植物油(W﹝豆油﹞:W﹝菜籽油﹞=3:1)替代不同水平鱼油(0%、50%和100%)的3种等氮等脂饲料(F1、F2和F3,F1为对照组)喂养体质量(95 ± 10)g的成体雌蟹70 d后,分析3组蟹可食部位的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的含量,并利用电子舌结合感官评价分析其整体滋味差异。结果显示,3组蟹的体肉、性腺和肝胰腺的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F2组肝胰腺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 0.05),F3组体肉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 0.05)。与F1组相比,F2组可食部位的鲜味、甜味感官强度值以及呈味核苷酸总量,味精当量均最高,而F3组较低。F2组性腺和肝胰腺中呈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也均较高。由此可得,使用50%植物油替代鱼油饲料喂养雌性中华绒螯蟹可提高其营养品质,增强其滋味品质,这可为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滋味品质的改善和育肥饲料中鱼油替代源的开发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彤晴  周刚  朱清顺  柏如发  
对不同增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有脂肪酸18种,分别为5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烯酸,10种多烯酸。各脂肪酸中以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P<0.01);就营养品质指标(单烯酸、多烯酸、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而言,以湖泊网围模式脂肪酸营养品质为优。以棕桐油酸(C16∶l)和硬脂酸(C18∶0)为风味评价指标(脂肪酸角度),结果得出以湖泊放流中华绒螯蟹最为味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潇  韩刚  张小军  梅光明  穆迎春  宋金龙  郭亚男  孟娣  杨臻  
为评价不同水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体的营养品质,采集成熟中华绒螯蟹雌体,对其可食部位中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和胆固醇等含量进行检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并针对营养组成、风味物质含量同产区之间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固城湖、阳澄湖水域、辽河(入海口)、黄河(中上游)等水域的中华绒螯蟹在微量元素、胆固醇差异显著。辽河水域、黄河水域中华绒鳌蟹雌体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固城湖水域和阳澄湖水域;阳澄湖水域中华绒螯蟹雌体中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水域;固城湖水域中华绒螯蟹雌体蟹膏中DH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域;固城湖和阳澄湖中华绒螯蟹中氨基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黄河、辽河两水域。此外,辽河水域中华绒螯蟹蟹黄中的肌苷酸含量更为丰富。结果表明,不同水域所产中华绒螯蟹可食部位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对其风味及营养价值产生影响。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玲芝  陈舜胜  曲映红  金庭正树  
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肌肉、肝脏、性腺)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中华绒螯蟹各可食部分抽提液中主要有19种氨基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脯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这12种氨基酸在各可食部分中的含量均超过10mg/100g,而其中又以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和牛磺酸为主,这5种氨基酸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此种游离氨基酸组成模式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中的游离氨基酸分布基本相似。而中华绒螯蟹区别于蛛雪蟹、勘察加拟石蟹等海水蟹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其肌肉抽提液中的丙氨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朝臣  姜涛  骆仁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为了解长江水系的太湖、洪泽湖、高宝湖、长荡湖、阳澄湖以及巴城、兴化"泓膏"养殖水域和长江口崇明自然水域等知名产区产中华绒螯蟹形态上的差异,首次运用地标点法研究其形态的产地差异性。背甲以及腹甲的形态使用地标点法进行分析,经图像处理后提取地标点坐标,进行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以及判别分析,利用薄板样条分析和网格变形将其形态变异矢量可视化。结果显示,在相对扭曲主成分分析中,提取了许多Ⅱ型地标点,其贡献率为82.637%97.698%,作用较大,解释了主要形态变异。特别是相对扭曲主成分的判别分析对雄性以及雌性蟹背甲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梅  邢克智  戴伟  王茜  曹维维  李晓东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长江、瓯江和辽河3个水系中华绒螯蟹的线粒体COⅠ的基因片段遗传多样性,应用11种限制性内切酶对COⅠ基因片段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共检测出6种复合单倍型,其中瓯江群体检测出5种复合单倍型,长江和辽河均有2种复合单倍型。经数理统计分析,3个群体内线粒体DNA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6 7(长江)、0.016 7(瓯江)和0.000 3(辽河),瓯江群体的遗传多态度最高,其次为长江群体,而辽河群体在3个群体中遗传多态度最低。结果说明,中华绒螯蟹具有一定群体内遗传多样性:瓯江群体>长江群体>辽河群体。在群体间,辽河与瓯江群体的净遗传距离最大为0.023 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唐永成  彭姣  赵运林  徐正刚  丁一  吴良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当前的主要生产方式,为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参数,分别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体和成体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体质量和各部位的质量及含水率,计算了肝胰腺指数和肌肉指数,旨在了解池养中华绒螯蟹形态指标及质量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幼蟹头胸甲长、头胸甲宽、体高、肌肉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体质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成蟹各形态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幼蟹的肝胰腺、肌肉及其他部分含水率差异极显著,高于成蟹(P<0.01);成蟹的肌肉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差异极显著,高于幼蟹(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思发  蔡完其  邹曙明  李晨虹  赵金良  王成辉  陈桂娟  
本文对江苏省阳澄湖产中华绒螯蟹的商业品质,按商业品级和雌、雄,测定了其各部分含量和各项营养成分。该湖所产河蟹符合江南水乡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形态特征。肌肉、肝脏及性腺三大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 36. 72%,壳、鳃、胃及心脏四大非可食部分共占体重的 53. 26%。另有 10. 02%为血淋巴和组织液。一、二级商品蟹的雌蟹可食部分各高出雄蟹 5. 28%和 6. 55%,营养成分中,雌蟹的脂肪显著高于雄蟹。在实测的9项微量元素中,雄蟹有7项高于雌蟹,雌蟹仅有磷高于雄蟹;在实测的17种氨基酸组成中,雄蟹有13项高于雌蟹,尤其谷氨酸、脯氨酸及丙氨酸,分别高出16.6O,23.3%及28.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清彪  李晓东  周波  孙娜  刘胥  
【目的】通过形态学参数对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进行家系鉴别的判别分析。【方法】对中华绒螯蟹6个家系中每只幼蟹分别度量了18个形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来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家系、f家系趋异程度较高,a家系、b家系、d家系、e家系形态差异不大。判别分析显示:选用10个贡献大的参数建立的判别函数,a、b、c、d、e、f家系判对概率分别为:83. 3%、93. 3%、96. 7%、93. 3%、0%、100%,平均拟合概率为77. 8%,交叉验证平均拟合概率为61. 1%。但实际验证结果并不理想,其中a (e)家系幼蟹容易判入e (a)家系,b家系判对率为53. 3%,c家系判对率为80%,f家系判对率为60%,d家系判对率为0%。【结论】因此基于形态参数的家系判别分析并不适用于本育种群体全部家系,形态差异很难作为本育种群体家系鉴别的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解志龙  姜晓东  范陈伟  荆晶  成永旭  吴旭干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雄体:100~400g;雌体:50~300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及总可食率(TEY)等组织系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河蟹体质量、壳长及壳宽等形态参数与其性腺发育状态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雄蟹有13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而雌蟹仅有11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大规格河蟹与头胸甲侧面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高,而与头胸甲宽度和步足长度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低;(2)形态特征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不同规格河蟹虽有部分个体相互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3)就组织系数而言,大规格河蟹(雄体≥300g、雌体≥150g)GSI显著较低,但HSI、MY及TEY等指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规格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河蟹规格及头胸甲尺寸与G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为商品蟹的选购及亲本蟹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丹  刘敬科  孔进喜  熊善柏  赵思明  
以1.0~3.0 kg/尾的鲢为材料,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2种滋味表征方法,研究加热对不同体质量鲢肌肉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体质量鲢肌肉游离氨基酸以牛磺酸(Tau)、组氨酸(His)、甘氨酸(Gly)为主,加热导致鲢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鲢肌肉中组氨酸(His)贡献的苦味明显,谷氨酸(Glu)对鲜味有所贡献,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对甜味有所贡献。不同体质量鲢肌肉中的核苷酸类物质以肌苷酸(IMP)和肌苷(HxR)为主,加热对鲢肌肉中核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楚君  范方媛  龚淑英  郭昊蔚  李春霖  纵榜正  
【目的】比较10个我国典型产区代表性红茶样品的滋味特征,对红茶中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分析,并建立红茶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方法】以山东临沂红茶、湖北红安红茶、安徽祁门红茶、河南信阳红茶、浙江绍兴红茶、湖南古丈红茶、福建武夷山红茶、贵州普安红茶、四川雅安红茶、云南凤庆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其茶汤滋味进行描述分析并比较差异。采用红茶色素系统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茶样中的茶叶色素、儿茶素单体、生物碱类、没食子酸、游离氨基酸类、黄酮醇苷类、可溶性糖总量和有机酸类等总计65种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对所有测得的生化组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0种红茶样品分类后分别进行滋味特征与主要贡献物质的关联性分析。【结果】10个典型红茶产区的代表性茶样间滋味特征差异明显,产自云南、贵州的两个大叶种红茶的茶汤滋味呈现出"醇厚鲜爽"的特点,其余8个中小叶种红茶样品的滋味以清鲜型为主。对10个样品中的主要滋味物质进行定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大叶种红茶与中小叶种红茶可以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到很好的区分,前者在第一主成分上得分较高。在第二主成分上,具有清鲜型滋味特征的中小叶种红茶被分为了两类,分析其滋味特征发现,其中鲜度更高的山东临沂红茶、安徽祁门红茶和浙江绍兴红茶3个茶样在第二主成分上得分较高。结合分析样品在第一、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及主要滋味物质的影响因子发现,富马酸、儿茶素总量、Myr-3-O-glu、茶碱、可可碱和茶黄素等滋味物质对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的得分有较大正向影响,滋味特征为醇厚型的两个大叶型红茶中这些物质含量较高,均值分别达到了7.6、554、1.3、7.9、205和15μg?mL~(-1),与中小叶种红茶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两个山柰酚三糖苷及黄酮醇苷总量则与第一主成分得分呈较强的负相关,在中小叶种红茶样品中含量较高。湖北红安红茶的黄酮醇苷总含量最大,达到80μg?mL~(-1),约为大叶种红茶的4倍;大部分游离氨基酸含量则与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呈较强的正相关。鲜度较高的1、3、5号样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达到了300μg?mL~(-1)左右。【结论】我国10个典型产区代表性红茶的滋味特征差异明显,大叶种红茶呈现"醇厚鲜爽"的滋味特征,中小叶种红茶的滋味则以清鲜型为主。儿茶素类及其氧化产物生物碱和有机酸类物质为醇厚型红茶中主要滋味贡献物质,而"清鲜"滋味特征主要由茶汤中的游离氨基酸造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