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91)
- 2023(20467)
- 2022(17580)
- 2021(16106)
- 2020(13719)
- 2019(30922)
- 2018(30554)
- 2017(58009)
- 2016(32053)
- 2015(35663)
- 2014(34858)
- 2013(34474)
- 2012(31701)
- 2011(28445)
- 2010(28305)
- 2009(26480)
- 2008(26272)
- 2007(23190)
- 2006(20665)
- 2005(18291)
- 学科
- 济(125643)
- 经济(125471)
- 业(107052)
- 管理(102358)
- 企(93551)
- 企业(93551)
- 方法(53978)
- 数学(43698)
- 数学方法(43190)
- 农(39095)
- 财(38195)
- 业经(36050)
- 中国(32632)
- 制(27881)
- 地方(27823)
- 农业(26970)
- 学(26791)
- 务(25786)
- 财务(25707)
- 财务管理(25672)
- 企业财务(24324)
- 技术(24027)
- 理论(22689)
- 贸(22263)
- 贸易(22246)
- 和(21805)
- 易(21551)
- 划(20214)
- 环境(20059)
- 体(19913)
- 机构
- 学院(449131)
- 大学(447446)
- 济(175465)
- 管理(175345)
- 经济(171657)
- 研究(151272)
- 理学(151072)
- 理学院(149306)
- 管理学(146741)
- 管理学院(145920)
- 中国(114629)
- 科学(97220)
- 京(96023)
- 农(84706)
- 财(83159)
- 所(77278)
- 业大(72894)
- 江(71105)
- 研究所(70330)
- 中心(68584)
- 农业(66694)
- 财经(65416)
- 北京(59597)
- 经(59408)
- 范(57565)
- 师范(56872)
- 院(55192)
- 州(54870)
- 经济学(51813)
- 省(50130)
- 基金
- 项目(307336)
- 科学(240702)
- 基金(221789)
- 研究(219518)
- 家(195852)
- 国家(194180)
- 科学基金(166070)
- 社会(138058)
- 社会科(130723)
- 社会科学(130687)
- 省(122968)
- 基金项目(118461)
- 自然(110080)
- 自然科(107492)
- 自然科学(107458)
- 自然科学基金(105557)
- 划(102208)
- 教育(99608)
- 资助(89847)
- 编号(88108)
- 成果(70497)
- 重点(69352)
- 创(66635)
- 部(66025)
- 发(65757)
- 创新(61794)
- 课题(61243)
- 科研(58794)
- 计划(56876)
- 国家社会(56503)
- 期刊
- 济(198523)
- 经济(198523)
- 研究(129509)
- 中国(91357)
- 学报(77993)
- 农(77652)
- 科学(69698)
- 管理(67872)
- 财(66691)
- 大学(58324)
- 学学(55265)
- 农业(52826)
- 教育(47223)
- 融(39083)
- 金融(39083)
- 技术(38466)
- 业经(34553)
- 财经(32204)
- 经济研究(30107)
- 业(30057)
- 经(27617)
- 问题(26055)
- 科技(23553)
- 版(22966)
- 技术经济(22440)
- 图书(21271)
- 现代(21118)
- 资源(20537)
- 业大(20354)
- 理论(19882)
共检索到669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焦智博 刘洪德 郭喆
本文运用1985~2017年专利合作数据、统计数据及半结构访谈数据,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具有邻近性和层级性特征,城市尺度、国家尺度是主要的创新空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创新主体属性、创新环境和合作对象对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水平有显著影响,优化创新要素和完善创新环境是提升黑龙江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水平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影响因素 装备制造业 黑龙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雷
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核心,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在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持续创新能力存在问题提出对策研究,对于制定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及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持续创新 对策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冰
文章以老装备制造基地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外影响动因,并结合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保障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影响动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焦智博
随着创新资源和知识流动性日益增强,装备制造业逐渐从企业内部独立研发转向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网络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创新形式。以黑龙江1985-2017年专利合作数据为基础,对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并呈现出"国退民进"特征,民营企业地位迅速提升,国有企业地位有所下降但仍占据关键节点,高校与科研院所参与创新数量较少但为重要的创新实践者和桥接者;(2)创新网络结构等级性明显,创新网络空间结构存在结构洞现象,高校、国有企业或主要城市占据结构洞位置;(3)城市尺度、省级尺度协同创新地位不断下降,国家尺度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空间载体。因此,欠发达地区应拓展创新合作尺度和范围,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技术守门员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和创新主体合作的创新市场体系,建立创新发展共同体和产学研"创新三角"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德忠 王英照
文章通过分析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自主创新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现状,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于最后提出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装备制造业 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金楼 王英照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使产业要素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多种因素,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引进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直接制约着引进技术效益的发挥。因此,对技术引创能力的评价是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引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崭新课题。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引创能力 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丹丽 康敏 曾小春 魏思鹏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出发,基于联盟成员的互动性、共赢性和匹配性建立起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体系。依据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全国性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联盟的社会网络密度、社会网络关系强度、社会网络中心势等3个维度探究了联盟稳定性影响机理,进而分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联盟的网络结构特征对联盟稳定性的作用。以黑龙江省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结合上述结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联盟稳定性做出科学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洪庆 胡珑瑛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现状进行了剖析,引入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和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影响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 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简晓彬 车冰清 仇方道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和提升集群式创新效率,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界定集群式创新概念及特征基础上,以江苏为例,采用产业集群度系数模型分析其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水平,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集群式创新效率,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剖析影响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江苏装备制造业存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集群发展效应;其集群式创新效率呈振荡上升态势,但在集群水平、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等存在程度不一的差距;从影响因素看,产业集群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江苏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的基础和重要动力,但科技创新投入、网络化联结水平对集群式创新的效率提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而企业规模偏小则制约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创新效率的稳步提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创新化、特色化、高效率转型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伟 冯志军
技术创新系统作为一个"二象"系统,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协调性直接反映着该系统的演化情况,二者协调发展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优化。以黑龙江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同一套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定权法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各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协调性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协调关系整体上可以分成五种类型:低水平的创新协调型、高水平的创新协调型、低水平的中等创新协调型、高水平的中等创新协调型、中等水平的差创新协调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秋玉 吕国庆 曾刚
文章着重于地方、跨区以及全球尺度对创新网络的研究,结合外部联系的构建方式,讨论不同类型的行为主体的创新结网特征。以山东省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对集群企业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观察东营市及其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结构及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对于内生型产业集群而言,广阔、多元化的关系资本是本地创新网络的重要特征;基于组织关系的合作在区域、全球尺度中居于主导地位,创新链接以经济关系和知识关系为主。
关键词:
内生型产业集群 创新网络 空间尺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露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寻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测度生态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集聚向随机分布演变,处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非典型”区域占比提高,经济关联性逐渐减弱。(3)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露
基于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面板回归模型探寻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时间测度生态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不同区域生态效率差异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上升趋势较为显著。(2)生态效率空间格局由集聚向随机分布演变,处于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的“非典型”区域占比提高,经济关联性逐渐减弱。(3)工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提升黑龙江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师帅 陈红 池佳
在分析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的基础上,选取了黑龙江省近20年的相关数据对直接影响其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进行协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和农膜为影响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且三要素的投入也是增加农业生产碳排放的主因,通过计算吸收碳排放所需的森林面积,指出应协调森林和耕地面积增加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使农业产值增加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协整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国明 薛濡壕 王介勇
文章在阐释乡村振兴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并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讨典型黑土区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结果表明:(1)村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产业发展等5个维度层、农业生产水平等13个因素层与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等38个指标层构成。(2)拜泉县乡村振兴指数得分呈现"金字塔"结构,乡村振兴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且各维度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总体以县城为核心呈现圈层式分布特征。(3)分维度看,拜泉县乡村振兴中治理能力水平最高,文化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水平其次,生活质量水平最低。(4)分村域看,乡镇政府驻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略高于其他行政村,脱贫村与非贫困村的乡村振兴水平基本持平。(5)根据拜泉县乡村振兴面临产业同质化、农村空心化、基建薄弱化等问题,提出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不同乡村推进路径,也要针对各乡村发展短板,重点从强基础、调结构、优空间方面,因村施策、分类稳步推进不同类型村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黑龙江省林火规律研究 Ⅲ.大尺度水平林火与森林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小波变换的黑龙江省西部生长季日照时数序列多时间尺度分析
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化评价——以黑龙江省嫩江县为例
黑土地水土保持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林业产业融合度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例
转岗再就业人员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森工总局为例
高校引进人才流失意图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H高校为例
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城市主体空间功能识别与核心产业主体选择——以黑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