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7)
2023(12713)
2022(11154)
2021(10654)
2020(9069)
2019(21017)
2018(21029)
2017(40343)
2016(22557)
2015(25480)
2014(25671)
2013(25052)
2012(22979)
2011(20611)
2010(20475)
2009(18750)
2008(18208)
2007(15897)
2006(13879)
2005(12141)
作者
(67263)
(55708)
(55469)
(52715)
(35640)
(26971)
(25211)
(22209)
(21496)
(20097)
(19138)
(18927)
(17935)
(17906)
(17587)
(17260)
(16852)
(16696)
(16057)
(15972)
(14115)
(13786)
(13784)
(12761)
(12625)
(12589)
(12403)
(12264)
(11400)
(11194)
学科
(83556)
经济(83455)
管理(60788)
(55891)
(47449)
企业(47449)
方法(42611)
数学(37219)
数学方法(36644)
(21363)
中国(20991)
(20728)
(20450)
(19902)
(18620)
银行(18550)
(17477)
业经(17314)
地方(16243)
理论(15990)
(14465)
金融(14457)
(13717)
贸易(13709)
(13679)
农业(13571)
(13294)
技术(12906)
(12870)
财务(12790)
机构
大学(313430)
学院(311175)
管理(121649)
(114792)
经济(112063)
研究(106291)
理学(105578)
理学院(104348)
管理学(102051)
管理学院(101498)
中国(80376)
科学(70577)
(67542)
(60542)
(55414)
业大(52939)
(52785)
研究所(51142)
农业(48359)
中心(48218)
(45869)
财经(42537)
北京(42459)
(40572)
师范(40042)
(38657)
(38350)
(37539)
技术(35609)
经济学(33470)
基金
项目(220036)
科学(170094)
基金(157372)
研究(154527)
(140377)
国家(139263)
科学基金(117260)
社会(93191)
社会科(88124)
社会科学(88101)
(87639)
基金项目(83365)
自然(80042)
自然科(78203)
自然科学(78184)
自然科学基金(76708)
(74555)
教育(71858)
资助(66669)
编号(62751)
成果(51002)
重点(49770)
(47460)
(45967)
(45591)
课题(44129)
科研(42923)
计划(42866)
创新(42538)
大学(40236)
期刊
(120504)
经济(120504)
研究(88971)
学报(59011)
中国(58829)
(54497)
科学(50313)
管理(43819)
大学(42731)
学学(40473)
(38857)
农业(36974)
教育(36362)
(32980)
金融(32980)
技术(27071)
财经(19956)
(19568)
业经(19516)
经济研究(18983)
(16809)
图书(16678)
业大(16299)
科技(16292)
理论(15787)
(15768)
问题(15592)
实践(14727)
(14727)
统计(14616)
共检索到451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正进  徐海  张喜娟  蒋春姬  张文忠  马殿荣  王嘉宇  赵明辉  
2007~2008年以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沈农6014和弯曲穗型品种铁粳4、辽盐16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南北和东西行向对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用"感光胶片法"分析了不同穗型群体受光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穗型行向间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没有显著差异,证明无论是直立穗型还是弯曲穗型,行向与产量都没有直接关系;结实中期直立穗型群体距地面20,40,60,80cm高度叶片受光量平均值分别比弯曲穗型相应高度高10.36%、12.88%、27.11%和10.79%,直立穗型的特点是生物产量提高而经济系数并无明显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同步提高,因此尽管穗数和千粒重较低,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军  陈温福  
依据推导的水稻上三叶截获垂直入射光的模型,并结合叶面光强与光合速率的经验公式对上三叶光合作用理论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穗的直立或弯曲是决定垂直入射光在群体内分布及其对应的上三叶总光合作用的关键性状。直立穗型水稻沈农265株形好,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理论值,如果将辽粳294的叶型与沈农265的穗型相结合,有可能通过密植提高上三叶光合作用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志列  王术  秦阳  徐士铁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重较高,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的百分比也较高,半弯曲穗型上述方面介于二者之间。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和弯曲穗型的颖花/叶值相近,说明三者单位叶面积所负担的颖花数差异不大。就粒重/叶而言,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比叶重大的品种,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衰减缓慢,具有一定的群体叶面积,对干物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振华  郭梁  朱玉君  樊叶杨  庄杰云  
【目的】通过分析控制不同定位群体水稻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表现的QTL,挖掘同时控制株高与产量性状且对抽穗期影响小的QTL区间,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杂交稻恢复系密阳46作为共同父本,分别与保持系协青早B和珍汕97B配组,构建2个籼籼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在同一地点多年种植,对不同群体抽穗期和株高相关的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定位到12个抽穗期QTL和11个株高QTL,其中2个抽穗期QTL在2个群体中都能检测到,分别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和第7染色体长臂近着丝粒区域。通过与前期相同群体产量性状QTL定位结果比较,发现6个多效性区间,其中,1个同时控制抽穗期、株高和产量性状,3个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德兴  胡金良  王德明  
对宁波地区汕优63杂交水稻的产种群体、恢复系和保持系的结实和穗芽发生进行了群体性状比较.同时,将小穗的胚或胚乳置于不同的干湿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穗芽发生既有遗传原因,又有环境原因;穗芽发生多在中、上部枝梗,在同一枝梗中多在中、上部小穗,穗芽发生与小穗下垂程度有关.在选育新品种时,选枝梗和小枝梗挺拔的性状,可减少穗芽的发生.再是,3种群体的枝梗数大致相似,结实高峰部位也相似.因此,抓住结实高峰部位开花的有利时机,对不育系进行辅助授粉,有利提高结实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王令强  何予卿  
利用一个共同亲本构建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和抽穗期进行基因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共定位到11个控制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和11个株高QTLs。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在珍汕97/南洋占群体内位于第7染色体RM500-RM445标记之间;在珍汕97/德陇208群体内定位于第7染色体RMRG4499-RM445标记之间。而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在2个群体中分别定位于第1染色体RM472-RM104之间和第7染色体MRG4499-RM445之间。比较定位结果发现,抽穗期主效QTL在2个群体内都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中部位置并且有共同标记RM445,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基因。说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嘉宇  张世春  徐正进  陈温福  
以直立大穗型常规稻辽粳263和弯穗型杂交稻屉优418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源库处理对不同穗型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和结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源处理对2个品种灌浆参数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的库处理使辽粳263的最终粒重表现出极显著差异,不同的库处理在屉优418的各参数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辽粳263穗的中部籽粒重易受到源库的影响,屉优418则是下部籽粒,源库处理对2品种的弱势粒灌浆速率影响最大。增加源库比或降低着粒密度有利于弱势粒平均粒重的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辉海  郝小花  王云  王文龙  程新奇  赵东海  
为了探讨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自交结实期剑叶的生理特点,以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及其亲本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为材料,采用冷水灌溉繁殖的方法,比较研究了自交结实期剑叶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灌浆结实过程中,长选3S和培矮64S剑叶叶绿素含量均随灌浆进程逐渐下降,剑叶中的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等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蔗糖含量均随灌浆进程先升后降,呈单峰曲线变化,但两者达到峰值的时间及在同一时期的酶活性大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含量存在差异。就整个灌浆结实期而言,长选3S剑叶中GPT、GO...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镇铭  姚金富  邵达孚  高莲英  
为探索穗肥用量与群体的联因效应对分蘖成穗率的影响,明确提高分蘖成穗率的施肥条件和技术。试验表明,水稻分蘖成穗率随穗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较高的群体条件下,穗肥与分蘖成穗率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穗肥施用量对基本苗与分蘖成穗率的相关性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桂莲  张顺堂  王力  肖应辉  唐文帮  陈光辉  陈立云  
【目的】研究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高温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阐明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及其时段效应。【方法】选用耐热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系,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抽穗结实期不同时段温度试验,研究抽穗结实期高温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特征谱、Mg/K及籽粒的淀粉粒结构的影响。【结果】抽穗结实期高温使两品系稻米长宽比变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胶稠度降低;淀粉RVA谱特征值崩解值降低,冷胶粘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峰值时间延长,Mg、K含量增加,Mg/K比值降低;淀粉粒扫描电镜显示,高温条件下,淀粉粒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欣  陈温福  徐正进  李振兴  孙静文  
以辽宁省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更替的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主栽品种和新育成的2个水稻超高产品种为试材 ,研究各品种穗部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随着品种更替 ,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颖花数、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颖花数等穗部性状均呈增加趋势 ;超高产品种在各个性状上都有所改进 ,并且结实率较高 ,使得其每穗实粒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说明各穗部性状的均衡增加是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夏小环  谢勇武  曾亚文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白建明  
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上部最高,且变异度显著小于中、下部;散穗型水稻中部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密穗型以下部较高;同一枝梗不同粒位间抗性淀粉含量均表现为顶部粒位相对较高,基部粒位较低,千粒重分布则相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明辉  赵步洪  吴翔宙  陈涛  杨建昌  
【目的】研究灌浆期水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关键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籽粒品质形成的关系。【方法】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按照一次枝梗数将稻穗分为上、中、下三个部位,以穗中部一、二次枝梗不同粒位籽粒为研究对象。【结果】灌浆前期开花较早的籽粒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含量以及淀粉合成酶(SSase)、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明显高于同枝梗上开花较迟的籽粒,灌浆后期则相反;籽粒开花越早,其内源激素含量以及酶活性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越早,峰值也越高。灌浆前期ABA、Z+ZR、IAA含量、ABA/(Z+ZR+IAA)比值以及SSase...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小蛟  张涛  蒋开锋  杨莉  曹应江  杨乾华  游书梅  万先齐  罗婧  李昭祥  高磊  郑家奎  
【目的】对水稻F8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长QTL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相同亲本衍生的不同群体的遗传图谱、QTL位置、QTL效应的异同,鉴定稳定表达的穗长QTL,以期增加对穗长遗传行为的了解,且有助于通过分子聚合育种手段改良穗长性状。【方法】以籼稻品种泸恢99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测序)为亲本构建的F8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188个家系为研究材料,利用包含207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软件QTLNetwork 2.0,对水稻穗长QTL进行定位和效应分析,并比较分析F8、F2群体的QTL定位和遗传图谱异同。【结果】在F8群体中检测到7个与穗长性状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2、3、...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宝艳  王启芝  王伯伦  王术  赵新华  
结合辽宁省2000~2001年区域试验,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半直立穗型品种(系)产量显著高于弯穗型品种。增加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弯穗型品种的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品种产量与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弯穗型品种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根据穗型进行栽培上的调控,可以获得高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