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2)
2023(5403)
2022(4789)
2021(4504)
2020(4070)
2019(9200)
2018(9470)
2017(17300)
2016(10266)
2015(11594)
2014(11994)
2013(11366)
2012(10532)
2011(9605)
2010(9765)
2009(9094)
2008(8873)
2007(7882)
2006(6774)
2005(6028)
作者
(32863)
(27658)
(27496)
(26011)
(17542)
(13380)
(12486)
(11243)
(10663)
(10170)
(9512)
(9352)
(9166)
(9112)
(9052)
(8429)
(8420)
(8134)
(8054)
(7835)
(7233)
(7049)
(6971)
(6437)
(6433)
(6309)
(6206)
(6019)
(5947)
(5842)
学科
(39037)
经济(38995)
管理(26659)
(23526)
方法(21281)
(19722)
企业(19722)
数学(19239)
数学方法(18876)
(10644)
中国(9842)
(9376)
(8688)
(8161)
理论(7979)
地方(7222)
(6783)
业经(6612)
(6022)
银行(5979)
(5873)
金融(5864)
农业(5787)
(5777)
(5738)
贸易(5737)
(5545)
(5502)
技术(5418)
教育(5141)
机构
学院(143888)
大学(142975)
研究(53472)
管理(50673)
(49688)
经济(48388)
理学(43926)
理学院(43333)
管理学(41901)
管理学院(41675)
科学(37906)
中国(37519)
(36464)
(31269)
(30392)
农业(29525)
业大(28775)
研究所(28181)
中心(23566)
(22818)
(22530)
(19982)
北京(19438)
技术(19366)
(18973)
(18884)
农业大学(18827)
师范(18541)
(18080)
财经(17787)
基金
项目(101355)
科学(76734)
基金(70274)
研究(66817)
(65573)
国家(65045)
科学基金(52544)
(42420)
社会(38818)
自然(37338)
社会科(36537)
自然科(36528)
社会科学(36526)
自然科学(36514)
基金项目(36484)
(36445)
自然科学基金(35827)
教育(32554)
资助(30720)
编号(26739)
重点(23982)
计划(22686)
成果(22148)
(21414)
(21236)
科技(21038)
(20873)
课题(20665)
科研(20136)
创新(19500)
期刊
(53264)
经济(53264)
研究(36824)
学报(34179)
(33353)
中国(31665)
科学(26662)
大学(23538)
农业(22942)
学学(22475)
管理(18963)
教育(18951)
(16959)
技术(13312)
(12917)
(10417)
金融(10417)
业大(10294)
统计(9472)
业经(9009)
(8778)
农业大学(8738)
经济研究(8535)
财经(8532)
(8477)
科技(7905)
决策(7753)
(7290)
林业(6983)
问题(6832)
共检索到211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志列  王术  秦阳  徐士铁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重较高,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的百分比也较高,半弯曲穗型上述方面介于二者之间。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和弯曲穗型的颖花/叶值相近,说明三者单位叶面积所负担的颖花数差异不大。就粒重/叶而言,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比叶重大的品种,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衰减缓慢,具有一定的群体叶面积,对干物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党姝  王伯伦  张振宇  黄元财  贾宝艳  王术  
以4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对不同株穗型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和高秆型垩白粒率较低,垩白度较小,外观品质较优;半直立穗型、散穗型、中穗型、中秆型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大,加工品质较优;弯穗型、散穗型、重穗型和中秆型胶稠度较长,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蒸煮食味品质较优;直立穗型、散穗型、轻穗型和矮秆型蛋白质含量较多,营养品质较优。适当减小穗颈节宽度、穗长、二次枝梗数和着粒密度对改善品质有促进作用。成熟期光合速率在13.6μmol/(m2.s)时,蒸煮品质较优;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对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有不利影响,但能促进营养品质的改善;成熟期保持较大的叶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宝艳  王启芝  王伯伦  王术  赵新华  
结合辽宁省2000~2001年区域试验,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立穗、半直立穗型品种(系)产量显著高于弯穗型品种。增加直立穗型品种的成粒率、半直立穗型品种的每穗颖花数和弯穗型品种的千粒重可以提高水稻产量。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立穗型品种产量与抽穗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弯穗型品种产量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根据穗型进行栽培上的调控,可以获得高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志强  郑燕  蔡英杰  黄姗  李志勇  沈伟伟  郑秀娟  梁康迳  
为探讨水稻长穗大粒特异种质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以自育的一个水稻长穗、大粒品系FJCD与偏籼型三系恢复系密阳46通过杂交和单粒传法构建的含有130个品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9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其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水稻18个产量、穗部和谷粒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谷粒厚和谷粒宽厚比2个性状符合多基因遗传,无主基因存在,千粒重性状符合1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谷粒宽性状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其他14个性状均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以主基因遗传率为主的性状包括单株谷重、结实率、每丛有效穗数、穗长、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总长、二次枝梗总长、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敬  易军  蒋芬  梁杰  胡运高  
采用稻瘟病菌的各生理小种孢子接种水稻恢复系R725、R720和R727孕穗期的植株,研究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均能导致水稻减产。其中,稻瘟病生理小种ZA5对R725影响最大;ZC8对R720影响最大;ZA17对R727影响最大。多因素回归方程显示,在稻瘟病菌接种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嘉宇  徐正进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两种类型水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GA3)对穗部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喷施GA3,对穗型影响较小,但对穗部性状有显著影响;在穗分化期喷施GA3对穗长影响最大;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GA3都能相应地增加水稻株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扈婷  陆准  姚林  贺慧  刘建霞  郑华斌  陈杨  黄璜  
选用3个水稻品种Y两优一号、黄华占和汕优63,比较了3种栽培方式(梯式窄垄、梯式宽垄、厢式宽垄)对水稻结实期剑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梯式窄垄和梯式宽垄栽培,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且有利于保护性酶CAT、POD活性的提高;常规栽培(水种)和厢式宽垄栽培(相当于旱种),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低,衰老快,保护性酶活性变化较大,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24%~44%、28%~46%;梯式窄垄栽培产量最高,梯式宽垄产量次之,分别比常规栽培高27.17%和12.12%,厢式宽垄栽培产量稍高于常规栽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正进  徐海  张喜娟  蒋春姬  张文忠  马殿荣  王嘉宇  赵明辉  
2007~2008年以直立穗型品种沈农265、沈农6014和弯曲穗型品种铁粳4、辽盐16为试材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穗型水稻南北和东西行向对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用"感光胶片法"分析了不同穗型群体受光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穗型行向间物质生产与分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都没有显著差异,证明无论是直立穗型还是弯曲穗型,行向与产量都没有直接关系;结实中期直立穗型群体距地面20,40,60,80cm高度叶片受光量平均值分别比弯曲穗型相应高度高10.36%、12.88%、27.11%和10.79%,直立穗型的特点是生物产量提高而经济系数并无明显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同步提高,因此尽管穗数和千粒重较低,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亚东  董少玲  张颖慧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于新  王才林  
利用穗部性状存在明显差异的粳稻TD70和籼稻品种Kasalath杂交,经单粒传法获得的240个重组自交系(RIL)为作图群体,分别于2010和2011年对穗长、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进行鉴定,用完备区间作图法,以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141个SSR标记对粒型性状进行QTL检测。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个性状的QTL 23个,其中控制穗长的5个QTL、每穗总粒数的8个QTL、着粒密度的10个QTL,分布在第2、3、4、6、7、8、9和10染色体上,LOD值范围为2.5~9.3,单个QTL的贡献率介于4.0%~20.8%之间。第2染色体的RM5699-RM424、第3染色体的RM489-RM1278、...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丹  刘进  王嘉宇  毛艇  陈温福  
以籼稻七山占(Qishanzhan)和粳稻秋光(Akihikari)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穗长、穗重、颖花数等11个穗部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包括2个穗长QTL,1个穗重QTL,2个一次枝梗数QTL,2个二次枝梗数QTL,2个颖花数QTL,3个结实率QTL,1个千粒重QTL和1个着粒密度QTL,它们分布于第1,3,4,5,6,7,11,12号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穗部性状的QTL多分布在第1号染色体上,数量占总数的40%以上,表明1号染色体相关基因的表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匡勇  罗丽华  周倩倩  何云丽  范锡麟  肖应辉  
利用由大穗籼稻品系1126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F7)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调查每穗总粒数、穗长、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对4个穗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除穗长与一次枝梗数以外,其余性状均呈1%显著水平的两两正相关,其中二次枝梗数对于增加每穗总粒数的作用最大。遗传分析表明,每穗总粒数遗传由2对具有重叠作用的主基因控制;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由2对加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二次枝梗由4对主基因(2对等效)+加性多基因控制。4个性状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珂  王昌贵  冯小磊  王向东  王化琪  
研究以不同类型的水稻与旱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干旱胁迫下孕穗期各稻作类型与典型水稻叶片水势(压力势)、中脉粗、叶肉厚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对水旱处理条件下各观测性状指标与产量抗旱指数、孕穗期生物量抗旱指数和收获期生物量抗旱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水势(压力势)、中脉粗、叶肉厚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差异在耐旱稻作品种与典型水稻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鉴定稻作品种抗旱性指标,但是少数抗旱材料易被遗漏;2)叶片水势、叶肉厚在干旱胁迫下与干物质合成与积累有关,且叶片水势与最终产量形成有一定关联;3)育种工作中叶片水势和叶肉厚可作为主要筛选指标,其他试验指标可用于辅助筛选鉴定,综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立强  王术  高光杰  刘丽华  周婵婵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冯跃  
为探索直播条件下行距对不同类型粳稻产量的影响,以3种穗型粳稻品种通禾833、铁粳7号、沈稻506为试材,研究了直播粳稻在5个不同行距水平下的产量以及乳熟期(齐穗期后25 d)、蜡熟期(齐穗期后40 d)2个倒伏敏感时期水稻茎秆及穗部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行距通过影响直播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行内、行间竞争关系,从而影响植株的物理性状和形态特征,改变群体结构,最终决定直播稻的产量和倒伏性状。通禾833在22.5 cm行距下产量最高,但随着行距减小,有效穗数、结实率降低,产量降低,且在低行距下弯穗型品种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玉秋  董树亭  王空军  郑洪建  胡昌浩  张吉旺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 80年代以来的 5 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划分 ,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源库关系 ,并对有关高产潜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穗型不同 ,产量随密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 15 0 0 0~ 10 5 0 0 0株 /hm2 密度范围内 ,大穗型品种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 ,小穗型品种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同穗型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各不相同 ,此时 ,其产量组成各因素间的关系都协调的较好 ,表现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空秆率较低、经济系数适宜 ,各穗型品种获高产的适宜经济系数均为 0 5左右。密度对不同穗型品种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 ,但各穗型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致  陈坤玲  张军  
对三个典型春性、半冬性和冬性小麦品种抽穗后上三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s)、胞间CO2浓度(Ci)、气孔阻力(Rs)、蒸腾速度(Rt)等5个光合生理性状的研究,抽穗后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呈下降趋势,春性和半冬性品种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上升,气孔阻力下降,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非气孔因素影响。与春性和半冬性品种相反,冬性品种抽穗后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下降,气孔阻力增加,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5个光合生理性状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均存有较大差异,同品种旗叶光合生理性状优于倒2叶,倒2叶优于倒3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