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09)
2023(15467)
2022(13290)
2021(12382)
2020(10467)
2019(23736)
2018(23864)
2017(45792)
2016(24873)
2015(27914)
2014(27796)
2013(27356)
2012(24658)
2011(22473)
2010(22806)
2009(21198)
2008(20171)
2007(17519)
2006(15439)
2005(13574)
作者
(72935)
(60501)
(60354)
(57456)
(38722)
(29202)
(27231)
(23938)
(23107)
(21672)
(20610)
(20530)
(19427)
(19109)
(18793)
(18725)
(18004)
(17871)
(17324)
(17254)
(15180)
(15104)
(14661)
(13881)
(13702)
(13493)
(13444)
(13288)
(12328)
(11814)
学科
(114546)
经济(114441)
管理(70052)
(62315)
(52500)
企业(52500)
方法(48509)
数学(42458)
数学方法(41746)
(25729)
中国(25527)
(25230)
地方(24810)
业经(22970)
(22389)
环境(18382)
理论(18106)
农业(17215)
(16866)
(16678)
(16568)
贸易(16558)
(15968)
地方经济(15016)
(14733)
技术(14175)
(13914)
(13871)
金融(13867)
财务(13833)
机构
学院(354370)
大学(353210)
(141764)
经济(138686)
管理(137624)
研究(120087)
理学(119599)
理学院(118270)
管理学(115799)
管理学院(115193)
中国(86700)
科学(77094)
(74742)
(61749)
(61517)
(59335)
研究所(56411)
业大(55257)
中心(53133)
(51318)
财经(49957)
北京(46970)
农业(46814)
(46410)
师范(45925)
(45260)
(43339)
经济学(42558)
(41631)
技术(38278)
基金
项目(243997)
科学(190109)
基金(175045)
研究(174796)
(153978)
国家(152774)
科学基金(130063)
社会(108733)
社会科(102982)
社会科学(102949)
(96871)
基金项目(92370)
自然(86188)
自然科(84129)
自然科学(84108)
自然科学基金(82522)
(81430)
教育(80911)
资助(73332)
编号(71288)
成果(57172)
重点(55238)
(52526)
(52506)
(50227)
课题(49569)
创新(46881)
科研(46732)
计划(45075)
大学(44928)
期刊
(159865)
经济(159865)
研究(102102)
中国(63960)
学报(59292)
(54286)
科学(53185)
管理(51304)
(45882)
大学(43749)
学学(41583)
教育(38302)
农业(38226)
技术(32167)
经济研究(26504)
(26400)
金融(26400)
业经(25645)
财经(24193)
(20706)
(19993)
问题(19671)
技术经济(18422)
统计(17396)
图书(17353)
科技(17137)
(16481)
理论(16186)
商业(15739)
现代(15700)
共检索到512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明睿  高子健  张欣雨  李艳和  宋光同  赵玉华  
为制定安全优质高效的稻渔共作生产技术规范、探求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技术,设立3种种养模式的对比试验,试验组为稻蟹共作(rice-crab co-culture, RC)和稻虾蟹共作(rice-crayfish-crab co-culture, RCC)模式,对照组为精养蟹(intensive crab, IC)模式。通过对比精养蟹、稻蟹共作、稻虾蟹共作模式下的氮磷平衡、氮磷利用、浮游生物生物量与多样性及生态经济效益来探寻最佳的稻田养蟹模式。结果显示,3种种养模式底质氮磷含量均有增加,精养模式最为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俊   潘晓雪   李玉成   张学胜   李伟   陶雅露   张康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种植模式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能在降低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风险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方法】在环巢湖地区开展大田实验,共设置4个实验组:常规种植模式(CK)和“紫云英还田+有机肥”(T1)、“秸秆还田+沼液”(T2)、“秸秆还田+大豆饼肥”(T3)3种有机种植模式。分别测定田面水中氮磷浓度,稻米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水稻产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移栽期和分蘖前期稻田田面水氮磷浓度达到高峰;相较于常规种植组,在移栽期,有机种植组田面水的总氮(TN)浓度和总磷(TP)浓度分别降低13.47%~23.84%和23.71%~28.79%;在分蘖期,有机种植组田面水的TN浓度和TP浓度分别降低13.47%~23.84%和21.86%~36.75%。有机种植模式下,水稻的转运效率提高14.50%~23.80%,稻米中的Cd、As和Pb含量显著降低,各实验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且稻米产量未显著下降,净总经济效益显著提高(37.59%~51.64%)。【结论】有机种植模式均可有效降低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且移栽期和分蘖前期是防控氮磷流失的关键阶段。T2模式下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最小,净总经济效益提高幅度最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红日  张玉平  刘强  荣湘民  张炼  
2015、2016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玉米单作、玉米间作芝麻、玉米间作花生、玉米间作大豆、玉米套种红薯对旱地地表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对地表氮磷流失的拦截效应明显,氮磷流失以颗粒态为主,分别达77.21%~81.68%和63.68%~69.10%;与玉米单作相比,玉米间作大豆和玉米套种红薯对旱地氮磷径流流失的阻控效应更加明显,玉米间作大豆的径流总氮、颗粒态氮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40.67%和39.15%,总磷和颗粒态磷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8.94%和39.84%;玉米套作红薯模式的总氮和颗粒态氮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8.07%和38.27%,总磷与颗粒态磷年均流失量分别减少了31.75%和28.09%;玉米套作红薯模式的生产效益最佳,其经济纯收入较玉米单作提高了98.0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李仁杰  汤婕  戴曹培  李学德  
[目的]筛选最优施肥模式,为设施辣椒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设施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水肥模式(处理1:常规施肥;处理2:优化减除草剂;处理3:优化减农药;处理4:精准水肥一体化)土壤中以及辣椒果实和植株中氮、磷的分布,并探讨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与经济效益。[结果]氮、磷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壤呈逐层递减的趋势。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氮、磷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壤中不断积累,但向下淋溶效果皆不明显;辣椒生长过程中,处理4辣椒果实中氮、磷积累量增幅较其他3组处理高,后期与收获期辣椒果实中的总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华  刘某承  张丹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优秀模式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但逐渐被当代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的贡献,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地区,传统农业模式比现代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针对农民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对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而言,稻田养鱼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净收入,但其投入也较高,因此不利于激励农户进行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对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启飞  周晶  李阳  谭长龙  黄璜  
为实现中国水稻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一季主产区的粮食增产渠道。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再生稻、早稻和晚稻的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早稻和晚稻相比,再生稻实现农药零输入,减少肥料和灌溉水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持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粒形、垩白率和垩白面积,增加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总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再生稻符合水稻轻简栽培和农业资源较少投入的要求,实现"种植一季,收获两季",拓宽粮食生产渠道,对中国粮食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浩之  吴梦琴  罗喜秀  陈淯琨  刘天奇  李成芳  
通过大田试验,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设置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常规人工插秧模式CK与2个机插秧优化栽培模式OM1、OM2,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碳足迹以及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为再生稻低碳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栽培模式显著影响CH4排放,但对N2O排放影响不显著;OM2模式CH4周年累积排放量相比CK和OM1模式分别降低43.5%和26.3%;栽培模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碳足迹;与CK、OM1模式相比,OM2模式头季产量显著增加15.2%与5.8%;再生季产量显著提高44.2%和34.7%;优化模式OM2相对于CK与OM1显著降低了碳足迹,降幅分别为40.0%和24.0%;OM2模式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最高为20 768 CNY/hm~2,分别是CK与OM1模式的1.38与1.28倍。研究结果表明,OM2相比其他模式降低了CH4排放和碳足迹,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廖凯  张英丽  杨正勇  沈欣  陈博欧  黄明红  
中国花鲈养殖是我国沿海重要的海水鱼养殖产业之一,对该行业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促进该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实地调研数据评估了不同养殖模式下花鲈养殖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池塘养殖模式下花鲈单位产量总成本最低。其中池塘养殖模式下为16.69元/kg,普通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1.48元/kg,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为36.62元/kg。在成本结构方面,可变成本所占比例均高于固定成本,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其余成本项目根据养殖模式而产生差异。在盈亏平衡分析与敏感性分析中,池塘养殖易受市场波动影响,普通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的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基于此,建议池塘养殖主产区加强产业集群程度,延伸产业链。网箱养殖户应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部门应通过对花鲈苗种质量和养殖环境的有效监管为养殖生产者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伟玲  曹凑贵  李成芳  展茗  蔡明历  汪金平  
【目的】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是中国南方稻作区两种主要复合种养模式。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中CH4和N2O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并对其经济价值进行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稻田综合利用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静态箱技术,研究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规律,并运用增温潜势对稻鸭、稻鱼共作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的温室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估算。【结果】在水稻生长期间,稻鸭、稻鱼共作系统中CH4排放峰值均出现在分蘖盛期和抽穗期,其平均排放通量均显著(P<0.05)低于常规淹水稻田;N2O的排放通量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而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养鸭显著(P<0.0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垣  张光远  徐凤琳  陈明亮  
江汉平原黄棕壤、灰潮土及其相应水稻土上的田间试验和土壤理化分析结果表明:稻棉轮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有利于土壤环境和肥力状况的改善。与未稻棉轮作的相比,稻棉轮作的经济纯收入增加10.96%—14.50%,田间杂草和作物病害大为减少。稻棉轮作中水改旱后,土壤中非晶形铁、铝含量分别减少16.8%—8.3%,7.4%—6.6%;土壤复合体中紧结态腐殖质碳含量较多,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状况;原土复合度、1.00—0.01 mm团聚体、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分别增加6.92%—2.47%、15.29%、5.91%—9.96%、81.48%—52%、85.19%—220.51%;土壤速效水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微波  杨正勇  李佳莹  
产业结构直接影响产业经济效益,而产业结构是产业链长期发展和优化的产物。产业链越长,分工经济越明显,但随之而来的交易环节增多会导致费用增加,分工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有可能被交易费用的增加所抵消。同一产业内不同养殖户对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产业链模式。对不同产业链模式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养殖户效益最大化,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以我国鲆鲽类养殖为例,基于2013年不同鲆鲽类养殖模式经济效益的跟踪调查,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对"育苗+成鱼养殖"模式、"仅育苗"模式及"仅成鱼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和资本回报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专业化分工程度越低的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金良  
林业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经济建设和发中,人们不够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中损害了大量的林业资源,这种方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因此,发展林业经济,重视生态林业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伟玲  赵旭  
本文从生态工业企业、工业生态园区、生态型供应链三个层次分析了生态工业模式的经济效益 ,说明生态工业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众多行业 ,推动城市经济快速而健康的发展。最后就如何发展生态工业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铄星  刘晓蔚  张烨  黄荣林  刘菲  蒋燚  
为了解桉树复合经营林-药模式的生态经济效益,并筛选出同时具备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良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连续5年对桉树人工林间种药材(扶芳藤、金银花和鸡骨草)的6种模式进行对比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6种模式中A1和A3模式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对比CK模式,A1和A3的枯落物量分别增加了19.5%和30%;蓄积量分别增加了25.18 m3/hm2和36.39 m3/hm2;林分空气和土壤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有所提升;土壤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明显提高,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提高3.5%以上;地表径流降低9.2%以上。(2)A3和B3模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药材净收益率分别为94.1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鸣  王雨晴  张敏  敖金娣  王好雷  刘沆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独立储能作为新型市场主体,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尚不明晰,储能价值无法全面体现。鉴于此,本文针对当前市场过渡期背景,结合共享经济的理念,对独立储能的优势进行阐述,以共享模式为基础,提出独立储能的投资运营及盈利模式,并对独立储能在容量共享和调节能力共享模式下运行的经济效益进行测算,验证所提商业模式的可行性。进而针对独立储能发展面临的困难,应加快建设独立储能示范项目、完善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和电力市场交易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