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33.160.6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5)
2023(13896)
2022(12037)
2021(11179)
2020(9467)
2019(21440)
2018(21363)
2017(40522)
2016(22576)
2015(25088)
2014(25043)
2013(24527)
2012(22448)
2011(20182)
2010(19727)
2009(17776)
2008(17189)
2007(14769)
2006(12717)
2005(10745)
作者
(68662)
(56984)
(56531)
(53649)
(36167)
(27540)
(25469)
(22761)
(21765)
(20083)
(19386)
(19307)
(18254)
(17910)
(17675)
(17612)
(17422)
(17021)
(16228)
(16163)
(14676)
(13931)
(13754)
(12983)
(12821)
(12736)
(12683)
(12457)
(11555)
(11487)
学科
(81245)
经济(81145)
管理(62522)
(57852)
(47357)
企业(47357)
方法(38368)
数学(33256)
数学方法(32905)
(23288)
(22281)
中国(21190)
(21001)
业经(18230)
地方(16417)
(15685)
(15459)
贸易(15455)
农业(15451)
(14993)
环境(14732)
理论(14268)
技术(13656)
(13465)
(13208)
财务(13137)
财务管理(13116)
企业财务(12397)
(12355)
银行(12278)
机构
大学(314836)
学院(313567)
管理(121810)
(115874)
经济(113255)
研究(108599)
理学(106560)
理学院(105303)
管理学(103255)
管理学院(102728)
中国(76882)
科学(73897)
(67440)
(65959)
业大(57354)
(56926)
研究所(52875)
农业(52794)
(51134)
中心(48254)
(44970)
北京(41858)
财经(41664)
(40709)
师范(40100)
(39207)
(37984)
(36385)
技术(36096)
农业大学(35171)
基金
项目(227766)
科学(175693)
基金(163167)
研究(157548)
(147052)
国家(145864)
科学基金(122331)
社会(96180)
社会科(90955)
社会科学(90930)
(90895)
基金项目(87764)
自然(83829)
自然科(81815)
自然科学(81787)
自然科学基金(80294)
(77491)
教育(71961)
资助(66373)
编号(63308)
重点(51510)
成果(49999)
(48440)
(48198)
(47587)
计划(45640)
科研(44660)
创新(44459)
课题(44162)
大学(40929)
期刊
(121167)
经济(121167)
研究(84774)
学报(64360)
(59281)
中国(58009)
科学(54125)
大学(46305)
学学(44138)
管理(42093)
农业(41169)
(37289)
教育(33788)
技术(25103)
(22022)
金融(22022)
(21741)
业经(21214)
经济研究(19469)
财经(19185)
业大(18565)
科技(17644)
(17431)
(16286)
图书(15973)
问题(15954)
农业大学(15246)
理论(14437)
林业(14200)
资源(14050)
共检索到43982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小平  伍芬琳  黄风球  李永  孙国峰  胡清  何莹莹  陈阜  杨光立  
本文以双季稻区早稻不同稻草还田方式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静态箱法/气相色谱法测定3种稻草还田方式早稻期间的CH4、N2O排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对稻田CH4的排放速率影响很大。免耕还田能降低CH4排放速率,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的CH4排放速率无明显差异;免耕还田的CH4排放峰值比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分别降低67.0%、54.3%,并迟7天出现;免耕还田CH4排放速率平均值比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分别降低了24.3%和27.0%;翻耕还田和旋耕还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早稻生长前期,而免耕还田CH4排放主要集中在中后期。旋耕还田和免耕还田的N2O排放峰值比翻耕推迟10天;免耕还田N2O排放速率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鲁春霞  吕耀  谢高地  丁贤忠  安凯  陈文辉  
文中试图以不同施氮处理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差异性为依据 ,为精准施肥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通过实验观测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 ,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 O日排放的差异性。施氮量不同的小区 ,CH4排放强度有很大差异 ,最大差值为 1 5 8mg·m- 2 h- 1 ,CH4排放强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R =0 88)。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幅度也较大 ,在 1~ 6 6倍左右。在不同施氮水平下 ,N2 O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排放通量逐渐减少。如果以观测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 ,同时考虑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 ,施氮量为 2 70kg·hm- 2 时 ,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吴春  吴晓丽  黄钢  
2009-2011年,在成都平原稻茬麦区开展了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机播小麦立苗质量和产量建成的影响研究。试验设置两种稻草还田方式即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粉碎还田(简称全喂入和半喂入方式)、4种还田量(0、4、8、12t/hm2)。结果表明,半喂入方式下小麦的播种深度、种子有效覆盖比例及出苗均匀度均高于全喂入式,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9.1%~28.7%和5.5%~24.8%,产量提高11.1%。半喂入方式下随着还田量的增加,播种深度、出苗率及出苗均匀度呈下降趋势。相较于无秸秆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小麦在出苗后群体扩大迅速,各生育阶段群体质量较优,产量增加2.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利群  王春杰  杨曼君  李静  陈利根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农业温室气体是气候暖化的重要排放源。目前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但实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综合评价区域内不同施肥措施(单施无机氮(N)、无机氮磷钾(NPK)和有机无机配施(OF))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及其净减排潜力,本文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40篇关于施肥对稻田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的文献,筛选出339组样本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施肥类型、施肥时间和施肥水平三个方面定量研究了3种施肥措施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并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利群  王春杰  杨曼君  李静  陈利根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农业温室气体是气候暖化的重要排放源。目前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下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但实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综合评价区域内不同施肥措施(单施无机氮(N)、无机氮磷钾(NPK)和有机无机配施(OF))下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征及其净减排潜力,本文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40篇关于施肥对稻田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的文献,筛选出339组样本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施肥类型、施肥时间和施肥水平三个方面定量研究了3种施肥措施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估算了各个施肥处理下的综合增温潜势、净增温潜势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结果表明:N、NPK和OF处理下CH_4周年排放的效应值分别为0.24、0.27和0.63,N_2O周年排放的效应值分别为1.25、1.26和1.41。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N、NPK和OF处理下温室气体排放的效应值均逐渐增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处理表现为增加的趋势,NPK处理表现为减少的趋势,OF处理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对于3种施肥处理下的净增温潜势大小为OF>NPK>N,其中CH_4排放对温室气体的贡献最大;3种施肥处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小为OF>NPK>N。从粮食增产和温室气体减排两方面综合考虑,施用氮磷钾(NPK)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较适宜的施肥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贵  冒宇翔  沈俊明  薛林  王晓琳  张自常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忍  伍佳  吕广动  隆斌庆  杨飞翔  周晶  陈慧娜  黄璜  
【目的】为探明不同稻草还田方式与稻田养鸭耦合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设置5种处理方式:"稻草炭化还田+养鸭"(CD),"稻草直接还田+养鸭"(ZD),"稻草粉碎还田+养鸭"(FD),"稻草不还田+养鸭"(BD)和"稻草不还田不养鸭"(BR)。通过测定水稻生物量、产量,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及土壤pH值,研究稻草还田+稻田养鸭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CD)能显著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生物量,稻草还田+稻田养鸭主要通过增加水稻有效穗来提高水稻产量,短期内(1年)能使水稻增产10%以上。稻草还田+稻田养鸭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3.73%~41.28%和15.06%~21.47%。CD能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0.15%、13.73%、10.25%,CD还能有效缓解土壤pH值降低。【结论】稻草炭化还田+稻田养鸭处理(CD)为最佳组合处理方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良文  王建军  李珊珊  
与国际技术溢出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相关的国内研究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对能源强度、效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方面,而仅有一两篇文献从FDI水平方向的技术溢出渠道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初步考察。在能源强度或效率影响方面,如Sun基于我国1980~1994年的数据得出改革开放促进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结论,史丹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斌  刘晓雨  潘根兴  郑聚锋  池忠志  李恋卿  张旭辉  郑金伟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对连续两年稻田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和痕量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生物质炭而促进水稻生产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成都平原稻田,2010年布设了施氮与否(0与240 kg N.hm-2)下生物质炭土壤施用(0、20、40 t.hm-2)试验,连续两年观测土壤性质、水稻产量、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变化。【结果】施氮肥条件下,生物质炭连续两年对主要土壤肥力性质表现出改善效应,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同时降低土壤容重,但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生物质炭对CH4排放的影响依氮肥施用而异。不施氮肥下,施用生物质炭提高当季土壤CH4排放(20 t.hm-2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远  齐家国  殷鸣放  吴嘉平  
【目的】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和DNDC生态过程模型相结合对水稻田排放的温室气体通量进行模拟和定量估测,并分析其排放的时空动态格局【。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对覆盖辽宁省大洼县的卫星图像(LandsatTM和CBRES2)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提取研究区1988年和2005年的水稻田空间分布特征信息并计算其面积。应用DNDC模型对这两个时期进行温室气体(CO2、N2O、CH4)排放通量模拟,分析辽东湾沿海地区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动态。【结果】与1988年相比,2005年的水稻田的面积约增加7066.2公顷。1988年整个研究区CO2、N2O和CH4排放总量分别为-1.20TgC、2.57×10-4T...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曾平  聂军  廖育林  谢坚  鲁艳红  周兴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春成  曹霞  齐明芳  李天来  王建锋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稻草施入方式和施入长度两因素对温室土壤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处理A1、A2的温室CO2浓度、稻草腐解速率、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碱解氮和速效P含量随着稻草施入长度的增加均相应增加,而主处理A3则正好相反(除土壤含水量外)。试验筛选出一个较优的稻草施入方法,即A2B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斌  李玉娥  万运帆  秦晓波  高清竹  
【目的】稻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发展低碳农业和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控释肥和添加剂对双季稻(Oryza sative L)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影响,旨在综合评价其减排效果,筛选既能保证产量又能有效减排的施肥措施。【方法】以华中江汉平原地区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6种不同控释肥或添加剂处理,包括①习惯施肥作为对照,②硫包膜控释尿素,③树脂包膜控释尿素,④缓释碧晶尿素,⑤尿素中加入质量分数1%的硝化抑制剂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⑥施肥时泼洒与尿素等量的1:200倍稀释有效微生物菌剂培养液(EM菌剂),采用自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长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熳丽  段均华  姚恒  卢昌泰  肖玖金  张健  
【目的】研究稻草不同还田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方法】在5 m×5 m的样方内,以未进行稻草还田的处理为对照(ck),采用手拣法和干、湿漏斗分离法,调查稻草还田后2个月和稻草还田后5个月,不同还田量[0.8(T_(20))、 0.4(T_(10))、 0.2(T_5)和0 kg·m~(-2)(ck)]处理下耕地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试验共捕获土壤动物1 194只,隶属于3门11纲19目44科,平均密度4.45×10~5只·m~(-2);稻草还田处理后的样地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明显增加(PT_(10)(30)>T_5(28)>ck(17)。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明显,土壤动物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稻草还田2个月后T_(20)处理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最高,稻草还田后5个月T_(10)处理优势度指数最高。【结论】农业生产上稻草切碎后覆盖还田宜选择0.8kg·m~(-2)还田量。图3表2参2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天锋  徐世宏  刘开强  王殿君  梁和  董登峰  韦善清  莫润秀  曾可  江立庚  
【目的】探讨在免耕和常耕条件下,还田稻草氮素释放特性和水稻氮素利用的差异。【方法】2006年和2007年晚稻,在田间将稻草还田,并在不同时期测定稻草中残留的氮素,同时进行桶栽试验,将15N标记稻草还田,成熟期测定水稻积累的总氮素和15N丰度。【结果】稻草中残留的氮素随还田时间延长而下降,但不同时间段下降的速度差异很大。还田后0~40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60%,还田后40~100d,稻草中残留的氮素下降约10%。两种耕作方式下还田稻草含氮率均呈升高趋势。无论是干稻草还是湿稻草还田,免耕条件下稻草氮素平均释放速率高于常耕。免耕方式下湿稻草的氮素释放速率较高,常耕方式下干稻草氮素释放速率较高。...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