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0)
2023(6071)
2022(5136)
2021(4533)
2020(3516)
2019(8100)
2018(7807)
2017(14092)
2016(7956)
2015(8744)
2014(8853)
2013(8975)
2012(8947)
2011(8380)
2010(8651)
2009(7811)
2008(7763)
2007(7041)
2006(6568)
2005(6279)
作者
(26433)
(21945)
(21844)
(20501)
(13943)
(10704)
(9793)
(8763)
(8466)
(7957)
(7679)
(7281)
(7271)
(7234)
(7054)
(6770)
(6644)
(6556)
(6337)
(6247)
(5827)
(5734)
(5391)
(5142)
(5030)
(5006)
(4960)
(4862)
(4666)
(4478)
学科
(38215)
经济(38181)
(18049)
管理(16839)
地方(16427)
中国(14923)
(12181)
(11927)
企业(11927)
业经(9882)
地方经济(9473)
(8712)
农业(8642)
(7936)
金融(7936)
(7935)
方法(7926)
(7879)
教育(7681)
(7549)
银行(7528)
(7414)
环境(6584)
发展(6522)
(6503)
数学(6450)
数学方法(6379)
(6300)
贸易(6290)
技术(6057)
机构
学院(116514)
大学(115364)
研究(51847)
(46469)
经济(45157)
管理(37518)
中国(36697)
科学(32050)
理学(30382)
理学院(29904)
管理学(29284)
管理学院(29071)
(27831)
(27181)
(26310)
研究所(25096)
中心(21739)
(20585)
农业(20455)
(20419)
(19145)
业大(19012)
(18795)
(18682)
师范(18436)
北京(18293)
(16690)
科学院(15766)
财经(15090)
技术(14668)
基金
项目(72453)
科学(55040)
研究(53618)
基金(47748)
(43285)
国家(42833)
科学基金(34389)
社会(31703)
(31296)
社会科(29974)
社会科学(29968)
(26115)
基金项目(24734)
教育(24544)
(23178)
编号(22180)
自然(21292)
自然科(20741)
自然科学(20734)
自然科学基金(20328)
资助(19485)
成果(18660)
发展(18280)
(17937)
课题(17840)
重点(17447)
(15253)
(14710)
创新(14303)
计划(14240)
期刊
(65055)
经济(65055)
研究(42245)
中国(34635)
(25917)
教育(21396)
学报(21190)
科学(18694)
农业(17878)
管理(15407)
大学(15318)
学学(14244)
(14088)
(14036)
金融(14036)
业经(11954)
技术(10551)
经济研究(9782)
(9755)
问题(7826)
(7392)
财经(7248)
科技(6467)
(6308)
世界(6167)
(6047)
论坛(6047)
(5950)
商业(5888)
(5836)
共检索到202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硕  周在豹  闫国增  柳絮飞  胡阳  姚圣忠  李凯  
【目的】近年来白蜡窄吉丁危害对京津冀等地白蜡林造成了巨大压力,以致一些区域不得不更换树种。对北京市通州区白蜡林受危害情况进行评价,探究白蜡窄吉丁在不同程度受害林分的发生特点。【方法】对通州区12个3 km×3 km样区(36块样地)林分进行踏查,选取受害程度为轻度、中度、重度3块白蜡林,通过每木检尺对树干不同区段窄吉丁羽化孔数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地统计学方法对白蜡窄吉丁在林分内垂直发生和水平扩散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所有白蜡样地林均受到白蜡窄吉丁危害,轻度、中度、重度受害林分别占25%、50%、25%;相关标准地受害株率和虫口密度分别为:65.85%、0.4±1.8头/株,86.95%、7.4±6.9头/株和100%、30.2±15.1头/株。2)白蜡窄吉丁的危害从树干基部可至树干分叉处,其中1 m以下和2 m以上至分叉处虫孔数量显著少于中段1~2 m处(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小艺  杨忠岐  刘桂军  刘恩山  
采用林间定期调查取样的方法,测定白蜡窄吉丁幼虫的龄数以及各龄的龄期;分别测量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体长、体宽(第7腹节最宽处)、前胸背板宽、口缘宽、尾叉长和尾叉前缘宽等6项指标,以期找出区分和判定幼虫虫龄的最佳形态特征及指标。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幼虫有4龄,尾叉及其长度可作为理想的分龄特征和分龄指标;幼虫的口缘宽度也可作为指标之一;体长、体宽、前胸背板宽和尾叉前缘宽变异较大,不宜用于分龄。研究还发现:幼虫尾叉内侧的形态特征是区分幼虫虫龄的简洁而方便的方法。利用种群众数龄期法测定各龄的平均龄期分别为:1龄1 8 1d ,2龄1 1 2d ,3龄1 0 7d ,4龄2 6 1 2d ,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樊智智  张真  张苏芳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其自然分布于东北亚国家,20世纪初相继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发现并造成严重危害。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而后在天津、北京、辽宁、吉林等地危害加重。其在我国主要危害的是引进的北美白蜡树种,如美国红梣(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Marsh.、毡毛梣(绒毛白蜡)F. velutina Torr与美国白蜡F. americana Linn.等,目前白蜡窄吉丁的防治是森林害虫防控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感觉器官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嗅觉和视觉在白蜡窄吉丁交配、产卵与寄主定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昆虫视觉和嗅觉感受系统和感受机制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白蜡窄吉丁嗅觉和视觉的应用研究,列出了白蜡窄吉丁信息素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鉴定结果以及嗅觉感受蛋白和视觉感受蛋白的鉴定情况。同时对白蜡窄吉丁视觉和嗅觉的综合作用机理研究提出了展望,旨在为完善利用嗅觉和视觉防治白蜡窄吉丁的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玄  王泽华  虞国跃  王凡  单双  张永军  王山宁  
【目的】研究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触角中的表达定位,解析AplaOBP2重组蛋白的配体结合特性及配体活性,旨在通过气味结合蛋白筛选白蜡窄吉丁新的信息化合物。【方法】原核表达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AplaOBP2在白蜡窄吉丁触角中的表达定位,通过荧光竞争结合试验分析AplaOBP2重组蛋白与58种化合物的结合特性,并进一步通过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AplaOBP2的配体对白蜡窄吉丁成虫的活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表达AplaOBP2重组蛋白。免疫定位结果显示AplaOBP2在触角嗅觉感器——锥形感器Ⅰ的淋巴液表达。荧光竞争结合试验结果表明,AplaOBP2蛋白能够与反-2-己烯醛、反-2-庚烯醛、苯甲醛、4′-乙基苯乙酮、3′,4′-二甲氧基苯乙酮和β-紫罗兰酮6种配体结合,其解离常数KD值分别为4.44,4.17,5.20,2.91,3.45和0.63μmol·L-1。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对10 mg·mL~(-1)的6种配体均有触角电位反应。行为学试验表明,在10 mg·mL~(-1)刺激剂量条件下,反-2-己烯醛对雌成虫有显著引诱作用,β-紫罗兰酮对雌虫表现出明显的趋避作用。【结论】白蜡窄吉丁气味结合蛋白AplaOBP2在嗅觉感器表达,能够选择性结合醛类和酮类物质,推测其在嗅觉识别中发挥功能。气味结合蛋白可作为靶蛋白,鉴定对白蜡窄吉丁具有吸引或趋避活性的信息化合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艳龙   王丽娜   刘菲   康奎   曾伯平   王小艺   魏可  
【目的】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可发育为有翅或无翅型2种形态,但有翅型雌蜂在种群中占比较少。探究有翅和无翅型雌蜂的寄生行为和子代发育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明确在寄生蜂规模化繁育中调控有翅雌性个体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比测定有翅和无翅型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在生命周期内可完成产卵寄生的次数、雌蜂产卵前期、子代发育历期、子代数量和雄性比例。【结果】1)有翅和无翅型雌蜂最多可完成4次寄生过程,其寄生能力无显著差异,但寄生能力均随寄生次数增加而减弱;2种翅型雌蜂的寿命无显著差异,平均寿命约43天。2)有翅和无翅型雌蜂的产卵前期及其子代幼期历期均无显著差异。3)有翅和无翅型雌蜂子代总数及雄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一头雌蜂的子代总数分别为103头和98头,雄性比例分别为10.59%和6.90%;无论何种翅型的雌蜂,在4次寄生过程中,前2批次子代以雌性为主,后2批次子代以雄性为主。【结论】有翅雌蜂未因翅的发育造成寄生能力和繁殖力损耗,其生殖适合度较无翅型个体无差异。由于具翅雌蜂释放后自行扩散能力强,故人为调控诱导产生更多的具翅雌蜂对该寄生蜂在生物防治上发挥的作用更为有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帅  罗立平  王小艺  
[目的]探究具有多次产卵习性的寄生蜂不同姊妹窝子代种群参数的变化,从母代效应角度明确寄生蜂在自然栖境中增殖和延续种群的机制。[方法]室内30℃±1℃,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65%±5%的条件下测定了白蜡吉丁肿腿蜂在其成虫寿命期内所有姊妹窝子代产出过程中对麻竖毛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比较各姊妹窝子代中雌蜂数量、发育历期、有翅型雌蜂比例和性比等参数的变化。[结果]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对寄主幼虫的寄生能力和自身的产雌数量逐渐减低;各姊妹窝子代中雌性有翅率逐次递减,其中第3姊妹窝子代降幅最大,直至为零;各姊妹窝子代的雌雄性比呈抛物线趋势,第3姊妹窝子代雌雄性比接近1:1。[结论]白蜡吉丁肿腿蜂姊妹窝子代间翅的非遗传多型性可能是该蜂在应对林间异质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进化。白蜡吉丁肿腿蜂第3姊妹窝子代的产出可能是其成虫寿命期内调控翅型和性比达到种群适合度最大化的关键节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可  王小艺  杨忠岐  
[目的]为了探明补充营养是否对白蜡吉丁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生殖能力和寿命有显著影响。[方法]本文通过在白蜡吉丁肿腿蜂搜寻到寄主前期为其提供寄主血淋巴和蜂蜜补充营养,调查有前期补充营养经历的肿腿蜂对寄主麻天牛的寄生率、母蜂生殖能力和子代蜂发育进程的变化。同时,给予刚羽化的肿腿蜂雌蜂短期的补充营养的过程,调查其寿命长短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寄主血淋巴和糖类物质均可以作为供肿腿蜂补充营养的潜在食物源。寄生前期取食寄主血淋巴和蜂蜜的肿腿蜂寄生率显著高于前期仅补充蒸馏水的个体。补充营养后可促使寄生蜂卵的成熟,可以使肿腿蜂更快的开始产卵进程。前期取食寄主血淋巴的肿腿蜂生殖能力显著高于寄生前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可  王小艺  
[目的 ]触角是昆虫最重要的嗅觉器官,触角感受器是昆虫嗅觉识别的最小形态学单元。为了明确多种林木蛀干类吉丁虫和天牛的重要天敌白蜡吉丁肿腿蜂的触角感受器种类和形态。[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雄蜂触角及其感受器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感受器在不同性别成蜂触角上的分布规律和数量。[结果 ]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呈膝状,雌雄蜂触角均为13节,包括柄节、梗节和11个鞭小节,雄蜂触角显著长于雌蜂。在雌雄蜂触角上共发现7类11种感受器,包括2种刺形感器、3种毛形感器、1种锥形感器、1种板形感器、2种栓锥形感器、1种腔锥形感器和1种鳞形感器。雌蜂触角上存在10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型和II型、锥形感器为其特有。雄蜂触角上存在8种感受器,其中毛形感器III型为其特有。毛形感器I型、锥形感器、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和II型)和腔锥形感器各自数量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一致,而其余类型感受器的数量在不同个体间不等。在雌雄蜂共有的感器类型中,刺形感器I型、栓锥形感器I型在雌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雄蜂更多;而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II型在雄蜂触角上的数量较雌蜂更多;腔锥形感器的数量在雌雄蜂之间相同。毛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表面有微孔,是典型的化学感器。[结论 ]本研究解析了白蜡吉丁肿腿蜂触角感受器的超微结构,发现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特征均存在典型的性二型现象,这些结果为后续研究该寄生蜂的化学通讯机制和雌雄蜂的嗅觉行为差异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宇  王志英  赵红盈  刘欣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的优势寄生性天敌—白蜡吉丁啮小蜂(Tetrastichus planipennisi)(膜翅目:姬小蜂科)触角及感觉器的外部形态特点。【方法】对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形态、数量和分布特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雌、雄蜂触角感觉器进行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白蜡吉丁啮小蜂触角呈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蜂鞭节有5亚节,雄蜂鞭节有4亚节。触角上着生有板形感器(Ⅰ型和Ⅱ型)、毛形感器(Ⅰ型、Ⅱ型和Ⅲ型)、指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和B hm氏鬃毛,其中,板形感器Ⅰ型仅分布于雄蜂棒节,雌蜂未见分布,毛形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化琴  张长海  蔡静  何剑中  石雷  
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白蜡园的种群结构、寄主树生长;经济产品产量,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选出优型白蜡园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群林农混作的生态经济型白蜡园,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群落结构,使寄主树茁壮生长,白蜡虫种虫提高产量30%,农作物产值达5400余元/hm2。从而有效提高白蜡园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白蜡稳产高产。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占娣  
脂溢性脱发是当今三大脱发之一,多发生于男性,且随着压力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溢性脱发越来越偏向于年轻化,给年轻人的自尊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用于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药物主要为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但是这两种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寻找安全性好、对脱发生物活性高的药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白蜡是半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白蜡蚧属Ericerus的白蜡虫雄性幼虫分泌的次生代谢物质。在中国民间白蜡常用作生发剂。但是对于白蜡治疗脱发的类型及其作用机理还未见报道。白蜡高级烷醇是采用氢化铝锂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晓鸣  陈勇  周朝鸿  王自力  叶寿德  王绍云  
本文对云南昆明、昭通和四川金口河三个不同地理种源白蜡虫的泌蜡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昆明虫泌蜡历时最长,泌蜡量最高,昭通虫泌蜡历时和泌蜡量次之,金口河虫泌蜡历时短,泌蜡量低。在泌蜡周期中,白蜡虫泌蜡有高峰期,昆明虫泌蜡高峰期在泌蜡后50d,昭通虫在泌蜡后30d,金口河虫在泌蜡后20d。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地理种源的白蜡虫种群已产生了分化,昆明种虫与昭通种虫分化较小,昆明种虫和昭通种虫与金口河种虫的分化较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因花  燕丽萍  吴德军  孔雨光  刘翠兰  任飞  李庆华  王开芳  
【目的】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从白蜡杂交种中筛选出优良耐盐株系,【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4‰、6‰)胁迫对绒毛白蜡新品种‘青碧’不同半同胞家系子代苗的生长量、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白蜡杂交组合一年生苗的抗盐能力强弱。【结果】1)盐胁迫抑制了各半同胞家系子代的生长量,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各组杂交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68号、70号杂交苗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盐胁迫对不同亲本的杂交子代生理指标的影响不一致:2)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68号杂交苗的膜透性及MDA含量受影响最小,70号杂交苗的脯氨酸含量增长幅度最大;各组杂交苗的SOD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70号杂交苗的SOD活性增长幅度最大,其次为68号;3)叶绿素含量变化也无一致规律,在6‰浓度下,68号杂交苗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结论】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组杂交子代苗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各杂交材料耐盐性强弱顺序为:68号> 70号> 69号>‘青碧’半同胞。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白蜡优良耐盐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化琴  张长海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璞  陈晓鸣  谢正华  刘魏魏  
对昆明地区白蜡虫不同虫态的过冷却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昆明地区雄虫真蛹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15.81℃,符合正态分布;雌虫越冬时期过冷却点最低,中值为-20.41℃,符合正态分布;对于不同地理种群白蜡虫越冬雌成虫过冷却点的测定表明,长春地区越冬雌成虫在3月份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其它地区,过冷却点中值为-23.19℃,不符合正态分布。测定结果表明:白蜡虫在严寒地区抗寒能力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