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5)
- 2023(4645)
- 2022(4016)
- 2021(3738)
- 2020(3147)
- 2019(6715)
- 2018(6738)
- 2017(11748)
- 2016(6689)
- 2015(7165)
- 2014(6400)
- 2013(6032)
- 2012(5120)
- 2011(4755)
- 2010(4540)
- 2009(4476)
- 2008(3993)
- 2007(3348)
- 2006(2892)
- 2005(2374)
- 学科
- 济(16657)
- 经济(16642)
- 管理(14643)
- 业(14480)
- 企(10880)
- 企业(10880)
- 农(7608)
- 方法(6755)
- 学(6200)
- 数学(5644)
- 数学方法(5551)
- 财(5225)
- 农业(5175)
- 中国(4992)
- 业经(4383)
- 贸(4226)
- 贸易(4224)
- 易(4115)
- 制(3498)
- 理论(3372)
- 环境(3163)
- 地方(3138)
- 和(3046)
- 务(3015)
- 财务(3004)
- 财务管理(3000)
- 银(2782)
- 企业财务(2759)
- 银行(2730)
- 划(2649)
- 机构
- 学院(85471)
- 大学(81393)
- 研究(32081)
- 农(27083)
- 管理(25915)
- 济(25812)
- 经济(25167)
- 科学(24882)
- 理学(22628)
- 理学院(22364)
- 农业(22303)
- 管理学(21658)
- 管理学院(21545)
- 中国(21052)
- 业大(20057)
- 所(18783)
- 研究所(17613)
- 京(16663)
- 农业大学(14489)
- 中心(14141)
- 省(13317)
- 技术(13133)
- 江(13045)
- 业(12482)
- 室(12018)
- 财(11474)
- 科学院(11294)
- 实验(11249)
- 院(11143)
- 州(10974)
- 基金
- 项目(64025)
- 科学(46554)
- 基金(42963)
- 家(41737)
- 国家(41428)
- 研究(40420)
- 科学基金(32398)
- 省(27980)
- 划(23686)
- 自然(23426)
- 自然科(22876)
- 自然科学(22863)
- 社会(22745)
- 基金项目(22444)
- 自然科学基金(22411)
- 社会科(21404)
- 社会科学(21397)
- 教育(18501)
- 资助(17776)
- 编号(16516)
- 计划(15767)
- 重点(15598)
- 科技(15436)
- 发(14424)
- 创(13802)
- 科研(13116)
- 创新(12999)
- 业(12984)
- 成果(12803)
- 农(12678)
共检索到118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陶玥玥 汤云龙 徐坚 王海候 黄萌 孙华 沈明星
2016至2017年开展了饲用毯苗移栽油菜(Brassica napus)田间试验,设5个移栽期(10月10日至30日,每5 d移栽),分析了生育性状、饲草产量和主要营养含量,旨在明确稻茬毯苗油菜的饲用特性及其适宜的移栽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油菜苗期至终花期饲草产量迅速增加,青角期产量趋于平稳而粗蛋白含量下降。移栽期推迟明显抑制了苗期叶龄、根颈粗和花期株高。与最晚移栽(10月25和30日)相比,10月10日、15日和20日移栽可提高终花期和青角期饲草产量和花期粗蛋白含量,但10月10日下青角期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移栽处理(P <0.05)。青角期饲草产量与二次分枝数、根颈粗、一次分枝数和冬前有效叶片数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兼顾油菜饲草产量、营养价值及后期贮藏等,长江三角洲带饲用毯苗油菜适宜栽期为10月15至20日,适宜收获期为终花期至青角期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左青松 刘浩 蒯婕 冯倩南 冯云艳 张含笑 刘靖怡 杨光 周广生 冷锁虎
【目的】研究油菜育秧盘毯状苗移栽,大田不同氮肥和密度耦合对油菜碳氮积累、运转和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植株碳氮代谢与油菜产量形成的关系。【方法】以宁杂1818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毯状苗的培育和移栽试验,比较不同年份、氮肥以及密度条件下碳氮积累、运转以及利用效率差异。【结果】油菜毯状苗适宜条件下移栽也可以获得3 750 kg·hm~(-2)高产。不施氮肥以及225 kg·hm~(-2)氮肥处理条件下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增加,在300 kg·hm~(-2)氮肥处理和125 000穴/hm~2移栽密度条件下1穴1株、1穴2株和1穴3株间产量无显著差异。油菜植株中碳素积累能力显著高于氮素积累能力,初花...
关键词:
油菜 氮肥 密度 碳氮运转 碳氮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名涛 孙松林 李凯 魏刚 杨彪
针对油菜移栽机设计了一套槽轮间歇式送苗机构。通过建立送苗机构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确定以送苗机构驱动扭矩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落苗时间与槽轮间歇停顿时间关系、链接数目与苗杯数量关系为约束条件,通过Matlab数值分析,得出满足约束条件的较优方案,即二指六槽式槽轮间歇机构驱动扭矩为87.2 N·m,间歇停顿时间为0.4 s。试验表明,优化后的机构运动流畅,送苗准确率可达92.9%。
关键词:
油菜移栽机 槽轮送苗机构 优化设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格生 唐海明 陈金湘
以农杂66为材料,研究了营养液漂浮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营养钵育苗(对照)相比,营养液漂浮育苗有效地提高了移栽棉根系的TTC还原强度,棉株在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铃期和吐絮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2%、19.2%、20.0%、10.6%、22.6%和13.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6%、12.3%、5.5%、8.7%、8.2%和4.1%,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1%、8.3%、8.1%、4.0%、3.2%和3.8%,叶片光合效率得到改善.在棉花整个生长发育时期,营养液漂浮育苗移栽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
关键词:
棉花 营养液漂浮育苗 生理生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东 赵斌 王瑞 朱斌 季昌好
为探讨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播期(因素A),以4个多棱饲料大麦品种(因素B)为材料,比较分蘖期饲草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播期对饲草产量影响较大,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小。早播能增加刈割次数,提高饲草产量,其中播期A1(9月30日)饲草鲜质量(12.44 t/hm~2)和干质量(1.49 t/hm~2)最高。品种间饲草及籽粒产量差异均显著。品种B2(皖饲啤14008)饲草鲜质量(10.51 t/hm~2)和干质量(1.38 t/hm~2)最高,籽粒产量(1.82 t/hm~2)居第2位,品种B1(扬饲麦1号)籽粒产量最高(3.58 t/hm~2),饲草鲜质量(9.00 t/hm~2)和干质量(1.17 t/hm~2)居第2位,两者均可作为饲草及籽粒兼用型品种。播期对饲草品质影响较大,对籽粒品质影响较小。播期间饲草品质除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差异均显著,其中播期A2和A4相应性状值较高。品种间饲草品质基本无差异,参试材料均可用作优质饲草。品种间籽粒品质差异明显,其中品种B2蛋白质含量最高,品种B1淀粉含量最高,表明可以选择品种,改善饲料品质。播期与品种间互作对饲草产量有一定影响,对其他性状基本无影响。综合以上分析,冬麦区选用皖饲啤14008或扬饲麦1号,于9月30日播种,能实现优质饲草与籽粒兼收。
关键词:
大麦 播期 饲草 籽粒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博 廖庆喜 王洋 胡乔磊
设计一种油菜纸钵苗移栽机气动插入式取苗装置,构建取苗过程的力学模型,通过取苗各阶段的关键参数优选试验,获得取苗装置最优参数组合。选择倒四棱台形纸钵,并设计一种双针插入式取苗末端执行器,根据取苗针间距要求确定取苗执行气缸型号为MHS4-20D。气动取苗过程分为取苗阶段、送苗阶段和脱苗阶段,各阶段力学分析与参数优选试验表明,取苗针与苗钵基质间摩擦力不小于3.67 N、苗钵脱落高度低于380mm时取苗装置可有效实施取苗功能。台架试验表明,当取苗针为直径4mm不锈钢、插入苗钵基质深度20mm、脱苗高度340mm时,取苗成功率达9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气动插入式取苗装置取苗效果满足钵苗移栽机技术要求。
关键词:
油菜 移栽机 纸钵苗 取苗装置 气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心志 廖庆喜 袁华 韩静轩 王磊 符明联
针对现有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开沟装置作业存在沟宽稳定性差、沟底面平整度低、土壤扰动大等现象,导致立苗率低、覆土作业难度大等问题,本研究基于船式开沟器腔体大以及芯铧式开沟器作业构建宽苗床、平沟底特点,结合类铧式曲面衔接过度,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苗床构建的苗床带整备装置。建立了土壤与整备装置互作力学模型,确定了苗床带整备装置构建稳定苗床的主要结构参数。以整备装置作业速度、作业深度、类铧式曲面前端宽度、刃口角为因素,以土壤扰动量、沟宽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利用EDEM开展四因素三水平二次正交组合仿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作业深度为41 mm、作业速度为0.52 m/s、类铧式曲面前端宽度为40 mm、刃口角为61o时土壤扰动量较小且沟宽变异系数较小;较优参数组合下台架试验得出土壤扰动量为13.01 cm~2,沟宽变异系数8.52%。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安装在移栽单元上的苗床带整备装置相较船式开沟器的载苗基质块立苗率增加2.09%,沟宽变异系数减少13.3%,土壤扰动量减少28.3%,沟底面紧实度增加28.67%,满足油菜基质块苗机械移栽苗床构建要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曹仕龙 廖暑杰 胡龙兴 马光婧 谢燕
为合理利用盐碱地,发展优质饲草作物甜高粱(Sorghum bicolo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的产业化种植,满足种植户和农场的选择需要,本试验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试验和盐池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梯度NaCl(0%、0.1%、0.2%、0.3%、0.4%、0.5%、0.6%、0.7%、0.8%、0.9%、1.0%)胁迫对四种饲草种子萌发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四种饲草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盐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甜高粱、紫花苜蓿、燕麦和小黑麦种子的耐盐阈值分别为0.8%b、0.7%、0.3%和0.7%。通过计算耐盐半致死浓度发现,甜高粱种子萌发时的耐盐性最好,其次为紫花苜蓿,小黑麦和燕麦。盐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小黑麦、甜高粱和燕麦的亩产鲜重和干重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NaCl浓度增加到0.2%时,甜高粱和小黑麦的亩产鲜重显著低于对照,燕麦在NaCl浓度为0.3%时,亩产鲜重显著低于对照。基于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四种饲草种子萌发特性和产量的研究,能更好地发挥四种牧草的耐盐作用,为进一步的品种改良提供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振超 邓世媛 钟俊周 文国宇 李俊业 黄跃鹏 陈杰 陈建军
【目的】探讨不同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为密集烘烤工艺的优化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始兴烟区常规移栽期(2月20日)为参照,设置4个不同移栽期处理,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移栽期烟叶的水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丙二醛(MDA)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状况及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结果】移栽期对烟叶烘烤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4个处理中,2月13日(提早移栽)、2月20日(常规移栽期)移栽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各观察阶段失水速率相对接近各自72h内失水速率的平均值,失水均衡性好,且2个处理叶绿素在
关键词:
烤烟 移栽期 烘烤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连润 杨松光 胡忠荣 李坤明 马钧
通过对草莓试管苗进行不同移栽基质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基质对草莓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莓试管苗的最佳移栽基质是腐殖土∶红土=1∶1,移栽成活率近90%。
关键词:
草莓 试管苗 移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照 廖庆喜 许博 胡先朋
针对油菜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参数对栽植稳定性的影响及拖拉机田间作业时部分工作参数受载波动影响栽植性能等问题,采用ADAMS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展栽植机构结构参数(栽植臂、从动栽植臂、连杆)及作业参数匹配研究和轨迹分析,确定机组前进速度v(m/s)与栽植频率f(株/min)的匹配范围。结果表明:当栽植臂长度为300mm、从动栽植臂长度为305mm、连杆长度为95mm时,栽植轨迹高度为225mm,其中连杆长度对栽植性能有较大影响;在理论可行范围内,当f/v比值为200时,栽植轨迹达到最优,且随机组的前进速度增加,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张林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杂交稻旌优127为材料,设2种水分管理(常规灌溉和分蘖期干旱),2个施氮量(120、180 kg/hm~2),3个移栽密度(12.0、16.5、22.5穴/m~2),研究其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10.72 t/hm~2)与常规灌溉产量(11.01 t/hm~2)相比未出现显著下降,而2015年分蘖期干旱处理产量(9.84 t/hm~2)显著低于常规灌溉处理的产量(10.50 t/hm~2),有效穗、每穗粒数、干物质减少是其减产的主要原因;分蘖期干旱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而常规灌溉处理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2种水分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洋 张青松 胡乔磊 何坤 肖文立 廖庆喜
针对传统移栽机在油菜移栽过程中苗块易翻倒导致分苗装置分苗失效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油菜基质块苗移栽机的倾斜式分苗装置.分析了分苗装置结构组成与分苗过程,确定了分苗装置主要结构参数;构建了分苗过程依次连续输送和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力学模型,依据动力学分析明确了影响分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得出,当苗块摩擦系数一定且同步带倾角在24.5°~35.0°时,有利于依次连续输送阶段苗块不翻倒;分苗夹持力越大,夹持分离阶段苗块分苗效果越优.优选得出分苗装置关键参数:同步带倾角g为30°,分苗夹持力f_(j1)>0.8N,分苗气缸工作气压P为0.5~0.8 MPa.分苗装置分苗试验表明:苗块翻倒率为4.2%,分苗成功率为92.5%,满足油菜基质块苗分苗需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峰 米文博 李文 刘文辉
研究燕麦(Avena sativa L.)与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 L.)、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蚕豆(Vicia faba L.)在高寒不同生态区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探讨适宜各生态区的最佳种植模式,为在高寒不同生态区一年生人工建植混播草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各混播组合间,燕麦/饲用豌豆组合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10.56 t·hm~(-2)和16.15%;3种混播组合的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粗脂肪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介于燕麦单播和饲用豌豆、箭筈豌豆、蚕豆单播之间。2)各生态区间,燕麦和3种豆类的平均株高均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门源的干草产量最高,为9.78t·hm~(-2);除贵南外,粗蛋白含量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贵南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7.69%。3)通过综合评价,得出适宜各生态区种植的混播组合分别是:祁连山流域门源和湟水谷地湟中的燕麦/饲用豌豆组合、三江源区贵南的燕麦/蚕豆组合、环青海湖区共和的燕麦/箭筈豌豆组合,干草产量分别为13.00和10.63、10.59、10.73 t·hm~(-2),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4.65%和16.11%、13.56%、12.01%;各生态区最佳混播组合的干草产量较燕麦单播分别增加了48.62%(门源)、23.18%(湟中)、22.84%(贵南)、47.80%(共和)。
关键词:
不同生态区 种植模式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