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3)
- 2023(9010)
- 2022(7648)
- 2021(7098)
- 2020(5967)
- 2019(12991)
- 2018(12998)
- 2017(23096)
- 2016(13252)
- 2015(14705)
- 2014(14357)
- 2013(13374)
- 2012(12269)
- 2011(11231)
- 2010(11344)
- 2009(10804)
- 2008(10148)
- 2007(9081)
- 2006(7981)
- 2005(7254)
- 学科
- 济(38568)
- 经济(38479)
- 管理(31774)
- 业(27002)
- 企(20992)
- 企业(20992)
- 学(14808)
- 农(14553)
- 中国(13332)
- 制(12631)
- 方法(12607)
- 财(11005)
- 数学(10190)
- 数学方法(9966)
- 业经(9736)
- 体(9687)
- 地方(9235)
- 农业(9113)
- 理论(8337)
- 银(8092)
- 银行(8040)
- 行(7812)
- 贸(7752)
- 贸易(7747)
- 融(7599)
- 金融(7591)
- 易(7484)
- 教育(6959)
- 和(6914)
- 环境(6780)
- 机构
- 学院(177784)
- 大学(174295)
- 研究(67940)
- 济(58923)
- 管理(57872)
- 经济(57266)
- 中国(49540)
- 理学(48682)
- 理学院(47982)
- 科学(47777)
- 管理学(46700)
- 管理学院(46398)
- 农(44410)
- 京(38896)
- 所(37451)
- 农业(35424)
- 研究所(34479)
- 业大(34375)
- 中心(30503)
- 财(29582)
- 江(29018)
- 院(25161)
- 省(25125)
- 范(25076)
- 师范(24639)
- 技术(24494)
- 北京(24385)
- 州(22998)
- 农业大学(22807)
- 财经(22154)
- 基金
- 项目(123777)
- 科学(93269)
- 研究(85703)
- 基金(84605)
- 家(78466)
- 国家(77800)
- 科学基金(62864)
- 省(51205)
- 社会(49821)
- 社会科(46714)
- 社会科学(46707)
- 基金项目(44098)
- 划(43921)
- 自然(42676)
- 自然科(41590)
- 自然科学(41570)
- 自然科学基金(40780)
- 教育(39647)
- 编号(35656)
- 资助(34260)
- 重点(29623)
- 成果(29517)
- 发(27407)
- 课题(26919)
- 计划(26290)
- 创(25590)
- 部(25020)
- 科技(24307)
- 科研(24208)
- 创新(24063)
共检索到272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金牛 周天阳 高景 周海燕 杜文涛
季节性积雪综合影响着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植物不同水平对环境异质性响应的复杂性。本研究利用山脊风成的自然积雪梯度,首先对比高山草地不同处理之间的土壤环境因子,发现土壤含水量深雪覆盖处理显著较高。全氮、全磷和有机碳含量并无显著变化,而有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MBN)在不同积雪处理下均有显著差异且在生长旺季最低。高山草地植物性状对积雪厚度处理下的响应,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仅有单叶质量(individual leafmass, ILM)无显著差异。紫罗兰报春(Primula purdomii)在厚雪地段的ILM显著大于浅雪,而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的表现却相反;高原毛茛在浅雪地段的ILM、株高(plant height, PH)均显著高于深雪。中期开花的长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longifolium)和羊茅(Festuca ovina)在厚雪地段具有更大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 SLA)。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在浅雪地段具有显著更高的SLA、单叶面积(individual leafarea, ILA)和PH。晚期开花的华丽龙胆(Gentiana sino-ornata)的变化类似矮生嵩草;星状雪兔子(Saussurea stella)的单叶重量和大小有地段性差异。功能群水平上雪被厚度仅对植物的株高有显著影响,不同开花物候对叶片性状和PH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最后明确了植物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早花植物的SLA和PH均与pH负相关,SLA与有机碳、全氮和砂粒含量均负相关。中期开花植物的SLA与pH、砂粒含量均正相关,而与全磷负相关;株高与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负相关。不同开花期功能群植物的比叶面积与株高均正相关。植物性状响应雪被厚度变化的物种及开花物候功能群特异性反映了高山草地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及其异质性的生存策略,在高山草地草场维护与管理中,需要合理配比草种,以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此结论在高寒工程实践的生态修复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德东 袁春良 吕明海 石素英
The thickness of snow accumulated near different kinds of protection forest, i.e. shelterbelt (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 with ventilation structure, grouped protection forest ( P.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 with closed structure, and the protecti...
关键词:
草牧场防护林 樟子松 胡枝子 积雪厚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荣
植物功能群是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对植物功能群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和演替规律,同时,可为植被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根据野外样方的调查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山西云顶山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优势种的植物功能群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isher's精确检验结果表明,有46个种对正关联极显著(P<0.01),有5个种对负关联极显著(P<0.01);有24种对正关联显著(P<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丽霞 *田赟 刘新月 张克斌
【目的】植物功能群及其多样性是维持群落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基础,通过对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功能群组成与结构的研究,深入了解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功能群的构建、分布和环境适应机制,为草地生态系统群落演替方向的预测和永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家庭牧场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禁牧、休牧和常牧样地中草地植被的物种、株数、高度、密度和生物量进行观测,并采用植物生活型和水分生态型功能群的分类方法,分析不同放牧样地的群落特征、功能群的物种组成和综合优势比的差异性。【结果】研究区内共记录物种35种,隶属于11个科,5种生活型,3种水分生态型。其中,菊科物种最多,占25.7%,禾本科占20%。常牧样地中寸草苔的重要值最高,而禁牧样地中羊草的重要值最高。休牧样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禁牧和常牧样地。从植物生活型功能群来看,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显著高于休牧和禁牧样地,而多年生丛生禾草功能群在常牧样地的综合优势比较低。从水分生态型功能群来看,本研究中植被类型以旱生植物为主,其综合优势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中生植物功能群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研究区草地群落中多年生根茎禾草功能群的物种均为中生植物,而一、二年生草本功能群的物种多为旱生植物。与长期禁牧相比,休牧显著提高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促使多年生禾草和中生植物功能群逐渐取代一、二年生草本和旱生植物功能群。因此,科学的休牧制度有助于草地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靖 韩天虎 代健聪 刘长仲
【目的】研究祁连山中段高山草原蝗虫与植物群落之间的生态关联性。【方法】于2011-05-09,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周边草场中设置12块样地,在样地内采用方框取样器和样方框(1 000mm×1 000mm)对蝗虫群落和植物群落进行系统随机抽样调查,利用典型相关分析(CCA)法对蝗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群落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与排序。【结果】①捕获蝗虫成虫3 148头,隶属6科,10属,共12种;小翅雏蝗、狭翅雏蝗、永宁异爪蝗和宽须蚁蝗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捕获成虫总数的34.78%,18.43%,14.52%,11.76%;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艳燕 胡云锋 刘越 于国茂 毕力格吉夫
采用植被群落调查方法,对位于蒙古高原东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典型草原区开展了野外综合考察。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LUCC)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利用强度下的草地植物物种数、群落α多样性以及群落β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量是随着利用强度增强而逐渐降低的;但禾本科和杂草类植物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菊科植物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规律;豆科植物则呈现出现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生态工程区域,无论是物种总数不同科目物种数量均是最少的;②物种重要值的分布特征是:羊草、克氏针茅等建群种在背景样地中最高、随着利用强度的增加,其重要性逐渐降低,而伴生种、杂...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土地利用 利用强度 典型草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田曼 严成 周静
为修复新疆天山天池自然保护区三工河天池南段河道受损草地,对裸露河滩实施覆土,覆土厚度分别为0、8、12和16 cm,均匀撒播豆禾科混合草种。针对恢复6年的草地,进行群落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分析不同覆土厚度对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植物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呈逐渐增加趋势,覆土0和8 cm草地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12和16 cm样地(P<0.05),覆土16cm草地植被盖度显著高于覆土12cm草地(P覆土12 cm>覆土8 cm>覆土0 cm,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覆土16cm>覆土8 cm>覆土12 cm>覆土0 cm,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覆土12 cm>覆土16 cm>覆土8 cm>覆土0 cm,覆土8、12、16 cm草地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3)不同覆土厚度样地群落地上生物量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正相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爱云 刘世荣 史作民 董林水 刘京涛
采用沿海拔样方和样带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物种组成进行了分析;运用物种丰富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等指标,分析研究了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被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变化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有植物种28科76属96种,主要优势种有糙野青茅(Deyeuxia scabrescens)、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狼毒(Stellerachamaejasm e)和蒿草(Kobresiasp.)。随海拔升高,亚高山草甸植被物种丰富度呈现单峰分布格局;α多样性(Shannon-W 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随海拔上升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均匀度指数则随海拔升高而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汀 崔迎春 叶雨艳 赵文君 侯贻菊 吴鹏 丁访军
【目的】为探究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不同小生境的响应,阐明喀斯特森林植物在严酷生境下的生存策略。【方法】以10种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生长的小生境类型(土面、石面和石沟),对其植物叶片的叶面积(LA)、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片含水量(LWC)、叶密度(LTD)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结构型性状,以及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羧化效率(CE)功能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生活型植物,常绿乔木的LDMC与LTD较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均显著偏高(P 石沟>土面;Gs、Tr、WUE均为石沟>石面>土面,而Pn、Ci、CE则均表现为土面>石面>石沟。【结论】在土面生境中,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等资源供给稳定,对外界资源竞争压力较小,具有较高的SLA和LWC以及较低的LDMC、LT和光合能力,因此植物自身抗逆性、资源获取与保持能力相对较弱,趋向于生长缓慢、资源竞争力弱的生存策略;石面生境严苛,资源竞争压力大,其LDMC和光合能力均相对高于土面植物,而SLA、LWC及LA则反之,因此其抗逆性及资源获取与保持能力强于土面植物,趋向于生长缓慢、资源竞争力强的生存策略;而在石沟生境中,生存条件相对较好,植物LDMC、LT、LA及光合能力均强于其他生境植物,且SLA则相对较低,因此植物抗逆性、资源获取与保持能力相对较强,趋向于生长快速、资源竞争力强的生存策略;常绿乔木位于叶经济谱“慢速投资收益性”一端,常绿灌木位于“快速投资收益型”一端,而落叶乔木则位于两者之间属于中间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周 赵雅洁 宋海燕 张静 陶建平 刘锦春
喀斯特地区破碎陡峭的地形地貌和严重缺乏的土壤资源,使得该地区的土壤分布在空间上具有强烈的异质性。土壤是植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主要途径,土壤分布的不均匀会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和分布。因此,选择重庆典型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土层厚度生境中(015cm、1525cm和>25cm)草地的群落结构、物种分布和优势种生长状况等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草地群落的优势种主要是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的草本植物,随生境土层厚度增加,群落的优势植物中逐渐有木本植物的出现,群落优势种的优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雅洁 李周 宋海燕 张静 梁千慧 刘锦春
土壤"厚薄不均"和"岩溶干旱"是影响喀斯特地区植物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关键生态因子,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由于根系生态位的互补可能会缓解资源减少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以盆栽深根植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浅根植物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对象,研究土壤厚度降低、水分减少及土壤厚度和水分双重资源减少对两种草本植物混种下其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高资源水平下,混种后苇状羊茅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斯太肯·居力海提 董乙强 周时杰 聂婷婷 姜安静 安沙舟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位特征对封育的响应规律,以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实地调查采样的方法,对封育区(10年)和自由放牧区内植物群落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对不同草地类型进行围栏封育措施,发现除温性荒漠草地外,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大部分植物种均表现出生态位宽度指数高于放牧样地,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和山地草甸中的效果更显著。2)与自由放牧区相比,温性草原封育后Shannon-Wiener指数、Patrick指数、Pielou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呈现显著增加31.81%~90.80%(P <0.05),表明围栏封育措施在温性草原效果最好。总之,围栏封育(10年)对温性草原及山地草甸植被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不利于温性荒漠草地的植被恢复,表明不同的草地类型对围栏封育的响应显著不同,效果不一。因此在对退化草地治理恢复时,围栏封育应结合植被类型、植被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封育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封育效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培栋 张良键 张晓亮 李鸣 张陈洁 王忠
为研究江西省草地资源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本文在赣北山区鄱阳湖流域设置了61个2 m×2 m的草地群落样地,包含废弃农田、山坡草地和杂草地三种样地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样地之间物种组成差异,并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分别探究了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本区域内草地植物41科93属111种。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相对简单,不同生境条件下群落物种组成差异明显;2)三种样地的土壤总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山坡草地土壤总碳和土壤总氮含量较低,而废弃农田土壤总磷含量较高;3)植物物种和群落两个水平上,三种样地的植物C、N、P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废弃农田样地植物N含量较低,P含量较高;而山坡草地植物C含量较高、P含量较低;4)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土壤总氮和总磷含量均是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对江西北部草地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为该区域草地资源保护及恢复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妍 董强 赵宝玉 韩宏 王建华 赵合平 李勤凡 曹光荣
中国草地重要有毒植物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ofMainPoisonousPlantsontheGrasslandofChina)是为了方便科技工作者在对种类繁多的有毒植物进行研究时能快速查找到相关资料而建立的,同时也可提供中毒咨询服务。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总结,将有毒植物的各种信息分为14类,再结合数据库技术,采用BorlandDelphi7和MSSQLServer2000软件开发出该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可视化、人性化的界面,能很好地实现多种查询功能、信息修改、添加等维护功能以及用户管理功能,目前收录有毒植物200余种,并可发布到Internet上,供科研工...
关键词:
有毒植物 信息系统 系统开发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许睿儿 张艳丽 刘苗
植物生殖分配调控着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从而影响种群的更新速度,最终改变群落结构及演替方向。因此,研究植物生殖分配对草地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方法,系统地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殖分配的相关研究理论及影响因素,学者们先后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生活史理论和生物量分配理论提出光合补偿机制、养分循环假说、时间限制假说、r/k策略、资源可用性假说等,以解释自然环境因素、植物自身因素、和人为干扰因素等调控植物生殖分配的机制。然而,草地植物对诸多因素(植株形态性状、自然灾害、放牧、刈割、外源养分添加等)的生殖分配响应仍存在争议,且复杂因素(气候变化、生境条件、植物间竞争等)及多因素协作的过程和驱动机制不清晰。基于此,本文建议应从多维度解析草地植物生殖分配策略及驱动机制,以期为促进草地生态系统更新及正向演替,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