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00)
- 2023(9045)
- 2022(7764)
- 2021(7137)
- 2020(5940)
- 2019(13809)
- 2018(13833)
- 2017(26247)
- 2016(14495)
- 2015(16490)
- 2014(16735)
- 2013(16285)
- 2012(15269)
- 2011(14024)
- 2010(14583)
- 2009(13380)
- 2008(13071)
- 2007(11783)
- 2006(10672)
- 2005(9896)
- 学科
- 济(67742)
- 经济(67684)
- 业(35415)
- 管理(35092)
- 方法(27692)
- 企(27361)
- 企业(27361)
- 数学(24183)
- 数学方法(23560)
- 中国(19834)
- 地方(19133)
- 农(17711)
- 业经(14614)
- 学(14004)
- 农业(12028)
- 融(11328)
- 金融(11328)
- 财(11291)
- 贸(11091)
- 贸易(11078)
- 银(11017)
- 银行(10985)
- 理论(10982)
- 地方经济(10732)
- 行(10710)
- 易(10648)
- 发(10634)
- 制(10358)
- 技术(9951)
- 和(9538)
- 机构
- 学院(209970)
- 大学(206820)
- 济(82230)
- 经济(80316)
- 研究(77508)
- 管理(75833)
- 理学(63933)
- 理学院(63125)
- 管理学(61466)
- 管理学院(61107)
- 中国(58416)
- 科学(50733)
- 京(46265)
- 所(41796)
- 农(41282)
- 研究所(37960)
- 财(36697)
- 中心(34931)
- 业大(33851)
- 江(33319)
- 农业(32521)
- 北京(30251)
- 范(28959)
- 师范(28569)
- 财经(28227)
- 院(27963)
- 州(27477)
- 省(26206)
- 技术(26029)
- 经(25329)
- 基金
- 项目(136542)
- 科学(105246)
- 研究(96147)
- 基金(94988)
- 家(85196)
- 国家(84508)
- 科学基金(70592)
- 社会(57777)
- 省(56087)
- 社会科(54782)
- 社会科学(54768)
- 基金项目(48689)
- 划(47326)
- 自然(47104)
- 自然科(46048)
- 自然科学(46038)
- 自然科学基金(45149)
- 教育(44891)
- 资助(41660)
- 编号(39251)
- 发(34820)
- 成果(32130)
- 重点(31875)
- 课题(29041)
- 部(28605)
- 创(28007)
- 发展(26874)
- 计划(26867)
- 展(26421)
- 创新(26262)
共检索到329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玉洁 叶彩华 姜会飞 闫梦玲 倪子璇
为探究不同积温计算方法对作物发育期模拟效果的影响情况,以北京密云冬小麦1989—2011年返青-拔节、拔节-抽穗和抽穗-成熟期为例,统计了基于3种线性假设的京冬8号和不区分品种的冬小麦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对比分析了6种积温(GDD)模型和发育时间(DD)模型统计变量的变异系数(CV)及模拟偏差(SD),结果表明:GDD模型对阶段积温模拟的稳定性较DD模型对发育日数的模拟效果更佳;区分品种的变量稳定性相对不分品种的稳定性更大且模拟效果更好;对比模型有效率(ME)、均方根误差(RMSE)及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得出结论:6种GDD模型相对DD模型对发育期的模拟效果均达到优秀;分品种的模拟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会飞 郭勇 张玉莹 姜少杰 闫梦玲 王晓晨 王潇潇 张子源 温德永 廖树华
为探究不同下限基点温度对作物发育阶段积温稳定性和对发育期模拟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一个下限温度的线性生长假设,以1990—2015年北京密云冬小麦抽穗至成熟期为例,统计设定下限温度5.0~15.0℃不同基点温度的阶段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分析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这2种积温模型的阶段积温及其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随下限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以模拟均方根误差和模拟准确率为指标对比分析下限温度指标对积温模型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阶段积温随下限温度而变化,有效积温随下限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和程度比活动积温更快;阶段活动积温大于有效积温,且两者差值随着下限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一定的下限温度范围内,以标准偏差为指标时有效积温绝对稳定度优于活动积温,而以变异系数为指标时则活动积温相对较有效积温相对稳定;以均方根误差检验模拟效果,则阶段活动积温模拟效果优于有效积温;以发育期模拟误差在2d以内表征模拟准确率时,2种积温模型的模拟效果随下限温度而变化,下限温度在5.0~12.5℃时,有效积温的模拟准确率高于活动积温的,而当下限温度≥12.5℃时,活动积温的模拟准确率大于有效积温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元鑫 毕延刚 李娟起 高丽红 曲梅
针对作物生育期研究主要有3种方法:有效积温法、生理发育时间法和正弦指数函数法。试验选取不同温室不同茬口黄瓜的发育期数据和温室环境数据对3种发育期模拟模型方法进行验证。温室黄瓜发育期的预测结果表明,正弦指数函数法预测准确而稳定,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在0.8~2.4d之间,以每日平均气温和每小时平均气温为输入值的生理发育时间法RMSE值分别在0.8~6.1和0.8~7.0d,有效积温法1.3~6.2d。基于以上验证结果,3种模拟预测发育期方法中,正弦指数函数法表现出较好的预测性和较强的机理性,适用于作物发育期的预测。
关键词:
黄瓜 发育期 有效积温 正弦指数函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王金耀 祝丽英
管侧沟茧蜂是寄生甜菜夜蛾和粘虫等害虫的低龄幼虫寄生蜂。本文以粘虫幼虫为繁殖寄主,对管侧沟茧蜂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发育历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卵-结茧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 1℃,有效积温为115 15日度,茧-羽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 47℃,有效积温为99 47日度。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该寄生蜂最适发育温度为23~27℃,在25℃条件下全世代发育历期为14 64d。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文通
在18、21、24、27、30、33℃6个恒温条件下观察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卵、幼虫、蛹以及卵-蛹的发育历期,计算刺桐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卵、幼虫、蛹、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40、13.93、15.11、14.47℃,有效积温分别43.82、186.36、109.43、338.45 d℃,由此建立了发育历期预测式与Logistic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华潮 施祖华 吴鸿
在10~30℃之间的5种恒温下观测了竹梢凸唇斑蚜Takecallistaiwanus的发育历期,测得其1~4龄若蚜及全若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 76℃,9 24℃,7 28℃,6 45℃和8 10℃,有效积温分别为19 66d·℃,19 88d·℃,28 52d·℃,36 49d·℃和115 82d·℃,可供当地预测该蚜虫发生代数和发生期参考。表2参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环照 陈金安 徐运清 盛继群
研究了双带夜蛾NarangaaenescensMoore在实验室条件和稻田自然变温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 18~ 34℃范围内设置 6个温度处理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 18~ 32℃之间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均呈直线关系。用直线回归法测得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5 0 ,9.2 3,12 .0 2 ,12 .2 6℃ ,有效积温分别为 6 0 .0 7,348.5 4 ,91.92 ,2 9.2 9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0 .0 7℃ ,有效积温为 5 5 8.36日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玉 孙嵬 董辉 丛斌 白鸿岩 类成平 胡志凤
利用人工气候箱,在21,25,28,31,34℃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对其各虫态(龄)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用线性方程拟合了黄胫小车蝗发育速率与温度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黄胫小车蝗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本试验所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黄胫小车蝗各虫态(龄)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出蝗卵、1~5龄蝗蝻、整个蝗蝻期、雌成虫期、雄成虫期、雌虫全世代及雄虫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5.57,17.22,17.04,17.19℃,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德 田小青 赵博光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99、10.33、11.26、11.38℃,有效积温分别为43.04、132.86、38.74、7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为3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8.91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振强 宇振荣 刘洪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关键词:
冬小麦 积温 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卫星 江海东
对小麦品种的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及其与发育进程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动态模拟。发育速率首先取决于春化进程和光周期效应的互作.春化完成后主要受光周期的调节。温度的影响以每日热效应来计算,与发育速率互作形成每日生理效应。生理效应的积累获得发育生理时间或发育天数,满足一定的生理时间即可到达某个发育阶段。利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与不同播期的多个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模型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预测标准差分别为二棱期6.1 d、顶小穗形成期4.5 d、抽穗期3.6 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美玲 张旭博 孙志刚 孙楠 李仕冀 高永华 张崇玉
【目的】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然而,中国不同气候区小麦生长发育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程度仍未系统量化。因此,急需阐明不同气候区增温及不同时段增温对小麦产量及发育期持续时间的影响程度,揭示小麦产量及发育期对增温的响应规律。【方法】本文搜集了1990—2017年间已发表的关于中国小麦全生育期田间持续增温条件下小麦产量变化的21篇文献,运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量化田间不同增温幅度及不同时段增温对中国小麦产量及生育期的影响程度,系统阐明其在不同气候区的差异及规律。【结果】(1)亚热带季风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学标 韩湘玲
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模拟有二个目的:一是要了解作物生长的状态及产量;二是要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环境变化和栽培措施的反应,以便作出有利于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管理决策。 一、作物生长发育模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合作用测定技术的发展,作物生长模拟也得到了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作物生长模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洪木 林勇 谢宝林 林乃铨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研究测定了橄榄星室木虱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7.1 61 6± 1 .0 873 )℃、一龄若虫 (6.0 1 0 1± 1 .42 5 7)℃、二龄若虫 (6.760 3± 1 .6978)℃ ,三龄若虫 (5 .40 3 1± 1 .0 5 78)℃、四龄若虫 -拟蛹 (6.5 62 5± 1 .3 3 5 4)℃、成虫产卵前期 (6.8440± 1 .0 3 60 )℃、全世代 (6.1 62 9± 1 .4883 )℃ ;有效积温 :卵 (1 89.9493± 1 4.7983 )℃、一龄若虫(1 1 9.3 81 6± 6.2 784)℃、二龄...
关键词:
橄榄星室木虱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