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5)
- 2023(7006)
- 2022(5924)
- 2021(5269)
- 2020(4442)
- 2019(9819)
- 2018(9441)
- 2017(17345)
- 2016(9853)
- 2015(10637)
- 2014(10115)
- 2013(9865)
- 2012(9299)
- 2011(8404)
- 2010(8142)
- 2009(7424)
- 2008(7312)
- 2007(6430)
- 2006(5623)
- 2005(4952)
- 学科
- 济(34468)
- 经济(34420)
- 业(25717)
- 管理(25692)
- 企(19500)
- 企业(19500)
- 方法(16223)
- 数学(14511)
- 数学方法(14372)
- 农(11070)
- 学(10635)
- 财(9649)
- 中国(9369)
- 贸(8890)
- 贸易(8889)
- 易(8674)
- 业经(7939)
- 农业(7647)
- 制(6696)
- 技术(6229)
- 环境(5988)
- 务(5823)
- 财务(5818)
- 财务管理(5804)
- 地方(5765)
- 企业财务(5542)
- 银(5446)
- 银行(5393)
- 融(5189)
- 金融(5188)
- 机构
- 大学(142233)
- 学院(140769)
- 研究(56048)
- 济(53782)
- 经济(52713)
- 管理(49442)
- 理学(43663)
- 理学院(43066)
- 农(42720)
- 管理学(42039)
- 管理学院(41832)
- 科学(40765)
- 中国(39550)
- 农业(34759)
- 业大(32164)
- 所(32128)
- 京(31086)
- 研究所(30120)
- 中心(24417)
- 农业大学(22571)
- 财(22052)
- 江(20938)
- 院(20145)
- 省(20116)
- 北京(19253)
- 业(19200)
- 室(19050)
- 科学院(18963)
- 财经(18093)
- 实验(17574)
- 基金
- 项目(105636)
- 科学(80582)
- 基金(76824)
- 家(74085)
- 国家(73478)
- 研究(64487)
- 科学基金(59261)
- 自然(43228)
- 自然科(42253)
- 自然科学(42236)
- 省(41756)
- 自然科学基金(41543)
- 基金项目(40926)
- 社会(40291)
- 社会科(38121)
- 社会科学(38108)
- 划(37169)
- 资助(31201)
- 教育(28790)
- 计划(25093)
- 重点(24933)
- 科技(23126)
- 编号(22771)
- 发(22755)
- 创(22331)
- 部(22267)
- 科研(21872)
- 业(21420)
- 创新(20988)
- 农(19791)
共检索到1990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英 李雁鸣 韩金玲
为明确不同种类硫肥对小麦光合性能等性状的影响,进行了3种硫肥效果的比较研究。施用硫肥的处理都表现为旗叶光合速率提高,旗叶和倒三叶及各生育时期顶部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提高,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且子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所提高。在对提高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效果上以石膏的效果最明显,硫酸铵次之,硫磺的效果最差,而在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上却依次为硫酸铵、硫磺和石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家永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蔡瑞国 王振林 李文阳 张敏 周筑南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强筋小麦8901和弱筋小麦1391生育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都有增加的趋势,但是过量氮肥又使它们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两品种均以中氮处理(240kg/hm2)光合速率大,灌浆进程合理,产量水平高。研究发现,强筋和弱筋小麦生育后期叶光合特性和子粒灌浆进程差异显著;旗叶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及子粒产量呈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旺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赵凯男 侯园泉 赵志明 杨中帅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W1:播前65%MFC(最大田间持水量)+拔节后45%~55%MFC)、中度干旱(W2:播前75%MFC+拔节后55%~65%MFC)、轻度干旱(W3:播前75%MFC+拔节后65%~75%MFC)、适宜供水(W4:播前75%MFC+拔节后75%~85%MFC)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前期、中期和中后期14:00—16:00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成熟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分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下午的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成熟期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从2 a均值来看,与W4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1、W2和W3)灌浆期下午的旗叶Pn、Gs和ΦPSⅡ,JM47分别降低2.07%~68.92%,-3.23%~50.00%和-1.89%~30.19%;YZ4110分别降低7.71%~80.19%,11.11%~59.26%和0~73.47%;JM47和YZ4110灌浆中期下午的旗叶Tr分别降低6.30%~32.87%和6.49%~41.74%,灌浆中后期下午旗叶Fv/Fm分别降低1.20%~18.52%和2.50%~30.00%,且上述指标的降幅基本表现为JM4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濂 崔党群 范平
利用56个冬小麦品种(系),采用双重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冬小麦子粒品质性状多目标间接选择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株高和单株穗数,可同时提高单株子粒蛋白质产量与含量及干面筋含量;而增加单株子粒产量可以提高单株子粒蛋白质产量,但降低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干面筋含量;千粒重每增加1.0g,沉淀值减少0.07791ml;湿面筋含量随株高增加而增高,随结实小穗数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冬小麦 品质性状 逐步回归 间接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新磊 付秋萍 王全九
大田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施氮和灌水水平,研究施氮量和灌水量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叶片光合作用生理及籽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和灌水提高叶片Fv/Fm和Pn,并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施氮明显降低千粒重,而适量灌水明显提高千粒重。
关键词:
施氮 灌水 冬小麦 光合作用 籽粒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海祯 梁哲军 齐宏立 王玉香 邵新胜 聂安全
以旱地小麦晋麦 4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水肥藕合方式对旱地小麦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水肥藕合对旱地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和产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拔节期水肥藕合方式 (补水 2 0m3+N2 0 P2 0 K16 )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分别比对照 (不补水 +N2 0 P2 0 K16 )高出 4 1 4 6 % ,31 79% ,10 5 2 8%和 97 8%。产量比对照高出 30 5 %。小麦增产影响因素通径分析为 :单位面积成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关键词:
不同时期 旱地小麦 水肥藕合 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刘玉平 郭文奇 郭丽敏 庞春明 王丽娜 Worland A J Gale MD
多年结果证明Rht1、Rht2、rht 3个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而Rht3基因系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前三者。Rht3基因系的子粒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Rht2和rht系 ,Rht10显著高于Rht1系 ,其他基因系之间无显著差异。Rh10基因系的面粉的沉降值显著高于Rht1,Rht8和Rht12 ,Rht3显著高于Rht1,Rht2和rht。Rht10和Rht3基因系面粉的湿面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系。此外 ,同一基因系在不同的年际之间的品质性状表现有差异
关键词:
小麦 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子粒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陈向东 冯素伟 胡铁柱 王丹 杨艳艳 李笑慧 茹振钢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农419穗部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特性。在开花期、花后7 d及花后15 d其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14.12%,42.86%,6.11%,比百农418高2.69%,4.65%,4.50%,比豫麦49高11.45%,12.08%,16.24%,比周麦18高22.92%,6.35%,10.64%;其颖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Chla/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恒辉 温樱 王东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中肥料撒施或埋深过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探索水浇地麦田底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和肥料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在水浇地大田条件下,设置5种肥料施用方式:全生育期不施肥(T1);底肥单层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2、T3和T4);底肥按1﹕2﹕3分为3份,分别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5)。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底肥条施深度的增加,冬小麦花后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提高,气孔导度(Gs)增大,净光合速率(Pn)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底肥分层条施处理(T5)与底肥24 cm单层条施处理(T4)相比,开花后旗叶衰老、荧光和光合特性差异不明显,但籽粒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4%—6.5%和26.8%—72.9%,这与其在较高成穗数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关。【结论】水浇地麦田,底肥按1﹕2﹕3的比例分层条施可以在获得较高成穗数的基础上,延缓冬小麦旗叶衰老、改善旗叶光合能力,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促进肥料高效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晓丽 王朝辉 罗来超 马清霞 王森 戴健 靳静静
【目的】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小麦氮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利用从2004年起在中国西北旱地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氮磷施用下的小麦产量与锌含量的变化。【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160,施160 kg N·hm(-2))、单施磷肥(P100,施100 kg P2O5·hm(-2))和氮磷配施(N160P100,施160 kg N·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冬小麦 籽粒 产量 锌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珊珊 万书勤 康跃虎 刘士平
基于控失肥养分流失低的特点,研究环渤海低平原区施用控失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以期为环渤海低平原区粮食节水增产提供理论基础。在冬小麦生育期内,选择不同类型控失肥N-P2O5-K2O:16-45-0(K1)和N-P2O5-K2O:24-12-12(K2),并设置当地常规施肥(CF)和不施肥(CK)作为对照,于冬小麦收获期取样考种并测产。结果表明:在保证N和P2O5施肥量同当地施肥量基本一致、仅灌一次底墒水或无灌水条件下,施用控失肥冬小麦产量提高了17%29%,且不同类型控失肥对冬小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敬恒 徐阳春 郭世伟 沈其荣
以‘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简称碳铵)颗粒肥以及不同氮肥类型(尿素、普通碳铵、多元素碳铵粉肥、有机肥+普通碳铵)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后同一时期,几种氮肥处理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指标中的Fv/Fm、ΦPSⅡ、qP均高于对照(CK),并以尿素(T1)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T4)处理数值较高。氮肥施用能有效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使叶片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也以T1和T4处理效果较好。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几种氮肥处理均能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宁 刘义国 张洪生 李玲燕 林琪
为了确定旱地小麦秸秆还田量与氮肥的施用量,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试验站设不同的秸秆还田量与氮肥处理。研究了精量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N肥处理相比较,适量的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叶绿素SPAD值,延缓旗叶衰老,改善旗叶光合性能,提高小麦千粒质量,但明显降低有效穗数。在同一秸秆还田下高水平氮比低水平氮处理的冬小麦旗叶衰老速度要慢、光合时间更长、产量也明显增多。在施氮225 kg/hm2(N2)下秸秆还田9 000 kg/hm2(J3)比其余处理可明显延缓旗叶衰老、提高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提高蒸腾速率,增加千粒质量。在该地区最具优势的氮肥与秸秆还田量是N2...
关键词:
氮肥 秸秆还田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豪圣 李法计 程敦公 刘建军 付雪丽 刘爱峰 宋健民
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气冠温差(CTD)的差异,探讨气冠温差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高产品种(系)选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灌溉条件下,选用28个强筋型和27个中筋型冬小麦品种(系),分别对抽穗期、开花期、花后7 d、花后14 d、花后21 d和花后28 d的气冠温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强筋型与中筋型冬小麦品种间的CTD在各个测量时期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中筋品种花后21 d的CTD与产量和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CTD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主要通过粒重途径实现的。强筋型品种与中筋型品种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为51.72%和63.45%,其中,花后21 d的CTD分别在强筋品种第2主成分和中筋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