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1)
2023(3658)
2022(3163)
2021(2908)
2020(2857)
2019(6456)
2018(6468)
2017(11863)
2016(7363)
2015(8224)
2014(8221)
2013(8008)
2012(7655)
2011(6857)
2010(6985)
2009(6354)
2008(6417)
2007(5591)
2006(4787)
2005(4242)
作者
(25302)
(21402)
(21245)
(20063)
(13620)
(10381)
(9692)
(8559)
(8147)
(7693)
(7279)
(7262)
(7104)
(7082)
(7051)
(6756)
(6689)
(6419)
(6207)
(6094)
(5726)
(5371)
(5239)
(5011)
(4892)
(4822)
(4800)
(4719)
(4679)
(4500)
学科
(26145)
经济(26123)
方法(16267)
管理(15799)
(15248)
数学(14880)
数学方法(14511)
(12494)
企业(12494)
(9060)
(5585)
中国(5512)
(5486)
理论(4672)
(4496)
贸易(4493)
(4364)
地方(4260)
业经(4051)
(3882)
环境(3870)
农业(3690)
(3574)
技术(3554)
(3476)
金融(3473)
(3378)
(3372)
财务(3362)
财务管理(3355)
机构
大学(104657)
学院(103559)
研究(40582)
管理(34320)
(34074)
经济(33257)
科学(31518)
(30323)
理学(30087)
理学院(29623)
管理学(28409)
管理学院(28247)
中国(27202)
农业(24663)
(24254)
业大(24214)
(23180)
研究所(22761)
中心(17746)
农业大学(16075)
(15927)
(15553)
(15503)
(14652)
北京(14644)
实验(14506)
(14471)
技术(14409)
实验室(13994)
(13684)
基金
项目(77067)
科学(57542)
基金(53930)
(51883)
国家(51517)
研究(46256)
科学基金(41057)
(32253)
自然(31192)
自然科(30492)
自然科学(30483)
自然科学基金(29885)
(28229)
基金项目(27827)
社会(25517)
资助(24211)
社会科(24082)
社会科学(24075)
教育(22263)
计划(19318)
重点(18655)
科技(18634)
编号(17094)
(16389)
科研(16026)
(15855)
(15554)
创新(14934)
专项(14440)
成果(14129)
期刊
(32469)
经济(32469)
学报(30064)
(27179)
研究(24312)
科学(22584)
大学(20212)
中国(19905)
学学(19450)
农业(18414)
管理(12106)
(10766)
(10749)
教育(10665)
业大(9234)
技术(8377)
林业(7803)
统计(7552)
农业大学(7405)
(7105)
科技(6751)
(6642)
金融(6642)
(6575)
决策(6077)
中国农业(5668)
自然(5567)
财经(5307)
经济研究(5283)
自然科(4818)
共检索到146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泽楠  邓伟  李娟娟  郑佳慧  张子君  张晓曼  路丙社  
【目的】从叶片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两个方面对13种源黄连木进行综合评估,为河北地区开展优良观赏种质筛选和苗木繁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3个种源黄连木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黄连木叶片的小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叶形指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分析不同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与种源地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叶片的形态指标和光合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随着经度和年降水量升高,黄连木叶片的长、宽、面积和周长均随之减小;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小叶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和净光合速率均随之增大。此外,海拔较高且气候温暖的这类地区更适合黄连木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更好。聚类分析显示,13个种源黄连木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中红鹤和潍坊种源属于生长较好的第Ⅱ大类,小叶数更多,叶面积和周长更大,更适合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状况更好。采用主成分分析对13个种源黄连木进行综合评估,红鹤种源、南果种源和潍坊种源的幼苗叶片小叶数更多,面积和周长更大,光合作用更强,幼苗的生长状况更好;反之,沭阳、红旗和白芟种源则较差。【结论】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产生了丰富的变异,说明黄连木在幼苗时期的选择潜力就非常大。通过对不同种源黄连木幼苗表型性状和光合特性进行综合评估,初步筛选出叶片表型性状和光合生理表现良好的红鹤、潍坊和南果3个黄连木种源,为今后河北地区开展优良观赏种质筛选和苗木繁育提供了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欧汉彪  林建勇  李娟  梁瑞龙  
【目的】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叶片的表型性状变异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情况,为楠木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具有代表性楠木种源4年生幼树为材料,测定其叶片的13个表型性状,分析不同地理种源楠木幼树叶片的形态变异及其种源内和种源间的分化情况。【结果】6个种源楠木叶柄长、叶面积和叶长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在30.00%以上。叶面积以福建建瓯种最大(26.82 cm~2),以广西富川种最小(20.01 cm~2);叶长以重庆江津种最长(12.85 cm),江西崇义种最短(10.36 cm);叶宽以贵州思南种最宽(3.43 cm),广西富川种最窄(2.90 cm);叶周长以湖南沅陵种最长(28.95 cm),江西崇义种最短(25.25 cm)。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度与叶厚、叶柄长、叶尖角和叶基角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叶长和叶脉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纬度与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和宽基距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尖角和叶基角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楠木叶片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种源间的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不同种源地楠木叶片具有从西到东表现变近圆趋势、从南到北表现变狭长趋势、随年降水量的增加表现变小趋势及随≥10℃年积温的增加表现变窄趋势的特征,可供楠木品种选育和利用研究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宏伟  于海燕  卢绍辉  张江涛  刘俊磊  王晶  
Chinese Pistache(Pistacia chinensis Bunge)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woody oil plant and timber tree in China.A provenance test was conducted to measure and mak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index of photosynthetic rate,transpiration rate,leaf area and height of growth of the two-year-old Chines...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德美  张亚红  成星奇  项晓冬  张磊  胡建军  
【目的】揭示青杨不同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叶片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为青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来自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4个青杨种群为材料,采集1~2年生枝条在温室扦插繁殖,移植苗圃,第2年春季平茬幼化,同年7月采集茎尖以下第7、8、9片新生叶测定苗期叶片14个表型性状(叶片形态性状、叶色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青杨的14个叶片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种群间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55.771%,表明种群间变异是主要的变异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56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柄相对长,最小的是叶绿素SPAD值。各种群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852%,其中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变异最丰富,而河北龙泉(11号)种群变异最小,叶片表型性状稳定性最高。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间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大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仅叶色与其他叶片性状无明显相关,叶色遗传相对独立。通过聚类分析可将34个种群划分为4个类群,分别为长叶柄大叶类群、中等叶类群、短叶柄窄叶类群和小叶类群。结合类群分布和中国地形特点,中国青杨种群可划分为3个分布区,分别是太行山以东华北平原北缘地区(1区)、太行山和六盘山-秦岭之间的黄土高原地区(2区)和青藏高原周边地区(3区),其中1区以短叶柄窄叶类群为主(57.14%),2区中等叶类群占66.67%,而3区占比最大的为小叶类群(62.5%)。【结论】青杨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变异丰富,河北蓝旗卡伦(17号)、内蒙古半截塔(30号)和内蒙古坝底(31号)种群多样性丰富,是多样性保护和种质资源保存的重点种群。叶片表型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强,青杨叶片呈现以海拔变化为主的地理变异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侯元凯  黄琳  高巍  杨超伟  
为文冠果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不同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种子经济性状(含种子千粒质量、最大及最小种子质量、种子平均体积及种子比重)由优到劣依次为P(山西蒲县)>Q(黑龙江哈尔滨)>D(河南济源)>F(河南洛宁)>S(辽宁沈阳)>E(河南灵宝)>M(山西静乐)>O(山西朔州)>I(内蒙翁旗)=C(甘肃定西)>N(山西代县)>R(甘肃平凉)>J(青海西宁)=K(山西绛县)>G(河南淅川)>H(辽宁建平)>L(山西岚县)>A(宁夏贺兰)=B(陕西淳化);不同种源种子性状由优到劣依次为Q>F>S>D>R>E=I=P>H=M>K=N>O>G>B>C>J>L>A...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任俊杰  庞新博  刘昭阳  李静雅  张婉莹  尹书乐  王利兵  李迎超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种子表型性状多样性,为蒙古栎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中国蒙古栎天然分布区选取11个种源采集种子,分别测量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千粒重5个表型性状。并利用SPSS软件对不同种源的蒙古栎种子进行性状差异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重差异较大,各种源千粒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不同种源蒙古栎种子的种长与种宽、单粒重、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3)不同种源海拔与种宽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单粒重、千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4)影响种子性状的因素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粒重、千粒重、无霜期、北纬;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1个种源划分为4类,分别为Ⅰ、Ⅱ、Ⅲ和Ⅳ类,其中,黑龙江省黑河市、辽宁省本溪市、辽宁省抚顺市聚为Ⅰ类,单粒重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种源(P<0.05),为最优种源。【结论】蒙古栎种子表型性状随地理梯度变异明显,整体呈从东北—西南种源质量逐渐下降的趋势,单粒重和千粒重可以作为快速筛选种源优良与否的优先筛选指标。图1表5参37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覃敏  尹光天  杨锦昌  李荣生  邹文涛  
以8个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UPGMA)等多种分析方法,对7个表型性状(叶片长、叶片宽、叶长宽比、叶形、树干通直度、树皮颜色和树皮形状)进行研究,探讨米老排种源间和种源内的表型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米老排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较丰富的变异,种源内变异(18.08%)大于种源间变异(5.68%),种源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10%。在7个表型性状中,树皮颜色的变异系数值最大(21.16%),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房凡   贾黎明   蒋晓辉   白倩   苏淑钗  
【目的】解决中国黄连木缺乏良种并改善产量普遍较低的现状,为黄连木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应用材料。【方法】对我国7个省份(市、自治区)88份中国黄连木种质测定了包括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在内的24项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指标间的变异,量化评价各经济性状。【结果】(1)黄连木果实性状表现丰富的多样性,产量、产油能力性状变异幅度极大,果实体积、表面积、百粒质量变异幅度相对较大,外观性状变异幅度相对较小。健康果实各项指标变异幅度均小于非健康果实。(2)单株产量与果枝率、结果枝数、单枝果穗数、果穗果量、单株果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健康果实率、单枝果穗数、单株产量、冠幅单位面积产量、果实百粒质量也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分为4种类群,分别为低产古树类群、大果型类群、中果型类群、小果型类群。(4)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5份来自大果型类群,5份来自中果型类群,综合评分前3名均来自大果型类群,平均增益达56.49%。【结论】黄连木果实性状指标变异幅度大,为黄连木良种选育提供较大空间。大果型类群容易出现综合得分极为靠前的优良单株,中果型类群则易稳定产出综合得分较高的优良单株。陕西、山东地区具有适合中国黄连木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更具备发展中国黄连木油用树种的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玉坤  闫翠萍  杨利艳  宁东贤  杨秀丽  杨丽萍  李楠  
为了研究秸秆和地膜2种覆盖方式对黑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黑花生品种(系)豫花黑1号和临黑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叶片光合特性和籽粒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地膜和秸秆覆盖均可改善耕层土壤的水分环境,促进黑花生植株的主茎高、侧枝长和分枝数,全膜覆盖效应要优于其他方式和对照;全膜覆盖可显著增加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值,提高叶片光合效率,要好于半膜和秸秆覆盖; 4种方式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籽粒含油量、粗蛋白、油酸含量等品质性状,对籽粒锌元素含量的促进效应大于对硒含量的影响;豫花黑1号品种稳定性较好,而临黑3号更具环境可塑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荣  胡静静  王超  张贞  盖瑞  郭小静  沈向  
【目的】了解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释放的日变化动态和季节变化动态,对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黄连木叶片挥发性物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株成年黄连木,分别于2008年春季(5月)、夏季(7月)、秋季(10月)选择天气晴朗的1天,在9:00,12:00,15:00,18:00和21:00采集树冠外围受光一致、健康无损的复叶,利用静态顶空进样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叶片释放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日动态变化和季节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黄连木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顺式-β-罗勒烯、反式-β-罗勒烯、香芹烯、3-蒈烯、α-松节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厉月桥  李迎超  吴志庄  
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发展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已成为各国的共识[1]。生物燃料乙醇作为汽油的第1代替代品,广受世界关注[2]。近年来该行业迅速崛起,并掀起了以甘蔗、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工业化热潮;由此引发粮食短缺,对世界粮食安全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耕地资源紧缺,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以玉米为原料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为保证粮食安全,生物燃料乙醇原料多元化势在必行[3]。目前,国内外重点研究开发的糖基或淀粉基能源植物仍以谷物、甜高粱、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胜君  陈建华  刘立新  刘明国  吴月亮  夏泽臻  
为研究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表型性状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国内外125个不同种源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51个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供试西伯利亚杏无性系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其中,19个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27,3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为0.18。不同种源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0.26)>辽宁(0.25)>俄罗斯(0.17),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内蒙古=辽宁(0.18)>俄罗斯(0.1)。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1.93)大于质量性状(0.67)。相关性分析表明,与经济效益相关的性状中有23对性状间的相关系数>0.707。单果重与果长等15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受果实性状的影响最大;单核重与核宽等20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仁重与仁宽等22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核重和单仁重受核、仁性状的影响最大。出核率与单果重等7个性状、出仁率与单核重等7个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且分别受单果重、单核重的影响最大。聚类分析将125个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分为6类:A类出核率高;B类出仁率高;C类花冠径小;D类核壳薄,出仁率、出核率较高;E类核壳厚;F类果实大,果肉厚。聚类结果反映出地理种源特点和表型性状特征。主成分分析表明,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9.90%。综合32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1个有代表性的主要数量性状,依次为果长、果宽、果厚、果肉厚度、核长、核宽、核厚、仁长、仁宽、单核重、单仁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蕊  王艺  金国庆  周志春  陈爱明  储德裕  
以浙北、闽北和赣南3个木荷代表性种源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氮沉降水平下,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氮和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低氮沉降水平促进了木荷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降低了呼吸消耗,叶片氮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磷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光合同化物易于积累;而高氮沉降水平时对光合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小甚至产生危害。(2)木荷不同种源间叶片利用光能的程度差异较大,浙江杭州种源净光合速率较高,利用弱光的能力强,易发生光抑制现象,光合同化物不易积累;福建建瓯种源利用强光能力强,暗呼吸速率较低,同化物最容易积累;江西信丰种源光合能力和暗呼吸速率介于浙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莹  曹玉芬  霍宏亮  徐家玉  田路明  董星光  齐丹  张小双  刘超  王立东  
【目的】通过对梨种质资源叶片和枝条表型多样性和变异特点的研究,为梨种质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梨资源的保存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促进梨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方法】采用"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内保存的梨13个种548份资源的叶片和枝条23个表型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及整理。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梨叶片和枝条表型性状的分布频率、变异系数、Simpson指数、Shannon-weaver指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比较梨种群内和种群间多样性;采用Origin 8.0软件绘制梨各数值型性状分布直方图,进行分级评价并选取参照品种;采用MEGA 5.0软件对脆肉梨和软肉梨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字符型的15个性状分析表明,梨叶片以卵圆形、叶基宽楔形、叶尖急尖、锐锯齿带刺芒、叶片伸展状态抱合、叶姿斜向下和绿微显红色幼叶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90.51%、58.03%、66.97%、81.93%、87.23%、59.27%、86.68%和35.04%;枝条以黄褐色一年生枝、皮孔数量多、叶芽姿态斜生、顶端钝、芽托中和花芽无茸毛等类型居多,分别占相对应描述符分布频率的87.23%、78.28%、87.96%、83.76%、73.91%和99.27%;其中幼叶颜色和叶基形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较高,分别为2.197和1.597。数值型的8个性状分析表明,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一年生枝长度、一年生枝粗度、节间长度、花芽长度和花芽粗度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7.25%、19.04%、20.06%、23.70%、15.08%、19.33%、20.62%和16.66%;根据分布统计分析,对每个性状分别提出了5级数值分级指标与参照品种;综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8个数值型性状可简化为一年生枝长度、花芽长度、叶片宽度和叶柄长度4个主要性状;梨叶片和枝条8个数值型性状在种群内和种群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表型分化系数VST分别为41.10%和58.90%。聚类分析233个脆肉梨地方品种可划分为12类,87个软肉型秋子梨可划分为6类,西南地区的梨资源在多个类群中均有分布。【结论】梨种质资源叶片和枝条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字符型性状中幼叶颜色和叶基形状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数值型性状中一年生枝长度和花芽长度的变异系数较高,更能体现梨品种间的差异。梨叶片和枝条种群间变异高于种群内变异,种群间的变异是其主要变异来源。筛选出5个数值型性状可作为梨枝条和叶片的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深梅  奚建伟  洪俊彦  夏国华  李岩  黄兴召  朱先富  黄坚钦  
[目的]探讨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为种质资源收集、优选、改良提供理论支持,为大别山山核桃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19个大别山山核桃天然种群中选取198个单株,测定其果实和叶片的表型性状共16个,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非加权配对算数平均法(UPGMA)等方法揭示大别山山核桃表型性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结果] (1)大别山山核桃的16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表明大别山山核桃的表型多样性非常丰富;(2)各表型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64%~26.59%,平均变异系数为9.63%;果实表型与叶片表型的种群内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16%和15.42%,果实表型平均变异系数较小,性状相对稳定;(3)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性状间达极显著相关的有60对,达显著相关的11对;(4)种群间和种群内的平均方差分量百分比分别为49.28%和17.53%,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66.25%,表明大别山山核桃表型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5)当距离系数为0.04时,19个种群被分为4类,聚类情况基本与经度的变化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