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9)
2023(5005)
2022(4281)
2021(3897)
2020(3376)
2019(7632)
2018(7308)
2017(13647)
2016(7693)
2015(8082)
2014(8217)
2013(8056)
2012(7393)
2011(6774)
2010(6629)
2009(5893)
2008(6046)
2007(5254)
2006(4484)
2005(4002)
作者
(25334)
(21050)
(20846)
(19861)
(13304)
(10509)
(9541)
(8383)
(7970)
(7601)
(7314)
(7042)
(6909)
(6885)
(6777)
(6723)
(6437)
(6158)
(6125)
(5874)
(5508)
(5243)
(5237)
(4906)
(4873)
(4807)
(4786)
(4599)
(4554)
(4368)
学科
(27846)
经济(27816)
(19451)
管理(19191)
(16613)
企业(16613)
方法(13779)
数学(12004)
数学方法(11792)
(8758)
(7505)
中国(6767)
(6508)
业经(6222)
地方(5495)
(5415)
(5240)
财务(5216)
财务管理(5203)
理论(5167)
企业财务(5039)
技术(4866)
农业(4550)
(4454)
(4431)
银行(4403)
环境(4336)
(4310)
金融(4307)
(4176)
机构
大学(108482)
学院(107924)
研究(41081)
管理(38137)
(37959)
经济(37015)
理学(33440)
理学院(32984)
管理学(32162)
管理学院(31972)
科学(30132)
中国(28335)
(27087)
(23304)
(22895)
业大(21898)
农业(21803)
研究所(21444)
中心(18025)
(17839)
(15980)
(14983)
(14662)
财经(14384)
北京(14194)
农业大学(14088)
(13928)
师范(13646)
技术(13426)
(13395)
基金
项目(79881)
科学(61030)
基金(56905)
(53511)
国家(53125)
研究(50772)
科学基金(43546)
(32984)
自然(31038)
社会(30701)
自然科(30359)
自然科学(30343)
基金项目(30113)
自然科学基金(29775)
社会科(29164)
社会科学(29151)
(28328)
资助(23677)
教育(23325)
重点(19039)
编号(18436)
计划(18391)
科技(17308)
(16975)
(16617)
(16579)
科研(16078)
创新(15656)
(14539)
成果(14532)
期刊
(38329)
经济(38329)
研究(27332)
学报(26787)
(23518)
中国(21354)
科学(21317)
大学(18453)
学学(17779)
农业(15957)
(14035)
管理(13429)
教育(10566)
(9424)
技术(9009)
业大(7565)
(7536)
金融(7536)
(6862)
科技(6752)
财经(6608)
经济研究(6410)
农业大学(6282)
林业(6090)
统计(5910)
业经(5694)
(5658)
(5609)
资源(5467)
技术经济(5037)
共检索到151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陆畅  李斌  刘儒  夏良放  祝良  林富荣  郑勇奇  
采集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4个种源的秋季和冬季的枝条和叶芽,测量抗寒生理指标,使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种源的抗寒性。结果显示:鹅掌楸不同种源的各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为,鹅掌楸冬季叶芽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秋季叶芽,相对电导率和含水量均低于秋季叶芽。根据测量的生理指标数据,计算出鹅掌楸4个种源的隶属函数值作为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大小分别为云南勐腊0.021,贵州黎平0.286,安徽大别山0.834,浙江富阳0.488。对4个鹅掌楸种源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排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葛朝红  赵爽  师树新  李伟明  周永萍  高倩  
旨在探讨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为辣木在北方优良种源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5个种源的辣木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人工霜箱控温等方法,对其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抗寒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5个种源的辣木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种源中H种源的株高最低,为267. 57 cm,但其冠幅、地径和分枝数均最高,分别为137. 57 cm、5. 01 cm和50. 33;在产量性状中,不同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产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H> K> F> S> J,H> F> K> S> J,H> F> S> K> J。其中,H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 22,0. 93,1. 76 kg/m~2,产量最低的为J种源;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结冰点在-1. 60~-4. 37℃,过冷却点在-3. 42~-5. 63℃,其中H种源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为最低,其抗寒性最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H> K> S> G> J。因此,H种源可作为在北方地区培育和推广的潜在良种遗传资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柳新红  何小勇  苏冬梅  魏来  袁德义  王军峰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衡量翅荚木单项抗寒能力大小的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指标转换成综合指数,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根据指标权重和隶属函数值,求得翅荚木各个种源抗寒性的综合指数值,依照综合指数的大小判定不同种源的抗寒性强弱的排序为:湖南通道>贵州兴义>广西忻城>广东英德>湖南江华>广西靖西。通过聚类分析,将翅荚木种源划分为3类:湖南通道和贵州兴义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好;广西忻城和广东英德种源为一类,抗寒性一般;湖南江华和广西靖西种源为一类,抗寒性较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小勇  柳新红  袁德义  谭晓风  赵思东  张琳  魏来  
以5个种源的翅荚木叶为材料,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制片技术观测叶片结构特征、电导率法测定其半致死温度、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其过冷点温度,并结合田间试验分析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期的抗寒性及其与叶片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南通道翅荚木种源抗寒性最强,苗期在湖南株洲无冻害,在浙江丽水冻害率为4·83%,极显著低于其他种源;其叶片半致死温度为-5·34℃,过冷点温度为-15·04℃,均低于广东翁源和广西忻城种源。不同种源翅荚木叶片细胞结构紧密度(CTR)和疏松度(SR)与种源的抗寒性有一定的关系,CTR值越大、SR值越小,种源的抗寒性越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佳欢  冯会丽  史彦江  俞元春  
【目的】以灰枣和新疆林业科学院新选育的3个灰枣优系(灰实2、灰实7和灰实8)为试验材料,对其枝条组织在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及游离脯氨酸等5个抗寒性生理指标展开研究,以期为灰枣耐寒品种的选育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1月下旬,选取长势一致的1年生休眠二次枝进行低温胁迫试验,胁迫程度分为-15、-20、-25、-30、-35、-40℃共6个梯度,持续胁迫时间为12 h,胁迫后以5℃/h上升至0℃后恒温静置12 h测定各项指标。【结果】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得出,灰实2、灰实7、灰实8和灰枣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1.48、-8.82、-9.30和-10.80℃。同时,低温胁迫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在-30℃时达到最大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S"型的变化趋势。丙二醛含量呈现"低-高-低-高"波浪型变化趋势,灰实2和灰枣在-35℃时含量最高,达到11μmol/g以上,灰实7和灰实8在-40℃时含量最高,为10.42~10.71μmol/g。灰实7和灰实8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达到3.89~3.93 mg/g;灰实2和灰枣的变化幅度较小,为3.22~3.31 mg/g。整体上看,低温处理下灰枣及其3个优系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通过抗寒因子的综合隶属度计算显示,灰实2的平均隶属度最高,为0.482;灰枣次之,为0.478;灰实8为0.476;灰实7最低,为0.456。按照平均隶属度抗寒性分级法分级,灰实2、灰实7、灰实8和灰枣的综合隶属度在0.40~0.59之间,抗寒性均为Ⅲ级,中抗,其抗寒性能力大小综合排序为:灰实2>灰枣>灰实8>灰实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思悦   王雨婷   赵佳琪   王文   惠竹梅  
【目的】对葡萄种质抗寒性进行鉴定与比较,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在低温胁迫过程中生理响应的差异并探索葡萄抗寒性评价方法,为葡萄抗寒品种的鉴定、选育、品种区域化布局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高低温交变箱模拟低温环境,在4℃(对照)和-5,-15,-25,-35℃低温条件下,以来源于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的66份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组织褐变率、含水量(自由水与束缚水)进行分类评价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筛选抗低温或低温敏感的葡萄品种,进一步分析其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差异,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葡萄品种抗寒性及抗寒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66份葡萄种质中,欧亚种葡萄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0.87~-17.45℃,低温胁迫后欧亚种葡萄的组织褐变率较高;美洲种葡萄低温半致死温度为-19.80~-29.68℃,自由水/束缚水值低于其他葡萄种质;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6份葡萄种质的抗寒性分为5类,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从中筛选出12份抗低温或低温敏感品种,分别为美洲种5BB、SO4、1103P、康可和香槟,欧山杂种北醇和公酿1号,欧美杂种巨峰和康拜尔,欧亚种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对其进行的抗寒生理指标测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12份葡萄品种一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与对照相比,霞多丽、蛇龙珠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加幅度较大,5BB、SO4枝条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其余品种各指标增加幅度较小。【结论】不同来源的葡萄种质抗寒性存在差异,抗寒性强弱依次表现为美洲种>欧山杂种>欧美杂种>欧亚种。12个抗低温或低温敏感葡萄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5BB、SO4、康可、北醇、1103P、香槟、公酿1号、巨峰、赤霞珠、蛇龙珠、康拜尔、霞多丽。半致死温度、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枝条含水量可作为葡萄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跃东  董凤祥  王贵禧  王庆成  
通过人工模拟低温的方法确定-22℃萌芽率为杂交榛抗寒性的衡量指标,用相关分析确定评价杂交榛抗寒性的5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指标转化为综合的主成分,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再结合隶属度函数值求得杂交榛各无性系抗寒性的综合指数。根据综合指数的抗寒性排序为:84-349>81-23>85-127>B-3>84-69>84-545>81-9>83-33>84-1>84-72>84-254>84-48>84-402>84-237>82-11>84-226>B-21>84-572。通过聚类分析,将杂交榛抗寒性划分为4类:84-349、81-23和85-127为一类,其抗寒性最强;B-3、84-6...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燕  张树航  李颖  张馨方  韩斌  王广鹏  杨阳  
以10个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品种休眠期一年生枝条为材料,测定各品种不同低温处理下枝条的相对电导率(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和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枝条结构特征。将REC配合Logistic方程求出枝条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LT_(50)极显著相关的理化、结构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求出各抗寒性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度,对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抗寒性排序。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10个板栗品种枝条REC变化趋势呈近"S"型,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_(50)差异较大,为-26.64~-17.73℃;-20℃处理下枝条REC、冻害指数、总着色度、MDA含量,及枝条木栓层厚度和木栓层比率与其LT_(50)呈极显著相关,可作为板栗枝条抗寒性鉴定的理化和组织结构指标;以6个指标为基础参数的隶属函数法适用于板栗树种枝条的抗寒性准确评价。10个中国板栗主栽品种枝条抗寒性强弱顺序为:‘燕宽’>‘燕山早丰’>‘燕奎’>‘处暑红’>‘紫珀’>‘粘底板’>‘罗田1号’>‘红栗’>‘燕红’>‘杂35’。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玉苏甫·阿不力提甫  阿依古丽·铁木儿  帕提曼·阿布都热合曼  李疆  
为探讨梨生产中梨树枝条部分死亡或整株死亡的问题,在低温胁迫下进行了抗寒性生理指标测定。以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ge.)、豆梨(Pyrus calleryana D.Dcne.)、鄯善砧木句句梨(新疆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Shanshan zhenmu Jujuli)、其里根阿木特(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Qiligen amute)、阿克苏砧木阿木特(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Akesu zhenmu amute)、塔城野生杏叶梨(杏叶梨Pyrus armeniacaefolia Yu.Tacheng yeshen...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晓宇  杨成超  彭建东  杨志岩  张妍  
采用11个杨树无性系的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和冻融处理,确定以4次冻融处理后(-40℃放置24 h然后转入20℃放置24 h)的枝条萌芽率为抗寒性的衡量指标。从生理生化物质、物理性状、生长性状、物候期等方面进行研究,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与抗寒性极显著或显著相关的5个指标——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率、水分饱和亏缺、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用主成分分析法将5个指标转化为综合的主成分,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再结合隶属度函数值求得各无性系抗寒性的综合指数。依照综合指数,抗寒性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小黑杨、小美旱、中绥12、小叶杨、3016杨、108杨、沙兰杨、辽育3、97杨、中辽1号、L35,其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属木兰科鹅掌楸属,是我国特有树种,分布于秦岭以南。另一种是分布在北美东南部的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Linn.),均是第四纪孑遗物种。鹅掌楸为落叶大乔木,树高达40m以上。叶形如马褂,又名马褂木。花单生枝顶,花被片9枚,外轮3片萼状,绿色,内二轮花瓣状黄绿色,基部有黄色条纹,形似郁金香。
关键词: 鹅掌楸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赵志新  乔瑞芳  季孔庶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杂交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L.tulipifera5个家系1年生实生苗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性。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杂交鹅掌楸叶片失绿变黄,根系腐烂变黑,且高质量分数镉胁迫下植株受抑制程度越明显。随着镉胁迫时间延长,各家系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均出现了上升趋势,胁迫增加上升趋势更明显。在100mg·kg-1胁迫下,5个家系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一致;在200mg·kg-1胁迫下,5个家系SOD活性变化是先升后降,胁迫结束时,NEF11家系SOD活性下降最大,相比对照降幅为41.5%。采用隶属函数对上述指标进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永涛   胡宇   段慧荣   韩军   梁欢欢   田福平  
为全面地对披碱草属四个牧草品种的抗寒性进行比较,本试验选择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Keng cv.Tongde)、同德老芒麦(E. sibiricus L. cv. Tongde)、‘陇中1号’肥披碱草(E. excelsus Turcz. ‘Longzhong NO. 1’)和甘南垂穗披碱草(E. nutans Griseb. cv. Gannan)四种披碱草属牧草作为试验材料,设置25℃、10℃、5℃和0℃四个温度梯度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下,四个牧草品种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17个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加权重的方法,综合评价这四个牧草品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四个温度梯度下,同德短芒披碱草的Tr和Gs均差异显著(P < 0.05),同德老芒麦Pn、Ci和ETR值差异显著(P < 0.05) ,甘南垂穗披碱草的qP、Φ_(PSⅡ)和游离Pro积累量差异显著(P < 0.05),‘陇中1号’肥披碱草的SS积累和REC差异显著(P < 0.05)。综上可见,披碱草属四个牧草品种综合抗寒性排名为: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甘南垂穗披碱草 >‘陇中1号’肥披碱草。本研究为利用披碱草属牧草建植高寒人工草地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李锡泉  干少雄  
在中国鹅掌楸全分布区内抽样 15个种源 ,于长江中下游 5省区按统一试验设计营造种源试验林。 7年生时全面测定其树高 ( H)、胸径 ( DBH)、冠幅 ( RC)等主要生长性状 ,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鹅掌楸生长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地点间差异极显著 ,种源对环境反映灵敏 ,种源与地点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H、DBH和材积 ( V)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0 .50 3、0 .52 6、0 .52 1,受较强的遗传控制 ;RC受遗传控制程度相对较低 ( H2 =0 .30 1)。相继进行了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分析和幼成龄相关分析 ,分析结果为种源选择和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斌  顾万春  夏良放  谭德仁  封建文  
在鹅掌楸两个种及其杂种多地点 7年生种源试验林中 ,随机抽取 3块试验林共 2 82株样本 ,分别进行木材基本密度 (BD)和纤维长度 (FL)的测定分析。在分布型拟合与精度分析的基础上 ,进行一般线性方差模型分析 ,结果为 :中国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均差异显著 (a =0 0 5) ;5个北美鹅掌楸种源间BD和FL未达到显著差异 ;地点间差异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平均值T检验表明中国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两种间BD和FL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鹅掌楸的BD总均值为 0 397g cm3,FL总均值达 1 60 3mm ,属于中小密度、长纤维或近长纤维树种。差异分析揭示了种内差异是鹅掌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