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9)
2023(3136)
2022(2751)
2021(2432)
2020(2142)
2019(5001)
2018(4781)
2017(8527)
2016(4926)
2015(5312)
2014(5355)
2013(5234)
2012(4774)
2011(4348)
2010(4283)
2009(3836)
2008(3840)
2007(3328)
2006(2881)
2005(2444)
作者
(16695)
(13900)
(13706)
(12966)
(8584)
(7029)
(6339)
(5729)
(5249)
(4879)
(4811)
(4792)
(4560)
(4480)
(4438)
(4362)
(4191)
(4069)
(3935)
(3903)
(3682)
(3480)
(3440)
(3298)
(3260)
(3186)
(3156)
(3079)
(3000)
(2999)
学科
(18769)
经济(18753)
管理(12005)
(11134)
(9461)
企业(9461)
方法(8994)
数学(7852)
数学方法(7700)
(5109)
地方(4757)
(4679)
中国(4515)
业经(4329)
(3961)
农业(3502)
环境(3437)
理论(3380)
(3238)
(2895)
(2753)
(2718)
技术(2594)
(2563)
财务(2542)
财务管理(2535)
地方经济(2458)
企业财务(2420)
(2299)
资源(2292)
机构
大学(69163)
学院(69163)
研究(26831)
管理(24988)
(23617)
经济(23001)
理学(21915)
理学院(21628)
管理学(21085)
管理学院(20979)
科学(20446)
(18710)
中国(17917)
(15260)
(15144)
农业(15102)
业大(15033)
研究所(14243)
中心(11858)
(10434)
(10007)
(10001)
农业大学(9901)
(9809)
(9377)
北京(9367)
技术(9206)
师范(9193)
科学院(8974)
(8850)
基金
项目(52386)
科学(39394)
基金(36013)
(34202)
国家(33960)
研究(33045)
科学基金(27536)
(22675)
自然(19624)
社会(19589)
基金项目(19369)
(19196)
自然科(19160)
自然科学(19153)
自然科学基金(18751)
社会科(18588)
社会科学(18578)
教育(15196)
资助(14982)
重点(12755)
计划(12623)
编号(12417)
科技(12400)
(11617)
(10796)
(10606)
科研(10556)
创新(10228)
(9618)
课题(9610)
期刊
(24226)
经济(24226)
学报(17153)
研究(16475)
(16073)
中国(14223)
科学(13830)
大学(11499)
农业(11284)
学学(11029)
管理(8429)
(7396)
教育(7133)
(7056)
技术(6673)
业大(4902)
科技(4639)
资源(4550)
统计(4466)
(4311)
(4224)
农业大学(4161)
林业(4028)
决策(3869)
业经(3718)
经济研究(3681)
中国农业(3664)
技术经济(3610)
自然(3236)
财经(3073)
共检索到96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宗明   刘仁   聂林芽   贺小林   朱琪   郭志强   张旭   钟文斌  
【目的】比较不同种源苦槠果实品质特征,充分挖掘苦槠果用资源潜力,为今后苦槠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方法】以2009年栽植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山下林场的8个种源苦槠果实为试验对象,对苦槠果实的养分含量和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8个种源苦槠各养分含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江西樟树01和江西新余01种源苦槠果实糖类物质较为丰富,总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浙江安吉03种源的果胶含量最高,达132.07 mg·g-1,显著高于其他种源苦槠果胶含量;江西樟树01种源淀粉含量远低于其他种源。2)8个种源苦槠果实酚类相关物质含量较高的有浙江杭州02、江西上饶14和浙江武义10种源,其中浙江杭州02种源苦槠果实的总多酚、总黄酮和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42.68、8.76和28.59 mg·g-1,江西樟树01种源维苦槠果实维生素E含量远高于其他种源。3)蔗糖与总多酚、总黄酮、单宁、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维生素E与果糖、总黄酮、单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葡萄糖、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总抗氧化能力与果糖、总多酚、总黄酮、单宁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糖类物质均与年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年均降水量与淀粉、总果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年日照时数与总多酚、总黄酮、单宁、总抗氧化能力呈负相关关系。4)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种源苦槠果实养分并未按照地理距离而聚类,综合得分排名发现,浙江杭州02种源苦槠的酚类相关物质最高,江西樟树01种源苦槠养分含量最高;苦槠果实品质综合排名前四的种源分别是浙江杭州02>江西上饶14>浙江开化15>江西樟树01。【结论】蔗糖合成与总多酚、总黄酮、单宁合成存在此消彼长现象,温度和降水量适当增加有利于促进果实糖类物质积累,日照时间的增长会降低总多酚、总黄酮、单宁合成。苦槠果实养分在空间上不存在特异性,对于林木优良种质资源的筛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试验区适合引种江西樟树01种源苦槠开发为特色食品,对浙江杭州02、江西上饶14和浙江开化15种源苦槠引种适合开发其工业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佳成  武妍妍  朱景乐  孙永玉  冯健  江泽平  史胜青  
【目的】明确和比较不同种源栎属和锥属橡实品质特征,充分挖掘其果用资源潜力,为今后两属优良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我国15个省(市)的6个种28个种源栎属和7个种48个种源锥属的橡实,对其形态、营养物质和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形态特征方面,栎属橡实体型上多为椭球形,而锥属橡实多为近圆球形,前者体型大小和重量分别约为后者的1.5倍和2倍。(2)种仁营养物质方面,栎属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8.31~79.94 mg/g,其中,麻栎、短柄枹栎和蒙古栎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栎属平均值;锥属整体水平上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约为20.16~52.08 mg/g,而苦槠和黧蒴锥等个别种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栎属平均水平。栎属淀粉含量为169.33~382.27 mg/g,锥属淀粉含量为130.29~544.12 mg/g,整体高于栎属,但黧蒴锥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各个种。栎属和锥属的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平均值相差较小,但各个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3)种仁功能性成分方面,栎属总多酚含量为54.64~242.90 mg/g,锥属总多酚含量为1.28~138.11 mg/g,前者平均值约是后者的4.5倍。除苦槠和黧蒴锥外,其他锥属总多酚含量极低,为1.28~4.66 mg/g,且总黄酮和可溶性单宁含量变化趋势与总多酚类似。栎属维生素E含量高于锥属平均值,而锥属中除多酚含量高的苦槠和黧蒴锥之外,其他种维生素E含量均较低。两属中25号短柄枹栎抗氧化活性最高,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2.98%。(4)综合得分排名发现,16号种源橡实体型最大,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20号种源橡实体型较大,淀粉和多酚类物质较高,可溶性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适中,各方面整体表现平稳;排名前十的橡实分别为16、17、20、14、2、24、28、8、3、19号种源的橡实。【结论】我国栎属和锥属种质资源的橡实形态、营养、功能成分等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较高,其中,筛选出了10份综合排名靠前的优质橡实种源。研究结果为后续富含淀粉和富含多酚类物质的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陆畅  李斌  刘儒  夏良放  祝良  林富荣  郑勇奇  
采集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4个种源的秋季和冬季的枝条和叶芽,测量抗寒生理指标,使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种源的抗寒性。结果显示:鹅掌楸不同种源的各抗寒生理指标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为,鹅掌楸冬季叶芽中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秋季叶芽,相对电导率和含水量均低于秋季叶芽。根据测量的生理指标数据,计算出鹅掌楸4个种源的隶属函数值作为抗寒性的综合评价值,大小分别为云南勐腊0.021,贵州黎平0.286,安徽大别山0.834,浙江富阳0.488。对4个鹅掌楸种源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排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晓露  赵志珩  李开祥  廖健明  蓝金宣  陈晓明  梁文汇  
【目的】对广西河池、百色地区11个县(区)81株核桃单株果实品质进行研究,为广西核桃优良单株的选择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了不同核桃单株的果实性状和种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各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核桃单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核桃单株之间11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94%~22.77%,单果重、核壳厚度、油酸含量、硬脂酸含量和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达到10.00%以上,选择改良潜力较大。其中8号单株的单果重最大(17.40 g),75号单株的核壳厚度最小(0.80 mm),53号的油酸含量最高(37.80%),25号的棕榈酸含量最低(2.72%),65号的硬脂酸含量最低(2.10%)。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0个综合性状较优的单株,其中25、65、72、53、80、79和58号单株的特点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相对偏小。24号单株的三径、单果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21号单株的单果重、出仁率、脂肪和蛋白含量较高。【结论】在广西核桃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中,可将综合性状较好的10个单株作为选育品种进行嫁接扩繁及应用,而单项性状表现优异的8个单株则适宜作为遗传资源进行品种改良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葛朝红  赵爽  师树新  李伟明  周永萍  高倩  
旨在探讨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为辣木在北方优良种源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5个种源的辣木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人工霜箱控温等方法,对其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抗寒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5个种源的辣木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种源中H种源的株高最低,为267. 57 cm,但其冠幅、地径和分枝数均最高,分别为137. 57 cm、5. 01 cm和50. 33;在产量性状中,不同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产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H> K> F> S> J,H> F> K> S> J,H> F> S> K> J。其中,H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 22,0. 93,1. 76 kg/m~2,产量最低的为J种源;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结冰点在-1. 60~-4. 37℃,过冷却点在-3. 42~-5. 63℃,其中H种源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为最低,其抗寒性最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H> K> S> G> J。因此,H种源可作为在北方地区培育和推广的潜在良种遗传资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旭  杨志玲  谭美  程小燕  曾平生  谭梓峰  
厚朴为我国传统木本药材,用药面广、药材需求量大,人工林培育获得了广泛重视,但其药材质量优劣不等,优质资源筛选工作势在必行。厚朴生长性状及遗传力优劣决定药材产量及遗传稳定性高低。对20个厚朴种源8年生林分生长性状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树皮厚度均值为6.34 m、6.9 cm、1.97 mm,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方差均达极显著差异;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813 0、0.811 4和0.890 1。经综合评价,筛选出4号、12号、11号和17号等4个最优种源,4个入选优良种源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比群体分别提升16.32%、15.87%和10.78%,树高、胸径和树皮厚度的遗传增益比群体依次提升13.27%、12.88%和9.60%,胸径、树高和树皮厚度的遗传进度比群体则提升16.47%、12.81%和8.91%,胸径和树高为早期选择可靠的生长性状指标。建议厚朴育种先从地理种源筛选着手,结合对种源内的单株筛选,可望获得优良的无性系,为厚朴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志敏  陈晓林  谭振华  陈兆星  谌丹丹  马岩岩  郑永强  易时来  吕强  谢让金  
【目的】建立我国不同纽荷尔脐橙产区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阐明不同产区果实品质综合等级和对应的气象特征,为我国柑橘生态环境适应性和品种适地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于我国不同生态环境的23个纽荷尔脐橙果园,通过测定果实外观、内在品质指标,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出核心指标,分别结合层次分析法、主成分权重法及模糊综合评价建立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算法模型,结合感官品质评价确定最佳算法模型和果实等级划分阈值,并对算法模型进行验证,同时探明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综合等级和对应生态因子特征。【结果】23个纽荷尔脐橙果园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赣南、湘南可溶性固形物及固酸比高;湘西、长江中上游外观综合色泽好、可滴定酸高。各品质指标间呈不同程度相关,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核心指标为综合色泽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同时,筛选出与感官品质指数拟合度最佳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层次分析法模型:Y(综合值)=0.06×综合色泽指数+0.26×单果重+0.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42×固酸比+0.11×维生素C含量(标准化值)。利用上述模型将不同产区纽荷尔脐橙果园果实品质综合指标进行排序,确定等级划分阈值:≥0.60为一等果园,主要集中于赣南、湘南及粤东区域,具有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日照时数及地表温度最高的特征;0.45—0.60为二等果园,主要集中在桂北、闽西,表现为热量积累和降雨量较高的特征;0.30—0.45为三等果园,主要包含湘西及长江中上游区域,具备降雨量和热量积累都偏少的特征;<0.30为四等果园,主要分布在浙南,拥有降雨量最多的特征。【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柑橘果实品质综合核心指标筛选,结合各主成分特征值实现判断矩阵自动赋值,构建的纽荷尔脐橙果实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模型效果最佳,且不同等级的果园生态因子差异明显。上述结果为构建基于不同生态环境柑橘品种适应性的“适地适栽”决策系统研发提供了算法和数据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庆华  李永红  梁丽松  李琴  王海  许元峰  孙玉波  王贵禧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冬枣果实品质评价的方法,探求冬枣果实品质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为选择品质优良的冬枣单株(或候选单株)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0项冬枣优良单株的果实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四次方最大旋转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以公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样品前6个公因子分值与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和,得到综合分值,结合公因子的二维排序图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结果】转化后的数据经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571%,第1公因子为果实甜脆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257%,第2公因子为果重及其它内质因子,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保国  李月梅  张强  李登科  杜学梅  
【目的】分析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品质性状指标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探讨影响其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指标,构建其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制干综合品质性状优良的红枣品种,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中阳木枣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中阳木枣品种群19个品种果实为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鲜枣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汁液、抗裂性、制干率、核质量及干枣单果质量、可食率、含糖量、含酸量、糖酸比、色泽、饱满度和果肉质地共14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其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评价理论建立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评价体系,计算各品种果实制干品质综合得分,并进行优良度排序,筛选出该品种群中适宜制干的优良品种;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品质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32%~39.44%,其中干枣糖酸比、鲜枣核质量、干枣含酸量、干枣单果质量、鲜枣单果质量和鲜枣抗裂性6项指标差异较大,而干枣可食率、干枣含糖量和干枣色泽3项指标差异较小;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从14项品质指标中筛选出干枣单果质量、干枣饱满度、鲜枣抗裂性、干枣含糖量、干枣糖酸比和干枣果肉质地6项指标作为该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综合考虑6项评价指标对该品种群果实品质的影响程度,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优化出6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0.20%,15.10%,32.04%,9.37%,4.68%和8.61%。根据合成合理-满意度公式计算出各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值,可知不同品种果实制干综合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临黄1号、晋园红、长条枣、陕北长枣、佳县长枣和方木枣得分较高,综合品质较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相近,其拟合系数接近于0.80,说明此综合评价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评价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综合品质。【结论】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可用干枣单果质量、干枣饱满度、鲜枣抗裂性、干枣含糖量、干枣糖酸比和干枣果肉质地6项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临黄1号、晋园红、长条枣、陕北长枣、佳县长枣和方木枣制干综合品质表现较优,而帅枣系品种适宜做蜜枣品种栽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依  雷靖  陈成  徐明  邴昊阳  雷玉山  
【目的】对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与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的果实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新品种‘瑞玉’的综合品质。【方法】以西安猕猴桃试验站种质资源圃的新品种‘瑞玉’及其他11个美味猕猴桃品种为试材,在果实达到成熟期测其单果质量和果形指数,可食条件下测其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11个猕猴桃品种相比,‘瑞玉’的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分别为81.11g和0.83%;果形指数和维生素C含量居中,分别为1.42和83.53mg/hg;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最高,分别为24.50%,21.28%,12.09%和14.5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9和0.868;可溶性糖含量与干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和0.841;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9。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主成分1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可滴定酸含量;主成分2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维生素C含量和果形指数;主成分3所携带的信息主要是单果质量和硬度。【结论】新品种‘瑞玉’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几个品种,且综合品质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12个猕猴桃品种品质优劣的顺序依次为‘金魁’、‘翠香’、‘瑞玉’、‘海艳’、‘哑特’、‘徐香’、‘晨光’、‘贵长’、‘秦美’、‘秋明’、‘海沃德’和‘米良一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建超  何银莺  刘鑫铭  沈朝贵  陈发兴  郭林榕  
[目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及品质差异,为余甘子的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开发和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两地16份余甘子栽培种(柴甘、甜甘、玻璃种、玻璃甘、正甜、狮头、土饼、土尖、肉甘、诏安土种1、诏安土种2、揭西种、南带甘、甜种、饼甘接和尖屁股)的成熟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还原糖、蔗糖、总酸、有机酸、抗坏血酸等品质指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余甘子种质资源的品质。[结果]16份余甘子果实单果质量为5.48~12.17 g,其中土饼最高;纵径为18.20~23.56 mm,横径为21.44~28.87 mm,果形指数为78.43%~88.58%,果实为扁圆形或近圆形;蛋白质含量为0.31~0.69 g/hg,以玻璃甘含量最高;水分含量为87.07~90.83 g/hg;脂肪含量为0.042~0.181 g/hg,以揭西种最高;蔗糖含量为0.127~0.650 g/hg,还原糖含量为3.72~6.37 g/hg,总糖含量为3.93~6.73g/hg,诏安土种1的蔗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总酸含量为11.16~18.27 g/kg;糖酸比为2.21%~4.81%。从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中共检测到7种有机酸,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乳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总有机酸含量为232.71~668.73 mg/hg,平均为424.04 mg/hg,且以正甜最高;抗坏血酸含量为167.11~407.76 mg/hg,以诏安土种1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余甘子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乳酸、乙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可将5个主成分分别归类为口感因子、蛋白质因子、酸味因子1、酸度因子、酸味因子2;建立的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可有效评价不同品种果实的品质性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20时,可将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分为2类,其中主成分评分较高的一类种质含有较多的糖类、抗坏血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等。[结论]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诏安土种1、柴甘、正甜、狮头、尖屁股等种质的品质综合评价得分均较高,适宜作为育种亲本或保健品加工原材料加以研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保国  李月梅  张强  杜学梅  王永康  李振岗  
为探明中阳木枣系品种果实制干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其制干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以中阳木枣系19个品种果实为材料,利用相关分析和改良的因子分析对干枣单果重、制干率、干枣含糖量和干枣饱满度等14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各品种果实品质因子综合得分,并进行优良度排序,筛选出中阳木枣系品种中适宜制干的优良品种;在此基础上,以中阳木枣系各品种的加权主因子得分作为新的变量进行Q型聚类分析,对中阳木枣系品种进行分类;运用判别分析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表明:中阳木枣系品种干枣糖酸比、核重、干枣含酸量、干果单果重、鲜果单果重和抗裂果性6项指标性状差异较大;因子分析表明,前5个主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91.226%,能反映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因子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7名的中阳木枣系品种由高到低依次是临黄1号、晋园红、方木枣、长条枣、陕北长枣、木枣抗裂1号和板条枣;基于各品种加权主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将19个中阳木枣系品种分为4类:临黄1号、晋园红、陕北长枣和长条枣这一类品种综合得分较高,制干性能好且抗裂性强,属于制干品质优良的品种;木枣抗裂1号、方木枣和板条枣这一类品种综合得分也较高、果个小、抗裂性较强且风味好,属于制干品质较优良的品种;木枣1号、帅枣1号、帅枣2号和帅枣3号这一类制干性能较差,其主要特点是果个大、肉质疏松、抗裂性较差,属于适宜加工蜜枣的品种;其余8个品种为一类,制干品质一般。判别结果验证了聚类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临黄1号、晋园红、陕北长枣、长条枣、方木枣、木枣抗裂1号和板条枣这7个品种制干品质较好,且抗裂性较强,在晋西沿黄丘陵枣区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可对中阳木枣系品种制干品质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得出量化结果,全面、客观地评价了中阳木枣系品种制干品质的优劣,体现了评价方法和分类的有效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红  曾继吾  夏瑞  周碧容  易干军  
对东魁、大黑炭和大乌梅品种杨梅果实生长发育期的果实大小、质量和品质进行动态检测,并对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生长呈"快-慢-快"的双"S"型,第1个生长高峰出现在杨梅果实的幼果期,第2个高峰出现在果实膨大期,中间有一段缓慢生长时期;果实品质也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高-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还原糖、蔗糖和总糖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E1)为糖因子,第二主成分(E2)为酸因子,并以此构建数学模型E=0.7143E1+0.1621E2,对3个品种杨梅果实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荣钦  关法春  贺延国  邢震  王忠红  朗杰  
针对果实品质质量难于客观评定的问题,提出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用于解决果实品质质量高低的判定问题,该模型通过优化指标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指标(样本评价指标)转换到低维子空间,并根据投影函数值的大小评价出各样本的优劣,最大限度避免了权重矩阵取值的人为干扰。在2种蔷薇属植物果实品质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投影寻踪法来确定权重,减小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加虎   丁志伟   李莎   李振南   吴丹丹   李镇刚  
【目的】为筛选综合品质较高的长果桑种质资源,满足多元化开发的食品需求。【方法】以云南省桑树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23份长果桑和3份其他果桑品种为材料,对果实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等18个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对其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26个长果桑果实的单果重为1.15 ~ 8.38 g,硬度为1.17 ~ 2.08 kg/m~(2),含水率为63.23% ~ 79.00%,出汁率为45.28% ~ 77.97%,pH值为2.22 ~ 4.05,可溶性固形物为17.07% ~ 35.50%,氨基酸含量为6.29 ~ 27.93 mg/g,VC含量为0.02 ~ 1.72 mg/g,总糖含量为114.60 ~ 352.93 mg/g,还原糖含量为25.30 ~ 205.24 mg/g,总黄酮的含量为10.16 ~ 73.42 mg/g,生物碱的含量为0.04 ~ 2.46 mg/g,总酚的含量为0.61 ~ 2.68 mg/g,花色苷的含量为0.01 ~ 1.02 mg/g,GABA的含量为88.43 ~ 938.27 μg/g,总抗氧化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1.63 ~ 93.66 、11.32 ~ 7.53和9.61 ~ 65.09 mg/g水溶性VC当量的抗氧化活力。经主成分分析将18个性状综合成6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3.49%,能较好的反应果实品质的基础信息。【结论】PCA结果显示,云桑2号、红粉佳人、果3、红香橙、黑金椹、姹紫嫣红、红颜知己和紫金椹等资源果实品质最佳,适宜作为云南省深度开发的优良果桑资源;单果重、VC、花色苷、SSC、氨基酸、总糖可作为长果桑果实品质评价的核心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