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2)
- 2023(9725)
- 2022(8729)
- 2021(8236)
- 2020(6946)
- 2019(16022)
- 2018(16127)
- 2017(30910)
- 2016(17057)
- 2015(19095)
- 2014(19001)
- 2013(18823)
- 2012(17159)
- 2011(15271)
- 2010(15047)
- 2009(13420)
- 2008(12900)
- 2007(10904)
- 2006(9328)
- 2005(7879)
- 学科
- 济(61848)
- 经济(61779)
- 管理(45849)
- 业(43521)
- 企(36664)
- 企业(36664)
- 方法(30788)
- 数学(26611)
- 数学方法(26303)
- 学(17192)
- 农(16265)
- 中国(15083)
- 财(14984)
- 业经(13778)
- 地方(12867)
- 和(11028)
- 理论(10994)
- 农业(10917)
- 贸(10591)
- 贸易(10586)
- 环境(10327)
- 易(10244)
- 技术(10204)
- 务(9860)
- 财务(9803)
- 财务管理(9788)
- 制(9766)
- 企业财务(9286)
- 教育(8979)
- 划(8874)
- 机构
- 大学(236871)
- 学院(234859)
- 管理(94626)
- 济(84543)
- 理学(83044)
- 经济(82495)
- 理学院(82099)
- 管理学(80562)
- 管理学院(80167)
- 研究(79661)
- 中国(55944)
- 科学(54753)
- 京(50707)
- 农(42796)
- 所(41080)
- 业大(40238)
- 研究所(38293)
- 财(37293)
- 中心(35505)
- 农业(33996)
- 江(32851)
- 北京(31785)
- 范(31588)
- 师范(31202)
- 财经(30816)
- 院(29466)
- 经(28088)
- 州(27079)
- 技术(26124)
- 师范大学(25487)
- 基金
- 项目(173086)
- 科学(134167)
- 基金(124329)
- 研究(121874)
- 家(110744)
- 国家(109864)
- 科学基金(92920)
- 社会(73255)
- 社会科(69236)
- 社会科学(69216)
- 省(68383)
- 基金项目(67568)
- 自然(63944)
- 自然科(62412)
- 自然科学(62396)
- 自然科学基金(61260)
- 划(58420)
- 教育(55066)
- 资助(50880)
- 编号(49641)
- 成果(39510)
- 重点(39189)
- 部(36906)
- 发(36559)
- 创(35861)
- 科研(34007)
- 课题(33994)
- 计划(33716)
- 创新(33411)
- 大学(31530)
共检索到323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君婵 李毅 张咏梅 李超群 李蒙
【目的】研究红砂花粉形态特征及其种内花粉变异程度,为红砂孢粉学研究与种质资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来自甘肃、宁夏、内蒙古并在试验地种植适应生长10余年的15个红砂种源花粉为材料,运用扫描电镜观测花粉性状指标;用Kolmogorov-Smirnow方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对不同指标数据处理后进行种源间比较,计算其变异系数,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红砂花粉均以单粒形式存在,极轴长/赤道轴长为2.14(1.54~2.46),形状呈超长球形或长球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三沟,沟长长达两极,但不形成合沟;不同红砂种源的花粉形状和萌发沟数目相似。15个红砂种源的花粉大小为26.38(15.32~30.97)μm×12.37(10.06~14.50)μm,多为中型花粉粒;花粉萌发沟长为22.76(13.78~26.02)μm,萌发沟宽为0.39(0.14~1.66)μm,各种源萌发沟脊面形状宽窄不一,差异明显;萌发孔直径为0.21(0.16~0.27)μm,花粉外壁纹饰为细网孔纹饰,存在向极细网孔纹饰进化的趋势;不同红砂种源的花粉特征存在差异。各花粉特征指标的变异系数为4.39%~102.12%,种源整体变异程度较大,种源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基于不同指标的聚类结果表明,各种源聚类距离远近与其花粉特征有关,其中花粉大小的影响较大;且甘肃酒泉瓜州(G-J-GZ)种源始终聚为一类,其花粉大小显著小于其他种源,属于较为原始的种质。【结论】不同种源红砂的花粉形状与萌发沟数具有遗传保守性,花粉特征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红砂种源间的差异性。
关键词:
红砂 种源 花粉特征 扫描电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辰 王大玮 董云祥 罗正平 陈璨 夏晞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和不同无性系华山松花粉形态的区别,以及不同贮藏条件下花粉生活力的差异。[方法]以6个种源18个无性系的华山松花粉为试材,对其花粉全长、体长、体高及气囊的长、宽、高等形态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同时利用染色法对室温及4,-20℃下贮藏0,10,20,30和90 d的华山松花粉生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花粉形态大小在不同种源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王瑞 陈隆升 彭邵锋 马力 罗健 唐炜
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对来自湖南、江西、广西种源的油茶主栽良种进行了花粉生活力和萌发力的测定。结果表明:(1)油茶不同种源良种之间花粉生活力存在较大差异,本实验良种中的花粉生活力较高,花粉活力值范围在87.51%~66.98%之间,花粉萌发力值范围在87.91%~70.47%之间,显示了良种的优良特性;(2)湖南种源油茶良种花粉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琼脂+10%蔗糖+0.015%硼酸,江西和广西种源的良种通过调整蔗糖和硼酸浓度可使花粉萌发达最佳。采用TTC法和琼脂培养基离体萌发法同时检测花粉生活力可以相互校验;(3)花粉生活力大小与品种内在遗传特性有关,也与立地和气候有一定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军1 张日清2 许忠坤1 程勇1 吴际友1 张玖荣3
摘 要:研究了红榉自然分布区 4 个省份 15 个种源的种子长、宽、长宽比及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1)红榉种源间种子长、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且种源水平上各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 0.901 8、0.921 0、0.922 1 和 0.900 8,单株水平上的遗传力分别为 0.926 0、0.979 2、0.932 6 和 0.992 5,表明红榉种子形态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且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2)相关分析表明,红榉种子长、宽及千粒重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红榉种子性状无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变异,种子长主要受年均温和无霜期影响,种子宽主要受 1 ...
关键词:
关键词:红榉 种源 种子形态性状 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林龙 李清河 徐军 薛海霞 江泽平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抗旱能力,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3个种源油蒿为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在适宜、轻度干旱、重度干旱情况下不同种源油蒿株高、基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变化。【结果】3个种源地油蒿形态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及NSC对干旱胁迫响应趋势一致,表...
关键词:
油蒿 种源 水分胁迫 形态 生理 响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李民 吴月亮 董胜君
为研究山杏花粉超微结构形态特征以及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状况,以10个山杏无性系为试材,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山杏花粉形状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具三孔沟,极面观为圆形、三角形、三裂三角形和三裂圆形,按NPC系统分类均属N3P4C5型。花粉表面纹饰有条纹-纹孔型和条纹型2大类条纹,每大类又各分为3个亚类;供试材料中,6个无性系花粉为正常可育,2个为半不育,1个为高不育,1个为全不育;花粉粒极轴长与花粉萌发率、花粉管长度呈显著正相关,花粉粒大储存的营养物质丰富,有助于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与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呈显著负相关,萌发沟长度/极轴长度值大于1时,花粉萌发率较...
关键词:
山杏 花粉 超微结构 萌发率 花粉管长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玉兰
对诱变新品种‘皖玉’、‘皖粉荷’及其辐射原种‘寒慕情’,诱变新品种‘红皖樱’、‘黄皖樱’及其辐射原种‘寒紫霞’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从孢粉学领域探讨了诱变新品种的遗传变异特征.进而由孢粉学角度讨论了新品种‘皖玉’、‘皖粉荷’、‘红皖樱’、‘黄皖樱’与其原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
关键词:
寒菊,花粉形态,形态变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雪花 蒋浩然 陈军 张守梅 肖维强 赖多 庄庆礼 秦健
【目的】探究不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Linn.)种质间的花粉形态差异,为番石榴的杂交育种和系统分类工作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以来自中国、泰国和巴西的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为试验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并测花粉粒极轴长度(L_P)、赤道轴长度(L_E)、花粉大小(L_P×L_E)、极赤比(L_P/L_E)、萌发沟长度(单面)和萌发沟宽度,对不同种质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并采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27个番石榴种质花粉粒以单粒形式存在,呈辐射对称,极面观为近圆形或近三角形,有明显三孔沟,具角萌发孔,赤道面观均为椭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瘤状纹饰。27个番石榴种质的花粉大小为11.53(10.06~18.42)μm×14.45(13.45~19.64)μm,均为小型花粉粒;极赤比为0.80(0.73~0.94),其中‘草莓’番石榴的花粉粒形状为近球形,其余26个番石榴种质的花粉粒形状均为扁球形;萌发沟长度为5.51(3.27~9.95)μm,萌发沟宽度为0.78(0.33~1.26)μm;上述指标在不同种质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方欧氏距离为2时可将27个番石榴种质分为5个类群,其中‘草莓’番石榴种质单独聚为一类,其花粉的L_P、L_E、L_P×L_E、L_P/L_E均显著大于其他种质。【结论】不同番石榴种质的萌发孔、外壁纹饰和萌发沟数具有遗传保守性,花粉特征具有遗传多样性,其中花粉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番石榴种质间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玲 叶彦辉 罗建 陈帅 王军辉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 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 1.383,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90.0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熊仕发 吴立文 陈益存 高暝 周新华 汪阳东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变异规律,为白栎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白栎自然分布区14个天然种源368个单株果实,分别测定4个形态特征指标和6个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白栎4个形态特征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差异极显著,6个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白栎果实形态特征的Shannon-Wiener指数(H)均值为1.839,其中,果实宽度(1.886)>果实长度(1.837)>长宽比(1.832)>百粒质量(1.801);(2)白栎果实10个特征参数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其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仅个别存在显著相关性;(3)对10个特征参数进行Q型聚类分析,可将14个白栎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湖北利川、四川邻水、四川阆中、贵州黄平、湖南新晃、江西宜黄和广西全州种源为第一类;重庆万州、重庆江津、湖南龙山、福建武夷山、浙江武义、浙江西湖种源为第二类;浙江遂昌种源单独归为一类。[结论]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在种源内和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种源内的变异高于种源间的变异,营养成分含量在种源间均差异极显著,说明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果实特征参数与地理气候因子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合聚类分析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浙江遂昌种源果实综合品质最好。
关键词:
白栎 种源 果实形态 营养成分 地理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军 张日清 许忠坤 程勇 吴际友 周建雄
以红榉5个不同种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苗期生长量进行测定;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规律,建立生长模型,并根据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求相应种源的苗期物候和生长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红榉苗期苗高和地径生长为全期生长类型,且符合"S"型曲线,并能用Logistic生长方程对其动态生长节律很好的拟合;(2)红榉种源幼苗苗高、地径的物候期参数和生长参数均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各种源间线性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百分率为54.60%~66.55%。
关键词:
红榉 种源 苗期 生长节律 生长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建新 邓仁菊 刘涛 彭思维 朱英 刘永翔
为了给贵州杨梅雄株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其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利用扫描电镜对贵州12个杨梅雄株资源花序的形态特征和花粉活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贵州12个杨梅雄株花序的平均长度为2.569~4.235 cm、粗度为0.582~0.698 cm,每个花序有小花81.2~123.9朵,花序有红黄色、玫瑰红、粉黄色、浅粉色、黄绿色、粉色和红色7种颜色,花药充实度和花粉量均以9号和10号样品最好。2电镜扫描观察12个杨梅雄株花粉粒的大小为(25.3×28.5)~(19.2×22.8)μm,萌发孔横径为3.29~4.35μm,生活力为68.64%~87.39%,花粉均有3个萌发孔,外壁纹饰清晰,并呈颗粒状突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国霞 曹福亮 方炎明
借助扫描电镜对采自全国主要银杏分布区的33株银杏Ginkgo biloba古树雄株的花粉外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银杏花粉外部形态基本一致,赤道面观为橄榄形或梭形,侧面观为长椭圆形,萌发沟与花粉近等长。但在光滑程度、纹饰特征、条纹分布的规律性、微孔情况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结果表明,银杏花粉形态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
森林生物学 银杏 花粉 形态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陶依玲 闫亚丹 李鑫玉 翁怀峰 文亚峰 邵凤侠
【目的】明确6个不同柳杉品种间雄球花及其花粉形态特征的差异,筛选出具有育种优势的优良品种,为柳杉授粉品种的选育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柳杉品种的雄球花及其花粉为试验材料,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单小枝雄球花及单个雄球花形态特征。使用显微镜观察并统计花粉数量,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孢子叶及花粉形态,随机选取10个花粉并测量花粉的形态指标。【结果】6个柳杉品种的雄球花均着生于小枝上部或顶端,形状均为椭圆球体状;雄球花的花粉囊纵裂;花粉形状均为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及赤道面观均为圆形,表面有两种不同直径的带小刺颗粒状纹饰,属小型花粉。6个柳杉品种间雄球花的纵径、横径、单球质量、雄球花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6个柳杉品种间雄球花花粉的花粉量、极轴长等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极赤比差异不显著,说明6个品种柳杉花粉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形状无显著性差异。6个柳杉品种雄球花的着生位置有利于花粉的散发与传播。6个品种柳杉之间雄球花的形态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品种柳杉花粉在属的水平上表现出一致性。就花粉的质量、数量以及形态特征而言,‘林场007’品种相较于其他5个品种更具有授粉优势,可考虑将其作为柳杉授粉良种,应用于柳杉育种工作。
关键词:
柳杉 雄球花 花粉 形态特征 授粉良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鹏 杨颖 奚如春 黄容容
[目的]探究高州油茶花粉特征。[方法]通过纤维素酶法、扫描电镜法、养分测定、TTC染色法等方法对花粉数量、花粉形态、花粉养分含量及花粉贮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枚花药的花粉量平均为2 699粒,单花花粉数平均为461 186粒;(2)高州油茶花粉大小属中等水平,极轴长44.66~54.08μm,赤道轴长27.38~34.29μm,呈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花粉萌发孔在正常状态下为三(拟)孔沟型;(3)高州油茶花粉养分中全N、全P、全K、全Ca、全Mg、全Zn和全B的含量分别为58.72、7.73、8.65、1.94、1.22 g·kg~(-1)和135.93、2.73 mg·kg~(-1),全N、全P、全K、全Ca的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不明显,全Zn和全B含量与‘岑软2号’的差异明显;(4)低温、干燥条件有利于高州油茶花粉的贮藏,4℃干燥贮藏60 d后花粉生活力保持在80%以上,-20℃干燥、-80℃干燥贮藏360 d后花粉生活力仍在30%以上。
关键词:
高州油茶 花粉形态 花粉贮藏 养分含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