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
- 2023(1925)
- 2022(1653)
- 2021(1484)
- 2020(1303)
- 2019(2730)
- 2018(2688)
- 2017(4527)
- 2016(2903)
- 2015(3049)
- 2014(2919)
- 2013(2935)
- 2012(2785)
- 2011(2490)
- 2010(2451)
- 2009(2085)
- 2008(2206)
- 2007(1818)
- 2006(1616)
- 2005(1360)
- 学科
- 济(5736)
- 经济(5730)
- 学(5612)
- 业(4004)
- 管理(3813)
- 企(3031)
- 企业(3031)
- 税(2731)
- 税收(2548)
- 收(2521)
- 方法(2369)
- 数学(2072)
- 数学方法(2009)
- 农(2001)
- 水产(1886)
- 财(1755)
- 动物(1703)
- 森(1680)
- 森林(1680)
- 林(1639)
- 壤(1609)
- 土壤(1604)
- 及其(1602)
- 中国(1539)
- 生态(1394)
- 动物学(1380)
- 农业(1334)
- 环境(1265)
- 物(1226)
- 制(1214)
- 机构
- 大学(39597)
- 学院(39217)
- 研究(20783)
- 科学(18472)
- 农(17154)
- 农业(14044)
- 中国(13754)
- 所(13473)
- 研究所(12980)
- 业大(12825)
- 室(10458)
- 实验(10378)
- 省(9973)
- 实验室(9915)
- 重点(9441)
- 京(9384)
- 农业大学(9085)
- 管理(9032)
- 济(8827)
- 院(8590)
- 经济(8507)
- 中心(8473)
- 业(7772)
- 理学(7687)
- 研究院(7521)
- 理学院(7507)
- 科学院(7139)
- 江(7129)
- 管理学(7117)
- 林业(7074)
共检索到55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雨 尚福强 潘丕克 张利民 崔震海 刘涛 徐阳 徐庆祥
【目的】揭示不同种源红松在同一试验地生长、结实、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年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的种源红松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结实、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1)不同种源红松在总生长量、当年生长量、当年结实量、种长、种宽和百粒质量上差异显著(P 黑龙江种源>吉林种源,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种子含水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各种源种子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均在95%以上;2)不同种源红松间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辽宁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叶绿素a/b最小。除胞间CO_2浓度外的其他光合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显著(P 辽宁种源>吉林种源。3)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红松的初始荧光(F_o)、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II潜在活性(F_v/F_o)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红松(P <0.05)。【结论】不同种源红松生长、结实与光合生理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初步得出辽宁种源红松生长较快,结实量较高,光合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培育前景。
关键词:
红松 种源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林龙 李清河 徐军 薛海霞 江泽平
【目的】了解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油蒿的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种源油蒿的抗旱能力,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草原荒漠过渡带的3个种源油蒿为材料,进行不同水分处理,研究在适宜、轻度干旱、重度干旱情况下不同种源油蒿株高、基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叶绿素a/b(Chl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可溶性糖、淀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变化。【结果】3个种源地油蒿形态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及NSC对干旱胁迫响应趋势一致,表...
关键词:
油蒿 种源 水分胁迫 形态 生理 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益兴 彭兴民 张燕平
利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大气CO2浓度370±10μmol.mol-1、空气相对湿度65%±5%及一定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i)、蒸腾速率(E)、光呼吸(Pr)和暗呼吸(Rd)等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印楝不同种源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印楝种源间Pn对温度的响应曲线呈抛物线型,在不同的生长季各种源的Pn最适温度不同,生长初期为28~29℃,盛期为32℃左右,生长末期为30℃,同等条件下,同一种源的Pn值生长盛期>初期、末期,不同种源的Pn值Kalyani(KA)种源>New Delhi...
关键词:
印楝种源 光合生理生态 温度响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钰容 周志春 金国庆 陈跃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田间试验下对P肥反应存在显著差异的5个马尾松种源在3种P水平(水培试验中为0、5、20μmol·L-1)下根系P素吸收总量、离子动力学参数(Imax、Km和Cmin)等特征。研究表明,随着溶液P素浓度的升高,马尾松各参试种源的苗高生长、P素吸收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其变化因种源而异。福建武平和广东信宜两种源对P素增加的反应敏感性(高生长和P素吸收增长率)远低于其他3个参试种源,与大田P肥试验结果一致。对1年生和半年生水培幼苗离子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揭示,随着培养溶液P素浓度的升高,各参试种源的Imax下降,Km和Cmin增加。比较分析发现,低P水平下广东信宜和福建武平两种源具...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低P胁迫 离子动力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乾瑾 夏新莉 刘超 尹伟伦
以6个种源的1年生蒙古莸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量控水的方法,根据种源地的情况设置充足水分、中度胁迫、重度胁迫3个水分梯度,分别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85%、45%~50%、15%~20%开展水分胁迫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与生长指标表明:蒙古莸通过降低光合效率、蒸腾速率和最大光化学效率,减缓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根冠比来适应水分胁迫。在水分胁迫下,蒙古莸光合能力的下降是引起其生长减缓的重要原因。从蒙古莸光合能力与生长综合考虑,内蒙古土默特左旗(NT)种源是在水分胁迫下表现最优良的种源。蒙古莸在光合活动中的气体交换,水分、CO2、光能利用效率,光合色素及荧光特...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种源 光合特性 蒙古莸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小凤 施积炎 丁贵杰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 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 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 g.L-1时...
关键词:
植物学 马尾松 种源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文萍 丁贵杰 鲍斌
选用漳平、安化、黄平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了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表明,同一种源不同处理间及同一处理不同种源间的苗高和地茎净生长量、幼苗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MDA活性、NR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等均差异显著。随水分胁迫加剧,各种源苗高、地茎净增量除少数种源在轻度胁迫下有所上升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糖、MDA及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质膜透性总体呈上升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不同种源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有较明显差异。综合评价认为:漳平种源耐旱性最好,其次是都匀、龙岩、黄平、古蓬种源,而安化和崇义种源的耐旱性较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清河 张景波 李慧卿 江泽平 王志刚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地区,依据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对5个种源的白刺幼苗进行极度干旱、干旱、轻度干旱和正常降雨水平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水分梯度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水分梯度、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明:水分梯度显著影响白刺幼苗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气孔导度、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特征,并影响植株的苗高和最大新枝长等生长量指标;不同种源之间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表观光能利用效率、表观CO2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苗高和最大新枝长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源、不同水分梯度对幼苗的地径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于临河、乌拉特后旗种源,磴口、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跃宁 倪妍妍 刘建锋 林永标 张玉婷 姚宁 江泽平
[目的]探讨水热条件变化后不同种源栓皮栎幼苗光合生理性状的差异,为栓皮栎优良种源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5个地理种源(北京平谷PG、河南内乡NX、湖北秭归ZG、江西永修YX和湖南城步CB)的栓皮栎种子,选择在其自然分布南缘以南的生境(广东鹤山,HS)下进行培育,测定不同种源栓皮栎的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纬度CB种源栓皮栎的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高于中高纬的ZG和PG种源(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琼 王维有 梁冬 李悦
以河北平泉、青海互助、北京松山、山西灵空山、陕西宁陕、内蒙古宁城、内蒙古呼市土默特、河南卢氏等8个种源的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指标,并结合生长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旨在为油松优良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型,"午休"现象明显,但第一次出现峰值时间不同;2)不同种源的光合生理指标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带差异性,其变异规律是经度偏东的北京、河北种源一般比偏西的陕西种源Pn高;3)8个种源油松种间苗期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等指标差异极显著;4)结合对生长性状的分析发现,具有较高Pn的种源有较大的苗冠高和地径;5)...
关键词:
油松 光合作用 生长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瑾 雷蕾 曾立雄 刘娅惠 万一 倪妍妍 简尊吉 邓秀秀 张佳佳 肖文发
[目的 ]研究马尾松幼苗在不同磷浓度下的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响应,揭示马尾松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机制,为马尾松林经营管理和精准的生长模拟预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两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培养基质以有效磷含量2.325mg·kg~(-1)为对照组(CK),另设无磷(0AP)、 1/8倍磷(1/8AP)、 1/4倍磷(1/4AP)、1/2倍磷(1/2AP)、2倍磷(2AP)和4倍磷(4AP)等磷浓度梯度,经过2021年5月—11月的培养,分析马尾松幼苗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 ]马尾松幼苗株高的相对生长增量(RHI)和光合参数受到生长时间和磷浓度的影响。5—6月的RHI显著高于7—8月和9—10月,4AP条件下的RHI显著高于1/8AP。株高相对生长速率与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磷浓度的升高而线性增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受到磷浓度、生长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
关键词:
马尾松 磷 光合作用 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秦军 黄国伟 苏晓华 张新叶
以5个蒙古栎种源的当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江密峰种源生物量最大,其根质量和总质量与其他4个种源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单叶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光合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 n)等相对于其他种源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不同种源间有机物分配规律一致,根质量所占比例均最大,超过70%,其次是叶质量,储存有机物的茎质量比例最小,均不到总质量10%;蒙古栎叶肉结构简单,5个种源栅栏组织厚度为41.99~56.89μm,不同种源间单叶面积和栅栏组织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江密峰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与其余4个种源均存在着显著差异(P
关键词:
蒙古栎 种源 生物量 生理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进 吴吕奇 黄梓明 陈晓慧 倪铭 潘洋刘 刘苑秋 胡冬南
为了解不同育苗方式条件下晚松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及生物量差异,选择江西省3个不同种源的晚松,采取露地直播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播种,对一年生晚松苗期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露地直播的晚松地径和冠幅显著大于容器苗,但其苗高相对更小,苗高和地径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冠幅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苗高种源间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极显著差异,地径和冠幅差异规律一致,均达显著水平;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显著多于容器苗,主根长和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且长度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一级侧根数表现为峡江>泰和>安福;露地苗的一级侧根数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容器苗差异不显著,露地苗的一级侧根均长无显著差异,而容器苗有显著性差异;同种育苗方式,种源间的主根长均无显著差异;露地直播的晚松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的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容器育苗,各生物量均表现为峡江>安福>泰和;露地苗的各部分生物量种源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容器苗差异均不显著;一年生的晚松,除了苗高容器育苗较露地直播高,其他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均以露地直播方式较好,露地直播对晚松能源利用率的提高效果更显著。峡江种源晚松的各生长指标以及各生物量均大于安福和泰和种源,可选为优良种源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晚松 种源 生物量 育苗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梅 杨利民 韩忠明 张永刚 王立平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黄芩光合特性、采收期内黄芩根产量及品质的动态变化,为黄芩优良种源的选择及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PS-1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6个种源(甘肃、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和吉林)黄芩的光合特性;通过五点法取样,测定采收期内(8-10月)黄芩根的产量;并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含量和单株黄芩苷产量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季节、不同种源间黄芩的光合生理特性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月份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其中陕西种源黄芩的光合能力大于其他种源。不同种源黄芩根产量之间也有一定差异,陕西、吉林种源的产量较其他种源高,这与陕西、...
关键词:
黄芩 光合作用 产量 黄芩苷 采收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及 邱尔发 梁一池 陈东海 范辉华
1996年测定了 9个毛竹种源新竹光合性状。结果表明 :所有种源净光合速率在一年中有两个峰值 ,第一次都在 5月 ,但第二次峰值南带种源早于其它种源 ;净光合速率年平均值最大的为江苏句容种源 ,最小的为福建建瓯种源 ;各种源带净光合速率有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的趋势 ;单株光合生产率以福建华安种源为最大 ,最小的为安徽霍山种源 ;各种源光补偿点的变幅在 5 70~ 913Lux ,其中中带种源最低 ,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 ,而北带种源光补偿点明显高于其它种源
关键词:
毛竹 种源 光合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