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25)
- 2023(4156)
- 2022(3598)
- 2021(3360)
- 2020(2862)
- 2019(6560)
- 2018(6313)
- 2017(11355)
- 2016(6660)
- 2015(7562)
- 2014(7452)
- 2013(7430)
- 2012(7225)
- 2011(6729)
- 2010(6667)
- 2009(6411)
- 2008(6328)
- 2007(5696)
- 2006(5225)
- 2005(4917)
- 学科
- 济(21637)
- 经济(21572)
- 管理(15960)
- 业(13872)
- 企(11051)
- 企业(11051)
- 学(10405)
- 方法(8587)
- 制(7154)
- 数学(7112)
- 数学方法(6963)
- 农(6768)
- 中国(6306)
- 财(6218)
- 土地(5610)
- 体(4905)
- 业经(4422)
- 农业(4248)
- 体制(3973)
- 融(3917)
- 金融(3916)
- 银(3830)
- 银行(3782)
- 理论(3711)
- 行(3678)
- 地方(3671)
- 贸(3669)
- 贸易(3667)
- 问题(3639)
- 度(3581)
- 机构
- 大学(102259)
- 学院(98491)
- 研究(44394)
- 济(33531)
- 经济(32657)
- 科学(32653)
- 中国(31710)
- 农(30586)
- 管理(30016)
- 所(25974)
- 理学(25197)
- 理学院(24779)
- 农业(24584)
- 京(24494)
- 管理学(24036)
- 研究所(23991)
- 管理学院(23882)
- 业大(23488)
- 中心(18737)
- 省(17278)
- 财(16952)
- 院(16885)
- 江(16629)
- 农业大学(16068)
- 北京(15662)
- 室(15491)
- 实验(14064)
- 科学院(13965)
- 实验室(13454)
- 研究院(13346)
- 基金
- 项目(70369)
- 科学(52358)
- 基金(50358)
- 家(49857)
- 国家(49491)
- 研究(42023)
- 科学基金(38391)
- 自然(28774)
- 自然科(28028)
- 自然科学(28014)
- 自然科学基金(27534)
- 省(27037)
- 基金项目(26240)
- 划(24911)
- 社会(24231)
- 社会科(22633)
- 社会科学(22624)
- 资助(21253)
- 教育(18870)
- 重点(17366)
- 计划(17275)
- 科技(16486)
- 发(14838)
- 编号(14822)
- 部(14716)
- 科研(14415)
- 创(13745)
- 农(13649)
- 专项(13223)
- 创新(13098)
共检索到156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管宁 刘昭息 潘志刚
对1984年种植在广西和浙江的22个种源的火炬松及在浙江的8个种源的湿地松的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树种的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单株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但株间差异较种源间差异显著得多。不同地区火炬松的差异较之同一地区不同种源间的差异更为显著。种源、地区的交互作用对火炬松的木材密度和管胞长度都表现出显著影响,种源和单株的交互作用对两个树种的木材密度也有显著影响。两个树种的木材材性与年轮宽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马尾松和早期引种的火炬松、湿地松比较表明,用新引进的材料可选育出木材材质更为优良的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轩 夏晓敏 邹建文 陈迎辉 廖舫林
研究了影响湿地松、火炬松木材密度变异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对木材密度进行综合选择的选优方法,选出湿地松,火炬松优良单株73株。
关键词:
湿地松,火炬松,木材密度,变异,选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方文彬
在3处立地上各选5株17.5a生火炬松木材,分别测定其管胞长度、纤丝角,并对2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火炬松管胞长度由髓心向外递增,纤丝角由髓心向外递减,2性状在径向上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3处立地上林分内以及不同立地上林分间2性状均不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株间木材管胞长度不能预测纤丝角。林木育种在评定优良种源、无性系,以及营林培育评价营林措施对木材材质的影响时,只能实测纤丝角。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孙海菁 吕本树
利用6株27年生火炬松伐倒木解析材料,分析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各年轮基本密度及相应的自髓心的断面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表现为,在各断面高度随距髓心年轮数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年轮数后增加趋缓;纵向变异则为自干基向上迅速下降,3~5m高度以上保持相对稳定。相关分析表明各部位及相应的断面木材基本密度值BD与距髓心的年轮数R和其高度H位置有关,可用BD=a+b/R+c/H来拟合两者的株内变化趋势。本研究样木的幼龄材与成熟材的过渡区为第12年轮左右,幼年材与成熟材的基本密度相关随年轮数增加而趋显著及稳定,对火距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早期选择宜在幼龄材至成熟材过渡年龄之后进行
关键词:
火炬松 木材基本密度 株内变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开彬 牛品 王博 林艳 何紫迪 黄少伟
为了找到一种能快捷测定子代试验林材性(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的方法,运用实测的具有正态性的火炬松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以及近红外光谱建立预测模型.应用Umscrambler软件,通过比较不同光谱处理方法,选出一阶导数、平滑算法、归一化法相结合的方法为最佳近红外光谱处理方法.并用偏最小二乘法的回归分析建立校正模型,木材基本密度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70 0;木材纤维长度校正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66 4.采用外部样品对模型进行验证,得出木材基本密度校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偏差为0.033 g·cm~(-3),木材纤维长度校正模型的预测标准偏差为0.216 mm,表明建立的模型效果准确可靠.用建立的模型预测火炬松子代测定林的264个样本,测得的数据呈正态分布,表明近红外预测模型可应用于林木遗传测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熙娴 黄洛华 秦特夫
分析不同地区湿地松、火炬松和对照(马尾松)木材的纤维形态和化学性质,并用三种制浆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松木化学组成和制浆特性无明显差异;半化学浆可用于抄造牛皮纸或其他强韧包装纸;化机浆经漂白可用于配抄新闻纸、胶印纸和其他文化用纸;硫酸盐浆可生产牛皮纸及高档纸。试验还说明,树龄较大的松木制浆特性较好。湿地松、火炬松与马尾松一样,均为制浆造纸的优质材料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小明 骆秀琴 管宁 宋云民 潘志刚
对两个地区不同种植密度的湿地松、火炬松进行了微密度分析,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的影响。主要结果是: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和火炬松各密度特征值径向变异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变异曲线平均水平高低的变动,而对变异曲线形状的影响并不显著。种植密度对湿地松和火炬松各年轮宽特征值径向变异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轮宽度RW和早材宽度EW变异曲线平均水平高低的变动和RW、EW与晚材宽度LW变异曲线形状的变动。种植密度对年轮密度RD的影响从年轮内宽度和年轮密度变异曲线平均水平高低两个方面起作用,出现较复杂的情况,并非所有情况下都是单调的正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虞沐奎 童方平 李江南 刘光正 胡世才
为确定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 ,在中、北亚热带地区 5个地点营建了试验林。依据 6~ 7a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林分个体生长、群体发育、形质和材性等因子的影响 ,和不同密度下由于林分发育进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长因子的变化。综合分析生长和经济因素 ,提出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两个工业用材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模式。 6~ 7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各试点不同密度间大多差异显著 ,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 ,小径材实际出材量以中密度为大。高密度林分个体分化加剧 ,现时间伐则属非商业性作业 ,且高密度林分造林成本较高。由于树种习性差异 ,相同条件下湿地松林分密度应大于火炬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陈士银 方文彬
研究了3个不同立地条件上15株17年生湿地松木材管胞长度、微纤丝角的变异及二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对管胞长度、微纤丝角有着较大的影响。株内径向管胞长度由髓心向外递增,纤丝角递减,二性状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3个立地条件林分内株间二性状不存在这种显著的线性负相关,林分间二性状相关分析也不显著。这意味着材质改良中管胞长度不能预测纤丝角大小,即选择管胞长度这一性状难以控制纤丝角的变异。因此林木改良中优良种源或无性系鉴定和评价营林措施对木材性质影响时只能实测木材纤丝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苏凤泉 唐万鹏 林汉 徐向阳 班龙海 刘万琦
对河南引种火炬松两批种源 (耐寒火炬松和一般火炬松 )木材基本密度的变异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火炬松种源间木材基本密度差异显著 ,木材基本密度种源内差异较种源间差异更大 ,种源基本密度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种源间各年轮段木材基本密度均近似于正态分布 ,且随树龄增加而增大 ,呈现出径向递增的模式。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加强 ,5年生木材基本密度预估 1 2年生木材基本密度是可行的。一般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与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耐寒种源木材基本密度与纬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与经度呈不显著的负相关
关键词:
火炬松 基本密度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刘清平 刘昭息 江泽慧 费本华
同一环境10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林材性分析结果表明:①3l个火炬松种源间顺纹抗压强度近似于正态分布,其均值幅度为23.7~29.7MPa,对照种源为26.6MPa,处于中等水平。方差分析表明种源间顺纹抗压强度差异显著,但多重比较显示仅部分种源间有显著差异;顺纹抗压强度广义遗传力为0.618,种源内顺纹抗压强度差异大于种源间,说明在种源选择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体选择,效果会更好。②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绝干密度间相关极为显著,三者与高度相关,非破坏性取样测定基本密度可很好预估顺纹抗压强度值。③顺纹抗压强度值与胸径、材积负相关,顺纹抗压强度值与晚材率正相关,材性育种可选择生长快、晚材率高的种源、个体来解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班龙海 苏风泉 刘万琪 郑红波
本实验采用河南省引种火炬松 1984年一般种源、1983年耐寒种源试验林为材料 ,研究林木不同生长阶段年轮宽度 ,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火炬松林分早期生长阶段年轮宽度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林分郁闭后年轮宽度、胸径与木材密度存在着极其微弱的负相关 ,不同生长阶段晚材率与木材基本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早期优良种源评选没有考虑木材性状是不符合工业人工林培育种源选择的标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云民 潘志刚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3个气候带)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异较小,呈随机变异,种源与地点互作不显著,适宜在我国南、中亚热带发展。其优良种源产自佐治亚州南部及佛罗里达州北部中心产区。两种国外松均应在400m以下低丘、岗地及沿海砂地发展。马尾松可在亚热带400~500...
关键词:
火炬松、湿地松、种源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景民 虞沐奎 童方平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奋成 郭文冰 钟岁英 邓乐平 吴惠姗 林昌明 廖仿炎 谭志强 李义良
【目的】木材密度是林木重要的经济性状,在广东湿地松第2轮遗传改良中被列为目标性状之一。本研究比较了针刺仪与传统体积法在评价湿地松木材密度上的效果,分析了湿地松材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选育速生优质的湿地松种质提供理论与方法。【方法】以广东省台山市18年生的32个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在测定林中对活立木木材阻力与去皮直径进行快速测定;并在同一株树上利用生长锥钻取木芯,以体积法测量木材基本密度。利用Asreml统计软件对研究性状间的相关性、性状的遗传力、选择效率等进行估算。【结果】1)单株木材阻力与木材密度在单株水平上呈表型正相关(0.659),为此建立了利用木材阻力原值预测木材密度的线性回归方程(模型R~2=0.393)。2)木材密度与木材阻力的遗传相关性更强(0.738),二者在家系水平受到中等程度的遗传控制;木材阻力的家系平均遗传力(0.618)高于木材密度的家系平均遗传力(0.410)。利用木材阻力值进行家系水平的间接选择,其间接选择效率为91%。表明可以利用针刺仪法进行湿地松木材密度的间接选择。3)为了消除针刺仪刺入木材过程中由于摩擦引起的阻力值上升趋势,在数据分析前,对阻力值做了校正。校正阻力值的遗传力,其与木材密度的表型与遗传相关无明显提高。4)湿地松的去皮直径遗传力在家系水平为0.596,去皮直径与木材密度和木材阻力无显著的遗传相关性,但表型相关达到显著水平,分别为0.272和0.493。这暗示着,改良湿地松生长性状,不会降低木材的密度。【结论】针刺仪法具有快速、无损、相对准确的优点,可用于湿地松活立木木材密度的间接评价与去皮直径的测定,在湿地松材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改良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根据木材材性或生长性状选择湿地松优良个体中,为获得较可靠的选择效果,宜采用家系选择+家系内单株选择的合并选择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