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7)
2023(7140)
2022(6030)
2021(5479)
2020(4747)
2019(10331)
2018(9945)
2017(18174)
2016(10431)
2015(11239)
2014(10944)
2013(10589)
2012(9917)
2011(9032)
2010(8770)
2009(8147)
2008(8059)
2007(7116)
2006(6095)
2005(5461)
作者
(34996)
(29495)
(29452)
(27812)
(18719)
(14574)
(13040)
(11826)
(11323)
(10459)
(10403)
(9758)
(9681)
(9566)
(9553)
(9290)
(8956)
(8742)
(8563)
(8425)
(7883)
(7382)
(7130)
(6900)
(6754)
(6615)
(6563)
(6456)
(6243)
(6233)
学科
(34124)
经济(34047)
管理(27413)
(27043)
(20394)
企业(20394)
方法(15329)
数学(13679)
数学方法(13540)
(12207)
(11046)
(10225)
中国(9507)
(8934)
(8618)
贸易(8617)
(8414)
业经(8097)
农业(8005)
技术(6330)
(6100)
环境(6073)
银行(6039)
(5921)
(5871)
财务(5862)
财务管理(5851)
(5745)
(5684)
金融(5679)
机构
大学(150528)
学院(149519)
研究(57314)
(55479)
经济(54400)
管理(52042)
理学(45893)
(45398)
理学院(45233)
管理学(44260)
管理学院(44017)
科学(41633)
中国(40162)
农业(36761)
业大(34543)
(32827)
(32242)
研究所(30664)
中心(25285)
农业大学(24401)
(24384)
(22194)
(21566)
(20043)
北京(19727)
财经(19717)
(19688)
科学院(19545)
(19166)
(18062)
基金
项目(111491)
科学(84396)
基金(80501)
(76836)
国家(76206)
研究(68846)
科学基金(61479)
(44515)
自然(44078)
基金项目(43280)
社会(43097)
自然科(43044)
自然科学(43020)
自然科学基金(42306)
社会科(40687)
社会科学(40676)
(38777)
资助(32076)
教育(30776)
重点(26197)
计划(25814)
编号(24933)
科技(24159)
(23506)
(23496)
(23462)
科研(22760)
(22215)
创新(22132)
(21442)
期刊
(56318)
经济(56318)
学报(41620)
(41371)
研究(35982)
科学(31952)
中国(29191)
大学(28959)
农业(28321)
学学(28179)
(17971)
管理(16819)
(15857)
业大(13251)
(11332)
金融(11332)
农业大学(11197)
(10462)
教育(10242)
业经(10111)
财经(9684)
经济研究(9284)
林业(9158)
科技(9115)
技术(8845)
(8211)
中国农业(8017)
问题(7929)
自然(7317)
资源(7158)
共检索到209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宗贵  孙磊  王浩  王淑兰  王小利  李军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建华  齐华  张卫建  于吉琳  宋振伟  刘颖  郑成岩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和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39和沈单16)光合产物积累以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着密度的增加,叶向值、叶面积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及SPAD则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高密度群体造成光分布不合理,叶片衰老快。不同品种对密度的反应不同,紧凑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675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分别为12159.85 kg.hm-2、11134.734 kg.hm-2;平展型玉米品种在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2下获得高产,其丹玉39和沈单16的产量分别为8514.483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闫秋艳  鲁晋秀  杨峰  董飞  王苗  贾亚琴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令中  孟瑶  顾万荣  杨振芳  李晶  魏湜  
本文选择耐密品种东农253为试验材料,设置超高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在玉米拔节期开沟施入4个氮肥梯度,即0-N(不施氮)、70-N(195 kg/hm2)、100-N(279 kg/hm2)、130-N(362 kg/hm2),研究东北地区超高密度种植下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光合生理、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100-N(279 kg/hm2)时玉米功能叶片的SPAD值最高,群体叶面积指数最大,群体冠层透光率最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为最佳;功能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最高。拔节期100-N(279 kg/hm2)追肥有利于东农253产量潜力的发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于德花  陈小芳  毕云霞  邵秋玲  
本研究以平展型玉米(Zea mays)雅玉青贮8号、半紧凑型品种京科青贮516和紧凑型品种黎民518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的青贮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籽粒产量的最佳适宜密度不同,鲜草产量的适宜密度高于籽粒产量的适宜密度。随群体密度的增加玉米刈割青贮时的绿叶片数、单株鲜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倒伏(折)率、瘤黑粉病病株率逐渐增加;高密度下千粒重降低;青贮生育期略有延长。供试品种中黎民518最耐密植,京科青贮516边行优势强,最不耐密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令中  顾万荣  林亚男  曲天明  艾俊国  赵先龙  李晶  魏湜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90000株/hm2,设置了0-N(不施氮)、70-N(195kg/hm2)、100-N(279kg/hm2)、130-N(362kg/hm2)四个氮肥处理,来研究施氮量对高密度种植下寒地春玉米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氮肥处理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及Fv/Fm(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呈倒"V"趋势变化,均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100-N处理功能叶片的SPAD值在灌浆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0-N处理下的玉米功能叶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光抑制最弱。吐丝期100-N处理的LAI(叶面积指数)数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灌浆期后100-N处理群体LA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向前  白岚方  路战远  郭晓霞  孙峰成  程玉臣  贾凯  王玉芬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勇  李迪秦  唐启源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超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源库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比叶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每穗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其库容量下降,但高密度处理(9.67万株/hm2)的产量显著提高,比6.75、8.25万株/hm2处理分别高7.3%、7.1%;粒叶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茎鞘和叶的物质输出率均为负值;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SPAD值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吐丝期比叶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粒...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琳琳  韩晓日  杨劲峰  刘小虎  高晓宁  马宾  
揭示不同密度型高产品种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施肥对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东单9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降低,胞间CO2(Ci)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PK处理下各测定时期两品种玉米的产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其中东单90品种各光合生理参数均比郑单958高。施氮肥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施钾肥明显提高CO2传输能力。NPK施肥能促进P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萌  陈国强  金海燕  韩晨光  臧凤艳  李子芳  王金龙  吴锡冬  
为探明夏玉米适宜种植方式的光合生理机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9.3万,8.1万,6.9万,5.7万株/hm~2)、空间布局(等行距1穴1株,等行距1穴3株和宽窄行1穴3株)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夏玉米郑单958开花后不同生育时期(开花期、抽丝期、灌浆前期、灌浆后期和完熟期)净光合速率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1穴3株能显著降低夏玉米开花期和完熟期穗位叶净光合速率,而8.1万株/hm~2密度下的净光合速率不受空间布局的影响;等行距1穴1株空间布局下,种植密度不会显著影响穗位叶净光合速率。种植密度、空间布局以及它们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等行距1穴3株空间布局下,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王志刚  徐寿军  范秀艳  杨升辉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丹丹   徐开未   刘圆圆   陈远学  
【目的】探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性状及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四川地区玉米高产抗倒栽培及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仲玉3号’玉米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不同的播期(3月27日、4月6日、4月16日、4月26日、5月6日、5月16日)及6.75和8.25万株/hm~2 2个种植密度水平。各处理玉米均在生理成熟后10 d收获,测定玉米倒伏率(根倒率、茎折率)、产量、植株农艺性状(株高、穗位高、穗位高系数)及基部第3节茎秆形态(节间长、节间粗和节间长粗比)、质量性状(节间干质量、单位长度干质量、单位体积干质量和茎秆含水率)与力学强度(穿刺强度、压碎强度、弯折强度),研究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结果】播期及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玉米的抗倒性能,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根倒率、茎折率和倒伏率总体上先降低后增高,产量逐渐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植株株高、穗位高、第3节节间长及长粗比则显著增大;节间干质量、单位长度干质量和单位体积干质量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茎秆含水率和力学强度呈先增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以上指标均在播期4月26日或5月6日达到极值。增大种植密度使这种增高或降低效应进一步加强,玉米倒伏率显著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播期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率受降雨及刮风的影响,并与基部节间长粗比、节间干质量及力学强度显著相关,其中茎秆力学强度是引起倒伏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节间单位长度干质量及长粗比则是影响抗倒力学的主要因素。【结论】早播及增大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茎秆抗倒能力却较差。因此,为协调玉米高产与抗倒之间的矛盾,建议春播不宜过早,在4月中下旬播种较为适宜;夏播则不宜过晚,应尽量安排在5月上旬完成。种植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房琴  高影  王红光  李瑞奇  李雁鸣  
为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夏玉米品种农单902为研究材料,于2013年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密度(设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株/hm~2共5个水平)和施氮量(300,375,450 kg/hm~2共3个水平)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性状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同一施氮量下,随密度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每公顷穗数逐渐增加,但收获指数、穗粒数、千粒质量逐渐减小,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吐丝后干物质贡献率及产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密度对果穗秃尖长、穗粒数的影响最大,对穗行数的影响最小。同一密度下,随施氮量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