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5)
- 2023(10530)
- 2022(9419)
- 2021(8635)
- 2020(7687)
- 2019(17595)
- 2018(17416)
- 2017(33184)
- 2016(18502)
- 2015(20773)
- 2014(20420)
- 2013(20230)
- 2012(18767)
- 2011(17167)
- 2010(17313)
- 2009(16349)
- 2008(16110)
- 2007(14589)
- 2006(12502)
- 2005(11026)
- 学科
- 济(73628)
- 经济(73543)
- 管理(50192)
- 业(48091)
- 企(39687)
- 企业(39687)
- 方法(38387)
- 数学(34218)
- 数学方法(33705)
- 农(20074)
- 学(19225)
- 财(19019)
- 中国(17507)
- 业经(14373)
- 贸(13858)
- 贸易(13854)
- 易(13450)
- 地方(13167)
- 农业(13156)
- 制(12969)
- 理论(12276)
- 务(12271)
- 财务(12233)
- 财务管理(12199)
- 和(11630)
- 企业财务(11502)
- 环境(10418)
- 银(10150)
- 银行(10088)
- 融(9830)
- 机构
- 学院(265446)
- 大学(264523)
- 济(100573)
- 经济(98316)
- 管理(96656)
- 研究(92114)
- 理学(83590)
- 理学院(82603)
- 管理学(80543)
- 管理学院(80096)
- 中国(67606)
- 科学(63060)
- 农(57883)
- 京(56550)
- 所(50153)
- 业大(47817)
- 农业(46374)
- 研究所(46027)
- 财(45496)
- 中心(42059)
- 江(40515)
- 财经(36317)
- 北京(35402)
- 范(33703)
- 师范(33163)
- 经(32848)
- 院(32682)
- 州(32425)
- 技术(31131)
- 省(30749)
- 基金
- 项目(180971)
- 科学(138701)
- 基金(128667)
- 研究(122780)
- 家(116400)
- 国家(115503)
- 科学基金(95805)
- 社会(73995)
- 省(72904)
- 社会科(69888)
- 社会科学(69863)
- 基金项目(67409)
- 自然(66485)
- 自然科(64944)
- 自然科学(64918)
- 自然科学基金(63725)
- 划(62435)
- 教育(57855)
- 资助(54795)
- 编号(49805)
- 重点(42087)
- 成果(39893)
- 发(38784)
- 部(38689)
- 计划(37554)
- 创(37156)
- 科研(36182)
- 课题(35341)
- 创新(34797)
- 科技(33522)
- 期刊
- 济(108629)
- 经济(108629)
- 研究(70156)
- 学报(54085)
- 农(52344)
- 中国(50070)
- 科学(45125)
- 大学(38654)
- 学学(36879)
- 财(36545)
- 农业(35457)
- 管理(33993)
- 教育(26965)
- 技术(22933)
- 融(20254)
- 金融(20254)
- 业(20116)
- 业经(18772)
- 经济研究(18091)
- 财经(17719)
- 版(15317)
- 经(15141)
- 业大(14715)
- 统计(14625)
- 问题(14148)
- 技术经济(13462)
- 科技(13132)
- 策(13025)
- 农业大学(12060)
- 图书(11884)
共检索到383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振富 贺露 贺春贵 王斐 王国栋 刘陇生
为了掌握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在不同种植和收割方式下的经济效益,在陇东旱塬麦茬后用3种穴播方式(免耕露地、翻耕露地和翻耕覆膜)复种了3个光敏型高丹草品种(海牛、BJM和大卡),测定了各处理下刈割一茬和两茬的草产量,并比较分析了总投入、总收入、纯收益和产投比。结果表明,两种收割方式下,总收入、纯收益和产投比的穴播方式主效均呈显著差异(P<0.05),且均以翻耕覆膜最高;品种和穴播方式互作不明显;刈割两茬,品种主效无显著差异,均以海牛最高;刈割一茬,品种主效有显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何振富 贺春贵 王国栋 刘陇生
本研究于2014、2015年连续两年选用两个品种的光敏型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大卡"和"海牛"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平铺穴播的方式,以8.33万、12.50万和16.67万穴·hm-2 3个种植密度进行种植,比较了各处理的生长发育指标和草产量的异同。结果表明,在生育期方面,品种间从孕穗期开始后差异明显。在农艺性状方面,"海牛"两年的分蘖数和全株叶片数均高于"大卡",其他各性状均以"大卡"最高;两个品种的茎粗、分蘖数、全株叶片数、节间数、单株鲜重、单株叶重和单株茎重连续两年均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减小,呈负相关关系;主茎叶片数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产草量方面,连续两年"大卡"的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高于"海牛";鲜草产量均在8.33万穴·hm-2处理下最高,且呈现出随着密度的增加鲜草产量下降的趋势;干物质产量丰水年2014年在16.67万穴·hm-2处理下最高,欠水年2015年在12.50万穴·hm-2处理下最高。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采用全膜覆盖方式种植光敏型高丹草时,品种应选择"大卡",在有灌溉条件或降水较多的地区,以16.67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而在降水较少且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12.50万穴·hm-2种植密度为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启珍 李志祥 吕志光
孝臣村地处山西汾阳县东南,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近几年大力推广科学技术,普遍采用优种,先后引进和实行了大小行种植,复播种植、间作套种等多种种植方式。我们选择了土质地、生产条件、农户素质基本相近的9户23块125.2亩耕地作为评价样本,分大小行种植、复播种植、间作套种、大田种植四种方式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为了准确地衡量不同种植的优劣程度,我们采用了综合评分法。根据农业生作特点确定了投肥、投工、投资、主产品产值、总产值、纯收入、资金盈利率、劳动盈利率八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裴亚斌 杜文华 刘汉成 刘翠 田新会
为明确甘南高寒牧区3种饲草不同种植模式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设置了秋播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Vicia sativa)、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小黑麦秋季单播、箭筈豌豆春季单播和燕麦(Avena sativa)春季单播5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的干草产量、营养价值(粗蛋白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秋播小黑麦套作式复种箭筈豌豆和50%春播小黑麦混播50%箭筈豌豆的干草产量分别为14.06和12.31 t·hm~(–2),纯收益分别为6 286和11 011元·hm~(–2),显著高于3种单播模式(P <0.05),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含量,可作为甘南高寒牧区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种植推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红 刘芳 李建东 殷萍萍 王国骄 燕雪飞
采取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A因素为种植模式,内设玉米清种和玉米与苜蓿间种,B因素为混群杂草密度。根据上一年的玉米田杂草群落组成,按杂草混合种群比例,内设6个不同杂草密度处理,即每平方米有杂草0、25、50、100、200、400株。结果表明:玉米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在杂草密度为25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有显著性差异,叶绿素b含量在杂草密度为1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差异性显著,并且均是清种玉米处理比间种苜蓿处理要高;清种玉米处理的MDA含量要高于间种苜蓿的MDA含量;在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灌浆期,当杂草密度为100和200株/m2时,两种种植方式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间种苜蓿比清种玉米含量...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春玉米 杂草密度 生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建平 罗锡文 樊启洲 张集文 吴建平 王在满 臧英
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人工撒播和人工手插种植方式对比,研究了机械精量穴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机械精量穴直播有利于加快水稻的生长发育进程,缩短水稻的生育期,提高其生物学产量和叶面积指数,降低主茎总叶龄;机械精量穴直播稻的分蘖势较强,分蘖叶位低,分蘖发生和分蘖高峰出现早,单位面积的分蘖总量较大;机械精量穴直播稻每平方米有效穗263.63,比人工手插和人工撒播分别提高了24.63%和15.25%,机播的实际产量最高,较人工撒播和手插处理分别增产14.92%和4.59%。
关键词:
水稻 精量穴直播 产量 生育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坚 陈恺林 赵正洪 刘洋 周学其 张玉烛
以农香32为材料,采用抛秧、手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头季、再生季产量与产量构成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头季稻的手插稻,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较高,其产量最高,再生稻以抛秧种植的产量最高;抛秧、手插、直播的2季水稻总产量分别为11.42、11.33、9.84 t/hm2,抛秧、手插的水稻产量较直播的分别高出16.2%、15.1%;头季稻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高于再生稻,但再生季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等外观品质,蒸煮及营养品质均优于头季稻。综合分析,抛秧种植方式下的2季
关键词:
再生稻 种植方式 稻米品质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光煦 郭怡卿 马剑雄 欧阳文 阮天伟 陈云松 张艳波 安经明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食品安全的关注,有机产品的消费需求应运而生,有机烟草生产也开始在国内出现。为了探索有机烤烟种植方式的可行性,作者于2008年至2010年在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开展了有机烟叶生产试验示范,从种植技术、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常规化学成分、产量效益等,综合分析了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的差异,为有机烟叶规模化生产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烟叶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影响较大,有机种植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施肥量不仅影响烤烟生长、产量与品质,而且与烟叶中后期病害程度直接相关;有机种植的初烤烟叶较常规种植的产量平均减少18.7%,因此发展有机烤烟种植,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关键词:
烤烟 种植方式 综合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姚海坡 吕丽华 董志强 贾秀领
为了解不同种植行向玉米对遮荫的反应,设置东西行向和南北行向2种种植方式对郑单958在12展叶(大喇叭口)-抽雄期前遮荫的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向下玉米对遮荫反应趋势一致,玉米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降低,但东西行向处理秃尖长度高于南北行向;玉米遮荫期间发育的叶片比叶面积提高,抽雄吐丝时间延迟,灌浆速率下降,最终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但不同行向玉米以南北行向较东西行向对光照反应较为敏感,自然光照下南北行向产量高于东西行向,但遮荫后却显著低于东西行向,这主要源于遮荫后玉米正值发育阶段的叶片叶面积下降,比叶面积提高,用于籽粒产量提高的光合产物减少而影响了产量增加,因此,采用东西行向种...
关键词:
玉米 遮荫 行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 陶洪斌 王璞 吕丽华 张雅杰
为解决华北平原当前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水资源供求不平衡和氮肥残留过高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在华北平原黑龙港流域中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设置了水氮优化措施下3种种植制度: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两年三熟制和春玉米一年一熟制轮作体系,2年的大田对比试验,以在同一水氮供应标准下对不同种植制度的产量和水氮效应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一年两熟制有较高的物质生产能力,2年总产量为28 783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但耗水量过大,仍有27.1%的耗水需由地下水补充,氮肥利用效率仅为78 kg/(kg/hm2),显著低于其他2种种植制度;一年一熟制减少了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晓朋 郭家选 刘秀位 张喜英 孙宏勇
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提高是增加玉米产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和RUE均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模式如何通过改善RUE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试验研究了不同行距种植对玉米产量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中科院栾城试验站进行,选用该区域普遍使用的先玉335和郑单958 2个品种,设20 cm+100 cm,40 cm+40 cm,60 cm+60 cm,40 cm+80 cm 4个行距水平,除了40 cm+40 cm密度为6.2×104株/hm2,其他密度均为7.5×104株/hm2。结果表明:郑单958的叶面积系数在60 cm+60 cm处理下比其他3个处理高5%...
关键词:
玉米 行距 光能利用率 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正雄 张福琐 赵明 毛达如
同期播种条件下 ,前期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累积直播玉米在前期高于育苗移栽玉米 ,后期以方式 1和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赶上、甚至超过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的玉米则仍低于直播玉米 ;从根系来看 ,育苗移栽玉米的次生根系的发育明显优于直播玉米。籽粒产量以方式 1、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为最高 ,其次是前期覆膜的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种植的玉米显著最低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远鹏 王娜 白羽祥 王戈 徐照丽 邓小鹏 杜宇 周鹏
为探讨长期不同烟草种植制度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及各因子间的内在关系,在长期定位试验点分别收集撂荒地(AL)、烤烟连作(CC)、烤烟-玉米轮作(CR)的土壤样品,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细菌群落和其他土壤环境因子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CC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LEfSe差异分析表明,不同种植制度土壤的优势菌群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CC、CR土壤中的主要优势细菌分别为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和赭黄嗜盐囊属(Haliangium)。RDA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势菌群与差异微环境因子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以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速效钾含量对细菌群落分布影响最大,均与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赭黄嗜盐囊属(Haliangium)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由此可见,不同种植制度会导致土壤微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长期连作会导致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富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有益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平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丽丽 尹伟伦 郭大龙 侯小改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林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解析油用凤丹牡丹长期人工种植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情况,为揭示油用凤丹牡丹长期连作后根际病害抑制性土壤形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采集种植2、4、5、10和32年生凤丹牡丹的根际土壤,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研究连作对凤丹牡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源于不同种植时间(年限)的15个根际土壤样本共获得2 366个涵盖24门、79纲、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永禄 李朝苏 蒋梁材 吴春 林世友
2006~2007年,在广汉市开展油菜不同种植方式及免耕直播配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与育苗移栽相比,免耕直播油菜生育期缩短,个体经济性状下降,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效益增加。②播种期、种植密度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期的推迟,各项经济性状及产量不断降低;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从1.0×104/666.7 m2增加到3.0×104/666.7 m2,单株性状下降,群体质量和产量提高;随着播种期延迟,高密度处理增产效果明显。③免耕直播油菜有着明显的增产潜力和应用前景。成都平原直播油菜的最适播种期在9月下旬,播期推迟应增加种植密度。
关键词:
油菜 种植方式 免耕直播 成都平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