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18)
- 2023(10953)
- 2022(9228)
- 2021(8296)
- 2020(7073)
- 2019(15767)
- 2018(15355)
- 2017(28328)
- 2016(15985)
- 2015(17499)
- 2014(17029)
- 2013(16577)
- 2012(15406)
- 2011(13723)
- 2010(13619)
- 2009(12832)
- 2008(12651)
- 2007(11403)
- 2006(10032)
- 2005(9092)
- 学科
- 济(55419)
- 经济(55314)
- 管理(49129)
- 业(45737)
- 企(37749)
- 企业(37749)
- 方法(23529)
- 数学(20525)
- 数学方法(20282)
- 财(19072)
- 农(16942)
- 制(16543)
- 学(16541)
- 中国(15149)
- 业经(13932)
- 贸(11881)
- 贸易(11877)
- 易(11613)
- 务(11469)
- 财务(11447)
- 财务管理(11419)
- 体(11350)
- 农业(11243)
- 企业财务(10853)
- 银(10465)
- 银行(10395)
- 环境(9894)
- 行(9863)
- 融(9846)
- 金融(9843)
- 机构
- 大学(228053)
- 学院(225790)
- 济(88855)
- 经济(87024)
- 研究(84686)
- 管理(81054)
- 理学(70133)
- 理学院(69256)
- 管理学(67912)
- 管理学院(67531)
- 中国(62506)
- 科学(56906)
- 农(54678)
- 京(48973)
- 所(45867)
- 农业(43716)
- 业大(43701)
- 财(42959)
- 研究所(42130)
- 中心(37446)
- 江(35067)
- 财经(33423)
- 院(31106)
- 北京(30469)
- 经(30439)
- 省(29991)
- 农业大学(28690)
- 经济学(27530)
- 州(26644)
- 范(26467)
- 基金
- 项目(160865)
- 科学(124402)
- 基金(117846)
- 家(109296)
- 国家(108463)
- 研究(105281)
- 科学基金(89724)
- 社会(67073)
- 社会科(63520)
- 社会科学(63503)
- 基金项目(62533)
- 省(62509)
- 自然(62418)
- 自然科(60946)
- 自然科学(60915)
- 自然科学基金(59895)
- 划(54452)
- 资助(47731)
- 教育(47455)
- 编号(38603)
- 重点(37729)
- 部(34864)
- 计划(33950)
- 创(33717)
- 发(33650)
- 科研(32185)
- 创新(31833)
- 制(31501)
- 成果(30543)
- 科技(30423)
共检索到336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翔 范艺宽 毛家伟 孙春河 桂言伟 陈启龙
分析了烤烟连作与轮作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底肥中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不同配施比例对烤烟生育期土壤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连作3年、6年与轮作相比,土壤有机质均下降,速效氮、磷和钾含量增加,pH值上升;连作6年与3年相比,土壤pH值、速效磷和速效钾又有所升高,碱解氮持平,有机质降低4.3%。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呈减少趋势,真菌以连作3年最低;连作使细菌和真菌有益菌群数量降低,而腐霉等有害菌群数量增加。烤烟生育前期,随着底肥中NO3--N施用比例增加,耕层土壤NO3--N含量增加,而生育中后期没有显著差异;随着烤烟生育期推进,土壤N...
关键词:
烤烟 种植制度 施肥 土壤养分 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丹梅 段玉琪 杨宇虹 晋艳 黄建国 袁玲
【目的】了解施肥与土壤培肥和作物真菌病害的关系,为烤烟科学施肥、保持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积累资料。【方法】利用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设置长期不施肥(CK)、纯施化肥(C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CF)等处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就施肥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经16年长期施肥后,MCF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9.63%,有效磷增加;CF降低土壤有机质20.56%,碱解氮和有效钾减少。施肥显著增加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的种类和总量,尤以MCF最为显著,说明施肥尤其是MCF显著提...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烤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德水 金继运 黄绍文 李书田 何萍
【目的】研究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华北平原的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上进行连续13年的施钾和秸秆还田试验。【结果】施钾和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处理之间表现为:NPK+St>NPK>NP+St>NP,施钾处理的作物产量与NP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轮作制度下玉米的施钾效应高于小麦。与山西单作制度相比,河北轮作制度下的土壤钾素损耗严重,除NPK+St处理外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秸秆还田和施用钾肥较NP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耕层土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及全钾含量,且降低矿物钾比例的同时提高其余几种形态钾的比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秀英 赵秉强 李絮花 李燕婷 孙瑞莲 朱鲁生 徐晶 王丽霞 李小平 张夫道
以国家褐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肥料试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生理群落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单施化肥,农田土壤细菌、真菌数量低于长期撂荒土壤,但放线菌数量多于撂荒土壤或与之相当。(2)长期单施化肥与不施肥(CK)比较,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细菌和真菌数量略有增加或与之相当。(3)总体看,NPK均衡施肥,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非均衡施肥的N、NP、NK、PK处理略有增加或与之相近。(4)NPK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不仅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农田,而且细菌、放线菌数量也高于撂荒土壤,真菌数量...
关键词:
施肥制度 长期施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肥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玲玲 李渝 蒋太明 秦松
为黄壤旱地合理施肥与养分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实现黄壤旱地可持续利用,以选择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常量有机肥(M)、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肥(MNPK)和常量氮磷钾肥(NPK)4个处理,分析贵州黄壤长期定位施肥18年后的旱地土壤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量C和N均有增加作用,并且影响趋势一致,含量依次为M+NPK>M>NPK>CK。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碳、全氮的利用率,其中全氮的利用率提高最明显,M+NPK处理中土壤微生物对氮利用
关键词:
黄壤 微生物量C 微生物量N 长期施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恩科 梅旭荣 赵秉强 李秀英 刘家基 胡其华
通过设置在北京昌平区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研究16年的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状况。试验设置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和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2种不同种植制度以及长期撂荒处理(CK0),其中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Ⅰ)包括4个施肥处理,分别为:对照(CK,不施肥,但种植作物)、氮磷钾(NPK)、氮磷钾+猪厩肥(NPK+M)、氮磷钾+玉米秸秆(NPK+S);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复种轮作种植制度(种植方式Ⅱ)包括1个施肥处理为氮磷钾+种植方式Ⅱ(NPKF)。试验结果表明:1)长期撂荒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微生物量碳(SMB-C)和氮(SMB-N)均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萍 文庭池 董玲玲 魏成熙 石俊雄 李波
本文研究了施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养分的含量,尤其以施用烟草专用肥+菌液最为显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不同施肥处理响应是不同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增强土壤酶的活性。将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养分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变化更加敏感,其作为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更为合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蒙亚 李忠佩 吴萌 刘明 江春玉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探索高度集约利用下土壤质量退化的根本原因和机理,为设施菜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6 a和10 a等3个不同年限0—20 cm表层土壤,以周围种植水稻/小麦的农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养分含量较高;种植6 a后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速效养分含量积累。种植年限从3 a到10 a,速效氮含量升高66.1%,速效磷含量升高97.2%。种植3 a以内p H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恩平 陈聪 张淑红 王中魁 陈志霞
为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不同菜田-蔬菜生产体系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在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站中选取5个代表性处理,模拟了蔬菜施肥的不同生产体系:维持平衡体系(BN0)、肥力破坏体系(BN2)、逐年减产体系(AN0)、高肥中产体系(AN2)、高产稳定体系(ANK),对土壤微生物变化及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在盛果期达到最高峰,不同酶的活性受季节及番茄生育时期影响动态变化趋势不同,并且不同处理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差异显著。高产稳定体系(ANK)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为26.10mg.10g-1.72h-1,脲酶活性为29.06mg.100...
关键词:
定位施肥 生产体系 菜田 土壤生物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佩佩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南江宽 白文斌 焦晓燕
根际土壤微生物在调控土壤根际环境和养分转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粱已被广泛用作饲料且耐瘠薄性较强,探明根际微生物对不同养分的生态响应,可为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高粱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高粱/玉米轮作的长期定位大田试验为基础,结合人工温室的盆栽试验,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了NPK、PK、NK、NP、CK(无肥处理) 5种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试验与盆栽试验的结果一致,PK处理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了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羧酸类、胺类、糖类和聚合物的利用,降低了对双亲化合物的利用,其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其他处理; NK和NP处理对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但NK处理降低了培养后期根际微生物代谢活性; CK处理显著降低了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低于其他处理,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处理。主成分分析表明,大田试验中,NPK和NP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和类型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盆栽试验中施氮处理NPK、NK和NP利用碳源能力和类型差异不显著,其余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施肥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高粱根际微生物对氮、磷、钾胁迫的响应不同,氮胁迫时,微生物活性的增强可能是高粱耐氮的原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陆贻通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连年实施,暴露出了竹林退化、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为研究不同施肥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在雷竹主产区布置了6个肥料试验处理,即猪栏肥+化肥(处理1)、菜籽饼+化肥(处理2)、1/2猪栏肥+1/2化肥(处理3)、纯化肥(处理4)、2/3纯化肥(处理5)和1/2纯化肥(处理6)。各处理肥料用量按氮素总投入量设定,6个处理氮素总投入量比例为2.0∶2.0∶1.0∶2.0∶1.5∶1.0。试验从2005年5月开始,2005年12月冬季覆盖前采样分析了土壤的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有机肥化肥混合(处理1,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聂三安 赵丽霞 王祎 雷秀美 王飞 邢世和
为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对不同施肥的响应机制及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黄泥田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3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16S r R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不同施肥对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泥田土壤细菌的主要类群为Acidobacteria、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而真菌主要由Ascomycota、Basidiomycota和Zygomycota构成。长期施肥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相对丰度产生显著差异。与CK相比,NPK和NPKS处理黄泥田土壤的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Zygomyc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26.58%和45.84%、30.36%和55.45%、86.17%和68.08%。细菌的α多样性方面,不同处理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但NPK处理的Chao1和ACE指数均显著低于CK和NPKS处理。真菌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NPK处理显著低于CK和NPKS处理。RDA分析结果表明,细菌群落结构主要受盐度、孔隙度、总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含水量的影响,而真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含水量、孔隙度和盐度,其次为总氮、微生物生物量氮、有机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p H对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小。因此,不同施肥影响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改变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为改良土壤质量和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洪震 王丽宏 尤金成 肖小平 杨光立 胡跃高 曾昭海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地球化学循环及维持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明确施肥制度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土壤熏蒸和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南宁乡不施肥处理、施用化肥、常规施肥、秸秆还田、30%有机肥+化肥和60%有机肥+化肥6个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磷脂脂肪酸。【结果】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化肥、秸秆还田及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的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及总磷脂脂肪酸的量。长期施用化肥后,群落中含有iC15:0的微生物明显增多,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后,群落中含iC15:0微生物明显减少,而含aC15:0微生物则显...
关键词:
红壤 施肥 微生物量碳 磷脂脂肪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