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59)
2023(19496)
2022(17095)
2021(16105)
2020(13536)
2019(30839)
2018(30693)
2017(58425)
2016(31978)
2015(35939)
2014(35570)
2013(34547)
2012(31906)
2011(28751)
2010(28788)
2009(26596)
2008(25690)
2007(22726)
2006(20085)
2005(17376)
作者
(93104)
(77140)
(76871)
(73111)
(49239)
(37163)
(35137)
(30299)
(29581)
(27703)
(26310)
(26166)
(24748)
(24440)
(24231)
(23906)
(23305)
(23099)
(22356)
(22110)
(19345)
(19146)
(18852)
(17860)
(17328)
(17250)
(17080)
(17072)
(15734)
(15475)
学科
(118305)
经济(118098)
管理(93731)
(83717)
(70076)
企业(70076)
方法(53816)
数学(45588)
数学方法(44896)
(34367)
(33586)
中国(32804)
(29500)
业经(27110)
(23970)
地方(23958)
理论(23118)
农业(22323)
(21750)
贸易(21742)
环境(21254)
(21220)
(21055)
(20318)
财务(20223)
财务管理(20178)
企业财务(19094)
(18569)
银行(18492)
技术(18470)
机构
大学(445321)
学院(445021)
管理(171169)
(170311)
经济(166364)
研究(152215)
理学(147720)
理学院(146046)
管理学(143086)
管理学院(142292)
中国(112296)
科学(97768)
(95108)
(80810)
(79278)
(77794)
研究所(71039)
业大(70121)
中心(69366)
(67249)
财经(63782)
农业(62473)
(59923)
北京(59658)
师范(59131)
(57982)
(55864)
(53868)
经济学(50422)
技术(49681)
基金
项目(307791)
科学(239522)
研究(221779)
基金(220655)
(194748)
国家(193131)
科学基金(164040)
社会(137244)
社会科(129276)
社会科学(129237)
(121263)
基金项目(116169)
自然(108748)
自然科(106136)
自然科学(106103)
自然科学基金(104167)
教育(103214)
(102555)
资助(91557)
编号(91212)
成果(74529)
重点(69612)
(67011)
(65392)
课题(63493)
(63330)
科研(59419)
创新(59081)
大学(57202)
教育部(56742)
期刊
(187411)
经济(187411)
研究(127463)
中国(87694)
学报(77693)
(71719)
科学(68286)
管理(63706)
(62347)
大学(57837)
学学(54387)
教育(53986)
农业(49128)
技术(39580)
(36702)
金融(36702)
业经(31758)
财经(30653)
经济研究(29787)
(26297)
图书(25949)
(25311)
问题(24005)
(22415)
科技(21526)
业大(19916)
理论(19873)
资源(19810)
技术经济(19738)
现代(18885)
共检索到655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华  郭锴鸣  姜叶飞  
了解社会成员在不同的社会两难问题下的决策行为,有助于合理解决社会两难问题。尽管对于公共品和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已有大量理论和实证文献,然而缺乏对于这两类社会困境的比较。文章采用经济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二次公共品和二次公共池塘资源这两类社会两难问题精心构造博弈实验环境,对被试在不同实验环境顺序下的决策行为进行了系统性比较,并据此得到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雷玉琼  胡文期  
我国公共池塘资源采取了"利维坦"式管理体制,但这一管理体制由于产权方面存在的所有权代理悖论和公有产权体制下私人产权保障性不强的问题而出现了失灵。我国公有产权对私人产权的体制性排他违背了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混合性自然产权,即归属上的共有性和使用中的私益性并存。基于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下,通过产权交易制度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获取、支配和使用公共池塘资源的过程和行为法制化和规范化,或许不失为我国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有效路径之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顺仙  王国聘  于建华  陈昕  
针对在市场引导下池塘养殖始终伴随的富营化加剧、溶氧量降低、有害物质超标、鱼病频发等水环境风险,着重分析了不同类型淡水池塘养殖模式的水环境达标要求和管理差异,主张采用WebGIS信息系统与多种技术集成创新的方法,建构水环境综合管理体系,以提升对不同类型池塘养殖水环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实现对养殖池塘水环境的达标监测、动态监控,促进预评预警、决策咨询及规范管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羊  刘金龙  冯喆  李双成  蔡运龙  
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视角和研究方法各异,使得我们对公共池塘资源管理问题的理解不够系统和全面。论文在综述公共池塘资源和社会-生态系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辨析了公共池塘资源和社会-生态系统的概念;从识别影响公共池塘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变量出发,梳理了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的演变及其局限性,指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框架为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自然资源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并为资源管理、政策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该框架对现阶段我国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耀伟  
大量有关个体决策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判断及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体选择行为。通过广泛的实验分析,研究者发现了大量不同于传统理性预期模式的个体决策行为特征,如随机错觉、同比率效应、偏好颠倒、禀赋效应及确定性效应等。人们应用简化的程序或“启发式方法”,而这容易导致在解决问题、判断和选择中的系统性误差(偏离)。本文对个体决策行为理论及其实验研究进行了评述,对预期效用模型及个体偏好理性的公理化假定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今后经济学在行为研究层面的潜在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理响  
公共事物的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在当前我国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打破了前人在此问题上的国家理论和企业家理论模式,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这个困境。文章通过对“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分析,以皖中一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生产队公共池塘水资源使用的变迁状况,探讨了当前我国乡村公共事物的治理问题,指出治理过程中的阶段性、时代性和乡土性的三个特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荣宇  
研究目的:基于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视角,采用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以浙江省的典型实践为例,探讨农村宅基地整理的自组织模式产生的原因,为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学理支撑和路径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农村宅基地资源规模和农户数量的化整为零可以减轻自组织宅基地整理的阻力;(2)具有充分的社会资本积累和积极有为的村庄领导者的农村社区以及自愿性和利益一致性较强的农户群体倾向于采用自组织模式实施宅基地整理;(3)自组织的宅基地整理还离不开符合地方实际的决策制定、行为选择、信息沟通、成本—收益分配等规则。研究结论:研究提供了来自中国农村宅基地整理的经验证据,印证了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自组织模式成因的经典论断;实践中可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户结合自身特征,适应好或利用好宅基地资源条件、农村社区特征和起作用的规则,以自组织模式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曹军新  
面对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压力,金融管理、财政和环保等部门和组织推出的改革举措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主要是现有政策和措施碎片化,缺乏顶层设计和部门协作,导致当前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存在一系列系统性问题,是中国作为转型国家融入国际体系过程中绿色金融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要以"两行一金"的治理系统建设为契机,围绕构建"社会参与—部门协作—国家规划—国际合作"四位一体机制,全面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玉琼  胡文期  
公共池塘资源的传统治理之道包括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和彻底的私有化两种对立的路径,奥斯特罗姆在此之外提出了解决公共池塘资源滥用问题的第三条道路,即自治组织的自主治理。但这三种治理之道都由于忽略了公共池塘资源本身在产权上的混合性,而在现实应用中陷入了种种困境。基于公共池塘资源自然产权的混合性,将混合产权关系制度化,建立关系明确、可预期的、操作性强的从公共所有权到私人使用权的衔接制度,才能有效治理公共池塘资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连洪泉  陈叶烽  左聪颖  叶航  
本文通过两阶段公共品博弈测度出个体社会偏好类型,研究个体社会偏好异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社会角色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实验研究发现:个体社会偏好存在异质性;搭便车行为和条件性合作者的自我服务偏向是公共品自愿供给的两大特征事实,两者对于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社会偏好的异质类型会显著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而性别和学生干部等社会角色存在显著差异的个体异质类型分布,由此间接地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与此同时,不同的社会角色也会直接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实验分析结果证实并且揭示社会角色影响公共品自愿供给水平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渠道效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恒亮  吴旭干  姜晓东  龙晓文  何杰  刘乃更  成永旭  
为研究长江、黄河和辽河中华绒螯蟹养殖种群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的成蟹性腺发育和营养组成,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3种群雌体的性腺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雌体的可食率、肥满度和可食组织中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1)3种群雌体性腺发育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性腺发育顺序为辽河种群>黄河种群>长江种群,但10月底辽河和黄河种群的卵巢指数无显著差异。(2)在体质量和卵巢指数接近的条件下,3种群雌体膏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3)3种雌体卵巢、肝胰腺和肌肉中的常规生化成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聃   刘梅   房伟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以罗氏沼虾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模式与传统罗氏沼虾专养模式产出的罗氏沼虾营养价值和品质变化。方法通过测定体质量、体长、出肉率比较两种养殖模式下虾体规格差异;通过测定水分、蛋白质、灰分、脂肪、矿物质、脂肪酸和氨基酸,比较虾肉营养价值变化;通过测定质构特性和呈味核苷酸比较虾肉品质变化。与专养的罗氏沼虾相比,混养模式下罗氏沼虾规格显著提高,但出肉率有所下降。混养的虾肉脂肪含量从(0.91±0.07) %下降为(0.59±0.05)%,差异显著(P <0.05);虾肉的钙、镁、磷、铜含量上升;脂肪酸中EPA含量从(15.59±0.66) %下降至(13.64±0.71) %;氨基酸EAAI评分略有提高,罗氏沼虾虾肉营养价值变化较小。混养的虾肉硬度显著提高;呈味核苷酸AMP和IMP含量从(78.15±1.23) g/100g和(162.90±2.67) g/100g提高至(86.96±1.87) g/100g和(175.12±3.01) g/100g,混养的虾肉品质显著提高。结河蟹-罗氏沼虾混养池塘内产出的罗氏沼虾规格显著增加,营养成分变化不大,虾肉品质显著提高,符合消费者品味,具有优秀的市场前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永涛  赵良杰  杨洋  刘其根  凡迎春  吴杰洋  
为了研究混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池塘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浙江海盐、江西九江、上海浦东开展了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草鱼—三角帆蚌混养、罗氏沼虾-三角帆蚌-鲢鳙鱼混养三组系列实验。利用DGGE技术对养殖水体的16S r DNA进行指纹图谱分析。三组实验共鉴定出57条不同条带,每组实验中混养三角帆蚌或鲢鳙实验组的平均条带数均高于单养水体水样平均条带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各养殖水体混养三角帆蚌、鲢鳙后,多样性指数均有所增加。PC...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连洪泉  周业安  陈叶烽  叶航  
本文利用序贯公共品实验研究社会距离影响群体合作行为的效应及途径。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群体合作水平在合伙人情境中显著高于陌生人情境。不同社会距离使个体互惠预期在陌生人情境中显著低于合伙人情境,并形成明显不同的互惠预期直接和间接自愿供给效应。实验结果也识别出合伙人情境中影响先行动者公共决策的两个行为因素:前期合作方决策信息及自身同样角色经历。研究结果对于后续理论研究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惠凤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吴科峰  
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运用投放复合微生物、微生物合酶菌液、添加营养促生剂、水底界面曝气等不同方法对养殖池塘污染底泥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检测底泥及上覆水在不同生物修复技术作用下溶氧、氨氮、硝态氮、CODcr、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异养细菌数量和反硫化细菌数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据此评价不同修复技术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生物生态方法均对污染底泥产生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以VB997底泥营养促生剂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为理想,在为期60 d的实验中,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70.00%,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从12.00 kg/(kg.h)提高至45.60 kg/(kg.h),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