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02)
- 2023(4624)
- 2022(3917)
- 2021(3539)
- 2020(2859)
- 2019(6152)
- 2018(5961)
- 2017(10601)
- 2016(5879)
- 2015(6197)
- 2014(5563)
- 2013(5207)
- 2012(4378)
- 2011(3906)
- 2010(3792)
- 2009(3714)
- 2008(3222)
- 2007(2660)
- 2006(2275)
- 2005(1888)
- 学科
- 济(15591)
- 经济(15569)
- 管理(13633)
- 业(11906)
- 企(9769)
- 企业(9769)
- 方法(6088)
- 农(5708)
- 学(5580)
- 中国(5178)
- 数学(5153)
- 数学方法(5061)
- 财(4445)
- 业经(4412)
- 贸(3875)
- 贸易(3871)
- 易(3760)
- 农业(3734)
- 制(3265)
- 地方(3253)
- 理论(3107)
- 环境(2989)
- 务(2865)
- 财务(2852)
- 财务管理(2849)
- 企业财务(2632)
- 和(2577)
- 银(2498)
- 教育(2493)
- 银行(2465)
- 机构
- 学院(73494)
- 大学(70136)
- 研究(26546)
- 管理(23159)
- 济(22910)
- 经济(22339)
- 理学(20063)
- 科学(19906)
- 理学院(19843)
- 管理学(19216)
- 管理学院(19112)
- 农(18520)
- 中国(18229)
- 农业(15036)
- 业大(14743)
- 所(14559)
- 京(14263)
- 研究所(13682)
- 中心(11712)
- 江(11400)
- 技术(10958)
- 财(10510)
- 院(10219)
- 省(10097)
- 范(9795)
- 农业大学(9762)
- 师范(9530)
- 室(9404)
- 州(9085)
- 实验(8618)
- 基金
- 项目(54674)
- 科学(40703)
- 基金(36939)
- 研究(36547)
- 家(34835)
- 国家(34548)
- 科学基金(27867)
- 省(23875)
- 社会(21390)
- 社会科(20169)
- 社会科学(20166)
- 划(19878)
- 自然(19207)
- 基金项目(19102)
- 自然科(18786)
- 自然科学(18778)
- 自然科学基金(18394)
- 教育(16949)
- 资助(14992)
- 编号(14954)
- 重点(13255)
- 发(12518)
- 计划(12342)
- 创(11852)
- 科技(11699)
- 成果(11615)
- 科研(11305)
- 课题(11169)
- 创新(11108)
- 业(10316)
共检索到103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齐霁 陈立侨 孙盛明 姜海波 李二超 禹娜
采用2×6因子设计方法,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分别配制了含1%和2%磷脂,6个氯化胆碱水平(0、250、500、1 000、2 000、4 000 mg/kg饲料)的12组等氮、等脂精制饲料,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对体质量为(0.22±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处理组各设4个平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胆碱的添加水平分别为1 000 mg/kg(1%的磷脂水平)和500 mg/kg(2%的磷脂水平)时,幼蟹的存活率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89%和88%;幼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胆碱添加量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磷脂水平为1...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胆碱 磷脂 交互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新瑾 王玥 陈立侨 李二超 吴萍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160000和320000 IU/kg的维生素A,得到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投喂体重为(1.54±0.45)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A添加量为80000 IU/kg时,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82.23%和0.86%;饲料效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添加量为40000 IU/kg时饲料效率最高;饲料中维...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营养需求 维生素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金云 王友慧 郭建林 陈建明 潘茜 沈斌乾
试验以酪蛋白、白鱼粉、豆粕和晶体氨基酸为蛋白源,配制了15组试验饲料,分别测定了中华绒螯蟹幼蟹对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和精氨酸(Arg)的需要量。养殖试验在室内玻璃纤维水族缸中进行,试验水温为(28±3.0)℃,pH为7.4左右,试验周期为56d。试验组1~试验组5为Lys试验,试验组6~试验组10为Met试验,试验组11~试验组15为Arg试验,试验用蟹平均初重分别为:Lys试验(2.050±0.027)g,Met试验(2.027±0.033)g,Arg试验(2.05±0.032)g。每个试验设5个氨基酸梯度,其中Lys梯度为:1.58%、1.98%、2.38%、2.78%和3....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成永旭 王宗凯 陆剑锋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g左右。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雌蟹(F)、雄蟹(M)各60个,实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两组饲料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幼蟹 脂肪 蜕壳 生化组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侯迎梅 袁野 陆游 马红娜 孙蓬 梁雄培 霍雅文 周歧存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大豆卵磷脂(SL)最适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实验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添加不同含量的SL(0、10、20、40、60、80 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60只蟹,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质量为(3.68±0.02)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养殖于长方形塑料筐中。结果发现,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增重率(WgR)、蜕壳率(M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升高,而WgR、FCR显著而降低;当饲料中SL添加水平为40~80g/kg时,三疣梭子蟹的WR、MR和SgR无显著性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成永旭 严生良 王武 施正峰 谭玉钧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I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地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磊 谢庆超 潘迎捷 刘海泉 赵勇
为更好地评价烹饪处理对中华绒螯蟹胆固醇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对蒸制和煮制后的雌雄中华绒螯蟹的蟹黄/蟹膏、腹肉和腿肉等3个可食部位中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中华绒螯蟹中胆固醇含量相近,蒸制和煮制处理会造成各部位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但差异性不明显;与煮制相比,蒸制后可食部位胆固醇流失较少。雌蟹蟹黄中总脂肪酸含量(∑FFA)高于雄蟹蟹膏,而雄蟹腹肉和腿肉中∑FFA略高于雌蟹;3个可食部位中,蟹黄与蟹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MUFA)占比最高,腹肉和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PUFA)占比最高;蒸制和煮制对蟹黄中脂肪酸基本无影响,与蒸制相比,煮制对蟹膏各类脂肪酸影响较大,含量显著下降;经蒸制与煮制处理后,中华绒螯蟹中主要饱和脂肪酸仍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EPA和DHA为主。因此,与煮制相比,蒸制能够减少胆固醇和可食部位中主要脂肪酸的流失,更有利于保留中华绒螯蟹的营养价值,对中华绒螯蟹的烹饪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胆固醇 脂肪酸 蒸制 煮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钦 张彤晴 陈炳耀 朱清顺 周刚
选取长江野生、湖泊放流、网围养殖及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成蟹各10只,雌、雄各半,对其进行62个肉脂品质参数的测算。可食部分占体重的29.79%~38.60%,可食部分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15.45%~20.32%和8.52%~17.33%,含水量为56.70%~70.30%;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可食部分的5.29%~7.22%和6.40%~7.91%,氨基酸总量占13.48%~17.57%;可食部分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0.80%~1.7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61%~9.29%;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0.65%~2.79%;脂肪酸总含量约为4.41%~10.96%。组内雌、雄...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生态环境 肉脂品质 营养成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道尊 赵亮 谭玉钧
用不含胆碱的饲料饲养草鱼鱼种,草鱼鱼种生长减慢,饲料效率降低,肝脏脂肪浸润、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降低。随着饲料中胆碱含量的添加,草鱼生长和饲料效率改善,肝脏脂肪含量降低,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含量回升。当饲料中胆碱添加量达到0.3%以上时,草鱼生长率最高,肝脏脂肪含量、血浆总脂、甘油三脂、胆固醇、磷脂与摄食天然饲料(浮萍)的草鱼基本相同。在本研究条件下.建议草鱼鱼种饲料中胆碱的添加量为0.3%为宜。
关键词:
草鱼,鱼种,胆碱,饲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邵辉 文华 刘伟 蒋明 吴凡 田娟 黄凤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20.00±8.34)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于1 m×1 m×1.5 m池塘网箱中饲养。分别饲喂胆碱含量为97.80(对照组)、375.04、565.74、974.27、1 409.81、1 824.35 mg/kg的半纯化饲料10周,研究胆碱对吉富罗非鱼成鱼生长、饲料利用、鱼体营养组成、胆碱蓄积量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10周的饲喂,饲料中添加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P<0.05);降低肝脂肪含量(P<0.05),提高肌肉脂肪含量(P<0.05...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成鱼 胆碱 生长性能 需要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清彪 李晓东 周波 孙娜 刘胥
【目的】通过形态学参数对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进行家系鉴别的判别分析。【方法】对中华绒螯蟹6个家系中每只幼蟹分别度量了18个形态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来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家系、f家系趋异程度较高,a家系、b家系、d家系、e家系形态差异不大。判别分析显示:选用10个贡献大的参数建立的判别函数,a、b、c、d、e、f家系判对概率分别为:83. 3%、93. 3%、96. 7%、93. 3%、0%、100%,平均拟合概率为77. 8%,交叉验证平均拟合概率为61. 1%。但实际验证结果并不理想,其中a (e)家系幼蟹容易判入e (a)家系,b家系判对率为53. 3%,c家系判对率为80%,f家系判对率为60%,d家系判对率为0%。【结论】因此基于形态参数的家系判别分析并不适用于本育种群体全部家系,形态差异很难作为本育种群体家系鉴别的依据。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形态参数 判别分析 家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军伟 马旭洲 王武 杨永超 陶程
为研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和蜕壳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塘中放置网箱养殖中华绒螯蟹;温度记录仪探头入水深度为20 cm,且每周清理一次,每次记录时间间隔为20 min,每天至少早晚各查看一次。每口网箱放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500只,以水花生为隐蔽物,保持生长环境尽量相同且适宜生长。经过158 d的养殖,幼蟹蜕壳11次长成蟹种,平均成活率为28.43%±4.61%,平均水温为(24.4±0.05)℃,总有效积温为(3 040.4±244.16)℃·d,且随着中华绒螯蟹蜕壳,有效积温增长趋势最接近指数函数y=40.942E0.2655x(r2=0.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彤晴 周刚 朱清顺 柏如发
对不同增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有脂肪酸18种,分别为5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烯酸,10种多烯酸。各脂肪酸中以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P<0.01);就营养品质指标(单烯酸、多烯酸、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而言,以湖泊网围模式脂肪酸营养品质为优。以棕桐油酸(C16∶l)和硬脂酸(C18∶0)为风味评价指标(脂肪酸角度),结果得出以湖泊放流中华绒螯蟹最为味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明君 王春 吴旭干 何杰 龙晓文 李国祥 汤北伟 成永旭
以越冬后即将进入蜕皮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实验对象,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其蜕皮周期肝胰腺及肌肉脂类的动态变化。本实验将其幼蟹蜕皮周期分为蜕皮前期(D期)、蜕皮期(E期)、蜕皮后期(AB期)和蜕皮间期(C1期和C2期)。结果发现,(1)蜕皮各期肝胰腺总脂含量变化显著,呈现为"高-低-高"的趋势,其中D期最高,AB期最低,C1、C2期开始回升;而肌肉总脂含量变化趋势与肝胰腺相反,为先上升后再下降趋势,在D期最低,AB期含量最高。(2)肝胰腺脂类中以甘油三酰(TG)为主,其次是磷脂(PL);而肌肉脂类主要是PL,其次是TG和胆固醇(CHO)。肝胰腺中TG含量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中C1期含量最低,肝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