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8)
- 2023(7432)
- 2022(6171)
- 2021(5550)
- 2020(4581)
- 2019(10108)
- 2018(9650)
- 2017(18317)
- 2016(10147)
- 2015(10467)
- 2014(10180)
- 2013(9935)
- 2012(9087)
- 2011(8166)
- 2010(7759)
- 2009(6951)
- 2008(6879)
- 2007(5887)
- 2006(4834)
- 2005(4173)
- 学科
- 济(36144)
- 经济(36098)
- 业(28594)
- 管理(27574)
- 企(22373)
- 企业(22373)
- 方法(18518)
- 数学(16727)
- 数学方法(16589)
- 财(10942)
- 农(10451)
- 学(10397)
- 中国(8905)
- 贸(8417)
- 贸易(8417)
- 易(8231)
- 业经(7877)
- 务(7289)
- 财务(7284)
- 财务管理(7272)
- 农业(7264)
- 技术(7129)
- 制(7073)
- 企业财务(7034)
- 银(6289)
- 银行(6241)
- 融(6009)
- 金融(6009)
- 行(5894)
- 环境(5825)
- 机构
- 大学(143236)
- 学院(142209)
- 济(55751)
- 经济(54782)
- 管理(51944)
- 研究(51569)
- 理学(46577)
- 理学院(46001)
- 管理学(45061)
- 管理学院(44827)
- 农(37862)
- 科学(36589)
- 中国(36170)
- 农业(30766)
- 业大(30281)
- 京(28954)
- 所(28052)
- 研究所(26476)
- 财(24219)
- 中心(22746)
- 农业大学(20647)
- 财经(20463)
- 江(19801)
- 经(18934)
- 院(18473)
- 经济学(17691)
- 省(17349)
- 北京(17209)
- 室(16887)
- 科学院(16758)
- 基金
- 项目(108726)
- 科学(84405)
- 基金(81168)
- 家(76648)
- 国家(76060)
- 研究(67279)
- 科学基金(62876)
- 自然(44649)
- 社会(44553)
- 自然科(43717)
- 自然科学(43698)
- 基金项目(43647)
- 自然科学基金(42960)
- 社会科(42401)
- 社会科学(42386)
- 省(42180)
- 划(36977)
- 资助(32380)
- 教育(30259)
- 重点(25468)
- 计划(24304)
- 部(23436)
- 编号(23103)
- 创(23083)
- 发(22582)
- 科研(22360)
- 科技(21862)
- 创新(21701)
- 业(21305)
- 国家社会(19614)
共检索到188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柏寒 郭斗斗 黄绍敏 徐祺豪 张珂珂
为比较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作为磷肥来源对潮土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原因,采用微区试验,在潮土上设置施用过磷酸钙和磷酸一铵2种磷肥品种,分析了3个不同磷肥用量下,连续施用3 a对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及无机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施磷水平(P1、P2、P3)下,与施用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4.9%,19.7%,22.0%,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1.0,16.2,13.6 kg/kg,玉米平均产量分别增加29.6%,28.7%,32.2%,平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2.1,24.2,25.4 kg/kg,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分别提高9.6%,-3.4%,5.4%。磷酸一铵处理土壤无机磷以Ca_2-P、Ca_8-P增加为主,其中Ca_2-P分别增加13.4%,18.5%,26.1%,Ca_8-P分别增加17.2%,21.3%,15.8%,与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处理在3种施磷水平下土壤Ca_2-P相对含量分别提高0.25,0.30,0.33百分点,Ca_8-P相对含量提高1.73,0.80,3.60百分点;过磷酸钙处理土壤无机磷以Al-P、Fe-P增加为主,其中Al-P分别增加19.1%,23.7%,23.1%,Fe-P分别增加24.9%,23.3%,32.6%,Al-P相对含量比磷酸一铵处理提高1.27,1.19,1.26百分点,Fe-P相对含量提高2.12,2.87,2.49百分点。磷酸一铵和过磷酸钙对土壤Ca_(10)-P、O-P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磷酸一铵能降低Ca_(10)-P、O-P的相对含量,分别平均减少2.47,2.07百分点。与过磷酸钙相比,磷酸一铵能够提高潮土土壤小麦玉米产量、磷肥偏生产力、土壤有效磷含量,且磷酸一铵通过提高潮土土壤中有效性高的Ca_2-P、Ca_8-P含量及相对含量,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永亮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兴仁 李浩茹 苏德纯 曹一平 毛达如
以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11年肥料试验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北京地区潮上在长期轮作条件下,磷肥的施用与作物产量、肥料经济效益、磷肥迭加效应、土壤速效磷变化趋势以及作物对肥料和土壤磷的吸收比例等的关系,据此并结合近期研究进展提出:在冬小麦—夏玉米→春玉米轮作条件下,每年施磷肥(P2O5)112.5kg·hm-2,并作为冬小麦、春玉米基肥,是一个既能获得作物持续高产和肥料高效,又能维持或不断提高土壤供磷能力的优化磷肥运筹方案。
关键词:
磷肥运筹 石灰性潮土 轮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诸葛玉平
为阐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与土壤磷素累积的响应关系,为黄潮土农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分析了黄潮土34年(1980-2014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肥处理(CK、N)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年限的延长呈极显著(P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潮土 有效磷 磷盈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鹏 李文海 牛金璨 Batbayar Javkhlan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在土壤Olsen-P和全磷含量基本接近但土壤有机碳水平呈梯度的陕西省关中平原(土楼)土上,研究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无机磷有效性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为合理培肥土壤,有效利用土壤累积态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并选取了陕西省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体系下(土楼)土Olsen-P含量相近(平均含量范围17.41—18.72 mg·kg~(-1)),不同有机碳水平(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为6.38、8.34、10.17、11.95、13.64和15.74 g·kg~(-1))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分别对土壤中各磷组分(二钙磷(Ca2-P)、八钙磷(Ca8-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十钙磷(Ca10-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区(土楼)土中,有机碳对土壤各形态磷素水平及形态转化起重要作用。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土壤中Ca2-P、Ca8-P、Al-P、Fe-P、O-P、缓效磷库(Ca8-P、Al-P和Fe-P)和难利用磷库(O-P和Ca10-P)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Ca10-P相对稳定。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活性磷库(Ca2-P)、缓效磷库(主要为Al-P)的相对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难利用磷库(主要是Ca10-P)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Olsen-P含量与难利用磷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Olsen-P相近,全磷也基本相似的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促进了土壤中难溶态磷酸盐向缓效态磷库和活性态磷库的转化,提高了有效磷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合理的措施培肥土壤,从而有效地促进土壤累积态磷的活化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柏寒 黄绍敏 郭斗斗 张水清 宋晓 岳克 张珂珂
【目的】探讨长期定位施肥下潮土磷素盈亏、各形态无机磷的变化及土壤磷素盈亏对无机磷的影响,为潮土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以NK(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研究华北地区常见的4种施肥模式(NPK(单施化肥)、SNPK(秸秆还田)、MNPK(有机无机配施)、1.5MNPK(高量有机无机配施))下,土壤表观磷盈亏、累积磷盈亏、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变化,以及土壤磷素盈亏对各形态无机磷的影响。【结果】25年不施磷肥土壤磷始终处于亏缺状态,土壤磷累积亏缺431.8 kg·hm~(-2),4种施磷肥模式(NPK、SNPK、MNPK、1.5MNPK)25年土壤磷分别累积盈余291.2、398.4、1742.4、2 676.9 kg·hm~(-2)。长期不施磷肥,土壤无机磷以Ca_2-P减少最多,减少49.0%。试验前13年上述4种施肥模式土壤Ca_2-P增加1.2—5.4倍,平均增加1.26—5.73 mg·kg~(-1)·a~(-1),后12年单施化肥、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Ca_2-P增长速率降低99.2%—112.6%,高量有机无机配施土壤Ca_2-P年降低2.0 mg·kg~(-1),以上4种施肥模式土壤Ca_2-P相对含量25年增加1.0%—3.5%;连续25年施用磷肥,土壤Ca_8-P、Al-P、Fe-P分别增加1.4—6.5、1.8—3.3、1.1—2.2倍,平均增加4.69—19.81、1.67—3.10、1.23—2.37 mg·kg~(-1)·a~(-1),其相对含量分别增加8.4%—30.0%、3.3%—4.0%、1.8%—3.3%;Ca_(10)-P和O-P含量长期维持在350—410、100—160 mg·kg~(-1),但其相对含量分别减少11.4%—29.7%、3.1%—8.9%。25年不施磷肥,土壤每亏缺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减少1.2、2.7、1.1、1.5、0.8、7.5 mg·kg-1。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增加3.9—5.0、21.5—21.6、6.5—7.4、4.8—5.6、4.0—7.5、2.4—7.2 mg·kg-1。有机无机配施模式(MNPK、1.5MNPK)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Ca_2-P、Ca_8-P、Al-P、Fe-P、Ca_(10)-P、O-P分别增加1.8—2.8、14.2—16.4、2.5—3.2、1.9—2.6、-0.2—1.2、0.3—1.9 mg·kg-1。【结论】长期施用磷肥能够提高潮土磷盈余量,提高土壤Ca_2-P、Ca_8-P、Al-P、Fe-P含量及其占总无机磷的相对含量,其中有机无机配施模式提高程度高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潮土盈余相同磷量时,土壤无机磷以Ca_8-P增量最多,其次是Al-P、Fe-P;单施化肥土壤Ca_2-P、Ca_8-P、Al-P、Fe-P增加量高于秸秆还田和有机无机配施模式。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潮土 磷素盈亏 无机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猛 张爱君 李洪民 唐忠厚 陈晓光 王会 诸葛玉平 娄燕宏
为了探讨土壤有机碳储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特征,以潮土35年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及其储量差异,分析了有机碳储量与碳投入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施肥和施肥处理有机碳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MN、MNP、MNPK)有机碳平均含量增幅最大(90.6%100.8%),单施有机肥处理(M)次之,并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处理(N、NP、NPK)。经过35年不同施肥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单施有机肥>施用化肥处理;有机碳储量变化量与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有机碳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竟英 刘国顺 陈静
在植烟土壤中设置不同处理,分别施入不同品种的钾肥,以研究其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及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含量随着烟株的吸收呈下降趋势,不同时期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腐殖酸钾+NP>腐殖酸+NPK>硫酸钾+NP>不施钾+NP>不施肥,这与不同处理烟叶中钾含量是一致的。不同时期土壤中缓效钾的含量为硫酸钾+NP>腐殖酸钾+NP>腐殖酸+NPK>不施钾+NP>不施肥。腐殖酸钾肥对土壤的保肥性及对烟叶品质的提高方面都有较大的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卿 韩志才 张电学 王秋兵 吴素霞 常连生 谢新宇 杨会民
通过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褐土及其微团聚体中磷素形态分布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磷素组成以无机磷为主,各级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均随粒级减小而增加,磷素有效性<10μm粒级最高,10~50μm粒级最低。不施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各形态磷素含量显著减少;施肥均可提高土壤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含量,全磷和无机磷含量以增量NPK化肥处理增加最多,有机磷和有效磷含量则以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处理较高,微团聚体各粒级磷素消耗或积累幅度因施肥制度而异。单施化肥处理土壤及其微团聚体中磷有效性降低,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处理积累态磷有效性显著提高。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是改善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永林 张淑香 李小平 王丽霞
氮磷钾配施有机肥提高耕层土壤全磷的效果十分明显,比对照增加52.2%,而氮磷钾配施秸秆比对照增加18.85%;氮磷、磷钾、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17.87%,15.88%和14.89%,明显高于长期单施氮肥,或氮钾配合处理;氮磷钾配施有机肥速效磷含量比不施肥增加10倍以上,而氮磷钾配施秸秆比对照增加3倍;氮磷、磷钾、或氮磷钾配合分别比对照增加3~5倍。单一施用氮磷钾化肥作物钾素吸收量和施钾量总体上是平衡的,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具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作用,比对照分别增加16.0%和11.4%,不施钾肥处理总体上速效钾含量是逐年下降的。各处理土壤缓效钾含量多年总体上都是下降的;但与对照...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褐潮土 磷 钾 速效供应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翠平 张英鹏 罗加法 仲子文 孙明 李彦 刘兆辉 井永苹 薄录吉
为了揭示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素盈亏、农学阈值的影响,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3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对磷素盈亏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包括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结果表明,不施磷和只施有机肥处理磷素亏缺量分别为23.27~29.20 kg/(hm~2·a),12.10~22.27 kg/(hm~2·a);单施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分别为68.34~85.99 kg/(hm~2·a),88.84~107.64 kg/(hm~2·a)。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每盈余100 kg/hm~2磷素,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0.76,1.46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增幅响应更大。单施化肥处理中小麦和玉米的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2.60,8.90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关系不明显。长期耕作下,不施磷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需增施磷肥或增加有机肥量来增加土壤磷素;施磷处理中可适当减少施磷量来调控土壤磷盈亏;根据农学阈值和有效磷转化率合理确定施磷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吉冰洁 李文海 徐梦洋 牛金璨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品种在土中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差异,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磷肥品种从而减少土壤磷素累积和提高磷素有效性,为该区磷肥-作物-土壤匹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土长期定位试验有效磷含量较低的耕层(0—20 cm)土壤为供试土壤,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进行盆栽试验。试验共设8个处理:不施磷肥(Control);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aMg P);磷酸一铵(MAP);磷酸二铵(DAP);聚磷酸铵(Poly P);磷酸脲(Urea P);过磷酸钙加硫酸铵(SSP+ASA)。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法测定土壤无机磷组分,并分析其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土壤有效磷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但随时间变化其动态特点有所不同。在玉米种植期间,施不同磷肥品种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大小为:DAP>Urea P≥Poly P>MAP>SSP+ASA>SSP>CaMg P>Control。不同磷肥品种均可显著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64.8%—221.3%、114.1%—593.0%、2.1%—11.0%,其中DAP和Poly P处理相似且增幅最大。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玉米植株吸磷量和干物质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施磷处理均可显著增加土壤Ca2-P、Ca8-P、Al-P和Fe-P含量,增幅分别为36.9%—610.0%、21.7%—85.5%、57.2%—83.0%和28.5%—77.8%,O-P和Ca10-P增加不明显。其中,MAP、DAP、Poly P和Urea P可显著提高石灰性土壤中Ca2-P和Ca8-P的含量;Al-P和Fe-P增加较大的是SSP+ASA和SSP处理;CaMg P处理显著提高了O-P和Ca10-P含量。Poly P处理土壤Ca2-P含量显著高于MAP和Urea P,仅次于DAP处理,但土壤Ca8-P含量显著低于DAP、MAP和Urea P。与SSP相比,SSP+ASA显著增加了Ca2-P和Al-P含量,分别增加了24.9%和11.9%,有效磷含量提高了11.4%。土壤无机磷组分中Ca2-P、Ca8-P和Al-P与土壤有效磷和植株吸磷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磷酸二铵(DAP)的磷素固定较低、有效磷含量高,聚磷酸铵(Poly P)降低了土壤Ca2-P向Ca8-P的转化,可减少磷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沉淀,磷素有效性与施磷酸二铵的相当,这两种肥料是适合该区施用的磷肥品种;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铵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而且减少了磷素的累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立玉 宋祥云 刘树堂 王飞 宋增强
为了探讨不同施肥对土壤钾素的变化规律,基于连续进行36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定位单施氮肥和有机肥配施氮肥对无石灰性潮土全钾及不同形态钾的含量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单施高量氮肥与对照相比水溶性钾降低了0.09 mg/kg,交换性钾降低了16.34 mg/kg,速效钾降低了3.61 mg/kg,缓效钾降低了12.3 mg/kg,全钾降低了2.1 g/kg。而长期高量有机肥配施低量氮肥与对照相比,水溶性钾增加了1.28 mg/kg,高量有机肥配施高量氮肥与对照相比,交换性钾增加了27.22 mg/kg;而单施有机肥、有机肥配施氮肥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土壤速效钾与有机质和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飞 温立玉 刘树堂 宋祥云
利用1978年所建立的莱阳长期定位试验田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以及年际变化量的影响,经10年研究发现,不同处理土壤酶活性总体顺序为:有机肥(M)>氮磷钾(NPK)>氮磷(NP)>氮肥(N)>氮钾(NK)>空白(CK)。土壤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其年际变化量趋势波动前进,与脲酶变化量趋势差异显著。其中土壤蔗糖酶、磷酸酶的年际变化量趋势较相似,均为小幅度波动前进。过氧化氢酶年变化量趋势中则含有明显的"V"型趋势,多有负增长量。脲酶的有机肥(M)处理年际变化量与施用化肥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化肥处理间的变化量却不显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窦航宇 阮毅好 张颖蕾 宋苗苗 张义涵 杨留洋 杨青华 王浩
为探究黄淮地区适宜的磷肥施用方式,通过开展大田试验对4种磷肥施用方式(常规撒施(P1)、分层施(P2)、条施(P3)、穴施(P4))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根系形态指标、不同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方式下,P2、P4处理的穗长和行粒数较P1处理显著提高22.57%,16.81%和15.19%,7.60%,P2、P3、P4处理穗粒数较P1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5.26%,13.86%,17.00%,但P2处理单位面积穗数较P1处理显著降低15.30%,最终P2、P4处理产量较P1分别显著提高15.20%,10.79%。根系性状中,施磷方式显著影响了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其中P2和P4处理的根长较P1处理显著提高30.41%,33.75%; P2处理根表面积相较于P1处理显著提高23.77%,P4处理根表面积相较于P1和P3处理显著提高29.60%,21.70%;P2和P4处理下的根体积和根尖数较P1和P3处理均显著提高。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表明,三叶期10~20 cm的土层中,P2和P4处理速效磷含量较P1显著提高;成熟期,0~20 cm土层中P2、P3、P4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较P1处理发生不同程度降低,20~30 cm土层中P4处理较P1处理发生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三叶期10~20 cm土层中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2和P4处理在该土层下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较高,有利于土壤中的磷素转化为玉米可吸收态。综上所述,磷肥分层施和穴施较传统撒施能提高玉米生育前期土壤中磷素有效性,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夏玉米产量,为黄淮地区较适宜的玉米磷肥施用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