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88)
2023(3845)
2022(3340)
2021(3091)
2020(2664)
2019(5881)
2018(5675)
2017(10170)
2016(5975)
2015(6652)
2014(6313)
2013(6333)
2012(6149)
2011(5679)
2010(5586)
2009(4930)
2008(4949)
2007(4369)
2006(3946)
2005(3541)
作者
(23444)
(19717)
(19579)
(18459)
(12632)
(9891)
(8589)
(7781)
(7618)
(6969)
(6956)
(6742)
(6717)
(6708)
(6629)
(6179)
(6061)
(6011)
(5986)
(5845)
(5391)
(5149)
(4969)
(4645)
(4562)
(4527)
(4289)
(4285)
(4265)
(4243)
学科
(17802)
经济(17770)
管理(12629)
(12177)
(10555)
(10065)
企业(10065)
方法(7770)
数学(6734)
数学方法(6597)
(5174)
中国(4895)
(4810)
(3872)
业经(3604)
(3497)
水产(3419)
农业(3260)
税收(3243)
(3213)
(3196)
财务(3195)
财务管理(3186)
环境(3164)
地方(3092)
企业财务(3082)
(3066)
及其(3011)
(3007)
贸易(3005)
机构
大学(87369)
学院(85342)
研究(42359)
科学(33963)
(30111)
中国(29754)
(26296)
(26193)
经济(25590)
研究所(24744)
农业(24675)
管理(23694)
业大(22097)
(21307)
理学(20213)
理学院(19799)
管理学(19025)
管理学院(18911)
(17588)
中心(17465)
(17097)
实验(16711)
(16549)
实验室(15997)
农业大学(15594)
重点(15232)
(14580)
科学院(14334)
(14062)
研究院(13710)
基金
项目(66098)
(48570)
科学(48387)
国家(48245)
基金(46792)
科学基金(36425)
研究(35592)
自然(29355)
自然科(28621)
自然科学(28609)
自然科学基金(28098)
(25783)
基金项目(24661)
(24518)
资助(20146)
社会(19085)
计划(18503)
科技(18378)
社会科(17836)
社会科学(17828)
重点(17209)
教育(15600)
专项(14565)
科研(14474)
(14363)
(13277)
(12978)
(12833)
(12809)
创新(12370)
期刊
学报(30782)
(27953)
经济(27953)
(25770)
科学(24132)
研究(22578)
大学(20268)
学学(19726)
中国(18968)
农业(17201)
(10180)
业大(9398)
林业(9253)
(9220)
管理(9071)
农业大学(7283)
教育(6904)
(6366)
资源(6035)
自然(5941)
科技(5826)
(5813)
金融(5813)
中国农业(5488)
经济研究(4826)
财经(4709)
自然科(4615)
自然科学(4615)
技术(4466)
科技大(4415)
共检索到129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瑾  雷蕾  曾立雄  刘娅惠  万一  倪妍妍  简尊吉  邓秀秀  张佳佳  肖文发  
[目的 ]研究马尾松幼苗在不同磷浓度下的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响应,揭示马尾松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机制,为马尾松林经营管理和精准的生长模拟预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两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培养基质以有效磷含量2.325mg·kg~(-1)为对照组(CK),另设无磷(0AP)、 1/8倍磷(1/8AP)、 1/4倍磷(1/4AP)、1/2倍磷(1/2AP)、2倍磷(2AP)和4倍磷(4AP)等磷浓度梯度,经过2021年5月—11月的培养,分析马尾松幼苗高生长和光合特征参数的差异。[结果 ]马尾松幼苗株高的相对生长增量(RHI)和光合参数受到生长时间和磷浓度的影响。5—6月的RHI显著高于7—8月和9—10月,4AP条件下的RHI显著高于1/8AP。株高相对生长速率与磷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磷浓度的升高而线性增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受到磷浓度、生长时间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娅惠  徐瑾  雷蕾  万一  曾立雄  肖文发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分数度下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根系生理生化特征,以探究马尾松应对磷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为低磷区域的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2年生马尾松幼苗为材料,采用石英砂盆栽的方法,基于全国马尾松林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2.250 0 mg·kg~(-1)),设计0 (P_0)、0.562 5 (P_1)、1.125 0 (P_2)、2.250 0 (ck)、4.500 0 (P_3)、9.000 0 (P_4) mg·kg-1共6个有效质量分数度,分析了2个采样时间[8月(处理1.5个月)与9月(处理3.0个月后)]马尾松幼苗根系活力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以及3种抗氧化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差异。【结果】①随着磷质量分数的增加,ACP活性与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其中,P_0处理的ACP活性在8和9月均显著高于ck (P<0.05),P_4处理的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低于ck(P<0.05)。②8月ck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P_0、P_1、P_3、P_4处理(P<0.05)。【结论】低磷胁迫会使马尾松幼苗根系MAD增加并影响其根系活力,但是马尾松幼苗通过增加根ACP活性与有机酸质量摩尔浓度以及抗氧化系统酶活性来应对低磷胁迫的影响。图3表1参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德燕  周运超  
[目的]在不同供Ca2+水平下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进行研究,以确定适宜马尾松生长的钙浓度,为马尾松人工林培育及合理施用钙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半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材,采用温室内砂培,研究不同供Ca2+水平(0.0、0.4、1.0、2.0、3.0、4.0 mmol·L(-1)(CK))对马尾松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供Ca2+水平处理5个月后,在Ca2+水平为1.0、2.0 mmol·L(-1)时,马尾松幼苗的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较高,其中,2.0 mmol·L(-1)Ca2+水平的株高增量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秀秀  肖文发  曾立雄  雷蕾  施征  
【目的】解析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植株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揭示马尾松生产力形成过程,为探讨不同环境干扰下马尾松光合产物分配过程的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1.5年生马尾松幼苗进行标记,标记结束后第0、2、5、17、24、72、120、168、216和360 h,按不同部位对马尾松幼苗进行全收获取样,测定~(13)C含量,以监测近期合成的光合产物在马尾松幼苗中的运输和分配规律,同时测定光合产物全碳、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各个器官的积累量。【结果】1)标记的光合产物在针叶中合成后,向各库器官的运输量随着时间延长由多逐渐减少,具体表现为标记结束后0~24 h内最多,24~216 h逐渐减少,216 h之后运输完成,且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0~24 h内运输到各库器官。2)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后,在各器官的分配大小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与生物量的分配大小一致,但与库活力大小不同,其库活力依次为当年生叶>当年生枝>1年生叶>根>1年生枝>茎干。3)各器官全碳和NSC积累量的分配与近期合成光合产物的分配大小一致,依次为1年生叶>当年生叶>根>茎干>1年生枝>当年生枝。【结论】马尾松幼苗光合产物运输速率大于0.1 m·h~(-1),59%以上标记的光合产物在合成后的0~24 h内完成向各个库器官输出。新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的积累量表现为功能器官(叶和根)居多,这一分配规律有利于马尾松幼苗阶段的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燕  周运超  
研究不同钙浓度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特性,为马尾松人工林选地和林地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温室砂培法研究和比较不同钙浓度(0、0.4、1、2、3、4、10、20、40和100 mmol·L(-1))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马尾松幼苗生长势从强到弱的Ca(2+)浓度顺序为2 mmol·L(-1)>1 mmol·L(-1)>3 mmol·L(-1)>0.4 mmol·L(-1)>0 mmol·L(-1)>4 mmol·L(-1)>10 mmol·L(-1)>20 mmo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好运  吴峰  朱小坤  谢维斌  
【目的】研究叶型对马尾松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苗木选择及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出圃时呈现为全初生条形叶、全次生针形叶和中间型的马尾松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分析其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初生叶和次生叶叶绿素荧光特征差异及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全次生叶幼苗出圃时苗木质量指数(QI)、干物质积累量及造林1年后净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全初生叶幼苗;次生叶的叶长、体积和表面积等指标均显著大于初生叶;初生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次生叶,两者间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差异。初生叶的F_m、F_v/F_m、F_v/F_o均显著高于次生叶,F_o在2种叶型间无显著差异;初生叶的PSⅡ反应中心参数Y(Ⅱ)和F_v’/F_m’、淬灭参数q_P和NPQ、能量耗散参数Y(NPQ)和Y(NO)及光响应参数ETR_(max)、α、β和I_k也均高于次生叶,在高光强条件下,初生叶的非光化学淬灭和调节性能量耗散能力增强。由于次生针叶叶长、体积和表面积等形态指标均显著大于初生叶,因而具有次生针叶的幼苗的光合作用面积更大,干物质量积累较多,出圃时的苗木质量以及造林后的生长表现均高于全初生叶的幼苗。【结论】与次生叶相比,初生叶拥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较耐光抑制,有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但高光强条件下会通过热耗散的形式来减少多余光能对光合系统的损害;拥有次生叶的幼苗表现出较好的苗木质量及生长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全文选  丁贵杰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马尾松幼苗针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挥发性物质释放规律,为马尾松抗逆生理研究和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的马尾松幼苗针叶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LC-MS/MS)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结果】GC-MS鉴定出13种挥发性物质,属于萜类、醛类、醇类和酯类化合物,其中9个化合物确定为萜类,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是α-蒎烯、石竹烯和α-水芹烯。干旱胁迫时马尾松幼苗针叶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辜夕容  梁国仕  杨水平  陈翠玲  黄建国  
Pinus massoniana was grown in a nurse bed consisting of a strong acidic yellow soil and inoculated with 3 strains of Laccaria bicolor, namely Lb S238A, Lb S238N and Lb 270,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particularly stems and leaves, was promo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ectomycorrhizal(ECM) fu...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玮  周运超  
应用原位显色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马尾松幼苗根际pH值及Eh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磷肥马尾松幼苗苗木质量较好,苗高、地径分别达到8.08 cm及1.38 mm,根系发达,侧须根较多,根表面积大,且施磷肥根际土壤pH值变化较大,变化范围宽,下降快,10 h时从6.0下降到5.2,关于MnO2的Eh变化不明显;而施氮肥则相反,苗木质量较差,侧须根不发达,主根长,为7.47 cm,根表面积小,pH值变化范围窄,变化缓慢,高锰酸钾显色法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苗木根际范围内褪色,为还原态。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小凤  施积炎  丁贵杰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 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 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 g.L-1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秦晓佳  丁贵杰  
为研究磷素缺乏对马尾松氮、钾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在温室内通过人工控制磷元素浓度的方法进行砂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源马尾松在低磷胁迫下氮和钾的吸收、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磷浓度的增加,不同种源马尾松各器官氮、钾的吸收效率均显著升高。各种源各器官的利用效率随磷水平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同时,极低磷胁迫下,各种源根的氮、钾利用效率最高,促进根的生长,从而增强马尾松的氮、钾的吸收能力。此外,研究表明,磷素缺乏对氮含量抑制作用要大于对钾含量的抑制。所以在生产中,缺磷条件下,应适当提高氮肥的比例,从而保持氮和钾的相对平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雨华  宗建伟  杨风岭  
以马尾松杂交子代的高(H5)、低生长势(L1)无性系及生长平均的无性系(C)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量马尾松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等光合生理参数,同时记录相应植株的株高(H)和地径(D),探讨Pn、Tr、Ci、Gs等主要的光合生理参数与植株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H5、L1和C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双峰现象,峰值分别在10:00和16:00,H5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远高于另外2个无性系;各无性系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8:00和13:00,H5与L1的蒸腾速率日均值差异不显著;各无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凤  王云琦  王玉杰  朱锦奇  裴承敏  李信莉  
缙云山位于我国的西南酸雨区,近年来酸雨的酸性和频率越来越高,同时也存在硫酸型酸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及硝酸型酸雨转变的趋势。研究酸雨类型的转变对缙云山植被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酸雨受灾区的植被建设和抗酸树种的培育提供基础数据。以缙云山两年生马尾松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4个月的盆栽实验的方法对幼苗进行了3种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和3个酸雨浓度(pH2.5、pH3.5、pH4.5)的处理,并辅以pH值为5.7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对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3种酸雨对马尾松的光合生理特性都产生了影响,酸雨浓度越高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越明显;pH3.5是影响马尾松各指标发生急剧变化的酸度值,pH值为3.5的SAR和NAR酸雨对马尾松的株高增长产生严重抑制,抑制率高达53.49%和54.99%。(2)不同类型酸雨胁迫会抑制马尾松叶片叶绿素的形成主要表现为SAR> NAR> MAR,叶绿素含量随酸雨浓度升高而下降;酸雨能够促进丙二醛含量的增加,pH值越低丙二醛含量越高。(3)酸雨会刺激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不同酸雨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NAR> SAR> MAR。这3种类型酸雨对马尾松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均有影响,且不同类型酸雨各梯度下影响程度均不同,综合比较发现MAR酸雨的抑制作用较其他两种单一酸雨要小,NAR酸雨对马尾松的影响最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盛怡  吴统贵  楚秀丽  王斌  王秀花  张东北  周志春  
[目的 ]研究不同遗传背景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在磷添加和接种菌根菌相互作用下的生长及磷吸收利用差异,为马尾松优质容器苗精准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为材料,在低P(50 g·m-3基质)和高P(900 g·m-3基质)2个小区内,分别设置接种和不接种菌根菌2个处理,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容器苗生长及磷素利用差异。[结果 ]磷添加对3个家系马尾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及各器官P吸收利用均有促进作用,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整株P含量和吸收量高P水平较低P水平分别增加8.70%、21.73%、61.62%、30.25%和112.08%,高径比和根冠比降低10.62%和19.82%。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和整株P吸收量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2.34%、6.40%、20.69%和18.08%,高径比、根冠比和整株P含量分别降低4.09%、3.87%和3.23%。接种菌根菌可减小马尾松容器苗不同磷添加水平下地径和根冠比的差异,同时减小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差异。磷添加×接种菌根菌对马尾松容器苗茎和根P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高P水平下接种菌根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家系对磷添加和菌根处理的生长响应不同,53号家系对磷添加最敏感,15号家系对接种菌根菌最敏感,37号家系较均衡。[结论 ]马尾松容器苗磷添加效应较家系和菌根处理明显,生产中可根据3个家系对磷肥的不同响应合理施肥,同时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紫晶  范付华  尚先文  覃慧娟  王聪慧  丁贵杰  谭健晖  
【目的】对2年生马尾松幼苗进行不同浓度IAA喷施处理,结合生理生化、形态解剖结构及转录组水平变化等综合分析,揭示外源IAA对马尾松苗期茎干次生生长的影响机制,为阐明马尾松苗期茎干次生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可以为培育速生高产的马尾松新品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对2年生马尾松幼苗进行不同浓度IAA(0、1、50、100 mg·L-1)喷施处理,处理160天后进行生长指标、解剖结构、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IAA处理对2年生马尾松的地径、细胞生长(木质部、韧皮部厚度以及木质部细胞层数)、木材主要成分(木质素、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生长素、赤霉素及油菜素内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对对照组和IAA处理的6个cDNA文库进行测序,最终得到IAA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778个(包括48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296个下调表达基因),GO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成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中共计22个类别,KEGG分析表明它们参与了64种不同的途径,并筛选出与马尾松次生生长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BRL1、GASA6、CAD和CESA2等)。【结论】IAA处理能够改变内源激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增加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积累,从而促进马尾松茎干的次生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